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衛生防護

[拼音]:feibaozichongbing

[英文]:pneumocystosis

卡氏肺孢子蟲(Pneumocystis carinii)寄生於人體肺泡引起的急性肺部疾病。又稱卡氏肺孢子蟲肺炎、卡氏肺囊蟲病。常伴發於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患者。以發熱、咳嗽、呼吸困難為主要特徵,病情發展迅速,死亡率較高。本病在各國都有報告,中國也有確診病例。

卡氏肺孢子蟲分類學地位尚未明確,有些超微結構似弓形蟲、瘧原蟲,又對乙胺嘧啶、戊烷脒、磺胺嘧啶、增效磺胺、甲基異唑等抗原蟲藥敏感,故暫歸於原生動物亞界,頂端複合體動物門,孢子蟲綱,球蟲亞綱,艾默氏蟲亞目。此蟲呈世界性分佈,廣泛存在於空氣、土壤、人和鼠、貓、犬、兔、豚鼠、猴、豬等動物的呼吸道。是一種條件致病性原蟲,僅在人體抵抗力低下時致病,如先天免疫缺陷或後天免疫抑制狀態。1980年代因發現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患者易患本病,乃引起普遍重視。

此蟲的整個發育過程均在肺泡中進行,生活史包括滋養體期、囊前期和包囊期。經空氣傳播。小滋養體自包囊逸出,呈圓形或卵圓形,直徑約1~2μm;此後發育為大滋養體,大小約2~5μm。肺泡內成堆的蟲體及崩潰物附著於肺泡壁,引起炎性反應,形成大量泡沫妨礙了氣體交換。蟲體大量反覆增殖,使肺泡上皮增生,部分上皮細胞脫落,肺泡間質增寬,並有大量炎性細胞浸潤,形成間質性肺炎。大滋養體以二分裂、出芽或接合生殖等方式繁殖。以後其細胞膜增厚形成囊壁而進入囊前期。核分裂為8個,每個核周圍圍以胞質,形成囊內小體(或稱子孢子),囊壁繼續增厚形成包囊。

本病繼發於其他嚴重疾病。臨床上分兩型:嬰幼兒型和兒童成人型。嬰幼兒型以漿細胞浸潤為主,起病緩慢,患兒有不安、食慾不振、腹瀉,不發熱或低熱,一週後出現頻繁乾咳、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及紫紺,病情逐漸加重,死亡率高達50%。兒童成人型以淋巴細胞浸潤為主,常有先天性或獲得性免疫功能缺陷史。起病一般急驟,有高熱、劇烈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但肺部體徵不明顯,偶可聽到溼性囉音,死亡率可達20~60%。X 射線胸片顯示一側肺間質性浸潤陰影或兩側瀰漫性間質浸潤,從肺門向周圍呈蝴蝶狀伸展。

病原學診斷是目前主要的診斷方法,常用的方法有開胸肺活檢、穿刺肺活檢、支氣管鏡肺活檢、支氣管肺泡灌洗法及痰液濃縮法等;肺組織活檢法的檢出率較高,但有一定危險。血清補體結合試驗有輔助診斷價值。

治療藥物有戊烷脒。甲氧苄胺嘧啶 (TMP)加磺胺甲基異唑 (SMZ)和乙胺嘧啶加周效磺胺也可應用。預防措施主要為隔離患者,或用TMP-SMZ作預防性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