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跟論文打過交道吧,論文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你知道論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1

  一、題目來源背景(現狀、前景)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隨著人類對海洋探索的深入,海洋測繪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能夠進行條帶式全覆蓋測量的多波束測深系統,成為海洋測繪新技術的代表之一。多波束聲納技術發展至今已有40年的歷史,多波束測深儀是當前能高精度高效率探測海底地貌的最好裝備。不同於單波束測深系統,多波束測深系統可在測量端面內形成十幾個至上百個測深點,幾百個甚至上千個迴向散射強度資料,多波束測深具有全覆蓋、高精度、高密度和高效率的特點,多波束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應用於海底地形探測,海底障礙物探測,航道檢測等海洋測繪的各個領域,將會有廣闊的發展和應用空間。

  二、主要研究內容、應用價值、改進及創新

  主要內容:

  本文主要研究多波束測深儀的原理與一般應用方法,探討多波束外業測量的實施,針對多波束測量中影響多波束測深的各因素進行分析;介紹多波束測深內業的資料後處理,分析各個因素對資料精度的影響及改正方法。

  應用價值:

  (1)介紹了多波束測深儀的基本原理與使用方法

  (2)多波束測深儀的校準及安裝

  (3)影響多波束測深外業實施的各個因素

  (4)影響勘測資料處理的誤差來源及平差和精度評定方法

  (5)展望未來,介紹多波束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改進及創新: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雖然多波束測深系統有著單波束測深系統所無法比擬的許多優點,但是,在某些場合,當多波束測量資料出現一些偏差時,卻比單波束難以識別和判斷,如果這些偏差資料不能夠正確進行辨別和剔除,必將影響多波束的測量質量和資料可靠性。因此,必須對造成資料偏差的各個因素進行分析,這些之中包括外界環境因素和儀器本身因素。外界環境因素要視情況而定,儀器本身的精度是大概固定的,本文中就應用水槽法檢驗了多波束的精度,並進行了實驗資料分析。

  三、擬採用的研究方法、手段及實驗準備情況

  案頭文獻資料研究,案例比較研究,分析歸納法,資料模擬分析法,實證分析法等。

  四、進度安排

  20xx年3月 確定選題收集資料寫開題報告

  20xx年4月 透過對資料進一步研究撰寫初稿

  20xx年5月上旬 透過指導老師對論文的意見進行初步修改

  20xx年5月中旬 透過指導老師的意見進行再次修改

  20xx年5月下旬 交論文終稿準備進行答辯

  五、主要參考文獻(外文參考文獻不少於2篇)

  [1] 丁繼勝 周興華 劉忠臣 張衛紅. 多波束測深聲納系統的工作原理[J]. 海洋測繪, 1999(8):15-22.

  [2] 李榮勝. 淺談FANSWEEP20型多波束測深儀的原理及引數設定[C]. //江蘇省測繪學會20xx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 南京安泰測繪有限公司, 20xx:98-102.

  [3] 李成剛 王偉偉 閻軍. 傳統多波束與具有相干特點的多波束系統的研究[J]. 海洋測繪, 20xx, 27(2):77-80.

  [4] 張永昭. 影響多波束測深精度的主要因素分析[C]. //中國航海學會航標專業委員會測繪學組學術研討會學術交流論文集 , 廣東海事局測繪大隊, 20xx:151-155.

  [5] 李家彪; 鄭玉龍; 王小波; 吳自銀. 多波束測深及影響精度的主要因素 [J]. 海洋測繪 , 20xx(1):26-32.

  [6] 董慶亮. 表層聲速對多波束系統測量的影響 [J]. 測繪通報 , 20xx(2):7-10.

  [7] 潘賢亮; 袁士彬. 聲速對多波束測深的影響及改正方法 [C]. //第九屆長三角科技論壇(測繪分論壇)論文集, 上海達華測繪有限公司, 20xx:53-56.

