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衛生
[拼音]:xuexiao weisheng
[英文]:school hygiene
為學校學生、教師的身心健康服務的應用學科。當今學校衛生的工作範圍主要有三方面。
(1)衛生服務:包括健康監測、體檢、隨訪、諮詢、傳染病管理(包括計劃免疫)及急救等;
(2)健康教育:包括對學生的健康教育、對教師的衛生培訓和學校的衛生活動;
(3)教學和環境衛生:包括學生心理衛生、教育過程衛生和學校環境衛生等。
當今處於醫學模式轉換(從原來的單純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換)時期,一些歐美國家有的採用由醫務人員、教師、社會工作者、心理學家等組成的學校衛生隊形式來進行學校衛生工作。1926年協和醫學院在北平市衛生局第一衛生事務所開始設有學校衛生科,從那時起在一些學校中開始了學校衛生工作。30年代初,中國的教育與衛生部門曾頒佈“學生健康檢查規則”、“學校衛生實施方案”等,以後又有《學校衛生》、《學校衛生概要》、《學校健康教育》等專著一類書籍相繼出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在高等醫學院校衛生系內設有學校衛生教研組(1960年後改名為兒童少年衛生學,但仍以中、小學及幼兒園為主要工作物件)。1982年北京醫學院(現改名為北京醫科大學)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重點研究中、小學生的身心發育規律及其影響因素和相應的衛生措施。目前,在中國的城市中學裡大部分設有衛生室、校醫、校護,在小學中一般都有衛生教師。
學校衛生工作要由教育與衛生部門來共同開展,同時也必須取得學校、家庭及社會的支援,才能收到更大的社會效益。
健康監測和身心發育調查
可藉此瞭解學生身心發育狀況和趨勢,發現存在的健康問題、制訂學校衛生保健工作計劃。一般校醫負責組織,大規模的發育調查則由教育和衛生部門協同進行。因病缺課登記也是瞭解兒童、少年的健康狀況、發現疾病的方法之一。
學校衛生統計
是瞭解學校衛生狀況的手段,包括收集、整理及分析資料三部分。
教育過程衛生
包括學生學習負荷量、作息制度、閱讀和書寫衛生、假期活動衛生、體育鍛煉衛生、參加工農業生產勞動的衛生等。
學校環境衛生
中、小學建築應設在陽光充足,空氣流通,場地乾燥,地勢較高的地段,並應遠離醫院、工廠、交通幹線等生物、物理和化學汙染源。學校應有單獨的場地,獨立的建築物,應有相當面積的運動場。教室應有充足的光線和適宜的微小氣候。
心理衛生
應用多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做好學生的心理衛生工作,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
學校健康教育
在學校裡通過教育手段,旨在使學生獲得衛生知識,轉變衛生態度,形成衛生觀念,產生衛生行為,改變環境,促進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質量為目的的各種教育活動。
上一篇: 尖銳溼疣
下一篇:頭皮針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