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活調研報告(通用8篇)

大學生活調研報告(通用8篇)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生活調研報告(通用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學生活調研報告1

  根據xx諮詢20xx年6月推出的網民連續使用者行為研究系統的資料顯示,在交友社群類網站中,校內網以16.34%的網民到達率位居首位,月度覆蓋人數達到2707萬人。本次調查旨在瞭解大學生群體在校內網上的交友狀況,從而分析校內網對於大學生交友的影響。

  本次調查選取了xx大學、西北民族大學、西北師範大學、xx交通大學和甘肅政法大學5所xx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為樣本,採取隨機抽樣和分層抽樣相結合的辦法,發放問卷實施調查,並且進行了個案訪談。調查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的有效樣本為493份,其中男性260人,女性233人。

  一、大學生校內網上交友的特點

  1、校內網交往範圍的普遍現實化

  調查顯示,80.9%的使用者是透過周圍朋友知道並且開始使用校內網的。81.1%的校內網使用者的好友人數在200人以內。使用者的好友中原本就認識的人數在一半以上的,佔調查總數的67.6%,原本就認識的人數佔80%以上的,佔調查總數的36.9%。校內網使用者新增好友的途徑主要有站內搜尋、他人申請和透過好友連結,分別佔59.1%、58.9%、55.6%。

  透過以上分析可知,校內網的發展擴散方式主要是透過朋友熟人的介紹,使用者的交往範圍主要是原本認識的朋友和具有某一相同特點(比如相同的興趣愛好、家鄉等)的人群,使用者大多無意於過多尋求虛擬世界的朋友。因此,校內網是現實人際交往的補充和網路上的延伸。

  2、地緣群體、業緣群體、趣緣群體的易於接受性

  新增好友時的依據,由重要到不重要的順序選擇三項排序,結果顯示如表1,我們對第一、二、三位進行賦值,分別為3分、2分和1分,經計算得出,選擇好友的依據比較重要的三項是"學校和專業"、"家鄉所在城市"和"興趣愛好",而對於"相貌"、"性別"和"年齡"等個人本質特點,則相對來講不構成大多數人選擇好友的依據。

  按照社會學的概念,即地緣性、業緣性和趣緣性成為大多數人在校內網上選擇好友的主要標準。

  3、交往動機的去功利性

  在"使用校內網經常做的事情"的調查中,按照選擇人數百分比由多到少進行排列,位於前三名的是"檢視好友的空間、狀態,看帖並且回覆"、"更新自己的空間,檢視留言並回復"和"搜尋尋找熟人(同學、同事、朋友)",分別佔總數的59.1%、55.6%、50.0%,均超過半數。還有44.4%的人選擇"和好友聊天"。

  在使用校內網的過程中,大學生使用者經常做的事情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交流溝通,包括檢視校內空間(主要是好友空間和自己空間以及新的到訪者空間)和校內溝通(主要是檢視留言、站內資訊或者回復);二是尋找熟人。85.7%的使用者表示不經常瀏覽陌生人的空間,只有9.3%的使用者會經常和陌生人打招呼。

  由此說明,大學生使用者使用校內網的功利性不強,一般只是單純的交流溝通和尋找熟人。絕大多數使用者對於檢視陌生人的空間動態、和陌生人聊天並不積極,也就不存在帶有結識對自己發展有益的人的目的去交往一些特定人。校內網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積累人脈的作用,但是這種作用是否會發揮實質性的影響,有待更深入的調查。

  4、遵循線上線下交往兩分法則

  線上線下交往兩分法則,主要是指朋友之間的交往習慣,一部分朋友之間的交往僅限於在網路上進行,一部分交往則是按照原有的方式進行(比如日常見面、發簡訊、打電話等)並且輔以網路交往。在本次調查中,具體是指,一部分朋友,只是在校內網上保持聯絡,而在實際生活中基本沒有聯絡,而有些朋友則是在現實生活中和校內網上都保持著聯絡。這種情況不僅僅出現在校內網的使用中,在其他網路交往中也具有一定的適用性。

  二、校內網對大學生現實世界交友的影響並不大

  透過調查,筆者發現校內網對於大學生現實世界交友的影響並不大,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使用者使用校內網前後的人際關係沒有發生實質性變化

  調查中,有76.1%的人認為,使用校內網後跟生活中原來朋友的關係沒有什麼變化。認為校內網使原有朋友關係更加親密的使用者僅佔23.6%,這部分使用者主要透過校內網尋找到失去聯絡的老朋友、老同學,從而重新建立現實聯絡。

  很多被調查者紛紛表示,自己的朋友關係與校內網的使用關聯不大。通常的情況是,原本現實世界就經常聯絡的朋友不僅在校內網上經常互相訪問檢視,而且在現實中仍舊保持原有關係;而對於另外一些平常就疏於聯絡的朋友、同學,透過校內網找到後,也僅僅只限於在校內網上保持著非經常性的聯絡,現實世界中的聯絡仍舊幾乎沒有。

  2、對於透過校內網新結識的朋友,未能實現線上交往線下化

  這裡"透過校內網新結識的朋友"指的是加為"我的好友"的人,不包括瀏覽的"陌生人"。調查中,用 [] 戶的好友中原本就認識的人數在一半以上的,佔調查總數的67.6%,也就是說透過校內網新結識的朋友佔少數。同時,對於校內網上結交的新朋友,線上下經常聯絡的僅佔調查總數的9.1%,也就是說,大多數校內網使用者對於校內網上結交的新朋友基本不會線上下往來,即未能實現線上交往線下化。

  校內網對於大學生現實世界交友的影響不大,原因有兩個:

  其一,校內網是基於現實人際關係建立起來的網路平臺。這種基於現實人際關係建立起來的網路平臺,可以說是現實人際交往的補充方式和現實人際交往在網路世界的延伸。

  其二,大學生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其接觸網路媒介的素質相對其他人群較高,心態比較冷靜、理智、成熟。調查顯示,他們無意於尋求虛擬世界的朋友,無意於浪費太多時間在尋求自我肯定和認同的網聊空間,當然也就更不會把網路上的朋友帶到現實世界中來。

  大學生活調研報告2

  隨著我國進一步的教材改革,各個學科都突出強調要求學生自學、合作、探究,因此,有些內容刪去了,或是輕描淡寫一筆,而具體的內容,則要求學生自己去探索,這樣一來,給那些基礎較好,學習主動的學生留下了很大的學習空間,而對那些基礎較差而且學習較被動的學生來說,卻是很不利的。例如:《資訊科技》課程中的一節——《網上自我防護與網路 》,如果按照課本上的內容來講,大概只需15分鐘就可以講完,但相信大部分學生仍然對" "不是很瞭解,甚至連作為老師的我,也只不過略知一二: 有哪些危害?它都是用些什麼技術"黑"人的呢?

