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詩三十首 其十七》原文及翻譯賞析

春風陌上驚微塵,遊人初樂歲華新。

人閒正好路旁飲,麥短未怕遊車輪。

城中居人厭城郭,喧闐曉出空四鄰。

歌鼓驚山草木動,簞瓢散野烏鳶馴。

何人聚眾稱道人?遮道賣符色怒嗔:

“宜蠶使汝繭如甕,宜畜使汝羊如麇。”

路人未必信此語,強為買服禳新春。

道人得錢徑沽酒,醉倒自謂吾符神!

此詩為公元1063年(嘉祐八年)正月蘇軾在鳳翔所作。蘇軾弟蘇轍時在京師侍父,當看到北方新年之初的異域風俗,不由想起了家鄉眉山歲首鄉俗,便寫下了《踏青》、《蠶市》詩二首。蘇軾應弟之作也和詩二首。這是其中之一。 此詩描寫了蘇軾青少年時在家鄉新春之際,與家人及“城中居人”遊春踏青的盛況,具有濃郁的鄉情。後四句刻化了一位騙錢道人的生動形象,增添了郊遊的喜慶氣氛。故鄉的風俗民情令人倍感親切,耐人回味。

註釋

①喧闐——形容人聲、鼓聲相雜。

②簞,食器;瓢,炊具。這句形容郊遊的人有許多在那兒野餐,烏鳶也來撿食,並不避人。

③這句是倒裝句,意思是說:那稱道人的是什麼人,眾人都聚觀他。

④遮道——攔路。

⑤甕——瓦罈子。麇(jūn)——野獐子。這兩句是說道人吹噓他的符十分靈驗;能使你的蠶繭像罈子那樣粗大,羊飼得像獐子那樣肥、那樣健、那樣活潑。

⑥強——勉強。服——佩帶在身上。禳——祈福除災。

⑦神——靈驗。這句是說道人自己相信自己的符,頗有騙錢買酒的“靈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