  [8] 董慶亮; 韓紅旗; 方兆寶; 潘樂; 陳嶽英; 路高峰. 聲速剖面改正對多波束測深的影響 [J]. 海洋測繪 , 20xx, 27(2):56-58.

  [9] 趙君毅; 陽凡林; 劉智敏; 李真; 趙相偉. 多波束測深表層聲速誤差的動態影響及改正方法 [J]. 測繪科學 , 20xx, 35(6):23-25.

  [10] 吳自銀; 金翔龍; 鄭玉龍; 李家彪; 餘平. 多波束測深邊緣波束誤差的綜合校正 [J]. 海洋學報(中文版), 20xx, 27(4):88-94.

  [11] 郭發濱; 周興華; 陳義蘭. 多波束測深資料出現失真的因果分析 [J]. 海洋測繪 , 20xx, 28(1):59-61.

  [12] 胡佳; 李明叄; 孫強. 基於多波束資料的聲速誤差自動改正方法 [J]. 海洋技術, 20xx, 29(4):66-69.

  [13] 段福樓; 郇慶軍; 王玉峰; 豐啟明; 葛健; 任憲偉. 近海區域多波束水深測量的水位改正方法 [J]. 海洋測繪 , 20xx, 32(4):44-46.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2

  陶藝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中華文明的一個代名詞.然而,當中國的陶藝家們猛然從“傳統”、“實用”、“日用”等字眼中驚醒重新打量世界時,卻發現自己落後了.

  中國人開始關注現代陶藝,並在輿論上形成規模應該是在20世紀90年代之後的事情了.20年來,老一輩陶藝家如祝大年、楊永善等在現代陶藝方向作出了有益的嘗試,而且產生了一大批中青年陶藝家如呂品昌、羅小平、白明等,風格流派眾多,技法日趨多樣.他們中大多數是高校教師,或受過高等教育中傳統陶瓷藝術的薰陶,因此,中國的陶藝在一開始便與學院有著不解情緣.

  然而單純的學院發展,不管是在觀念上,還是在傳播上都受到極大限制,而且在學術層次上也是狹窄的.在90年代,首先是1991年“北京國際陶藝研討會”,繼而是1995年的“景德鎮國際陶藝研討會”,1998年5月在宜興舉辦了由羅小平等人策劃的規模更大、學術研討更具深度的“98中國宜興國際陶藝研討會”,同年秋在中國美術學院由劉正等人策劃的“首屆中國青年陶藝家作品雙年展”也與觀眾見面.1999年歲初在廣州美術館由左正堯策劃的“超越泥性——中國當代陶藝家學術邀請展”更是頗具水平.這幾次具有重要意義的學術研討性的展會,預示著中國的陶藝正在興起,其規模和範圍及影響正在向全社會拓展.

  然而,現代陶藝作為一項新鮮事物還存在著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在更大的意義上、更大的程度上形成了中國陶藝現狀,更值得我們去研討.歸結為以下幾個問題,以資讀者商榷.

  一、“傳統”與“現代”的隔閡

  “傳統”與“現代”的關係在如今的各個藝術領域都是一個爭不完的話題,陶藝也不例外.然而,在關於陶藝從“傳統”走向“現代”的許多討論中卻忽視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即陶藝的功能問題.它不僅關係到陶藝作品的功能與價值,而且對於陶藝在整個文化體系中所擔當的角色及陶藝家的社會定位都關係很大.只有擺正了“現代陶藝是幹什麼的?”這樣一個問題,而不只是“現代陶藝是什麼樣子?”,我認為陶藝才能真正從“傳統”走入“現代”.

  中國傳統陶藝是附屬於陶器的,“實用而儘量美觀”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限制了當代中國陶藝發展.在這種觀念下,陶藝只能屬於工藝美術,其功能只是實用加玩賞.在這種情況下,陶藝家的才智更多地受到了“制器”的侷限,只能在追求設計與形式美的領域裡探索,陶藝家也更接近於工藝家,無法融入現代藝術的潮流.

