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系統疾病

[拼音]:guxingguanjiebing

[英文]:osteoarthritis,OA

一種非炎症性的退行性關節病,表現為關節疼痛、僵硬,特別是長時間活動後。常累及操作多、負重大的關節,初期為單發,晚期為多發。病理改變為關節軟骨變性,骨邊緣部分肥大,形成骨刺或骨贅,若脫落即形成關節內遊離體,晚期有滑膜增生,多發生於中年以後,又稱骨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增生性關節炎、或肥大性關節炎。但並非100%的老年人患骨關節炎,經常適當的體育活動能使關節靈活,刺激滑液的產生和向軟骨內滲透,故體育活動有助於預防本病。

病因

一般認為本病病因是老年性組織變性及慢性損傷;經常提重物、彎腰工作、姿勢不良等都是致病因素。老年人的軟骨細胞變大,含有較多的溶酶體,無細胞分裂,基質內的蛋白粘多糖含水量減少,蛋白質含量增加,這些變化使老年人軟骨的彈性減少。

病理

早期病變為軟骨變性,最初軟骨基質內水分增加,軟骨細胞增殖活躍,隨之可見軟骨細胞壞死及軟骨基質破壞。從動物實驗性骨關節炎觀察到,上述病變發生之前先有軟骨下的骨小樑微骨折,軟骨下的骨質為鬆質骨,它對應力的抵抗能力只是皮質骨的1/10,微骨折吸收了應力,保護了關節面,但反覆微骨折癒合後產生骨硬化,繼之而來的是關節軟骨的一系列病變。軟骨細胞損傷之後,就不能產生正常的軟骨基質,同時又可釋放出破壞性酶,使病變發展。軟骨變色、軟化、脫落,骨面暴露並且硬化。軟骨邊緣、關節囊和韌帶附著處有保護性新骨增生,產生骨刺和骨贅。骨刺或骨贅脫落即成關節內遊離體(關節鼠)。晚期滑膜肥厚。

臨床表現

起病緩慢,無全身症狀,病人多在40歲以上、累及單個或多個關節。多累及膝、髖、指關節及腰、頸椎椎間關節。最初發生關節僵硬、繼而發生疼痛。症狀在晨起和久坐久立時最為明顯,活動片刻即緩解,但活動過多後又覺不適。區域性無腫脹,可有輕度壓痛。關節軟骨面破壞,軟骨下骨質暴露後,疼痛加重。骨端靜脈充血,骨內壓增高後,靜止時也會有疼痛症狀。症狀緩慢加劇,骨刺刺激肥厚的滑囊皺襞時尤甚。晚期會出現關節畸形和區域性腫脹,但無纖維性強直。發病部位在頸、腰椎時可有脊神經根放射性疼痛。

診斷

主要依據病史和臨床表現。化驗室檢查無重要所見,關節液檢查可見細胞數增加,X射線照片可見軟骨下骨質硬化、關節腔狹窄、關節軟骨邊緣有骨質增生,關節內有遊離體。本病臨床過程緩慢,即或使用骨掃描、關節鏡檢查或骨內壓測定,能見到的病例都已屬晚期。

治療

都屬對症治療,目的在於消除疼痛,維持關節功能。保守治療的方法有關節區域性理療配合被動活動;改換工種,減輕體重、緩解關節負擔;用行走輔助工具以及藥物治療。治療藥物種類繁多,如水楊酸類、布洛芬等,病人的反應並不一致。關節內注射腎上腺皮質激素可緩解症狀,但注射次數過多,可以增加軟骨的損害。手術治療方法有鑽孔減壓、關節內清創(可在關節鏡下進行)、截骨術、人工關節置換術、及關節融合術等。如髖關節骨關節炎可做股骨轉子間截骨術,膝關節骨關節炎可進行脛骨高位截骨。手術目的是矯正關節負重線,改變關節面的負重強度。截骨術適用於年齡較低對負重要求較大的病人,例如60歲以下的體力勞動者。人工關節置換術由於關節假體制作的進步,若病例選擇適當,療效滿意。人工關節置換術適用於年齡較大而且對負重要求較輕的病人。關節融合術能消除腫痛、穩定關節,缺點是使關節活動功能喪失,已逐漸被廢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