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子造句
清明節的由來與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受盡了屈辱。跟著重耳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各奔出路。只有少幾個數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介子推是其中一人。一日重耳餓暈了過去。為了救重耳,介子推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烤熟送給重耳吃。十九年之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一一回絕。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已經揹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御林軍上綿山搜尋未果。有人出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便會自己走出來。晉文公下令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終未見介子推出來。大火熄滅後,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亡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從洞裡掏出所藏一片衣襟,並題血詩一首。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柳樹之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之日定為寒食節。
晉文公他用燒焦的柳木做了一雙木屐,每天望著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身素服徒步登山祭奠,以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而復生,綠枝千條,隨風飄舞。
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為了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的祭日,大家禁止煙火,還用麵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每逢寒食,人們不生煙,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清明節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是非常豐富有趣的,禁火、掃墓、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活動。因為清明節寒食之日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
盪鞦韆
鞦韆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的習俗之一。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來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身體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術。
踏青
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所以自古一來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
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
放風箏
放風箏是清明時節人們喜愛的活動之一。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有的人還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
清明詩句
《清明》(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清明》(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蘇堤清明即事》(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寒食上冢》(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餘。
《閭門即事》(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郊行即事》(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清江引清明日出遊》(明)王磐
問西樓禁菸何處好?
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鞦韆笑,
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上一篇: 連到造句
下一篇:不熱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