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生活最好的反擊就是:努力做得優秀,成為更好的自己

新來的同事,沒幾天就成了“人民公敵”,為什麼?就因為她太“不幸”了,當我們一群人灰頭土臉地在地鐵上被擠成沙丁魚條時,她優雅地從自己的私家車裡鑽了出來,然後跟我們抱怨:“我們小區的熟人都換新車了,我老公就是不答應。真煩人。”剛開始,我們覺得她是各種裝、炫富。後來,我們明白了,她是真的煩,而且煩的理由層出不窮:“婆婆打掃的房間不乾淨”“鄰居換別墅了”“大學同學都自己創業做老總了,我還在打工……”後來,她簡直就成了“辦公室毒藥”,人人避之不及。

現代人,壓力大,競爭激烈,都想在別人身上找點“正能量”,最不濟也要有點樂子吧?誰願意天天跟絮絮叨叨一副活在舊社會樣子的“祥林嫂”打交道?沒過半年,她就辭職了。至於原因,我相信很多人都清楚:不知足的人,永遠有不快樂的理由。

央視曾經有一個調查:“你幸福嗎?”答案千奇百怪,各路奇葩紛紛上陣。於是,這個調查赫然變成了笑話。央視很無辜,躺著也中槍,但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們這些無比聰明的現代人擁有前所未有的物質,卻感覺不到幸福,生活過得沒有滋味。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我們早就知道,但我們在生活中卻常常扮演著因貪得無厭最後一無所獲的漁夫的老婆這一角色。之所以感覺不到幸福、體會不到生活的樂趣,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我們對生活的不滿足,對生活不斷增加的要求與期望,讓我們慾望的口袋越來越大,讓我們疲於去裝滿慾望,卻沒有時間好好地看看自己所擁有的、好好享受一下自己的奮鬥成果。

知足常樂,容易滿足離幸福更近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那些優秀的人是最不容易滿足的一群人,他們總會有更高的目標,通過慾望點燃奮鬥的熱情,但他們同時又是很容易滿足的一類人,他們不會盲目追求能力之外的事情,不會設定不切實際的目標,所以不會因為慾望不滿而出現情緒問題。

這本是很簡單的道理,但生活中卻還有很多人不明白。比如有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看到別人用iPhone4自己就想要,但家庭條件又不允許,於是,就在網上聯絡人賣掉了自己的一個腎臟,最終毀掉了自己的健康,也葬送了未來的幸福。

曾經媒體報道過一個售樓小姐,為了滿足自己越來越高的消費,先是向親友、同事借錢,最後實在還不上了,乾脆就偽造合同詐騙購房者,結果東窗事發,她落得一個鋃鐺入獄的下場。假如我們懂得合理地調整自己的慾望,懂得知足常樂,不僅是給我們的心靈與生活鬆綁,還減少了我們犯錯、走彎路的概率。因為我們懂得駕馭慾望,就不會成為慾望的奴隸,在誘惑面前,就能及時地“剎車”。

經濟學博士孫祁祥,博士生導師,任北大經濟學院副院長,同時,她還兼任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是北大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在所有這些頭銜中,最讓她覺得有成就感的是“北京大學最受學生愛戴的十佳教師”。這位北大歷史上第一位女院長,雖然與20世紀50年代的人一樣,有著特殊的經歷,但這些經歷卻更加豐富了她的人生。寧靜淡泊知足常樂,是她的人生寫照。所以,她才數次拒絕了大公司的高新聘請,放棄了許多在別人看來是非常難得的好機會,但孫祁祥從不後悔,她說:“我非常滿足,學生、同事對我的認可我特別欣慰,我覺得做這樣的工作很有價值。”

能成為北大最受歡迎的教授之一,不僅因為她耐心細緻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她的開朗與樂觀。良好的心態,讓她深受學生的喜愛。孫祁祥認為做好自己的事情,容易滿足,就是保持年輕的祕訣。

孫祁祥對工作很認真,一絲不苟,但她對物質與其他方面卻很容易滿足,不喜歡抱怨,對許多世俗的東西看得很淡。而這一切,得益於她母親從小對她的教導:“不要跟人比,‘人比人氣死人,馬比騾子馱不成’。”孫祁祥這種不想“太遠”,甚至不設定“目標”看似“被動”的想法,卻讓她的人生充滿了驚喜。她這種容易滿足的人生哲學,因為不奢望得到,所以一旦得到了就是意外的收穫,而且,在她獲得的這一切中,她也始終記得領導、同事、學生對自己的幫助與支援。

慾望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成為催人奮進的動力,也可以成為吞噬靈魂的惡魔。我們應該向那些優秀的人們學習,以慾望激勵自己前進,同時對於已經得到的感到滿足,這樣才能更加接近幸福。

如果把慾望比喻成氫氣球,當裡面有恰當的氫氣時,氣球就會高高地飄著,但如果一味地往裡面灌注氫氣,氣球越大,一觸即破的風險也就越高。人們的不快樂,很大程度上,並非是因為我們缺少真正所需的,而是我們看不到自己擁有的,無限擴大自己的慾望。學會給慾望“瘦瘦身”,我們才能讓自己有輕鬆的心態去享受人生。

(1)不把金錢作為唯一的目標跟標準

也許,有人比我收入高,但我們可能比他健康。上司比我們職位高,但我們卻有更多的時間給家庭,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人生沒有十全十美,個人機遇、能力有差別,怎麼可能人人一樣?

(2)天生我材必有用

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是平凡的,認清了這一點,我們就不會怨天尤人。做不了大樹,就把小草做好;做不了海洋,但我們可以是清澈的小溪……存在即是合理,價值,在於自己的內心,不虛度,也不妄自菲薄。

(3)改變不了環境,就改變心態

知足常樂不是放任、懶惰、甘於平庸,而是擁有淡定、坦然、平和的心態。我們也許短時間內無法改變自己的環境,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然後,像蝸牛一樣慢慢地爬,在許多“微幸福”中無限貼近自己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