  現代陶藝的作用在於它擴大了原有陶藝的藝術屬性,使陶藝家不受“制器”的限制,可以在其審美和價值批判領域裡馳聘.既可以在原來的設計領域裡繼續有所作為,又可以充分發揮其藝術家的天性,針對現實進行有價值的文化批判,從而涉足到雕塑、裝飾等眾多藝術領域.豐富了自己又補充了其它藝術門類.因此,傳統陶藝無論如何發展都有“器”的約束.現代陶藝發展,在認識上首先做到的便應是功能論上的轉移,從而脫離對“器”和固定造型的依賴,而真正走向一個更廣闊的天地.這種隔閡是可以透過觀念轉變而化解開的,它的存在也是當代陶藝不斷髮展的動力.

  二、傳播與接受的侷限

  現代藝術中的諸多流派,在改革開放後特別是80年代中晚期,如暴風驟雨般進入中國.雖然當時中國人還不懂得欣賞,有的甚至產生厭惡之情,然而在客觀上承認了其存在的合理性,並從觀念上日益接近它們.現代陶藝沒有趕上那股風潮,從傳播的角度看似乎錯過了黃金時節.從現狀看,許多業內人士也指出現代陶藝僅在某幾個瓷區和都市中基礎較好,如景德鎮、廣州、上海等地,然而從面上講其群眾基礎相當薄弱,沒有培養出一個大範圍的陶藝欣賞群,這是不利於現代陶藝的發展的.我們也注意到由於當前中國的日用陶瓷和美術陶瓷產業並不景氣,所以即使在原來有著深厚傳統的許多瓷區,其受眾對陶藝的興趣也在減弱,這種情況是十分令人擔憂的.

  另一方面,媒體、報刊對現代陶藝的介紹是零星的,形不成規模,更不用說專門的陶藝刊物了.現在擔當著傳播任務的是一些陶藝工作室,但他們的作用未受到重視,有識之士指出一個國家陶藝整體發展的前提是要把民間的力量調動起來,只有水漲才能船高.

  從接受者來看,中國人固然不缺少對陶瓷的感情,然而確實談不上他們對現代陶藝的感情,因為大多數人對陶藝的看法都停留在傳統的觀念上.再加上傳播不力,欣賞者的口味自然很難調動起來.

  然而,我們要看到,現代陶藝在精神上與現代藝術運動是相通的,人們能接受現代藝術便能接受現代陶藝,這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三、理論與實踐的脫節

  理論與實踐的脫節成為現代陶藝中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陶藝家夏德武說:“廣州美院的一批人請了中央美院的某位藝術評論家去評論現代陶藝,他可以拿現代藝術觀念、現代哲學來評論現代陶藝.但我認為這是遠遠不夠.”他指出現代陶藝批評家很難形成的原因是中國現代陶藝不發達,他認為非常需要理論家.筆者曾在中央美院圖書館找到一本所謂“現代陶藝”的書,實際上書中的陶藝品只是現代的“活人”做的陶藝.可見,現代陶藝在理論上是相當匱乏的,能找到的介紹現代陶藝書也相當少,且多不正規.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3

  現代陶藝是一種融當代個體審美及人文觀念並藉助於現代技術的陶瓷藝術.它更多的是體現在精神領域方面的開拓與描繪,這使其充滿了象徵與浪漫的特徵.陶瓷工藝品與生俱來的古典氣質與獨特的命運造就了其幾千年來的陶瓷歷史.它凝聚了泥土之深沉,水之靈氣,氣之飄逸,最為壯觀的則是融入了火的激情.

