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PN閘流管

[拼音]:Yuan Dadu

[英文]:Dadu of Yuan

中國元代都城。位於今北京市,是中國古代可與唐長安、明清北京(明清)齊名的三大都城之一,建於世祖至元元年至九年(1264~1272)。大都地區西、北兩面山嶺迴繞,東、南面向華北大平原,地理位置重要,春秋時燕國即在此建有薊城,遼南京、金中都也建於此。大都就是以中都東北的園林區為中心建設起來的。郭城東西寬6650米,南北長7400米。南垣即中都北界,為了讓開中都舊城,大都中軸線較中都東移。郭城內有皇城、宮城,3城重重相套,與唐宋以來的傳統吻合。曹操鄴城至隋唐長安、洛陽(北魏)的宮殿區置於全城北部,北宋汴梁至金中都置於全城中央,而大都的宮殿區則置於南部。皇城以北日中坊一帶是最主要的市場,擴大這裡原有的海子水面,開挖運河,南方來的大船可停泊於此;在皇城左右靠近東西城門建太廟和社稷壇;郭城北面開2座城門,其餘3面各開3座城門,正對城門為幹道,縱橫幹道之間和沿郭城內側有較小街道。這些都基本符合春秋時的著作《考工記》所記述的都城規劃方式,明顯地反映了規劃者力圖按照周禮的理想,以規整方正、均齊對稱的城市來突出封建皇權的統治秩序,強調等級嚴格的宗法倫理觀念的意圖。

大都11座城門每門都有甕城,建城樓,四角各建角樓,它們和城牆一起,構成了城市外圍豐富的立體輪廓。在城內幾何中心建中心閣,閣西近處為鼓樓,樓北為鐘樓;宮城也建有許多城樓和角樓,在大都西部建高大的妙應寺白塔。這些高大建築有規律地分設在關鍵部位,有許多都成為幹道的對景和某一地段的構圖中心,它們互相呼應,把全城提領成一個有機的藝術整體。大都因宮殿區在全城南部,宮城正門到皇城正門之間的距離較為侷促,所以把宋、金以來一貫在宮城正門前設定的丁字形宮前廣場前移至皇城正門與郭城正門之間,而在宮城正門與皇城正門之間另加一座廣場與之串連,氣勢更加巨集大。變不利為有利,是一個優秀設計。城市中有大面積的豐富水景是大都城的又一特色,把金代園林區太液池(今北京北海)納入皇城成為皇苑。太液池以北有海子和積水潭,沿岸多建寺觀園林,是市民遊樂的場所。大都城內設有50個坊,但只是市政管理單位,沒有唐以前的坊牆,住宅店肆朝向街巷開門。

明初,大都宮殿被拆毀,城市也有部分變動,但明清北京是在大都的基礎上改建的,總的規劃部署並未變動,在許多方面都吸取了大都的經驗而更有發展。

參考文章

元大都城牆遺址的簡單介紹建築與名勝燕山以南元大都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元大都的水運與大運河中國地理遼中京、金中都與元大都中國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