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柱菊

藥材名稱:貓兒眼睛

名稱出處:《中藥大辭典》

概況

異名:頭狀蓼、尼泊爾蓼(《新華本草綱要》)。

基源:為蓼科蓼屬植物山谷蓼的全草。

原植物:尼泊爾蓼Polygonum alatum Buch.-Ham.ex D.Don[P.nepalense Meissn.;Persicaria alata(Buch.-Ham.ex D.Don)Nakai]

形態:一年生草本,莖多分枝,細弱上升,高10~35cm,常為紅色,節上有毛。葉互生;葉片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1.5~4.5cm,寬1~3cm,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截形或圓形,沿葉柄下延成翅狀或耳垂形抱莖,邊緣微波狀,上面無毛,下面常密生黃色腺點,上部葉近無柄;托葉鞘筒狀,斜截形,長0.5~1.0cm,淡褐色。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下面具有葉狀總苞,總苞莖部及總花梗上均被腺毛;苞片卵狀橢圓形,長2~4mm,內有1花;花被淡紫色或白色,4裂,長2~3mm;雄蕊5~6枚,花葯黑紫色;花柱細長,上部2裂,柱頭頭狀。瘦果圓卵形,雙凸鏡狀,直徑約2mm,頂端微尖,熟時有線紋及凹點,黑褐色,包藏在宿存花被內。花果期4~11月。(圖見《浙江植物誌》.第2卷.154頁.圖2~202)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高達1400m溼地、溝邊、茶地及山頂路邊草叢中,有時亦可生在潮溼岩石上。分佈於中國東北、華北、西北、華東、華中至西南。日本、朝鮮、菲律賓、印度、尼泊爾、原蘇聯中亞地區及非洲。

生藥

採集:春、夏季採收全草,晒乾。

化學性質

從全草中分得5,4′-二甲氧基-6,7-亞甲二氧基黃烷酮(5,4′-Dimethoxy-6,7-methylenedioxyfla-vanone)、5,6,7,2′,3′,4′,5′-七甲氧基黃烷酮(5,6,7,2′,3′,4′,5′-Heptamethoxyflavanone)、5,6,7,4′-四甲氧基黃烷酮(5,6,7,4′-Tetramethoxyflava-none)、谷甾醇及蒲公英賽酮[1]。

全草中分得新的七甲氧基二酮化合物:3′,4′,6′,2″,3″,4″,5″-七甲氧基-1,3-二酮查耳酮(1)[3′,4′,6′,2″,3″,4″,5″-Heptamethoxy-1,3-dikitochalcone]及已知化合物槲皮素-3-O-鼠李二糖甙、金絲桃甙、木犀草素-6-C葡萄糖甙和β-谷甾醇葡萄糖甙[2]。

參考文獻

[1] CA 1987;106∶15723u。


[2] J Nat Prod 1987;50(3)∶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