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祝福語大全

寄語:中國小說學會副祕書長盧翎評價楊絳說:“楊絳的散文平淡、從容而又意味無窮。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讀她的散文更像是聆聽一位哲人講述些煙塵往事,在平靜、平淡、平凡中有一種卓越的人生追求。”“(楊先生的)這些散文是我上中國當代文學史課時必講的篇目。我常對學生們說,先生的作品有一種洞悉世事的深刻,有一種知識分子於亂世固持的良知與操守,還有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這對於當下在浮躁而喧囂的世界中前行的知識分子獨具意義,起碼可以使他們理解自己、理解他人,面對宿命更具一種從容、曠達的姿態”。楊絳先生簡介送給各位讀者,希望大家喜歡。

1、人物資料

楊絳,錢鍾書夫人,本名楊季康,生於1911年7月17日,1932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1935—1938年留學英法,回國後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任教。1949年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劇本《稱心如意》、《弄假成真》,長篇小說《洗澡》。“文革”後主要的散文創作成果是《幹校六記》,記述作者1969年底到1972年春在河南“五七幹校”中的生活經歷。另一個隨筆集《將飲茶》,部分也寫到了“文革”期間的遭遇,但更有價值的,是回憶親人往事的部分。另出版有《楊絳譯文集》。

2、生平簡介

楊絳是楊蔭杭之女,祖籍江蘇無錫,生於1911年7月17日。

1932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成為清華大學研究院外國語文研究生,並認識錢鍾書,二人結成夫婦。

1935年至1938年與丈夫錢鍾書一同前往英國牛津大學求學,後轉往法國巴黎大學進修。育有一女錢瑗(1937年-1997年)。

1938年,楊絳隨錢鍾書帶著一歲的女兒回國。

1953年,任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的研究員。 劇本有《稱心如意》.《弄真成假》、《風絮》;小說有《倒影集》、《洗澡》;論集有《春泥集》、《關於小說》;散文集《將飲茶》《幹校六記》;譯作有《1939年以來的英國散文選》、《小癩子》、《吉爾·布斯》、《堂·吉訶德》,楊絳本身通曉英、法兩國語言,為使《堂吉訶德》翻譯得更準確,她又學習了西班牙語,並最終在文革中將書稿保護下來。

楊絳《堂吉訶德》譯本被公認為優秀的翻譯佳作 ,迄今已累計發行70萬冊,是該書中譯本當中發行量最多的譯本。1978年《堂吉訶德》中譯本出版時,正好西班牙國王訪問中國,鄧小平把它作為禮物送給了西班牙國王。八十年代以後的楊絳,沒有再將精力放在大作品上,而是偶爾的寫寫散文,雜文,回憶短文一類的。雖然都比較短小,但從平淡文字中透露出來的一種樸素而真摯的情感,從大白話中顯現出的智慧,至今還被喜愛她的讀者津津樂道。90年代後因為先生錢鍾書和錢媛相繼生病去世,楊絳基本停止了各種工作。在父女兩人相繼去世後,她更是隱入深居。一直到她92歲高齡之時,才重新提筆,開啟塵封多年的記憶,其中不僅僅用夢幻文學的方式講述了錢鍾書和錢媛生前最後一段時光,而且回憶了很多當年夫婦遊學歐洲,以及建國後的種種往事。

寫於1984年的《老王》被選為初(高)中教材。沉定簡潔是楊絳作品語言特色。看起來平平淡淡,無陰無晴。然而平淡不是貧乏,陰晴隱於其中,經過漂洗的苦心經營的樸素中,有著本色的絢爛華麗。乾淨明晰的語言在楊絳筆下變得有巨大的表現力。

3、家庭簡介

他們在最困難的時期,上海淪陷,錢鍾書先生去了上海,回不去聯大。當時,楊絳寫的《弄真成假》在上海非常有名,有一次他們看完楊絳的戲,在回去的路上(當時錢鍾書正在寫後來影響頗大的《圍城》),錢說:我也要寫一部長篇小說!楊絳馬上贊成道:好!好!你趕快寫吧!當時他們的生活很拮据!如果錢少教幾節課,空出時間寫書,錢便掙得少了。楊絳便把保姆辭退,一個人擔負做飯、洗衣服等家務,只為省點錢,少一份支出,這樣錢鍾書便可以少教些課,寫長篇,以維持家庭生活;從另一個意義上講,這是楊絳對自己的犧牲。我們不難理解,對於一個惜時如命的學者,這意味著什麼[3du.tw]。

