索泰,C.

[拼音]:Miandian Shiqian wenhua

[英文]:Prehistoric Cultures in Burma

緬甸的史前時代包括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年代約當中更新世至公元前 2世紀。此後緬甸歷史以早期鐵器時代的城邦文化驃文化為代表,並進入階級社會。最早見於著錄的緬甸石器時代工具,是1894年印度地質調查隊的英國地質學家F.諾埃特林在仁安羌附近發現的。1938年,美國東南亞古人類考察隊的H.L.莫維厄斯等人調查了伊洛瓦底江中游河谷,發現了舊石器時代的安雅辛文化。新石器時代最有名的發現,是緬甸學者吳昂滔在20世紀60年代初發掘的巴德哈林洞穴遺址。

舊石器時代

舊石器時代遺存僅知有安雅辛文化,主要發現地點有馬圭、良烏、敏巫等處。地質年代為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石器用木化石和矽質凝灰岩製成,有手錛、砍斫器和石片刮削器。但這些石器全系從地面採集,其型別區分和斷代缺乏地層依據。對這種文化的進一步認識,尚有待今後做更多的工作。

新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全貌尚不清楚。所知地點大多數分佈於伊洛瓦底江流域的乾燥區,即從北部的克欽山區到東南部的撣邦。石器的製法有打製、琢制、刃部磨光或通體磨光數種。器類有刮削器、 石錘、砍斫器、石楔、 石鑿、梯形石斧、 有肩石斧、石矛等。在撣高原西部,發現孟壩洞、廷艾因洞和巴德哈林洞等洞穴遺址。巴德哈林洞位於東枝區,是一個石器製作場,出土有大量的石料、毛坯和成品。石器為礫石砍斫器和極少數石片刮削器。還發現了一些礪石,說明當時已有磨製技術。同一地層還出陶片、蚌殼、獸骨、人骨及木炭。據放射性碳素斷代,年代為距今7740±125年。在洞壁上,發現有用赤鐵礦作顏料繪成的壁畫,內容以動物形象最多,包括野牛、魚、鹿、象、野豬等,其次有人的手掌印,還有一幅畫顯示太陽從兩山峰間升起。

青銅時代

迄今未見有關緬甸青銅時代的正式發掘報告,但很多零星發現證明,緬甸確曾經歷過青銅時代。其年代據有的學者估計為前2000年至前 2世紀。青銅器的採集地點有十餘處,都分佈於撣邦,器類有錛、斧、矛、鑽、環。器形與中南半島其他地區及中國南部所出的同類器物相近。

參考書目

D.Terra and H.L.Jr.Movius, Research on Early Man in Burma, part Ⅱ, The Ston Age of Burma ,The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Independence Square,1943.

T.O.Morris, Copper and Bronze Antiquities from Burma,Journal of Burma Research Society, vol.28,No.2,1938.

Aung Thaw U, The “Neolithic” Culture of the Padah-lin Caves,Asian Perspectives,vol.14,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