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宗華(1904~1970)

[拼音]:jixing shanghuxidao ganran

[英文]: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鼻、鼻咽、咽、喉部急性炎症的總稱。俗稱“上感”。由病毒感染引起,可繼發細菌感染。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已發現 200多個種型。感染後鼻腔及咽的粘膜有充血、水腫和較多的分泌物。其中普通感冒最常見,主要症狀為鼻塞、流涕、噴嚏、咽喉痛、咳嗽、發熱、四肢痠痛等。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病率高,傳染性強,但預後良好。少數可繼發肺炎、急性腎炎、風溼熱、心肌炎、心包炎(急性)等。因此,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應重視預防,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

概述

上呼吸道從鼻開始到喉頭環狀軟骨為界。是調節吸入氣體的通道。上呼吸道感染是通過含有病毒、細菌的空氣飛沫或被汙染的用具傳播的。從外界直接吸入的各種微生物(病毒、細菌)大部分是在上呼吸道常住的、棲息的微生物。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或呼吸道區域性防禦功能低下時,原已存在上呼吸道的或從外界侵入的病毒、細菌就會迅速繁殖,引起急性炎症。全年皆可發病,冬季較多,兒童比成人更常見,症狀也較重。多數為散發性,但在氣候溫差比較大的季節常流行發病。引起患病的病毒種類很多,得病後產生的免疫力較弱而且短暫,人體對各種病毒感染之間又缺乏交叉免疫,同時在健康人群中有帶病毒者,故一個人一年內可多次感染髮病。

上呼吸道感染由呼吸道病毒和一些非呼吸道病毒引起。呼吸道病毒常見的為鼻病毒,有100多種血清型,是普通感冒最常見的病因。約75%的感染有症狀,其中1/5有發熱。還有冠狀病毒,流感病毒A、B、C等三型。流感病毒表面抗原血凝素和神經氨酸酶常發生變異形成新的亞型。副流感病毒感染約佔10%。腺病毒感染佔1~2%。少數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非呼吸道病毒感染常見的有柯薩奇病毒A和B、埃可病毒和腸病毒。細菌性感染多繼發於病毒感染之後,以溶血性鏈球菌最多見,其次為肺炎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主要表現為咽炎和扁桃體炎。

發病機理

上呼吸道具有生理防禦功能,如鼻分泌物中含有溶菌酶,能破壞多種細菌細胞壁的粘肽層,起到滅菌的作用。鼻咽部有豐富的淋巴組織,具有吞噬細菌、病毒的作用。多種棲息在鼻咽部的細菌和病毒,在正常情況下可以不發病。當人的機體抵抗力降低,上呼吸道生理防禦機能低下時,從外界吸入的各種細菌、病毒,或上呼吸道原有的常住菌類,可以侵入粘膜纖毛細胞,使鼻咽部粘膜充血、水腫,單核細胞浸潤,漿液性及粘液性炎性滲出。病毒感染可使纖毛細胞壞死、脫落,粘膜上皮防禦機能破壞,易繼發細菌感染。受涼、淋雨、過度疲勞、老幼體弱或呼吸道慢性炎症均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見誘因。

臨床表現

根據發病原因及臨床表現,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分為五個型別,但各型之間沒有明顯界限,且可以互相轉化。

(1)普通感冒。以鼻咽部炎症為主要表現。起病較急,早期症狀有咽部幹癢、咽痛,繼之噴嚏、鼻塞、流涕。開始清水樣鼻涕,2~3天后變稠。病變侵入喉部及氣管,則出現嘶啞、咳嗽、胸痛。伴有低熱、頭痛、全身不適。兒童可有高熱、驚厥。尚有腹痛、腹瀉者稱之腹瀉型。一般5~7天痊癒。

(2)咽結膜熱。以咽炎和眼結膜炎為其特徵。除有普通感冒症狀外,尚有結膜炎、流淚、羞明的特點。扁桃體紅、腫、有粘液或斑點狀膿性分泌物,頜下淋巴結腫大。周圍血象常見非典型淋巴細胞增多,多見兒童。

(3)急性咽喉、氣管炎。主要症狀有咽痛、聲嘶、乾咳、發熱(可達39℃)。咽充血,有灰白點狀滲出物,咽後壁淋巴濾泡增生。兒童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可因缺氧而出現紫紺、呼吸衰竭。

(4)皰疹性咽峽炎。在軟顎及扁桃體上有灰白色皰疹和淺潰瘍為其特徵。以上四種為病毒感染所致。

(5)細菌性咽-扁桃體炎。繼發於病毒感染後,起病急,明顯咽痛、畏寒、高熱,體溫可達39℃以上。扁桃體腫大,表面有黃色點狀、膿性滲出物,頜下淋巴結腫大。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自鼻咽蔓延可引起鼻竇炎、中耳炎。炎症向下蔓延引起急性氣管支氣管炎,也可導致肺炎,流感病毒是常見病因。繼發性細菌性肺炎,常為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嗜血流感桿菌感染所致。柯薩奇病毒感染,還可引起胸膜炎、心包炎和心肌炎。

青少年患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的咽炎、扁桃體炎感染後,其細菌胞壁上M蛋白質和多糖體C,同人的結締組織、心臟心瓣膜中的糖蛋白成分,均有交叉抗原性,致使1~3%的人,在感染後2~3周,發生風溼熱。如果是β-溶血性鏈球菌的致腎炎株感染,就會在感染後2~3周,發生急性腎炎,雖然併發症少見,但對青少年是一個潛在危險。

診斷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流行情況,特別是鼻咽部發炎的症狀和體徵,即可作出診斷。診斷時應區別是病毒性,還是繼發細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患者的血白細胞計數正常或偏低,淋巴細胞比例升高。細菌性感染時,血白細胞計數增多,有核細胞增高和核左移現象。成人以病毒感染為多,同時具有鼻咽及眼結膜炎的表現,全身症狀較輕。細菌性感染多限於咽或鼻咽部,扁桃體紅、腫,有膿性分泌物,全身症狀較重。依靠細菌培養或病毒分離可以確定診斷。

鑑別診斷

(1)急性傳染病。如麻疹、猩紅熱等,在發病的早期均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但幾天後均有特徵性皮疹或特殊臨床表現。

(2)過敏性鼻炎。雖然有流涕、噴嚏,但常有過敏史、蕁麻疹和反覆發作過程。

(3)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其病原為流感病毒。當流感散發時,其臨床症狀較輕者,難與上呼吸道感染鑑別。只有中毒症狀重,又有疫情流行和病毒分離時才能確診。很多疾病的早期表現均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如風疹、病毒性肝炎、急性白血病、紫癜性腎炎等均應注意鑑別。

治療

病毒性感染,一般不用抗生素治療。除流感病毒和腺病毒可有疫苗試用,鹽酸金剛烷胺能治療甲型流感外,其他病毒尚無易於推廣確有療效的藥物。因此,病毒性感染,以對症和中藥治療為主。干擾素有細胞調節和免疫調節作用,能快速產生細胞抗病毒狀態,但其價格昂貴,可用於重症患者。有細菌性感染或有風溼病、腎炎等病史,以及老幼體弱者可適當應用抗生素治療。

參考文章

什麼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怎樣防治?孕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