  資訊科技這一學科是一門比較特殊的學科,不同與其它學科的是,這門課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實踐、練習,基本上每節課講授20—25分鐘,其餘的就是師生互動和學生練習的時間,也就是學生做練習,然後老師根據學生在聯絡中出現的問題統一分析、講解。而在這20—25分鐘的練習時間裡,不給學生定一個主題或一個目標,他們的練習結果是可想而知的:用20分鐘的時間確定題目,再用10分鐘的時間查詢素材,然而,這種效率是非常低的。

  因此,與其讓他們每節課那樣漫無目的地去練習,倒不如把一些學生們很感興趣但書上輕描淡寫的主題拿出來讓他們自己去講,即這樣一個過程:確定主題——從internet上搜索資料——做成自己的"講課"課件——同學們自己講(大家一起講)。

  按照這一方式,我把" "這一課留給了學生,讓他們用5次課的時間做出自己的課件,然後在第六節課上大家一起講,一起學習,共同探討,成功地解決了powerpoint的練習和 的學習這一問題。

  經過這次成功的嘗試之後,我發現這種方式的講課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它充實了學生的課堂練習,使學生有目的地去實踐,更加直接地去接觸核心問題(每節課的重點問題),解決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其次,它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寬了學生的知識範圍,使學生不再侷限於書本上的膚淺的知識,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能力,儘可能從internet這個大海一般無窮的寶庫裡尋找自己需要的知識,適合於學生的縱向發展。

  第三,透過學生自己講課,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在電腦室裡,用多媒體裝置加傳統講課方法,充分地體現出多媒體網路教學的優越性,又不失傳統教育的精髓,而透過學生自己講課,不僅可以提高他們自己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而且對他們的表達能力也是一個鍛鍊的機會,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透過此次成功的嘗試,筆者認為這種講課方式是可行的:

  首先,有充分的時間保證,根據我們資訊科技課的特點,教師講課時間和學生實際操作時間之比大約在1:1或者5:4,即:學生要有大部分的時間去自己實際操作,因為計算機學科是一門注重操作的學科,所以說,每節課學生都有20—25分鐘的時間去獨立操作,老師的每個課題都可以給學生4—5節課的時間去準備。

  其次,有豐富的資料來源。電腦室裡的每臺計算機(學生用機)都是和internet相連的,每個學生都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時候(上課時)透過internet來查詢資料,包括文字、圖片、聲音、動畫、影片等等,而不再需要翻閱大量的書籍、報刊、光碟等那樣煩瑣了。

  最後,有絕對的知識技術保證。根據我們新教材的安排,學生在入學初期就學習了word文字編輯技術,internet操作,熟練掌握了網上搜索技術,隨後緊接著學習powerpoint。因此,學生做起來已經是輕車熟路了,要做的只是把資料從網上搜索並下載下來,利用自己的創造思維,把資料合理的搭配起來,最後再講述出來,即便個別學生有什麼問題,我們老師都可以隨時指導解決。

  除了以 為主題之外,我們還可以選擇其它的如"關於日軍侵華的歷史事件"、"關於地球上的生物演變過程"、"世界文明的發展歷程"等等,都可以拿來讓學生用所學的計算機知識做成課件來講授,既達到了練習的目的,又實現了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因此,在資訊科技課程的基礎上,利用internet的龐大資源庫,發展"第二產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練習效率,又增加了學生的知識範圍,是一種很好的課堂練習方式。

  大學生活調研報告3

  一、大學生就業:難在哪裡?

  低工資就業:多一些經驗拿汗水換明天。在一些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瞭解到,隨著就業壓力的增加,寧願選擇"低工資"就業的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而他們共同的想法是"拿汗水換明天"。

  據瞭解,"低工資"就業實際上是大學生畢業後、就業前的一種待業狀態,是以單位給畢業生提供積累經驗的機會,而畢業生則以低報酬工作為交換條件。這種"低工資"就業只為找工作時多一些實踐經驗。

  工資會隨能力的提升而提高。某軟體公司負責人王小姐認為,現在企業招人雖對學歷有一定要求,但最看重的還是人的能力和綜合素質。大學生剛開始工作,工資可能會低些,但隨著就業者個人能力的提升,其工資也會慢慢提高。她建議大學生心態要平和,找工作高薪並不是第一要素。

  就業不要只看眼前的工資待遇,不斷提高能力才是金飯碗。以前,很多企業招聘只針對有工作經驗的人,對應屆大學生一律免談。隨著用人觀念的逐漸改善,近一兩年,很多企業直接招收大學生,他們願意出錢培訓大學生,使其很快成為企業的骨幹力量。一般來說,大學生成為骨幹力量後,工資自然會提高。企業為了儲備人才,一般先與大學生簽訂幾年的工作合同,這不僅保障了人員的穩定性,對企業發展也很有好處,同時用人成本也相對較低。因此專家希望大學生能夠認清自己,改變就業觀念,不要只把眼光盯到工資上,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能力才是金飯碗。

  二、大學生就業:路在何方?

  大量事實證明,大學畢業生在求職時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甚至連自己的性格與特長都不瞭解,職業選擇將非常盲目,甚至會影響到之後工作道路的發展。對此,專家建議:在校大學生要增強職業生涯規劃的自主意識。

  職業道路早規劃,目標堅定不放棄。"迷茫"是目前大學生使用最為頻繁的詞語之一。之所以迷茫,是因為看不清未來,看不清未來就會把握不住現在。實際上,大學生看不清未來的原因並不一定是因為沒有目標、沒有規劃,也可能是由於目標過多以致無所適從,規劃太多而無法實現,因此也就更容易放棄目標,追熱門、隨大流。因此對目標的堅持和對規劃的實施是成功的關鍵,堅信無論是職業規劃還是求職擇業,"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興趣廣泛應保持,機遇來臨有保障。由於對所學專業缺乏瞭解,許多學生進入大學時都會面臨一個問題:對專業不感興趣或不滿意,由此而產生厭學、倦怠的情緒。實際上在大學裡有很多方式可以讓你兼顧興趣與專業,如雙學位、各類培訓認證等,但是在挑選業餘學習的專業時,應把握一個原則:那就是從自身發展的需要出發。要麼從個人興趣愛好出發,既滿足求知慾,又從中獲得樂趣;要麼與本專業結合,成為複合型人才,增強就業競爭力。當然,在多個專業的學習中不能顧此失彼,更不能本末倒置。

  社會活動經驗多,面試應考不心慌。對於大學生來說,找工作最大的瓶頸在於社會經驗的缺乏。雖然在校生要獲得企業實習機會並不容易,但從大多數成功者的經歷看,至少有兩方面資源是大部分學生可以利用的:一是有針對性地參加社團活動來鍛鍊自己溝通交流、團隊合作等能力,社團活動可以說是對真實工作場景的一種模擬;二是爭取各種校內服務的機會及校外的實習、兼職機會,可以幫助我們培養堅持不懈、吃苦耐勞的職業精神,瞭解盡職、責任等職場的基本準則。

