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藝

[拼音]:heitu

[英文]:phaeozem

發育於溫帶半溼潤地區草原化草甸植被下的土壤。是草原土壤向森林土壤過渡的土類。其主要特徵是剖面上部有一肥沃而又深厚的腐殖質層(厚度一般在30~100 釐米),有機質含量較高(一般為3~6%;高者可達15%)。此類土壤曾歸屬於黑鈣土,稱退化(或變質)黑鈣土;或淋溶黑鈣土。也曾稱溼草原土、暗色草甸土。由於它通體無石灰反應又與溼草原土、暗色草甸土不同,故稱黑土,大致相當於美國《土壤系統分類》中溼軟土或冷溼軟土。

分佈和形成

黑土分佈於歐亞大陸和北美洲的溫帶中部。在中國,主要分佈於鬆嫩平原的東北部。大致北起黑龍江省的嫩江。北安,南至吉林省的懷德縣南緣,東至三江平原及興凱湖平原的邊緣,西部與松遼平原的黑鈣土相鄰。這些地區在溫帶季風氣候影響下,夏季高溫多雨,草甸草本植物生長繁茂,地上和地下都積累了大量的有機物質。但在漫長而寒冷的冬季(約有120~200天),則土壤凍結,微生物活動微弱,因而有機質緩慢分解,並在土壤中積累,逐步形成深厚的腐殖質層。

性狀

黑土的性狀表現為:

(1)團粒結構好。這與腐殖質豐富、土壤質地粘重、有機無機膠結物質較多,加之草甸草原植物的根系發達有關。未開墾的黑土中大於0.25毫米的水穩性團粒高達70~80%以上,保水效能及耕性均好。 ②植物營養元素含量高。 絕大部分氮素和60%的磷素均屬有機態, 全氮和全磷含量分別為0.1~0.6%和0.1~0.3%。粘土礦物以水雲母為主,土壤全鉀含量可高達1.5~2%。鉬、錳、銅、硼、鋅等含量也豐富。

(3)交換量大。因腐殖質和粘粒含量多所致。交換性陽離子以鈣、鎂為主,鹽基飽和度為80~90%,因而土壤有較強的保肥能力。

(4)蓄水量大。 1米厚土層的有效水持水量達180~200毫米左右,相當於年降水量的36~40%,有利於春播保苗。

(5)pH適中。一般在5.6~6.5之間,適於小麥、大豆、玉米、高粱、粟、馬鈴薯、亞麻、甜菜等多種作物的生長。

型別

根據成土過程的特點,中國境內的黑土分4個亞類,即黑土、草甸黑土、表潛黑土和白漿黑土。草甸黑土是黑土與草甸土間的過渡型別,其特點是土壤水分較多,黑土層較深厚(70~100釐米)。表潛黑土是黑土與沼澤土間的過渡型別,土壤溼度較草甸黑土高。白漿黑土是黑土和白漿土間的過渡型別,其腐殖質層的下部或中部有白漿化土層(Ae層)。

利用和改良

黑土在開墾初期,經常的耕作使土壤通氣狀況得到改善,過多的水分得以散失,因而土溫增高,微生物活動增強,腐殖質分解加速,釋放出的有效養分較多,其潛在肥力得以發揮。這時即使在不施肥的條件下種植作物,也可獲得較高產量。但隨著耕種時間的推移,會出現腐殖質含量下降、水穩性團粒結構減少、土壤水蝕和風蝕加劇、蓄水能力降低、作物需要的養分和水分收支失去平衡等狀況,須適時加以調節,才能保持和提高黑土的肥力水平。主要措施有:

(1)調整農業生態結構。增加綠肥、牧草等養地作物,擴大防風林、保土林和薪炭林的面積,逐步實行農、林,牧結合等。

(2)改善土壤耕作。黑土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特性較好,耕層較疏鬆,無需過多的耕翻,特別不宜在水分條件不適於耕作時強行作業。耕作強度應以使耕層保持適合於作物生長的緊實狀態,疏鬆犁底層被打破為度。若同時採用化學方法除草,效果更佳。

(3)及時培肥。黑土質地粘重,土壤性質和供肥供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土壤有機質和團粒結構的含量。因此開墾後要及時施用廄肥、堆肥、綠肥或行秸杆還田,以補充和更新土壤有機質,使其含量大體上保持在 5%左右。施用礦質肥料時氮、磷比例一般以 1:1為好,但對某些新墾地、低窪地、大豆地或在乾旱少雨年份應加大磷肥比重;對於老耕地、崗地、小麥地、玉米地和穀子地,或在雨水較多年份,則應增加氮肥的比例。

(4)合理用水。黑土地區的乾燥度約等於或小於 1,水分基本平衡。但在作物生長季節常有春旱秋澇現象,尤以春旱發生較頻繁,若4~6月間的降水量和土壤解凍時1米厚土層內的有效貯水量偏少時,就有可能發生春旱。因此須儘早作出預測,採取適當措施,如調整作物的種類和品種、採用抗旱保墒耕作等。(見彩圖)

參考文章

鹽鹼地、旱坡地、低澇地和沙黑土重黏地如何抗逆保全苗促壯苗?糧食作物如何根據黑土特點合理使用化肥?肥料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