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學實習報告3篇

地貌學實習報告3篇

  我們眼下的社會,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地貌學實習報告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地貌學實習報告 篇1

  實習一、礦物(一)

  認識礦物的形態及主要物理性質,學習肉眼識別礦物物理性質的方法。

  實習二、礦物(二)

  觀察認識常見礦物的特徵,初步掌握礦物的鑑定描述方法。

  實習三、風化作用

  在校園後山觀察、認識風化作用產生的地質現象,觀察風化殼剖面特徵並畫素描圖;初步掌握野外觀察分析地質現象及地質素描的方法。

  實習四、地面流水的地質作用

  透過教師提供的圖片、錄影,觀察認識地面流水的種類及產生的地質現象;初步掌握沖溝、河谷的特徵及河床、河漫灘的沉積物特徵;觀察分析河流階地的形成和型別。

  實習五、常見的沉積岩

  觀察認識常見沉積岩的礦物成分、顏色、結構和構造,初步掌握岩石的鑑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沉積岩。

  實習六、地質構造與閱讀地質圖

  1.透過構造模組認識褶皺、斷層的型別,以及在平面上、剖面上的表現特徵;

  2.透過閱讀一幅地質圖,掌握地質圖讀圖步驟與方法。

  實習七、常見的岩漿岩

  觀察認識常見岩漿岩的礦物成分、結構和構造,初步掌握岩漿岩的鑑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岩漿岩。

  實習八、常見的變質岩

  觀察認識常見變質岩的礦物成分、結構和構造等鑑別特徵,初步掌握變質岩的鑑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變質岩。

  實習九、參觀認識古生物(化石)

  透過參觀地質陳列室,初步認識地殼歷史中各代主要古生物(化石),理解生物演化規律及在地質學中的研究價值。

  普通地質野外認識實習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學生在完成普通地質室內教學之後,將進行為期三週的野外認識實習。以達到理論聯絡實際、鞏固和加深(!)課堂所學知識的目的。提高學生的地質綜合思維能力以及實際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使學生具備初步的野外地質調查能力。

  (一)實習任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觀察常見的地質現象,分析其相關的地質作用和形成機制,這是本次實習的主要任務。

  2.認識實習區內常見的礦物、岩石、古生物、地層、構造及礦產,分析它們形成的作用。為後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矗

  3.掌握地質羅盤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岩層產狀的測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質現象的觀察記錄方法;編寫地質實習報告。

  (二)實習內容及要求

  實習的主要內容(重點)是觀察和分析內、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象,在實習中必須學習並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難點是有關地質作用與地質現象的因果分析。具體內容及要求如下:

  1.觀察認識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象

  (1)xx市湖邊石灰山地質觀察路線一天

  透過石炭系地層剖面的參觀,初步瞭解實習區內的主要地層層序、接觸關係,地層單位名稱、地層厚度、主要巖性特徵及構造變動。初步掌握沉積作用、成岩作用的型別,沉積岩野外識別描述方法,以及岩層產狀的測量方法,同時能初步辨認幾種常見的古生物化石。學習繪製信手剖面圖。

  透過參觀煤礦、石灰岩礦,瞭解外生礦床的一般特徵及沼澤的生物沉積與成礦作用。 普通地質實驗室實習

  實習一、礦物(一)

  認識礦物的形態及主要物理性質,學習肉眼識別礦物物理性質的方法。

  實習二、礦物(二)

  觀察認識常見礦物的特徵,初步掌握礦物的鑑定描述方法。

  實習三、風化作用

  在校園後山觀察、認識風化作用產生的地質現象,觀察風化殼剖面特徵並畫素描圖;初步掌握野外觀察分析地質現象及地質素描的方法。

  實習四、地面流水的地質作用

  透過教師提供的圖片、錄影,觀察認識地面流水的種類及產生的地質現象;初步掌握沖溝、河谷的特徵及河床、河漫灘的沉積物特徵;觀察分析河流階地的形成和型別。

  實習五、常見的沉積岩

  觀察認識常見沉積岩的礦物成分、顏色、結構和構造,初步掌握岩石的鑑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沉積岩。

  實習六、地質構造與閱讀地質圖

  1.透過構造模組認識褶皺、斷層的型別,以及在(!)平面上、剖面上的表現特徵;

  2.透過閱讀一幅地質圖,掌握地質圖讀圖步驟與方法。

  實習七、常見的岩漿岩

  觀察認識常見岩漿岩的礦物成分、結構和構造,初步掌握岩漿岩的鑑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岩漿岩。

