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在眼科的應用

[拼音]:zhongliu de fangshe zhiliao

[英文]:radiation therapy of tumor

應用電離輻射或放射性物質治療腫瘤的方法。放射線雖然可以治療良性疾病,但主要用於治療惡性腫瘤,它與手術治療及藥物治療組成醫治腫瘤的三大手段。各種手段均有其不同的適應症及限制,各種不同的腫瘤以及同一種腫瘤在不同階段,也需要不同的手段來治療,約60~70%的惡性腫瘤病人在其病程某一階段接受過放射治療。

1895年倫琴發現 X射線。第二年即開始應用放射線治療惡性腫瘤。放射治療的裝置,已由深部 X射線機轉為超高壓裝置──60Co遠距離治療機、電子直線和電子感應加速器等。腫瘤的放謝治療按目的可分為根治治療及姑息治療。前者是徹底地除去腫瘤。姑息治療用於不能根治的病人,目的是延長壽命及減輕痛苦。放療運用於許多系統的腫瘤。惡性淋巴瘤、髓母細胞瘤、鼻咽癌、中晚期子宮頸癌等應放療為主。早期喉癌以放療為主,中、晚期放療與手術合併應用。肺部小細胞未分化癌以化療為主,合併放射治療。許多其他腫瘤,則放療與手術,化療綜合應用。放射治療(尤其是姑息性治療)很少絕對禁忌症,惡病質,腫瘤所在器官有穿孔或合併大量積液(如肺癌合併大量胸水)則為禁忌,有急性炎症及心力衰竭者應於控制後方行放療。白細胞過低或血小板過低(非因腫瘤引起),放療亦宜慎重。

腫瘤放射治療的種類

可按照射方法分為二類一為遠距離治療,又稱外照射源(通過身體面板照射腫瘤)治療,二為近距離治療。近距離治療又分為腔內照射源(通過體腔照腫瘤,如通過陰道照射子宮頸癌)及組織間照射源(即將放射源陷植到腫瘤及周圍組織間進行照射)。

(1)遠距離治療發展很快。1940年代以深部 X射線治療機為主,50~60年代以60Co遠距離治療機為主,70年代則以電子直線加速器為主。

深部X射線機所產生的X射線的特點是穿透能力低,面板劑量高。在照射深部腫瘤時,腫瘤受照射劑量相對小,面板量大,面板反應大,目前使用已少,但該機機頭小,使用靈活,因此在一些情況下仍在使用。

60Co遠距離治療機產生的γ射線是高能射線,穿透力強。其面板量低,面板反應小。深部劑量高,因而深部腫瘤受照射量較大。同時骨吸收劑量低,骨損傷機率小以及體積量低。60Co是人工放射性核素,60Co遠距離治療機結構簡單,對電源要求低,不需要水冷。維修、刻度及校正簡單。缺點是半影大,但可以用消半影器來消除。半衰期短,一般在使用一個階段後需要換60Co源。60Co源在不停放射,因此給維修及更換60Co源帶來一定困難。當前,在工業先進國家已廣泛使用電子直線加速器,60Co遠距離治療機為備用裝置。但在發展中國家仍應列為基本裝置。

電子直線加速器是當前放射治療的常用裝置。一般來說,它可以產生兩種射線:電子束及高能X射線。電子直線加速器按其能量可以分為三檔。低能電子直線加速器(4~6百萬電子伏),一般僅產生4~6百萬伏中一個能量的高能X射線,不產生電子束。這種機器體積小,可用來取代60Co遠距離治療機。中能電子直線加速器(8~14百萬電子伏),產生 8~14百萬伏中一個能量的高能X射線,以及多檔次能量的電子束。高能電子直線加速器(18~25百萬電子伏),產生 1或2檔高能X射線及多檔能量的電子束。

高能X射線與60Coγ線一樣同屬高能射線,它的生物效應與深部X射線、電子束相同。它與60Co產生的γ線相比,隨著能量的提高,面板量更低,深部劑量更高,因而深部腫瘤量也更高,但射出劑量也隨之提高。不利之處是骨吸收量也隨之增高。

電子束突出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劑量分佈方面。在生物效應上與高能X射線、60Coγ射線一樣同屬低“線效能量傳遞”(LET,在組織內沿著次級粒子徑跡單位長度的能量損失較小)。其劑量分佈的特點是:劑量由面板表面到達預定深度後陡降,這可以保護腫瘤後的組織;可以通過調節電子束的能量來調節照射深度;面板量介於深部X射線及60Coγ線之間。所以,面板反應比深部X射線小,比60Coγ線及高能X射線大。電子束的劑量到達預定深度陡降的特點,在能量超過25百萬電子伏以後逐漸消失,所以電子束適於治療表淺及偏心腫瘤。如蕈樣肉芽腫病(一種原發於面板的惡性淋巴瘤)、腮腺癌以及用於乳腺癌術後胸壁照射等等。

