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視助航設施

[拼音]:shajunji

[英文]:fungicide

用於防治由各種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的一類農藥,一般指殺真菌劑。但國際上,通常是作為防治各類病原微生物的藥劑的總稱。近年來,隨著殺菌劑的發展,又區分出殺細菌劑、殺病毒劑、殺藻劑等亞類。據調查,全世界對植物有害的病原微生物(真菌、強菌、立克次氏體、支原體、病毒、藻類等)有8萬種以上。植物病害對農業造成巨大損失,全世界的農作物由此平均每年減少產量約 500Mt。歷史上曾多次發生因某種植物病害流行而造成嚴重饑荒,甚至大量人口餓死的災禍。使用殺菌劑是防治植物病害的一種經濟有效的方法。

作用

不同的殺菌劑的作用方式也不同。在病菌侵染前施於植物表面起預防保護作用的,稱為保護性殺菌劑即保護劑;在施藥部位能消滅已侵染病菌的,稱為剷除性殺菌劑;能被植物吸收並在體內傳導至病菌侵染的部位而消滅病菌的,稱為內吸性殺菌劑,許多剷除劑也是內吸劑,兩者大多有化學治療作用。因此,實用上常簡單地將殺菌劑分成保護性和內吸性兩種作用方式。它們的作用機理,也可大致分為兩類:

(1)干擾病菌的呼吸過程,抑制能量的產生。

(2)干擾菌體生命物質如蛋白質、核酸、甾醇等的生物合成。

保護性殺菌劑大多為殺菌譜廣而殺菌力較低的產品。內吸性殺菌劑一般殺菌力較強,殺菌譜則較窄,其中有些品種對某種病原菌有專一的選擇毒性。由於內吸劑在菌體內的作用點比較單一,病菌容易由遺傳基因的突變而產生抗藥性。為了避免或延緩抗藥性的產生,通常可選擇適當的保護劑和內吸劑混合施用或輪換使用,這樣可取長補短得到較好的防治效果。在使用時應根據病害發生的特點,採取種子處理、葉面噴布和土壤處理等各種施藥方法。

沿革

早期的殺菌劑都是無機化合物,其中如硫磺粉和銅製劑(見波爾多液)至今仍在使用。1914年德國的I.裡姆首先利用有機汞化合物防治小麥黑穗病,標誌著有機殺菌劑發展的開端。1934年美國的W.H.蒂斯代爾等發現了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鹽的殺菌性質,此後有機殺菌劑開始迅速發展。在40~50年代開發的有三個主要系列的有機硫殺菌劑:福美類、代森類(如代森鋅)和三氯甲硫基二甲羧醯亞胺類,此外有機氯、有機汞、有機砷殺菌劑也有發展。這些殺菌劑大多是保護劑,應用上有侷限性。

60年代以來,更多化學型別的殺菌劑不斷出現,其中最重要的進展是內吸性殺菌劑的問世。1965年日本開發了有機磷殺菌劑稻瘟淨,1966年美國開發了萎鏽靈,1967年美國開發了苯菌靈,1969年日本開發硫菌靈,1974年聯邦德國開發了唑菌酮,1975年美國開發了三環唑,1977年瑞士開發了甲霜靈,1978年法國開發了三乙磷酸鋁。以上述為代表的內吸劑已成為70年代以來殺菌劑發展的主流。與此同時,農用抗生素也有較快的發展。有機汞、有機砷和某些有機氯殺菌劑因毒性或環境汙染問題而漸被淘汰。新一代的內吸劑由於防治效果提高而使殺菌劑的市場進一步擴大。到80年代,殺菌劑的品種已超過 200種。據調查,1985年全世界殺菌劑銷售額達到25.4億美元,佔農藥總銷售額的18.4%。1984年殺菌劑中內吸劑的銷售額已佔44.2%,非內吸劑佔55.8%。

近半個世紀以來,殺菌劑的發展主要集中在防治真菌病害的藥劑方面,而對於防治細菌和病毒引起病害的藥劑還研究開發得很不夠。

中國自50年代起主要發展保護性殺菌劑,70年代以來,開始發展內吸性殺菌劑和農用抗生素,並停止使用有機汞劑。由於殺菌劑的應用技術比較複雜,所以發展速度不如殺蟲劑快,但是殺菌劑對農業的增產保護作用已經越來越被廣大農民所認識,隨著中國農業的現代化,殺菌劑的發展必將加快。

分類

殺菌劑按來源分,除農用抗生素屬於生物源殺菌劑外,主要的品種都是化學合成殺菌劑(見表)。

參考文章

香蕉殺菌劑和保鮮劑有哪些果樹園藝香蕉常用的殺菌劑和防腐保鮮劑有哪些?果樹園藝上農異稻瘟淨殺菌劑糧食作物治蘋果枝幹輪紋病的殺菌劑問世果樹園藝低價高效的水稻殺菌劑糧食作物使用殺菌劑注意事項食用菌適宜防治小麥紋枯病的幾種殺菌劑糧食作物CLO2作為殺菌劑在油田汙水處理中的應用廢水治理殺菌劑在糧食深加工企業迴圈水處理中的應用廢水治理食用菌常用消毒殺菌劑有哪些?食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