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苗

藥材名稱:玫瑰花

名稱出處:《敬齋古今》

概況

異名:徘徊花(《群芳譜》),筆頭花、湖花(《浙江中藥手冊》),刺玫花(《河北藥材》)。

基源:為薔薇科薔薇屬植物玫瑰的初放的花。

原植物:玫瑰Rosa rugosa Thunb.

歷史:《群芳譜》雲:“玫瑰一名徘徊,灌生,細葉,多刺,類薔薇,莖短;花也類薔薇……此花之用最廣,因其香美,或作扇墜,香囊;或以糖霜,同烏梅搗爛名玫瑰糖……”。所述乃是本種。

形態:直立灌木,高可達2m;莖粗壯,叢生;小枝密被絨毛,並有針刺和腺毛,有直立或彎曲。淡黃色的皮刺,皮刺外被絨毛。羽狀複葉互生,小葉5~9,連葉柄長5~13cm;小葉片橢圓形或橢圓狀倒卵形,長1.5~4.5cm,寬1~2.5cm,先端急尖或圓鈍,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有尖銳鋸齒,上面深綠色,無毛,葉脈下陷,有褶皺,下面灰綠色,中脈突起,密被絨毛和腺毛;葉柄和葉軸密被絨毛和腺毛。花單生於葉腋,或數朵簇生;花梗長5~25mm,密被絨毛和腺毛;花直徑4~5.5cm;萼片5,卵狀披針形,先端尾狀漸尖,常有羽狀裂片而擴充套件成葉狀,上面有稀疏柔毛,下面密被柔毛和腺毛;花瓣倒卵形,重瓣至半重瓣,芳香,紫紅色至白色;花柱離生,被毛,稍伸出萼筒口外,比雄蕊短很多。果扁球形,直徑2~2.5cm,磚紅色,肉質,平滑,萼片宿存。花期5~6月,果期8~9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247頁.圖2223)

生境與分佈:原產中國華北及日本和朝鮮。中國各地均有栽培。

生藥

栽培:宜溫和氣候,能耐寒、耐旱。以排水良好。土質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為好。用分株繁殖,在春季或秋季進行,挖取母株旁萌生的新株,連根帶土進行穴栽,行株距60~80cm×30~40cm,栽後覆土壓緊,澆水。亦可在早春或冬季,剪取20cm長的一年生枝條,每枝帶有3~4個健壯的芽,在苗床上扦插。直插或斜插均可,入土深度為插條2/3,留1/3於地面,插後覆土澆水,成活後便可移植。栽植後須澆水,以利成活。生長期注意中耕除草,孕蕾初期與開花後,在株旁分別穴施1次氮肥及磷鉀肥。入冬時再用廄肥、堆肥追施。每年開花後,對病枝、衰老枝進行修除,以利更新復壯。入冬後結合施肥進行培土。蟲害有鑽心蟲、金龜子等,在花蕾初期噴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防治。

採集:4~6月當花蕾將開放時分批採摘,用文火迅速烘乾,烘乾時將花攤放成薄層,花冠向下,使其最先乾燥,然後翻轉烘乾其餘部分。晒乾者,顏色和香氣較差。藥材主產於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四川、河北。

鑑別:花近球形,直徑1.5~2.5cm。花托鍾狀,直徑4~6mm;花萼基部與花托合生,萼片5枚,披針形,展開或彎曲,外表面綠棕色,有細柔毛,內表面尤多;花瓣多數,皺縮,廣卵形,覆瓦狀排列,紫紅色,外緣有時變成枯黃色。氣芳香濃郁,味微苦澀。以花朵大而完整、無碎屑、顏色鮮豔,香氣濃郁者為佳。

化學性質

花含槲皮甙、鞣質、沒食子酸、花色甙、β-胡蘿蔔素,並含0.03%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香茅醇、牻牛兒醇、橙花醇、丁香油酚、苯乙醇[1]。油又含壬醇、苯甲醇、芳樟醇(Linalool)、乙酸苯乙酯、1-對-

烯(1-pMenthene)[2]。花瓣、萼片、雄蕊、花葯和花粉成分均不甚相同。花瓣主含萜類和芳香(族)醇類,而萼片主要含倍半萜類化合物[5]。

附 果實含檸檬酸、蘋果酸、喹啉酸、抗壞血酸、槲皮素、異槲皮甙、番茄烴、γ-胡蘿蔔素。葉含槲皮甙、異槲皮甙、芸香甙、金絲桃甙等,尚含鞣質10~26%,包括兒茶素鞣質、沒食子鞣質和逆沒食子鞣質[1]。葉含11個新的倍半萜化合物[3]。根含倍半萜類殺微生物成分[4]。

參考文獻

[1] 新華本草綱要.第3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122。


[2] 中藥大辭典.上冊.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1223。


[3] Phytochemistry 1991;30(11):3729。


[4] CA 1990;113:93304s。


[5] CA 1990;113:112461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