電子直線加速器與60Co遠距離治療機相比,價格貴,結構複雜,對水和電源要求高,維持技術要求高。但在停機後沒有射線,便於維修。

(2)近距離治療。又分兩類:腔內照射和組織間照射。腔內照射源及組織間照射源。過去主要是(226Ra),但226Ra的半衰期太長,且它的第一個子代是氡,氡為氣體難以防護。所以作為腔內及組織間照射源的226Ra已被淘汰。現在腔內放射源主要用137Cs、60Co及192Ir。組織間照射源現在主要用192Ir。當前無論是腔內照射還是組織間照射均採用後裝技術。即把腔內照射容器或組織間插植的導管先放置好,拍片定位,計算劑量分佈;若劑量分佈不滿意,則可以調整容器或導針的位置,再拍片定位,再計算劑量分佈,直到滿意以後,再把放射源送入容器或導管開始照射。後裝技術的優點是:容器或導管放置部位準確,劑量分佈好,而且大大改善了工作人員的防護條件,降低了工作人員的輻射受量。此外組織內照射還用於手術中間置管、術後照射。

當前放射源的研究主要是研究高線效能量傳遞的射線,它的優點是對氧沒有依賴性,放射敏感性與細胞分裂週期的不同時期無關,無亞放死損傷,選擇性不強。目前用於臨床的主要是快中子治療。

臨床放射劑量學

放射治療的目的就是使靶區(腫瘤及其周圍可能有腫瘤的區域)受到足夠且均勻的劑量照射,而周圍正常組織受到最小的劑量,就是要根治腫瘤而對周圍正常組織不造成損傷。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放射治療廣泛使用電子計算機 X射線斷層成像(CT)、治療計劃系統(TPS)及模擬定位機。CT的優點是:

(1)準確確定身體輪廓及臟器位置,②準確確定腫瘤範圍,③確定敏感器官的位置,④確定照射野中的組織不均勻性,更加準確地計算劑量分佈。根據計算機斷層所顯示的像,通過治療計劃系統可以選擇出最佳照射方案。所謂治療計劃系統就是用電子計算機來計算劑量分佈,它的優點是計算速度快且可以對組織不均勻性進行校正。為了保證治療計劃系統所選擇出的最佳照射方案付諸實現,用模擬定位機加以驗證。所謂模擬定位機就是類比電子直線加速器及60Co遠距離治療機械運動幾何引數的X射線診斷機。

腫瘤放射生物學

主要研究腫瘤放射治療的機制,從而研究提高放射治療療效,目前主要研究包括兩方面,一是增加腫瘤的放射敏感性,另一方面是研究對正常組織的防護。前者是尋找合適的放射增敏劑,在這方面主要是乏氧細胞增敏劑,如五硝基咪唑,SR-250等等藥物。此外尚有物理方法如加溫治療。關於正常組織放射防護劑有WR-2050等等,目前都還在研究中,還沒有一個適於臨床應用的增敏劑或防護劑。

腫瘤放射治療的影響因素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腫瘤的型別。有的腫瘤對放射線敏感(照射2000~4000rad即可全部消失),如惡性淋巴瘤、神經母細胞瘤、精原細胞瘤、腎母細胞瘤及一些未分化癌。有的對放射線中度敏感(照射量至6000rad方消失),如大部分鱗狀細胞癌、分化較差的腺癌(如肺癌、乳腺癌)腦腫瘤等。有的腫瘤對放射抗拒,消滅腫瘤所需放射量接近正常組織器官的耐受量,如胃癌、小腸癌、甲狀腺癌、軟骨肉瘤、黑素瘤、軟組織肉瘤,不適用放射治療。同一種腫瘤,分化程度越差則對放射線越敏感,即使是放射抗拒的纖維肉瘤,在分化差時也對放射敏感,但分化極差的腫瘤(如肺的小細胞未分化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雖對放射敏感,區域性控制容易,但因容易遠處轉移,治療效果並不好。對放射中度敏感的子宮頸癌、喉癌放射治療效果反而較好。

(2)病期。腫瘤處於早期,則區域性血液迴圈好,乏氧細胞少,受照射的正常組織少,控制較易。反之腫瘤晚期區域性血運差,乏氧細胞多,對放射線敏感度低,放療時需包括的正常組織多,修復差,療效亦差。

(3)腫瘤的生長方式。向下浸潤較淺的腫瘤對放射較敏感,如菜花型腫瘤。反之,潰瘍型、浸潤型等浸潤較深的腫瘤對放射不敏感。

(4)腫瘤的生長部位。腫瘤生長的基底部(瘤床)為肌肉,血運又好,則放療效果好。若癌床血運差,所在部位又不耐根治劑量則療效差。如子宮頸癌區域性血運好,陰道、子宮體等周圍組織對放射線耐受量大,故放療效果好,食管癌則放療效果差。

(5)全身健康情況。機體抵抗力強者療效亦好,有全身性疾病者放療效果差。

(6)區域性情況。晚期腫瘤常有合併感染,周圍組織亦有炎症,區域性血流不暢,腫瘤內乏氧細胞增多,放射敏感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