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脂
藥材名稱:牡丹藤
名稱出處:《陝西中藥名錄》、《中藥大辭典》
概況
異名:氣死大夫(山東),草牡丹(《全國中草藥彙編》)。
基源:為毛茛科鐵線蓮屬植物大葉鐵線蓮的根或莖。
原植物:大葉鐵線蓮Clematis heracleifolia DC.(C.heracleifolia var.ichangensis Rehd.et Wils.;C.davidiana Decne.ex Verlot;C.tubulosa Turcz.),又名木通花(《經濟植物手冊》)。
形態:直立草本或半灌木。高約0.3~1m,有粗大的主根,木質化,表面棕黃色。莖粗壯,密生白色糙絨毛。3出複葉;小葉片亞革質或厚紙質,卵圓形,長6~10cm,寬3~9cm,頂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有時偏斜,邊緣有不整齊的粗鋸齒,齒尖有短尖頭;葉柄粗壯,長達15cm,被毛。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每花下有1枚線狀披針形的苞片;花雜性,雄花與兩性花異株;花萼下半部呈管狀,頂端常反捲;花萼4枚,藍紫色;雄蕊花絲無毛;心皮被白色絹狀毛。瘦果卵圓形,兩面凸起,長約4mm,紅棕色,被短柔毛,宿存花柱絲狀,長達3cm,有白色長柔毛。花期8~9月,果期10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28卷.94頁.圖3)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300~2000m的山坡溝谷,林邊及路旁的灌叢中。分佈於吉林、遼寧、河北、陝西、山西、山東、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日本、朝鮮也有分佈。
藥性
性味:辛,溫。
功效:祛風除溼,解毒消腫。
主治:風溼關節痛,痛風,流痰潰破。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或配方泡酒服。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浙江天目山藥用植物誌》:“治手足關節痛風:牡丹藤1500g,紅、白牛膝各30g,鑽地風60g,五加皮、紅糖、紅棗各250g。浸入5000ml燒酒內,密封1個月後,每日早晚服少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