  實習練就真本領,應聘免了試用期。就漫長的職業生涯而言,大學4年無疑是一個黃金的職業準備期,在這4年裡,應該讓自己具備一個職業人所擁有的專業技能、社會技能、職業素養……這樣我們在從學生到職業人的轉變中才能做到"無縫接軌"。正是充分地利用了大學階段的實習機會,從而免去了正式工作後的見習期。企業也節省了大量的培訓時間和精力。這對於個人和企業是一個雙贏的過程。

  特殊才能做後盾,求職更有競爭力。對於一個班或一個專業的學生來說,大家讀一樣的專業、學同樣的課程,看起來彼此沒有太大的差別,然而一旦面臨競爭,差別就顯現出來了。目前就業形勢比較緊張,只有身上有"亮點"的學生才更容易被注意,才更有可能被用人單位選中,也才會有更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因此,發掘並增強就業競爭力應從發現自己與其他人的不同之處入手,發揮自身特長,並不斷強化,有可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三、就業現狀:就業準備三部曲

  隨著高校的擴招,原來的精英教育變成了大眾教育。大學生必須轉變觀念,大眾化教育意味著可以做普通的職業。面對就業難,大學生們要做些什麼呢?

  第一部曲:面對現實,正確對待就業形勢,正確對待自己。

  擇業和就業,是初出校門的學生在人生道路上一個重要轉折點,對於學生應具備的正確擇業和就業思想, [] 可以歸納為4句話,這就是:認清形勢闖市場,從容自信顯特長,廣開渠道看資訊,實事求是快上崗。

  認清形勢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國家的就業政策,二是全國的就業形勢,三是本地區的就業資訊。面對矛盾重重又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基本觀點是,只能樹立一個"闖"字,積極參與競爭,而不是 "等",更不能消極對待。關鍵是要把握好自己的擇業方向和競爭技巧,敢於競爭,善於競爭,並在競爭中獲勝。

  在近幾年的人才市場競爭中,有個明顯的特徵,就是用人單位特別注重人才的實際經驗和特長。每個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問題在於你如何正確地認識自己,善於揚長避短,在關鍵時刻和重要場合發揮一技之長,獲得用人單位的好感和信賴,這是擇業和就業工作中的一個不可忽視的技巧。

  在人才市場競爭中,單靠一個人的智慧和資訊"以一變應萬變"往往是不夠的,所以,要想方設法利用各種媒體,包括學校、老師和家長,親朋和同學,廣搜就業資訊,這是就業者一個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第二部曲:充分做好擇業和就業之前的心理準備。

  大學生的就業心理準備應該實現以下4種轉換,克服不良心態。

  一、實現由學生身份到上崗工作的轉換。

  在"不包分配,自主擇業,雙向選擇和競爭上崗"的大環境中,應克服"聽天由命"或等待學校推薦工作的消極心態。學習是為了致用,如果說學習是手段,從事工作是人的本能,也是目的。

  二、在經濟上實現由消費者到生產者的轉換。

  克服長期依靠家庭提供經濟援助的依賴心理,憑自己所學的知識和誠實勞動,立足於自力更生,自食其力。

  三、在擇業姿態上,實現由一個普通參與者到競爭者的轉換。

  大學畢業生都是第一次進行擇業和就業,經不起挫折,悲傷失望,往往是擇業不順的主要障礙。要克服懦弱、自卑的被動心態。

  四、實現由"天之驕子"到"普通勞動者"的心態轉換。

  放下知識分子的架子,正確理解自己與用人單位的"雙向選擇",主動求職。不論從事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首先必須是一個勞動者,而勞動崗位需要自己去爭取。

  最後總的來說,擇業者應該具備主動、積極、從容、自信和百折不撓、面對現實的平和心態,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第三部曲:主動出擊,準備簡歷和麵試。

  機會總是被那些勇於表現、爭取的人得到。不管單位招不招人,先去毛遂自薦要求試用;寫信給單位老總或負責人自薦;直接傳送求職信到企業網站招聘信箱……大學畢業生在找工作時,選擇主動出擊,到用人單位去展示實力,至少得到的機會比等著天上掉餡餅的機會大。

  據市人才市場的有關負責人說,在如今整體供大於求的就業形勢下,積極勇敢的心態是大學生找工作脫穎而出的一個制勝法寶。在擇業前,要推薦自己,有必要準備相應的文字材料,簡歷要真實可信,文字樸實,言簡意賅,頁面工整規範。面試中也要大方得體,機靈應對,不卑不亢。

  總之,在進行擇業、就業的過程中,其目的是選擇一個最能發揮自己專長的工作崗位,開始實現多年的夢想的願望,在大學生的一生中,就業無疑是一件大事,一次激動人心的拼搏與較量。一定要審時度勢,振作精神,做好充分準備,用最好的心態、最好的形象和全身心積攢的實力,投入到這場競技中來。

  大學生活調研報告4

  中國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我們大學生的參與,因為,第一、經濟建設、教育建設等等方面的家園建設需要高素質高技能的生產力後備軍和接班人,而這些後備軍和接班人絕大多數是來自於大學生這個特殊的社會群體。第二,在校大學生是正在準備著跨入社會投入到到各個工作崗位參與社會建設和實現自身社會價值的襁褓嬰兒,他的生活狀況理應受到關注,並在思想、心理上要受到學校及各個教育部門的引導。沒有一群健康的、技術過硬、高素質、高能力的社會建設接班人,我們的國家是不會有好前程的。

  本次進行調查的目的就是要了解我校大學生的生活狀況及他們的心理發展的情況。比並及時向學校有關部門反映我們大學生所出現的問題,為了以點帶面並使調查物件有代表性,所以我們小組把調查目標放在貴州大學南校區的所有同學,不分學院、專業及性別,由於大一新生剛進入大學,他們正處於中學生向大學生跨越的橋樑上,大部分第一新生對大學生活充滿了好奇,所以我們的工作重心稍有側重,我們小組透過實地走訪與大一的學生進行交流,但還是以大量的調查問卷發到很多學生的手裡,既有大二的,也有大三大四的。所以本次調查應該說是面面俱到,具有代表性。

  主體

  1、研究大學生週末安排的背景和主要目的:

  由於我們都是大一新生,對大學生活還不是那麼瞭解,感覺大學生活是那麼的無聊,抱著高中老師說的“大學生活是清閒的,輕鬆的”觀念,我們對大學生週末生活展開了調查,讓我們自己瞭解一下大學生活的狀況。希望大學生活不是大部分新生說得那麼無聊。

  2、調查物件的選擇及其簡介:

