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保護和學校保護》主題班會教案

《家庭保護和學校保護》主題班會教案

  在學習中,大家都聽說過主題班會吧?主題班會以提高知識、發展個性、愉悅生活、促進良好班風形成為目的。是不是正在為策劃一個主題班會而發愁?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庭保護和學校保護》主題班會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未成年人的涵義;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給予特殊保護;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法律;我國頒佈實施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掌握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基本原則。

  過程與方法:

  結合個人的親身感受,所見所聞,教材中所給的小字資料、小欄目或利用在課前的探究活動中調查瞭解到的典型事例,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法律有一個深刻的認識,使學生在此基礎上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特別是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結合個人的親身感受、所見所聞、或利用在課前的`探究活動中調查瞭解到的典型事例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法律”,特別是對“我國頒佈實施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有一個深刻的認識,逐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和守法自覺性,使自己健康地成長起來。

  教學建議

  重點、難點與疑點分析

  本課的教學重點,主要講述我國頒佈實施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重要意義,以及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基本原則。如果理解、掌握了此內容,也就掌握了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主要精神。

  教法建議

  教師首先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入手,說明這一時期青少年的特殊性,證明他們需要法律的特殊保護;其次,教師可以結合平時自己對現在或以往學生的瞭解、觀察,特別是結合一些典型的正反面事例來講述,這樣可能更具針對性,更能使學生產生親近感,從而便於學生對此部分知識的理解。此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前佈置一個探究活動,要求學生到學校、圖書館、法院或者上網調查近年來本校、本地區範圍內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典型案例或事例,已備課上使用。使學生在調查採訪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本框知識的理解,實際上這也是一個自我教育的過程,這種教學方法,對於青少年來講,可能更樂於接受,教學效果也會更好些。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過程:

  出示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

  第一組:文字資料:"弱智兒遭虐待死亡"(見擴充套件資料)

  圖片:"三缺一,湊個手"

  第二組:圖文資料"老師打學生耳光"

  圖片:地攤"遊戲"莫伸向孩子等

  學生分析,老師歸納,說明家庭、學校、社會對青少年造成的身心傷害。

  學生分組討論:

  還有哪些損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現象?如何才能有效制止這些現象?(10分鐘)

  小組代表發言,總結本組討論結果,老師適當補充。包括如下內容:家長、監護人對孩子粗暴對待,甚至虐待,強迫孩子輟學、早婚等;學校忽略學生安全措施,釀成事故,老師教法不當,體罰或變相體罰,使學生身心受挫;社會上一些不法之徒為謀求經濟利益,僱傭童工,兜售不健康的圖書、音像製品,用遊戲廳、網咖誘惑青少年。而青少年正處於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時期,各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護的能力。因此,如果要制止這些現象,必須透過立法,用法律防止青少年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保護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法律(板書)

  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給予特殊保護(板書)

  案例分析:他們竟向同學連捅70多刀(見擴充套件資料)

  學生分析:和大家一樣的中學生,為什麼會如此兇殘?

  分析方向:社會的不良影響;自身的抵抗力弱,法律意識淡薄。

  浙江省少管所調查表明,大部分因殺人而進少管所的少年犯的業餘愛好是看武打錄影、武俠小說和玩電子遊戲,最羨慕的人就是武藝高強的武俠英雄。他們認為,打架時動刀子讓對方流血便是英雄的表現。而許多犯偷盜罪的少年犯最嚮往的則是做一個有錢人。一位少年犯說家裡父母很寵他,每月給他的零花錢有上千元,但和社會上一些人出入歌廳揮金如土的"瀟灑"樣相比,他覺得自己仍很寒酸,於是便與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一起去偷。

  據公安部調查,我國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趨勢。

  年份犯罪比例以1987年為100備註

  1987年1991年1997年13.6/萬21.9/萬30/萬100%161%220%1另:未成年人犯罪人數絕對值增加,近幾年每年查獲15萬。比1986年增加1倍

  不僅犯罪率上升,而且出現年齡低齡化、手段智慧化、團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點。青少年犯罪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從這方面來說,也必須加強立法,約束青少年的行為。

  現在請同學們談談,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與國家的利益有什麼關係?

  (同學發言後,教師歸納。)

  二、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係重大,需要國家給予特殊關注(板書)

  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長,能否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直接關係到革命前輩開創的社會主義事業是否後繼有人的大問題。因此,黨和國家歷來重視對青少年的教育、引導和保護,但是我們透過前面的討論知道,在當今社會還是存在著一些不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因素,我國現行的法律又不足以充分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權益。所以,制定關於保護青少年的專門法律,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專門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法律(板書)

  (1)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板書)

  (2)保護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則。(板書)

  第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板書)

  此項原則的意義:就是國家、社會和家庭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行為的發生,救濟、恢復已經被侵害的未成年人權益。

  第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板書)

  人格在法律上指能夠作為權利和義務主體的資格。內容包括人的姓名、人身、榮譽和肖像等。人格尊嚴受到新生是公民做人的起碼權利。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尤其重要。不尊重人格尊嚴,就談不上保護。

  第三、適應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特點。(板書)

  各項保護措施都要適應未成年人特殊的年齡、生理、心理特徵,才能有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