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頂卷柏
藥材名稱:雁肉
名稱出處:《幹金·食治》
概況
基源:為鴨科雁屬動物白額雁、鴻雁、豆雁的肉。雁屬計有9種;中國有7種,4種供藥用。
原動物:白額雁Anser albifrons(Scopeli),鴻雁Anser cygnoides(Lmnaeus),又名原鵝、大雁、冠雁(《中國藥用動物志》),豆雁Anser fabalis(Latham)
歷史:本品始載於《千金·食治》,《綱目》列於禽部第四十七卷禽之一。李時珍曰:“雁狀似鵝,亦有蒼、白二色。今人以白而小者為雁,大者為鴻,蒼者為野鵝。”書中還記載有:寒則自北而南,熱則自南而北。飛則有序而前鳴後和。夜則群宿而一奴巡警,晝則銜蘆以避繒繳。其描述備至,古代藥用雁確係鴨科動物雁屬無疑。
形態:白額雁 雄鳥體長約70cm,雌鳥較小。嘴扁平,被有軟皮,肉色或瑰色,尖端具角質嘴甲,灰色或白色。虹膜棕色。嘴基和前額皆有白色橫紋。頭、頸和背部羽毛棕黑,羽緣灰白色。尾羽亦棕黑色,羽緣白色。胸、腹部棕灰色,布有不規則黑斑。幼鳥無此黑斑,嘴基亦無白紋。腿和腳橙黃色,有4趾,前3趾間具蹼,後1趾小而不著地,蹼淡黃色;爪短而鈍,白色或灰色。(圖版見《中藥大辭典》.下冊.2340頁.4856條圖)
生境與分佈:棲息沼澤地區。遷徙時,常整合大群,飛行有序。在西伯利亞北部繁殖,遷至長江下游一帶越冬。
鴻雁 體大頸長,雌雄相似。上體大都暗褐,但頭頂和後頸正中為棕褐色;下體近白色。嘴黑色;跗蹠橙黃色,爪黑色。雄雁的上嘴基部有一瘤狀突起。(圖版見《中國藥用動物志》.212頁.圖293) 棲息於曠野、湖泊、河川和沼澤地帶,有時亦可見於森林中。在草原及茂密的蘆葦間築巢。分佈於中國東北北部、內蒙古東部(繁殖、旅鳥);東北南部、包頭、阿爾泰山脈、黃河上游、河北、青島(旅鳥);長江下游(冬候鳥);福建、臺灣(迷鳥)。
生藥
採集:春、冬二季獵捕,去毛及內臟,取肉鮮用。
藥性
性味:甘,平。 ①《千金·食治》:“味甘,平。” ②《日華子本草》:“涼。” ③《醫林纂要》:“甘、微辛,溫。”
歸經:《本草求真》:“入肺,兼入肝、腎。”
功效:祛風溼,壯筋骨。
主治:風溼痺痛,麻木不仁,筋攣。 ①《日華子本草》:“治風麻痺,助氣,壯筋骨。” ②《本草求原》:“治拘攣,偏枯。”
用法用量:內服:適量。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中國動物藥》:“治風溼痺痛,麻木不仁,筋攣:雁肉適量,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