  開始吧,我們對調查物件的選擇確實有點頭疼,選花溪大眾吧你覺得工作量大,只選一個學院的大學生吧,又覺得範圍太小,好了,後來我們決定對整個南校區的大學生進行調查,什麼生物科學學院,動物科學學院,材料學院……都有了。

  3、主要方法:

  透過實地觀察和問卷調查的方式,我們展開了我們準備好的調查。

  4、調查過程:

  我們設計我們的調查問卷,全部調查問卷的題目都是我們自己親手設計,問卷內容後邊附有,感興趣的到後邊查閱。然後我們開始我們的問卷調查。有親自到寢室去請同學們填的,也有上C語言課請同學們幫忙填的,還有早上跑足球場請晨練的同學填的,還有在食堂別人吃飯時打擾別人填的,都有,調查生活正是豐富啊。

  這問卷調查中沒遇到很大的困難,因為大部分同學都是願意花那麼幾分鐘為你填這個調查表的,因為他們也調查過。知道這還只是舉手之勞。但也出乎意料的是,有些調查問卷收不回來,例如在寢室裡發的一些調查表就沒收回來,去收調查表的時候有些給我們弄到哪裡去了都不知道。但還好,發給女同學的調查問卷都收回來了,給我們提供了有效的資料資料。總共發出去180份問卷,收回來147份調查表,其中有124份有效的,這就是我們以後進行資料分析的依據了。

  然後是實地調查,我們有時候也去晨練,看看晨練的情況啊,有時還打電話問問我們社團裡、學生會里認識的同學,問問他們的休息時間安排這些的,一方面體現了對他們的關心,一方面又能獲得調查資訊,何樂而不為呢?

  我們還在網上發了幾份問卷調查,但成功率不高,獲得的資訊頗少。

  5、整理分析調查獲得的主要資料和資料:

  透過整理,得到如下資訊:

  (1)在我們調查的大學生裡,大部分學生認為自己的週末生活過得一般,佔60%的比重,有17%的人自己感覺良好,有14%的同學認為自己的週末生活很糟,只有9%的同學認為自己的週末生活過得非常充實。

  (2)週末大多數同學有足夠的空閒時間,只有少部分同學認為沒有時間。比例為4:1、而在這些有空閒時間的這些同學中又有40%左右的同學把它作為娛樂時間,有40%的同學用於學習,有10的兩者兼顧。沒時間的主要是做兼職和進行各種培訓的同學了。有49%的同學進行的培訓有書法,音樂,舞蹈等,37%的同學學的是社團中要求的和社會辦公,設計,口語等,14%的學習其他的。

  (3)在娛樂中又分為很多種:打球的比較多,其次就是在寢室上網的、聊QQ的,都比較多。出去聚餐的,喝酒的比較少。平時週末娛樂消費大部分在100―300之間,少部分超過300元、

  (4)關於週末和哪些人一起度過問題:65%的同學和自己的死黨、普通朋友度過,有25%的同學和男女朋友一起過,7%的同學泡圖書館,只有3%的同學幾乎獨自度過。

  (5)關於平時做鍛鍊問題和晨練問題:

  總的來說,女生平時運動的很少,而大部分男生整個周都會做大量的運動,只有少部分男生很少做運動。晨練呢?大多人有時(偶爾)回去,佔80%以上,只有20%的同學一直保持著晨練的習慣。

  (6)關於週末起床時間:

  在調查的同學中,資料分析有51%的同學在8:30左右起床,有20%的同學7:30左右起床,有17%的同學11:00左右才起床,有12%的同學6:30左右起床。

  (7)關於週末熬夜問題:有50%左右的同學經常熬夜,有30%左右的同學偶爾熬夜,有10%左右的同學很少熬夜,有10%的幾乎沒有熬夜。

  (8)關於週末睡懶覺問題:

  有時會睡的大約佔52%,睡得天昏地暗的和經常會睡的佔40多,幾乎不睡的只佔百分之幾。

  6、研究的主要方法:

  透過問卷分析和實地觀察、通訊瞭解。問卷分析用的是比例分析。在與觀察的對比。

  6、研究的主要方法7、對調查過程及結果的評價:

  這次調查考驗了我們的毅力和耐心。調查還算順利,除了問卷調查有些收不來外,幾乎沒大的問題。也讓我們親自了解到大學生活是個什麼樣子的。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還是有些過於清閒,尤其是大學新生,對自己的生活還沒有合理的安排,大多都愛睡懶覺,沒有再像高中一樣過得那麼充實,難怪人們都說大學生很懶。但業餘生活倒是很豐富,有各種各樣的活動要搞,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可以學習自己喜歡和愛好的,也可以深入研究。話又說回來,相當一部風大學生確實有些懶,生活不是那麼感覺良好,自由支配時間有了,業餘生活豐富了,但早起的人少了,晨練的人少了,鍛鍊的女生少了。很多人感覺自己一天都在忙,但不知道自己忙什麼,只有少部分是考研族,而大多隻是為了考證和自強,沒有很明確的目標。這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希望我們的生活不再像大多人說的那麼無聊。

  後記

  報告總結:

  本報告透過問卷調查和實地走訪的調查形式,並透過我們小組對所收集到資料的科學性的研究討論,基本上確定了我校在校大學生週末生活的情況,就現階段來說,我校大學生大部分能夠科學地安排個人的週末生活,而這部分學生中80%是大二及大三大四的同學,只有少部分(佔20%)得是大一新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大一的同學剛踏入大學的門口沒多久,還不知道怎樣合理安排自己的週末生活,他們之中的一些同學要麼就是進網咖泡上一整天,要麼就是晚上熬夜上網聊天而白天卻睡的天昏地暗,情況不容樂觀。而對於那些會合理安排時間的同學,他們會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兒,比如,進圖書館看書,利用週末時間來趕超別人,做兼職,和新舊朋友聯絡,做志願者,與同學聚餐,外出旅遊,學駕照,或者是參與社團活動等等一系列社會活動。

  面對少部分不會科學地安排週末生活的同學,我們期待著學校能給這部分同學心理上指導和生活上的引導,他們進入大學的首要任務是學好專業知識和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將來走出校園後能以學到的知識和技能為社會和國家服務,不從大的方面說,就以他們自己未來的而言,<蓮>最起碼不要以傷害他人的利益來賺取自己的一己私財。話說回來,有誰不願意在大學這四年好好做出一番學習上學的成就呢?所以,我們希望這部分同學能儘快的恢復過來,找準自己的目標奮鬥。

  有一個重要且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是,由於很多學生在高中的夢想就只是進入大學讀書,卻沒有想過要在大學裡做什麼,所以進入大學後就找不到方向感了。

  大學生趨向於認為週末時間應由個人去安排,無需學校去管。大學生希希望週末活動可以自由安排所以對於大學生週末時間安排學校只能採取引導的的方式,號召教師在課堂上,在學校的各種傳播媒介採取啟發誘導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安排週末生活。