  實習八、常見的變質岩

  觀察認識常見變質岩的礦物成分、結構和構造等鑑別特徵,初步掌握變質岩的鑑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變質岩。

  實習九、參觀認識古生物(化石)

  透過參觀地質陳列室,初步認識地殼歷史中各代主要古生物(化石),理解生物演化規律及在地質學中的研究價值。

  普通地質野外認識實習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學生在完成普通地質室內教學之後,將進行為期三週的野外認識實習。以達到理論聯絡實際、鞏固和加深課堂所學知識的目的。提高學生的地質綜合思維能力以及實際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使學生具備初步的野外地質調查能力。

  (一)實習任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觀察常見的地質現象,分析其相關的地質作用和形成機制,這是本次實習的主要任務。

  2.認識實習區內常見的礦物、岩石、古生物、地層、構造及礦產,分析它們形成的作用。為後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矗

  3.掌握地質羅盤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岩層產狀的測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質現象的觀察記錄方法;編寫地質實習報告。

  (二)實習內容及要求

  實習的主要內容(重點)是觀察和分析內、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象,在實習中必須學習並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難點是有關地質作用與地質現象的因果分析。具體內容及要求如下:

  1.觀察認識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象

  (1)xx市湖邊石灰山地質觀察路線一天

  透過石炭系地層剖面的參觀,初步瞭解實習區內的主要地層層序、接觸關係,地層單位名稱、地層厚度、主要巖性特徵及構造變動。初步掌握沉積作用、成岩作用的型別,沉積岩野外識別描述方法,以及岩層產狀的測量方法,同時能初步辨認幾種常見的古生物化石。學習繪製信手剖面圖。

  透過參觀煤礦、石灰岩礦,瞭解外生礦床的一般特徵及沼澤的生物沉積與成礦作用。

  2.觀察認識內力地質作用及其現象

  (1)xx峰山滴水巖地質觀察路線一天

  觀察認識寒武系變質岩、震旦系混合巖的岩石特徵,初步掌握區域變質作用、混合巖化作用的因素;觀察認識峰山花崗岩體(黑雲母花崗岩)的岩石特徵及細晶岩脈的穿插關係,瞭解岩漿侵入作用的機制;觀察認識峰山岩體與寒武系變質岩的侵入接觸關係,以及接觸帶附近巖體結晶顆粒的變化,地層受熱接觸變質作用產生的角巖化、斑點化現象;初步掌握斷層的識別描述方法,學習斷層素描圖的繪製。

  (2) xx峰山電視臺地質觀察路線一天

  觀察認識峰山花崗岩體的岩石特徵及細晶岩脈、石英脈、煌斑岩脈的穿插關係;觀察認識峰山岩體與寒武系變質岩的侵入接觸關係及花崗岩的粒度變化,分析峰頂處的變質岩(殘餘頂蓋)的形成機制;觀察認識花崗岩中的“x”次生節理,學會節理的產狀測量與記錄。

  (3)贛縣江口木材廠地質觀察路線一天

  觀察認識燕山晚期玄武岩的巖性特徵及產出狀態,初步掌握岩漿噴出作用及噴出巖的野外鑑定特徵。學習斷層特徵的判別與產狀測量。

  (4) xx市蛤湖地質觀察路線一天

  觀察認識筆架山岩體(花崗斑岩)的巖性特徵及中細粒花崗岩脈的穿插關係;透過參觀瑩石礦,瞭解氣水-熱液成礦作用的機制,初步掌握瑩石礦的鑑定特徵及形成條件。

  3. 編寫地質實習報告三天

  第一部分 前言:實習的目的任務、要求、時間、地點等;

  第二部分 實習路線中主要地質特徵:按照地層、岩漿岩、變質岩、構造、礦產的順序進行概括性地總結;

  第三部分 幾種地質現象的認識與探討:選擇地質實習路線中最有興趣、感想最深的兩種以上地質現象,對其作用方式、形成過程、產物及特徵作較深刻、有見地的分析與探討。

  第四部分 結束語:透過實習的收穫、體會及建議。

  地質實習報告要求實事求是、邏輯清楚、言簡意駭、圖文並茂。

  5.透過實習,要求對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是:

