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原文及翻譯賞析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唐詩三百首愛國詩五言律詩中國最美古詩詞思鄉詩春天借景抒情戰爭亡國
《春望》是唐朝詩人杜甫的作品。憂國,傷時,念家,悲己,顯示了詩人一貫心繫天下、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這正是該詩沉鬱悲壯、動慨千古的內在原因。
一首五言律詩,作於至德二載(757),詩人當時為安史叛軍所俘,身陷長安。杜甫眼見山河依舊而國破家亡,春回大地卻滿城荒涼,在此身歷逆境、思家情切之際,不禁觸景生情,發出深重的憂傷和感慨。
翻譯/譯文
長安淪陷國家破敗,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傷國事面對繁花,難禁涕淚四濺,親人離散鳥鳴驚心,反覺增加離恨。
立春以來戰火頻連,已經蔓延多月,家在鄜州音訊難得,一信抵值萬金。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髮越搔越短,頭髮脫落既短又少,簡直不能插簪。
註釋
⑴春望:春天的願望.
⑵國:國都,指長安(今陝西西安)。
⑶破:破碎。
⑷城:長安城。
⑸深:茂盛;茂密。
⑹感時:感慨時序的變遷或時勢的變化。
⑺恨別:恨別的情景。
①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兩句互文。此處借花濺淚,鳥驚心來了個藝術誇張,可以理解。
⑻烽火:古時邊疆在高臺上為報警點燃的火。這裡指戰爭中的燒掠的情景出現在周圍的城市鄉村。
⑼連三月:連續多個月。
⑽家書:平安信。(當時杜甫家住鄜(fū)州城外羌村)
⑾抵萬金:家書可值幾萬兩黃金,極言家信之難得。 抵:值。
⑿白頭:白頭髮,老態。
⒀搔:抓,撓。
⒁渾:簡直。
⒂欲:想,要,就要。
⒃簪:一種束髮的首飾。
賞析/鑑賞
《春望》是唐朝詩人杜甫的作品。憂國,傷時,念家,悲己,顯示了詩人一貫心繫天下、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這正是該詩沉鬱悲壯、動慨千古的內在原因。
一首五言律詩,作於至德二載(757),詩人當時為安史叛軍所俘,身陷長安。杜甫眼見山河依舊而國破家亡,春回大地卻滿城荒涼,在此身歷逆境、思家情切之際,不禁觸景生情,發出深重的憂傷和感慨。
全篇圍繞“望”字展開,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結合。詩人以寫長安城裡草木叢生,人煙稀少來襯托國家殘破。起首一“國破山河在”,觸目驚心,有一種物是人非的歷史滄桑感。寫出了國破城荒的悲涼景象。“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兩句以物擬人,將花鳥人格化,有感於國家的分裂、國事的艱難,長安的花鳥都為之落淚驚心。通過花和鳥兩種事物來寫春天,寫出了事物睹物傷情,用擬人的手法,表達出亡國之悲,離別之悲。體現出詩人的愛國之情。詩人由登高遠望到焦點式的透視,由遠及近,感情由弱到強,就在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轉換中含蓄地傳達出詩人的感嘆憂憤。國家動亂不安,戰火經年不息,人民妻離子散,音書不通,這時候收到家書尤為難能可貴。詩人從側面反映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動亂時期想知道親人平安與否的迫切心情。同時也以家書的不易得來表現詩人對國家深深地憂慮。結尾兩句,寫詩人那愈來愈稀疏的白髮,連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動作來寫詩人憂憤之深廣。全篇詩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練,言簡意賅,充分體現了詩人“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
上一篇: 《泊船瓜洲》原文及翻譯賞析
下一篇:《桃花庵歌》原文及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