  另外,從主觀和客觀雙方具體情況來看,大學生週末時間中存在著學校和社會客觀條件的制約性與學生主觀需求的多樣性矛盾。大學生希望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業餘文化活動,健全各種管理制度來加以引導,而且大學生也熱切要求能利用週末時間走出學校,走向社會,參加社會上的實踐活動,從而瞭解社會,培養自己的能力,為日後能有效的勝任各種工作打下基礎。大學生這些主觀需求是當今社會、經濟生活的現實狀況所決定的,是合理的、必然的,所以學校對此應予以重視。即使學校現階段的客觀條件還存在一點的制約性,但我們必須做出行動,做出切合實際、行之有效的選擇,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改善並創造條件,逐步滿足學生的多重需求。

  校園生活是社會生活的一個側影,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必然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精英,”是建設未來社會的“主力軍。”

  從以上調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能夠合理安排週末時間,對於自己的週末生活也感到滿意。豐富多彩的週末生活展現了我貴大學子的精神風貌,雖然在年級間與性別間存在諸多差異,但這些是因為個人的興趣愛好與人生目標的不同造成的,這一方面說明了個人間的價值的異同。

  值得注意的是,我校大學生在安排和處理週末時間上還存在這許多問題,透過我們的問卷調查和實地走訪,我們瞭解到有部分學生不能充分、合理利用週末時間。對於這方面學習、生活狀況感到滿意的同學只佔被調查同學的五分之一。這不能不使我們感到擔憂。我們希望那些至今仍讓時間悄悄溜走的同學們,珍惜自己的青春,以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對待自己四年大學生活,好好度過自己的大學時光,當我們驀然回首的那一剎那,沒有悔恨的青春和遺憾。

  週末時間僅僅是大學生活中的一部小插曲,但卻充分體現了當代大學的生活觀念。他們以什麼樣的生活方式來填充和豐富他們的週末生活,展現了他們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生活。身為21 世紀的當代大學生,更應該透過積極參與大學的課餘生活,獲得知識的同時,增強自主創新意識,提高社會應變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淘治情操,完善素質,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增強實際動手能力。

  大學生活調研報告5

  調研時間:XX年2月22日 調研物件:大學生活動中心

  調研目的:為了瞭解大學生活動中心空間功能區的分佈情況及,瞭解設計中活動區與服務區的關係和流線要求,掌握各種設計手法和藝術處理,加深對大學生活動中心設計的難點和原則的瞭解,獲得更多關於現代建築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思路,從實踐中學習的專業知識,開闊眼界,提高自主學習的興趣,在開始自己的設計之前,我們分組進行了實地調研,希望能透過這次調研,我們能設計出屬於自己的作品。

  一、大學生活動中心的概況

  1、概念:

  在現代社會,教育是全社會最關注的建設問題之一,大學也隨之變得不再遙遠。在大學中,大學生活動中心是大學設立的組織指導大學生進行文化藝術娛樂活動的場所,屬於文化館類建築。

  2、建築特徵:

  綜合性——活動內容複雜。

  多用性——活動形式各異。建築空間組織和建築空間表現形式均應具備多用性和靈活性,實現一室多用和空間的綜合利用。

  地域性——與大學校園環境的特殊密切關係,在設施內容建築造型、藝術處理上應予充分體現。

  3、設計內容:

  總平設計、流線設計、活動空間組織、造型設計、建築設計。

  二、實地調研

  大學生活動中心設計是我們進入大二後的第三個課題設計,身為組長的我將調研的工作作出了一個詳細的規劃,並根據組員個人擅長作出合理分工:調研具體物件、調研注意的細節問題、行程安排以及後期的資料收集由**和***兩人主要負責;收穫整理、材料分析、ppt製作由***主要負責,其他人從旁協助;

  帶領小組進行實地勘察和成果展示與講解則由我主要負責。整個調研所有成員全程參加,力爭每個人都能得到最大的收穫。

  我們的調研分兩站,第一站是安徽大學。

  安徽大學學生活動中心位於學校新校區西門,名“適之樓”。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為活動中心、服務中心及校門診樓,是校區西門內一組半環狀建築群,在功能上基本滿足了校園生活的一切日常需求。

  大學生活動中心在選址上是很注重可達性的,一個交通便利,在人來人往、疏合流散中具備很強的可達性的活動中心是能夠有效地自然地形成校園生活的

  文化氛圍,併成功地發揮它聯絡學生活動區和教學區的作用。在我國高校建設中,大都將活動中心與食堂、服務中心、操場等建築聯合佈置,形成一個有著一定規模和體量的建築群。在安徽大學新校區,活動中心緊鄰校園西大門,是從西門進入教學區的必經之路,不僅交通便利,不會出現人流擁擠,疏散困難的問題,而且它的活動範圍也不會對宿舍和教學區造成噪音干擾。半環狀的建築佈局巧妙地轉換了校區軸線,與圖書館的東面相對,形成校區東西向景觀主軸,這樣的選址與佈局凸顯了活動中心在校園中的重要位置。

  三、調研心得

  1、實地勘察與調研是設計必不可少的部分,光靠書籍與資料是學不好設計的。

  2、調研過程的每一個細節都必須認真對待,也許一不留心就會遺漏能給自己的設計帶來靈感的東西。

  3、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很重要,這是一切團體工作能很好展開的前提。

  4、個人素質很重要,專業素養很重要。

  大學生活調研報告6

  目前我國大學生的自由支配時間比較多,但是有些大學生對這麼多的時間卻不知道該怎麼合理的安排,虛度了大學的寶貴光陰,合理有效安排課餘時間關係到大學生的整體素質。為了全面瞭解大學生課餘時間安排情況,為學校教育提供資料,引導大學生合理利用課餘時間,全面提高素質。因此我們小組在20xx年5月25日至6月5日對西華師範大學(新區)的在校學生關於大學生課餘時間的利用情況進行了問卷抽樣調查,這樣抽樣隨機調查,工作量變小,整理分析簡單方便,資訊也相對真實可靠,更加準確地反映了我校本科生安排課餘時間的全貌。

  一、前言

  自由地安排課餘時間為當代大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然而有許多大學生不能合理地利用課餘時間,虛度了大學的光陰。引導大學生合理安排課餘時間是全面提高大學生素質的重要內容。在學習上大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合理安排課餘時間,拾遺補缺,提高學習效率,掌握紮實過硬的專業理論;在實踐上大學生可以利用課餘時間來發展個人愛好,有更多時間來學習更為廣闊的其他學科知識,參加社會實踐,從而實現自我發展、自我設計,實現自我價值,這樣可以更加深入社會,瞭解社會。

  因此,我們xx級五班第一小組5名成員分別在20xx年5月25日到6月5日十天時間內,對於西華師範大學(新區)的全體學生關於大學生課餘時間的利用情況以問卷的形式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問卷共120份,其中有20份為備份,100份作為統計材料,並分工合作錄入原始資料,做出各題選項所佔的百分比及柱狀圖,直觀的反映出大學生課餘時間利用情況。