  (1)學會用手持gps定點。

  (2)能掌握地質羅盤測量岩層(構造面)的產狀。

  (3)初步學會使用放大鏡觀察礦物、岩石並描述其主要特徵。

  (4)學會繪製地質信手剖面圖,學會繪製地質現象示意圖、素描圖。

  (5)基本掌握地質觀察點的記錄格式和描述方法,以及編寫地質路線小結。

  (6)初步學習標本採集的一般方法和有關知識。

  (7)學習編寫地質實習報告。

地貌學實習報告 篇2

  一. 實習目的

  1、透過野外實習和實地地貌及水文觀察,理論結合實踐,掌握各種地貌型別的基本形態、基本特徵、物質組成、發育過程和演化歷史。

  2、瞭解不同水文條件下,河流地貌的演化規律,小流域地貌的發育,空間組合規律。

  3、培養野外觀察、動手和分析等技能,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

  二.實習地區地貌概況簡介

  地點:浙江省富陽、杭州、富春江流域地區

  時間:20xx年8月27日—20xx年9月2日

  杭州處於浙西山地與長江三角洲平原的銜接地帶。地勢西高東低,絕大部分為構造剝蝕地貌,遊客費為三個地形單元:外圍峰絲,主要由泥盆系砂岩組成,高度300-400米;內圈山體,如玉皇山,由石炭-二疊系石灰岩組成,高度200米左右,岩溶地貌發育;北部孤山、葛蛉、寶石山由侏羅系火山碎屑岩組成,高度在35-125米之間。杭州市平原部分由第四系組成,其分佈或近西湖、或濱湖面呈橢圓形,南北伸長3.3公里,東西2.8公里,周長為15公里,水面面積月5.6平方公里。

  錢塘江呈“之”字形流經杭州市城區的東南側。

  杭州地區大地構造處於揚子準地臺錢塘臺褶帶,杭州西湖地區一篇低山丘陵是西湖復向斜內中生代斷塊隆起區,包括市區在內的杭州市東北地區的平原是中生代斷陷盆地。中元古代以後,地層發育齊全,岩漿作用頻繁,地質構造複雜,成礦條件較好。近期由於現代構造運動趨向緩和,地震活動顯得微弱,地殼相當穩定。區內地層出露和岩石種類組成較齊全,地質構造複雜而地貌型別多樣,有火山熔岩地貌、構造地貌、岩溶地貌、流水地貌等等,地表起伏變化大,山、丘、崗、溝和平原組合構成了杭州地區獨特的地域綜合體。

  三.實習內容

  20xx年8月30日 九溪十八澗途中

  九溪十八澗源頭在龍井村一帶,形成了一個面積巨大的漏斗狀盆地。該盆地的四周山嶺基本上由砂岩組成,只在東北角靠近龍井泉處出露了石灰岩,岩層傾向北東,與地形坡向趨近一致。岩層層面裂隙及節理髮育,一條北東方向延伸的斷層正好穿過龍井寺,這些都成為龍井泉的導水通道。泉水出露位置龍泓澗和九溪分水嶺“Y”口的下方,地形上有利於水的彙集。西面棋盤山集水面積較大,植被茂盛,有利於地表水入滲補給地下水,這些因素就是形成龍井泉的主要原因。得益於這種特殊的地形,無數細小的水流都彙集向盆地中心部分彙集,形成了今日的“九溪十八澗”。我們所觀察的階地在九溪十八澗這一實習路線中。階地是當某一地區由於河流下蝕,過去不同時期的谷底相對高出洪水期水面,呈階梯狀分佈在谷坡上形成的。該階地位於療養院門口,為基岩、礫石結構的基座階地,這種階地以基岩為基座,基岩頂部覆有河流沖積物,它的形成是由於構造抬升,河流下切,並切過原先河谷底部。上圖中的階地下部基岩為康山群的石英砂岩。礫石層約有80釐米左右,因河流作用礫石均有一定磨圓度(二級磨圓度),表土層約40釐米厚,上面為保護和改善環境已經種植了毛竹等植被。

  20xx年9月1日 富春江流域(新沙島)

