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號造句

(1) 要寫好論文,這就必須下一番爬梳剔抉的功夫。

(2) 本文在爬梳剔抉史料的基礎上,對該詩社活動的情況作了較為全面的探討。

(3) 作者看重的,是“爬羅剔抉”後的所考是否確鑿無誤,所論是否精審允當。

(4) 他在史海中鉤沉輯佚,於文物間爬羅剔抉,可謂板凳一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若論嘉惠後學、金針度人,這三本書名副其實。

(5) 對出土文獻更是爬羅剔抉,竭澤而漁。

(6) 自己的書不夠用,就跑到大學圖書館,遍翻典籍,爬羅剔抉,去偽存真。

(7) 主編者在編著過程中,悉心探賾索隱,盡力於無解處求得有解,為讀者架起了一座智慧之橋。

(8) 萬千典籍文獻,爬梳剔抉,參互考尋,含英咀華於一套700冊文庫之中,殊為不易[造 句 網]。

(9) 總在故紙堆裡爬梳剔抉,不會讓大多數人喜歡;古事有了新知,才能讓人興味盎然。

(10) 如爬梳剔抉寫出了“潮汕蔗糖史”,雖是簡史,卻獨多創見,其功在草創,其利當嘉惠後人。

(11) 為寫《左聯史》,姚辛到各省市圖書館、檔案館、民政局、黨史辦查詢資料,對每一件史料都爬羅剔抉,窮根究源。

(12) 看過書稿之後,感到作品既有大勢與大略上的鉤玄提要,又有小局與小謀上的爬梳剔抉,史料詳切、內蘊豐盈。

(13) 沒有學養深厚、見識超卓之士來一番艱鉅的去偽存真,刮垢磨光,是不宜貿然搬上大學講堂的。

(14) 為考證一個人名,為將某一段歷史敘述得更清楚、更準確,他翻藏書,查資料,在浩繁的史料中爬羅剔抉,反覆推敲論證。

(15) 後經胡德平、趙建偉兩位先生將一直塵封於圖書館的抄本印出,苦心孤詣爬羅剔抉,註釋校點出版了單行本,才終以全貌(殘本)行世。

(16) 淳熙間,建安布衣蔡元定著《律呂新書》,朱熹稱其超然遠覽,奮其獨見,推原本根,比次條理,管括機要,闡究精微。

(17) 高喊弘揚優秀傳統民族文化已有年矣,卻鮮見對傳統文化的爬梳剔抉,如今再次暴露了這一痼疾。

(18) 研究歷史的後人只得在親歷歷史的人物留下的文獻中爬梳剔抉,冀以部分還原、復現歷史。

(19) 這裡頭,透著一股拿歷史鬧著玩兒的憊懶勁兒,明知沒人會去史籍裡爬羅剔抉是否真稱得上歷史之最。

(20) 從第一卷中可以充分看出,編者在浩如煙海的資料中,細心梳理,把那些重要的能反映歷史真相的有價值的史料都篩選了出來。

(21) 有關*彎的史料,散見於眾多古籍之中,將這些史料從古籍中爬羅剔抉出來,再加以梳理,再予以考證,再進行貫串,再作出論述,其難度可以想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