  該調查報告主要是透過分析、研究大學生課餘生活的現狀及所存在的問題找出產生大學生課餘生活問題的因素,並透過對這些因素的分析提出相應的、可行的解決大學生課餘生活問題的對策與建議,以豐富大學生課餘生活、提高大學生課餘生活的質量。

  二、調查概況

  (一)調查背景

  充足的課餘時間為當代大學生的自由成長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然而,再沒有了中學時期老師及家長的時刻監督,大學生的課餘時間在忙什麼?他們的課餘時間活動內容與分配結構怎樣?大學生的課餘生活是否健康?諸如此類的問題,是衡量當代大學生能力素質的高低及能否得到社會認可的重要指標。為此,我們做了一次大學生課餘時間利用情況的社會調查。

  本次社會調查作為本專業課程《社會調查研究與方法》的課外實踐活動及期末作業,由本小組成員在老師的指導下,明確分工、相互協作,完成本次調查任務。

  (二)調查目標

  本次調查旨在全面瞭解大學生課餘時間利用狀況,獲取相關資料,並對其進行統計、分析,為學校提供教育資料,以引導大學生合理安排課餘時間,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和發展。調查物件為隨機抽取的120名西華師範大學新區在校學生,由本調查小組5名成員於2011年5月25日至6月5日內分工協作完成,調查過程嚴謹無誤,所得資料真實可靠。

  (三)調查方法

  本小組採用問卷法進行調查,共發放120份問卷,實際收回120份,有效問卷118份,2份為廢卷。其中再隨機抽取100份有效問卷作為資料錄入基數,便於統計與計算。被調查者均為自主填寫問卷,未對其進行誘導、激勵。調查中雖發現問卷略有紕漏,但並不影響調查結果,大部分被調查者對問卷十分滿意,是一次成功的社會調查活動。

  三、調查結果及資料分析

  (一)課餘時間的充足程度

  從表中第五題調查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出56%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課餘時間充足,37%的課餘時間一般,7%幾乎不夠用。

  由此我們可以分析得出,大多數的大學生課餘時間都在可控範圍之內,大部分人有足夠的時間可供利用。少數人則是課餘時間不足,甚至不夠用。對於該現象的產生原因進行分析,可能的因素有:①我校不同學院或者不同專業的課程安排不同,有的課程安排多,有的課程安排較少。課程安排的參差不齊使得我校大學生對課餘時間的充足度感受不同,同時反映出我校課程安排上,課餘時間都較為寬鬆。②大學生受主觀上心理因素的影響,對課餘時間的滿足度不同。③對課餘時間利用程度不同,主觀因素上對課餘時間的充足度認識不同。

  (二)對於課餘時間的具體利用狀況

  據調查結果統計(第六題)顯示我校大學生課餘時間利用上用時最多的是上網佔總比例59%,其次睡懶覺的佔48%,學習的佔39%,參加活動的佔26%,運動的佔25%,最少的是逛街佔1%。

  第七題的統計結果則顯示,有41%的大學生在課餘時間裡用於上網的時間佔25%—50%,23%的同學則是上網時間佔總課餘時間過半。同時第八題調查統計結果顯示56%的大學生上網時主要用於上網或者打遊戲,學習查資料的佔總比例的34%。第九題調查統計結果中,大學生參與校上、院上或者社團等活動中,偶爾參加的佔調查總人數的49%,經常參加的24%,極少或者不參加的佔27%。

  對於課餘時間中進行體育鍛煉的調查(第十二題)結果顯示,64%的大學生用於體育鍛煉的時間在0—3小時,3—6小時佔19%。

  從所得資料結果中看,我校的大學生對於課餘時間的利用上,上網和睡懶覺所用時間最多,其次是用於學習、參加活動和上網。在大學生課餘上網時,他們主要是用於聊天打遊戲等娛樂消遣活動,學習和查資料的相對較少。在活動參與上,大學生參與活動較多。然而,調查結果中我校大學生用於體育運動的課餘時間與其它活動安排相比而言較少。

  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①我校大學生在課餘時間中主要用於放鬆自己,參加活動、娛樂身心。②隨著資訊的發展,網路的便利,當代大學生在課餘時間裡主要以上網的方式娛樂,其中聊天、打遊戲佔主要方面。③大學內學生組織安排活動多,而且大學生都積極參與,在課餘生活中佔了重要地位。④在課餘時間裡,大學生普遍忽略了體育鍛煉,參與體育活動的時間較少,這對大學生的體質發展不利。

  綜上可以看出,我校大學生在課餘時間的安排上存在著不合理的地方,安排的形式也過於單一,大學課餘生活顯得較為單調枯燥。就學習方面而言,課餘安排中學習佔少部分。

  (三)課餘利用的學習安排和具體學習情況

  在對我校大學生課餘學習安排的調查結果統計中,每週用於學習的課餘時間安排(第十題)中,4%的大學生課餘時間用於學習的佔0%,安排30%以內的課餘時間用於學習的大學生佔大學生總數的48%,40%的大學生用於學習的課餘時間佔30%—40%。

  在考試前上自習該比例佔38%,其次就是從來就不去上自習的,佔35%;沒課就去上自習的佔26%,偶爾想起就去上自習的佔27%,另外在雙休日假期休息日去上自習的一共加起來佔6%。

  根據這一結果可以看出多數人學習態度積極,較多人有效地利用課餘時間參加學習。但是同時也反映出部分同學自覺學習動力不足,除非期末考試來臨,才知道抓緊時間看書。

  (四)對於課餘時間的利用中認為最應該做的事情

  這一問題(第六題的主觀問題),多數人認為應該做的是學習,選擇利用課餘時間學習的人數總共佔63%,另外有10%的人希望課餘時間更多的`用來睡懶覺,其次便是利用課餘時間參加運動,這一選項佔到9%,另外便是希望利用課餘時間做兼職的人佔到6%。

  根據這一點查結果可以看出大多數同學主觀上還是認為學習是對於大學生來說是比較重要的,另外大學生普遍具有積極向上的意願的,但是在大學生中出現的實際情況確是課餘時間用來上網的情況最普遍,佔59%,而主要利用課餘時

  間用來學習和查資料的僅佔34%。並且在上網的同學中,有56%的大學生主要做的事情是聊天以及打遊戲。為什麼會出現大學生課餘時間利用意願和實際利用情況出現如此大的差別呢?我認為首先主要是大學生普遍沒有良好的自我控制的毅力,導致他們不能夠堅持在課後繼續參加學習;其次,便是可能大學生所學習的學科並不是自己喜歡的科目,所以會出現在課後找一些娛樂活動來進行消遣;再次,這個調查結果體現了在當今這個資訊時代網路對於大學生的吸引和影響是巨大的,並且現在這個情況下,多數人都沒能夠抵制網路帶來的誘惑。