  新沙島是富春江江心的一座江心洲。它的形成大致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泥沙逐步落淤形成水下沙灘,它並不位於主流線上,在枯水期也不露出水面,此時稱之為雛形心灘當上遊河道河勢有利,河流經常交替地衝刷河道,而不直接衝擊雛形心灘,該心灘就有可能逐漸穩定和漲高,在枯水期露出水面而成為心灘。心灘的組成物質和雛形心灘一樣,多為河流所挾帶的較粗的床沙質。心灘前端流速較大,易受沖刷,尾部流速較緩,有利於粗砂落淤而使心灘向下遊加長,逐漸發展為淺灘,洪水期間細粒物質在淺灘上沉積,平水期淺談接受河流沖積物在其上堆積,形成了我們在洲頭沙灘所看到的沙泥交替的多旋迴二元結構。由於富春江大橋的修建使得洲頭上游水位雍高,使水流對洲頭的侵蝕速度加快,為阻止洲頭後退,沙灘上有一些木樁,同時種植了一些植被。

  沿江邊沙灘可以觀察到潮灘上有很多氣泡沙結構,這是由於漲潮時潮水將部分水壓入海灘,同時空氣也被壓入,退潮後空氣冒出所形成的。此外還有很多泥球(右圖),具有黏性,這是在水的作用下部分土塊碎裂,其中沙被水流沖走,剩下的泥被水流磨成球狀形成的。除了泥球,還能在照片中看到波浪狀的泥,這是一種灘角(間)地形,是由波浪向岸逼近沖走沙,泥被沖蝕後形成的外形。

  20xx年9月2日 分水江地區

  分水江為富春江的最大支流,源於臨安天目山,全長165.2千米,上游臨安境內幹流稱天目溪,進入桐廬境內稱分水江,集水總面積343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31.8億立方米。富春江在平面形態上為微彎型與分汊型交替的河道,動力條件以徑流為主,河床相對穩定。

地貌學實習報告 篇3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學生在完成普通地質室內教學之後,將進行為期三週的野外認識實習。以達到理論聯絡實際、鞏固和加深(!)課堂所學知識的目的。提高學生的地質綜合思維能力以及實際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使學生具備初步的野外地質調查能力。

  (一)實習任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觀察常見的地質現象,分析其相關的地質作用和形成機制,這是本次實習的主要任務。

  2.認識實習區內常見的礦物、岩石、古生物、地層、構造及礦產,分析它們形成的作用。為後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掌握地質羅盤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岩層產狀的測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質現象的觀察記錄方法;編寫地質實習報告。

  (二)實習內容及要求

  實習的主要內容(重點)是觀察和分析內、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象,在實習中必須學習並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難點是有關地質作用與地質現象的因果分析。具體內容及要求

  1.觀察認識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象

  (1)xx市湖邊石灰山地質觀察路線

  一天

  透過石炭系地層剖面的參觀,初步瞭解實習區內的主要地層層序、接觸關係,地層單位名稱、地層厚度、主要巖性特徵及構造變動。初步掌握沉積作用、成岩作用的型別,沉積岩野外識別描述方法,以及岩層產狀的測量方法,同時能初步辨認幾種常見的古生物化石。學習繪製信手剖面圖。

  透過參觀煤礦、石灰岩礦,瞭解外生礦床的一般特徵及沼澤的生物沉積與成礦作用。

  普通地質實驗室實習

  實習一、礦物(一)

  認識礦物的`形態及主要物理性質,學習肉眼識別礦物物理性質的方法。

  實習二、礦物(二)

  觀察認識常見礦物的特徵,初步掌握礦物的鑑定描述方法。

  實習三、風化作用

  在校園後山觀察、認識風化作用產生的地質現象,觀察風化殼剖面特徵並畫素描圖;初步掌握野外觀察分析地質現象及地質素描的方法。

  實習四、地面流水的地質作用

  透過教師提供的圖片、錄影,觀察認識地面流水的種類及產生的地質現象;初步掌握沖溝、河谷的特徵及河床、河漫灘的沉積物特徵;觀察分析河流階地的形成和型別。

  實習五、常見的沉積岩

  觀察認識常見沉積岩的礦物成分、顏色、結構和構造,初步掌握岩石的鑑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沉積岩。

  實習六、地質構造與閱讀地質圖

  1.透過構造模組認識褶皺、斷層的型別,以及在(!)平面上、剖面上的表現特徵;

  2.透過閱讀一幅地質圖,掌握地質圖讀圖步驟與方法。

  實習七、常見的岩漿岩

  觀察認識常見岩漿岩的礦物成分、結構和構造,初步掌握岩漿岩的鑑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岩漿岩。

  實習八、常見的變質岩

  觀察認識常見變質岩的礦物成分、結構和構造等鑑別特徵,初步掌握變質岩的鑑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變質岩巖。

  實習九、參觀認識古生物(化石)