於是錢鍾書寫出一段,講一段;錢鍾書笑,楊絳也笑,整部小說的藝術品位形成,這便是錢鍾書惟一一部長篇小說《圍城》的誕生。《圍城》後改為電視劇,婦孺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寫作背景是這樣一種情形,它的誕生與楊絳對錢鍾書的理解與支援是分不開的。

一家三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問去作,但在最困難的時候,楊絳全部挑起負累,讓丈夫、女兒集中精力做事情。這當中包括錢鍾書病重和女兒錢瑗住院期間,她每天要去探望,當時錢鍾書已經不能進食,她總要打各種各樣的果泥、肉泥來為錢鍾書改善營養,就連魚肉也要用針一根根把刺剔除,而她自己倒可以“將就”!

楊文: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一九九七年,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未,鍾書去世。 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麼輕易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作“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裡,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丈夫、女兒相繼去世後,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將錢鍾書的作品整理出來,還把他密密麻麻的讀書筆記發表,之後又將他們二人全部稿費和版稅捐贈母校清華大學設立“好讀書”獎學金,獎勵好學上進、成績優秀、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使學生能無後顧之憂地完成學業。錢、楊兩位先生對受獎的學生沒有別的要求,只希望他們學成以後,有朝一日能以各種形式報效祖國、回報社會。“好讀書”獎學金2001年9月建立以來,由錢鍾書、楊絳作品出版收入積累的資金目前已近200萬元,有九名學生獲得獎勵。隨著《錢鍾書手稿集》(四十多卷)《〈宋詩紀事〉補正》(十二冊)《圍城》英文版、漢英對照本的陸續出版,基金總額將相當可觀。 楊絳用自己燭光般微弱的晚年時光,做完這些之後,便開始著手寫作女兒錢瑗未完成的《我們仨》,此時此刻,《我們仨》樸素而乾淨地擺在我們面前,一如先生高尚的人格。

今天,楊絳女士已步入生命的第100個年頭!

她真的老了,過著一個普通老人的生活,耳朵聽力有些背,視力也下降了,已經閉門謝客。總有認識或不認識的朋友打電話過去,她總會溫和地聊幾句,然後說她的胳膊有些酸了,讓人不好意思再打擾。我想,我們真的不必再打擾,只是靜靜地讀一讀她和錢鍾書的書,真的,這就足夠了。《我們仨》中,我們看到那樣一個讓人仰止的家庭,也有普通家庭的歡喜與哀愁。楊女士的筆調依然清新優雅,冷雋幽默。錢鍾書、楊絳、錢瑗“我們仨”,他們性格各異,志趣相投,都將讀書治學作為自己人生的追求,甚至生命本身。他們的善良、智慧和正直,他們對生、老、病、死的透徹豁達,使人深受啟發,獲益匪淺。

楊絳現在開始漫不經心地整理自己的作品,她自己卻說:做完他們的事情,心裡才踏實,剩下我自己的事,已字告訴他,算命先生就在算盤上推算,珠走如飛,琅琅有聲,也不知道是在加減還是乘除,算好後告訴僕人,幾千幾百幾十幾,僕人就到長几上翻出一本書給他。算命先生問客人一個問題,如兄弟排行第幾,如果不對的話,再重算。大約一事相符,則其餘皆合。以往的事情歷歷如繪,不差分毫。但推算將來,則“茫如捕風”。

4主要作品

散文類:《幹校六記》、《將飲茶》(含《回憶我的父親》《 記錢鍾書與〈圍城〉》《回憶我的姑母》等)、《雜寫與雜憶》(含《懷念陳衡哲》等 )、《丙午丁未年紀事》、《我們仨》、《我在啟明上學》、《走到人生邊上》、《老王》(收入中學語文課本)

小說類:長篇小說《洗澡》;短篇小說:《璐璐,不用愁!》、《老王》《小陽春》、《大笑話》、《玉人》、《ROMANESQUE》、《鬼》、《事業》、《我們仨》

譯作類:《堂吉訶德》、《吉爾·布拉斯》、《小癩子》、《斐多》、《一九三九年以來英國散文作品》。

劇本類:《弄真成假》、《稱心如意》、《風絮》。

論集類:《春泥集》、《關於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