  (五)在調查結果中自己對與課餘時間作出的安排

  大多數同學都能夠對自己的課餘時間作出系統的合理的安排,他們很多都將學習和娛樂活動等相結合,提出了一個適合自己實際情況的安排,並且在安排中很多人也有提到在學習娛樂之餘做適當的兼職工作,以鍛鍊自己的能力。根據大學生對於自己課餘時間的安排和實際大學生課餘時間的利用情況的巨大差距可以建議大學生要時常根據自己的自身情況,結合課餘時間為自己制定一份科學合理的大學生課餘時間利用計劃,適當分配學習、工作和娛樂的時間,做到課餘時間的合理利用,促進自己各方面都有一個良好的發展和提高。

  四、結論與建議

  (一)調查結論

  透過對西華師範大學(新區)在校學生課餘生活的抽樣調查,從總體上對大學生的課餘時間及課餘活動狀況、大學生對待課餘時間的安排狀況以及課餘生活對大學生的影響情況等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並對不同性別、不同年級、不同時間的大學生的課餘生活及大學生在課餘生活上的主觀想法與實際行動之間進行了對比分析。同時透過上述的課餘生活狀況和對比分析發現目前大學生課餘生活所存在一些諸如部分同學課餘生活安排盲目、部分的課餘生活都限於純粹的娛樂放鬆、充分正確利用率不高、對課餘生活的認識及評價不正確、課餘生活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大於正面影響等問題。總之,透過本次調查,反映出目前當代大學生的課餘生活的質量較高,但是還有許多的問題與不足。無論是學生個人、還是學校都要高度的重視這一問題,及時從各個方面採取有效的措施來解決大學生課餘生活的問題。

  (二)對策建議

  1、從學生自身入手,加強對課餘生活安排的指導。

  要改變大學生目前的課餘生活利用狀況、解決大學生課餘生活上的問題,關鍵要從大學生自身人手,調查結果顯示,有68%的同學對課餘生活都是稍作安排,40%的同學認為課餘時間應該放鬆自己、緩解壓力。可以看出很多同學還沒有合理安排課餘時間的意識。因此,亟需加強對大學生課餘生活的指導,使他們從主觀上認識到課餘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安排好自己的課餘生活,以提高課餘生活的質量,變被動為主動。

  2、從理論準備入手,加強課餘生活研究。

  要對學生的課餘生活加以指導必須要有充分的理論準備。于光遠先生在1993年就提出:“要玩得有文化、玩得有學術,要研究玩的學術,要掌握玩的技術,要發展玩的藝術”。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一個關於課餘生活的專業,沒有專門的課餘生活的課程、也沒有知名的課餘生活安排方面的專家。因此,要大力開展在課餘生活方面的研究,為指導大學生的課餘生活奠定好理論基礎。

  3、從學校及社團活動入手,開展豐富有質量的課餘活動。

  調查結果顯示,有29%的同學都是偶爾參加活動。學校及社團活動應該是在“業餘、自願、多樣、收益、質量”的原則下開展的,學校及社團在開展活動時不僅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而且要合理、全面、豐富,既要包括各種專業知識的學習,又要包括各類文體性與社會性的活動,在學生們學習到各種知識、技能和社會經驗的同時找到自己的興趣與愛好,豐富自己的課餘生活。此外,也有15%的同學課餘時間用於做兼職,增強社會實踐經驗。因此,學校還應多組織一些校外的活動,讓學生多與外面的世界接觸,掌握必要的社會實踐經驗,為今後走向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4、從學校的設施裝置入手,完善課餘活動場所。

  學校除了對學生進行課餘生活指導、開展豐富的活動外,還要加強對基礎設施及裝置的建設,儘可能為學生營造廣闊的活動和娛樂空間。隨著大學生課餘時間的不斷增多,課餘生活將會逐漸的演變成大學生活的中心內容。因此,在不久的將來,人們會逐步認識到合理的課餘生活對於大學生髮展的積極意義以及豐富課餘生活和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的重要性。

  大學生活調研報告7

  一、調查目的:

  瞭解並深入調查一餐基地環境,以便更好的處理好所要設計的大學生活動中心與基地周邊環境、場地、室內外環境的關係。

  基地概述:

  設計擬在我校建一座大學生活動中心,建築總面積約xxxx平米,該工程擬建於校園內一餐位置。基地形狀大致為x形,建築總面積約為xxxx平米,地形平坦,可忽略地表的起伏對建築建造的影響。基地靠近校園中心位置,與行政樓距離較近。校園南部為教學區域,西北部為學生宿舍區,是學生參與各種活動的交通交匯點之一。基地南邊為xx西路,西北方毗鄰學生公寓,與第二餐廳遙遙相望。站在基地位置向東望去,視線穿過圖書館前的廣場可以欣賞到xx湖的美麗景色。

  二、環境分析:

  基地南側的xx西路是連線校園外環路與內環路的主幹道之一。透過xx西路向西可以聯絡到校園西部的商業區域。在課下尤其是晚上,該商業區域會聚集大量的學生人流。這些人流透過xx西路可以方便地到達基地位置。xx西路南部為校內綠化帶,是教學區域、宿舍區域、行政辦公區域之間設立的緩衝帶。該綠化帶相對宿舍區域較遠,周圍場地功能多樣,是區域矛盾的集合區域,不適合學生在此進行各種活動。該區域的設定是為緩解區域之間的矛盾和營造教學區域的安靜學習環境而設定,可以與各教學樓周圍的綠化聯絡融合。因而綠化帶內不會存在大量人流的聚集,但是與綠化帶相聯絡的道路卻都會有很多的人流透過。

  基地向東北穿過xx西路為校圖書館,透過xx西路向北可以到達學校北門,學校北門因距離宿舍較近,是學生平時出入校園的主要出入口。基地東北部是校圖書館和xx湖,是學生平時進行閱讀背誦和放鬆心情的地方,在課下同樣會吸引很大的學生人流出入。

  基地西北部為學生宿舍區。此區域距離基地位置最近,聯絡方便,學生可以方便地到達基地位置。但由於一二號公寓與基地銜接過近,基地位置建築物的存在會對這兩個公寓樓的學生到達公寓南部的其他區域形成一定的阻擋作用。這兩個公寓樓高度較高,且基地與這兩個公寓樓之間的道路相對較窄,道路兩側又栽培有大樹,對於處於基地位置的設計建築物來說,從宿舍區域來看,很難形成較好的景觀。或者說不易於尋找到較好的建築觀察角度。