  透過參觀地質陳列室,初步認識地殼歷史中各代主要古生物(化石),理解生物演化規律及在地質學中的研究價值。

  普通地質野外認識實習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學生在完成普通地質室內教學之後,將進行為期三週的野外認識實習。以達到理論聯絡實際、鞏固和加深課堂所學知識的目的。提高學生的地質綜合思維能力以及實際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使學生具備初步的野外地質調查能力。

  (一)實習任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觀察常見的地質現象,分析其相關的地質作用和形成機制,這是本次實習的主要任務。

  2.認識實習區內常見的礦物、岩石、古生物、地層、構造及礦產,分析它們形成的作用。為後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掌握地質羅盤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岩層產狀的測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質現象的觀察記錄方法;編寫地質實習報告。

  (二)實習內容及要求

  實習的主要內容(重點)是觀察和分析內、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象,在實習中必須學習並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難點是有關地質作用與地質現象的因果分析。具體內容及要求

  1.觀察認識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象

  (1)xx市湖邊石灰山地質觀察路線

  一天

  透過石炭系地層剖面的參觀,初步瞭解實習區內的主要地層層序、接觸關係,地層單位名稱、地層厚度、主要巖性特徵及構造變動。初步掌握沉積作用、成岩作用的型別,沉積岩野外識別描述方法,以及岩層產狀的測量方法,同時能初步辨認幾種常見的古生物化石。學習繪製信手剖面圖。

  透過參觀煤礦、石灰岩礦,瞭解外生礦床的一般特徵及沼澤的生物沉積與成礦作用。

  2.觀察認識內力地質作用及其現象

  (1)xx峰山滴水巖地質觀察路線

  一天

  觀察認識寒武系變質岩、震旦系混合巖的岩石特徵,初步掌握區域變質作用、混合巖化作用的因素;觀察認識峰山花崗岩體(黑雲母花崗岩)的岩石特徵及細晶岩脈的穿插關係,瞭解岩漿侵入作用的機制;觀察認識峰山岩體與寒武系變質岩的侵入接觸關係,以及接觸帶附近巖體結晶顆粒的變化,地層受熱接觸變質作用產生的角巖化、斑點化現象;初步掌握斷層的識別描述方法,學習斷層素描圖的繪製。

  (2) xx峰山電視臺地質觀察路線

  一天

  觀察認識峰山花崗岩體的岩石特徵及細晶岩脈、石英脈、煌斑岩脈的穿插關係;觀察認識峰山岩體與寒武系變質岩的侵入接觸關係及花崗岩的粒度變化,分析峰頂處的變質岩(殘餘頂蓋)的形成機制;觀察認識花崗岩中的“X”次生節理,學會節理的產狀測量與記錄。

  (3)贛縣江口木材廠地質觀察路線

  一天

  觀察認識燕山晚期玄武岩的巖性特徵及產出狀態,初步掌握岩漿噴出作用及噴出巖的野外鑑定特徵。學習斷層特徵的判別與產狀測量。

  (4) xx市蛤湖地質觀察路線

  一天

  觀察認識筆架山岩體(花崗斑岩)的巖性特徵及中細粒花崗岩脈的穿插關係;透過參觀瑩石礦,瞭解氣水-熱液成礦作用的機制,初步掌握瑩石礦的鑑定特徵及形成條件。

  3. 編寫地質實習報告

  三天

  第一部分 前言:實習的目的任務、要求、時間、地點等;

  第二部分 實習路線中主要地質特徵:按照地層、岩漿岩、變質岩、構造、礦產的順序進行概括性地總結;

  第三部分 幾種地質現象的認識與探討:選擇地質實習路線中最有興趣、感想最深的兩種以上地質現象,對其作用方式、形成過程、產物及特徵作較深刻、有見地的分析與探討。

  第四部分 結束語:透過實習的收穫、體會及建議。

  地質實習報告要求實事求是、邏輯清楚、言簡意駭、圖文並茂。

  5.透過實習,要求對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是:

  (1)學會用手持GPS定點。

  (2)能掌握地質羅盤測量岩層(構造面)的產狀。

  (3)初步學會使用放大鏡觀察礦物、岩石並描述其主要特徵。

  (4)學會繪製地質信手剖面圖,學會繪製地質現象示意圖、素描圖。

  (5)基本掌握地質觀察點的記錄格式和描述方法,以及編寫地質路線小結。

  (6)初步學習標本採集的一般方法和有關知識。

  (7)學習編寫地質實習報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