  基地毗鄰內環路,透過內環路、xx東路可以聯絡到六號教學樓。六號教學樓的人流會透過校行政樓後的內環路和校圖書館前的廣場到達更多的區域,這樣就給基地位置的設計建築帶來了大量人流。學校車輛的進出設計為南門進北門出。車輛大致從南門進入透過廣場路、校行政樓外圍的內環路和名人路,從北門出去。車輛的經過使基地周邊的人流與行進的車輛產生了矛盾。在進行建築設計時要注意這一點。

  三、設計思考:

  學校的教學辦公和生活住宿兩大區域相互分開,體育場、xx湖、圖書館、基地、商業街自東向西地分佈在兩大區域之間,起到聯絡兩大區域的作用,基地位置又正好處於這中間的位置,是各種矛盾集合的地方,同時基地所處的位置又存在很多的優勢。

  校園內建築物的高度大致相同,顏色一樣,在形體上,校內的規劃設計透過綠地、水面、廣場的設計來去除建築造型單一所帶來的枯燥的感覺。在進行建築設計時,可以透過借鑑這樣的方法來彌補一些設計上的遺憾,同時也應注意遵從校園規劃的設計原則,讓設計的建築與校內其他建築相互呼應。建築要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不僅是建築設計對自然的尊重,更是建築設計對地域文化和歷史的尊重。這是環境表現在建築設計上對建築設計的制約。

  大學生活調研報告8

  一、實地調研

  調研地點:天津南開大學大學生活動中心

  調研時間:20xx年4月30日

  南開大學的大學生活動中心是框架結構的建築,巧妙利用地形的高差作出的設計。南開大學的大學生活動中心一共有四層。從大門一進去便是二樓,有樓梯向下通往一樓,

  二樓一直往上的是環形坡道,避免了人流量大時的擁擠,保證了大人流量的疏散安全。多處樓梯和高差的結合突出了立體和層次感。大面積的玻璃幕牆保證了自然採光,功能分區劃分的合理。整體造型獨特室外顏色選用沉穩的灰色,室內顏色鮮豔、活潑,符合大學生的精神風貌。但展覽空間略顯不足,展覽面積略小,不適合大型展覽。廁所通風不是很好。

  二、資料調研

  基本設計原則:作為這樣一個功能較複雜的中小型公建,應根據開展的活動內容,人流活動的規律進行設計。

  1、集會和觀看演出或參加舞會的人,來去的時間比較集中,人流量大,為便於使用管理,在設計時應設配套的服務房間,考慮便於組織入場及疏散。這些廳室應設單獨的出入口。

  2、複雜性:功能的多樣化,且使用的時間各不相同,要求在設計中處理好動靜分割槽,便於不同的時限的功能分割槽的管理。

  3、多用性:設計時要考慮各種功能空間的綜合利用和一室多用的可能性。

  4、建築組合:應儘量採用天然採光,自然通風及良好的建築朝向,以及創造良好的室內環境。

  5、多功能廳(兼舞廳):應滿足觀演、交誼、遊藝等。

  活動的使用要求:

  (1)、使用面積不宜小於200平方米;當為矩形(寬度不宜小於10M);

  (2)、內設舞臺,室內為平地面,使用活動座椅,附設後臺,多功能廳應有兩個以上的出入口,大空間,需著重注意造型手段。

  6、舞蹈教室:舞蹈教室宜設器材貯藏室、更衣室、浴室、廁所等附屬用房。 舞蹈室教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每間教室不宜超過20人使用;

  (2)、教室內在與採光窗相垂直的一面橫牆傷,應設一面高度不小於2100mm的通長照身鏡。其餘三面牆應設定高度不低於900mm可升降的把杆,把杆距牆不宜小於400mm;

  (3)、窗臺高度不宜低於900mm,並不得高於1200mm;

  (4)、室內宜設吸頂燈,並應設電源插座、窗簾盒及掛鏡線;

  (5)、採暖設施應暗裝。

  7、美術教室:美術教室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美術教室宜設北向採光,或設頂部採光;

  (2)、對有人體寫生的美術教室,應考慮遮擋外界視線的措施;

  (3)、教具貯藏室宜與美術教室相通;

  (4)、教室四角應各設一組電源插座,室內應設窗簾盒、熒幕掛鉤、掛鏡線和水池。

  8、會議室:會議室根據需要可分設大、中、小會議室

  (1)、中、小會議室可分散佈置。小會議室使用面積為30平方米左右,中會議室使用面積宜為60平方米左右;中、小會議室每人使用面積:有會議桌的不應小於1.8平方米,無會議桌的不應小於0.8平方米。

  (2)、大會議室應根據使用人數和桌椅設定的情況確定使用面積。會議廳所在層數和安全出口的設定等應符合防火規範的要求,並應根據語言清晰度要求進行設計。

  9、廁所:廁所距離最遠的工作室不應大於50m,應設前室,前室內宜設定洗手盆,廁所應有天然採光和不向鄰室對流的直接自然通風,條件不許可時,應設定機械排風裝置。

  10、衛生潔具數量應符合下列規定:

  (1)、男廁所每40人設大便器一具,每30人設小便器一具(小便槽按每0.6m長度相當一具小便器計算);

  (2)、女廁所每20人設大便器一具;

  (3)、洗手盆每40人設一具;

  (4)、每間廁所大便器三具以上者,其中一具宜設坐式大便器;

  (5)、設有大會議室的樓層應相應增加廁位;

  (6)、專用衛生間可只設坐式大便器、洗手盆和麵鏡。

  11、展覽:展覽的人流量視展出的內容而定,為了發揮效應,展覽應設於人流路線的顯著位置。展覽以自然採光為主,應避免眩光及直射光線。它一般採取大空間形式,也可分為幾個既獨立又便於連通的小展室,但每個小展室面積應不宜小於65平方米。 參觀路線應通順,並設定可供靈活佈置版面的展屏和照明設施。

  12、公共活動空間宜設定在一層,配電,傳達應設在一層。

  13、多功能廳及茶室,網咖因為在晚間營業,所以考慮將他們集中另設晚間出入口。

  14、建築形象:活動中心是為大學生服務的,要反映大學生的朝氣蓬勃的性格特點,建築性格要活潑,現代。

  15、環境設計:應結合地形、地貌及建築功能分割槽的需要,佈置室外休息場地、綠化、小品等,以形成優美的室外環境。

  16、噪聲大的用房離醫院、宿舍、幼托等建築有一定距離。

  17、應合理地進行不同大小、高低、形體的建築組合和組織的室外空間。

  18、防火與疏散:

  (1)、觀演廳、展覽廳、舞廳、大遊藝室等人員密集的用房宜設在底層,並有直接對外安全出口;

  (2)、凡在安全疏散走道的門,一律向疏散方向開啟,並不得使用旋轉門、推拉門和吊門;

  (3)、屋頂作為屋頂花園或室外活動場所時,其護欄高度不應低於1.2m。設定金屬護欄時,護欄內設定的支撐不得影響群眾活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