  從時間上來說,中國現代陶藝的開始並沒有確切的年代,大約在十九世紀50年代,中國陶藝家才開始嘗試著從傳統古典陶瓷藝術中剝離出來,但是由於當時的政治因素和經濟環境,在改革開放前,現代陶藝所倡導的自由、開放的意識並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中國現代陶藝是在西方藝術思潮影響下誕生出來的新生兒,所以或多或少地帶有西方的藝術理念,但是無論從藝術形式方面還是技法表現方面都具有明顯的本土性.在中國,我們有著千年的文化積澱,文化傳承相對厚重,裝飾材料廣泛、創作手法多樣,因而在陶藝發展的材料和造型上也更為豐富.

  中國人是在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中把握自己的精神,獲得自己的本質特徵的.因此,對中國文化精神而言,中國哲學思想是中國精神之魂,而中國藝術審美體驗則是哲思之靈.和諧、妙道、圓融之境是中國文化中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最高境界,其講求的都是“自然”二字.同樣在陶藝中也是離不開自然.而這種自然就是將傳統工藝材料和現代、自然相連線的天衣無縫.現代陶藝對於陶瓷材質的追求類似古人,不加修飾的、肌理狀態的、手拉坯體的質樸和以迴歸自然為主的造型主題相結合,使現代陶藝迴歸到其形態意識的本源,將陶瓷材質的美學品格和文化內涵完整描述出來,正是體現人文精神中“自然”之魅力.

  藝術是時代生活和人們精神世界的反映,陶藝創作自然也反映著人們的審美情趣和價值取向,縱觀現代陶藝的發展,從萌芽之初到走向現代,從混沌之源到遍地開發,無不貫穿著中國的傳統文化精神和現代意識的交織.陶藝家們在創造過程中把握精神與語言的統一,從精神層面出發尋找語言的自然表現.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從藝體驗,從某種角度探向陶藝的深層,追求的是與自己心靈、情感相對應的語言形態.

  中國傳統藝術的博大精深,同時使得中國現代陶藝作品繼承了傳統藝術的文脈.在此基礎上進行創造與再創造,極大擴充套件和豐富了中國現代陶藝作品的藝術內涵.這些源自傳統材質和具有秩序感的象徵性傳統藝術元素語言,結合極具抽象力的現代藝術符號表現特徵,強調個人內在精神的體驗,注重自我價值的體驗,對這些藝術符號的再創造呈現出的溫和、寬厚、從容的瓷質品性大大延伸了作品主體.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4

  論文名稱: 我國度假旅遊環境的特點分析與營造

  一、論文選題的動因(背景或意義):

  中國的度假旅遊發展到現在,自1992年成立了12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以來,各地方紛紛效仿,大小不一、等級不同,不論去哪裡旅遊,到處可見“旅遊度假區”字樣,發展之迅速,範圍之廣都超出人們的想象之外,但是如此積極的大躍進,整體的效益並沒有提高,而是在坎坷中進行。雖然對於旅遊度假區已經有屢見不鮮的感覺,但是中國度假旅遊的發展並不是十分的成熟,因此,度假旅遊成為現在很熱門的一項研究主題。

  而從中國度假旅遊發展的現狀以及前輩們對於休閒旅遊與度假旅遊的區分概念來看,中國的度假旅遊區大部分都不能將休閒旅遊、觀光旅遊明顯的區別開來,在我看來,很多的旅遊度假區徒有其名,卻並無實質或者說明顯的與其他區分的內容。因此,對於度假旅遊環境的特點分析就很有必要,在分析的同時能夠相對找出一些方法或者措施便是本次研究論文的主要目的。

  二、論文擬闡明的主要問題:

  度假旅遊成為今天很熱門的一個話題,但是對於它的研究,還沒有比較成熟的研究體系,本文主要從度假旅遊環境的特點出發,透過研究,找到現在的度假旅遊環境所應該具備的元素與中國度假旅遊環境中存在的問題,並在此基礎上,透過與外國旅遊度假環境進行對比分析,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建立具有中國特點的度假旅遊環境體系。同時,本著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分析營造度假旅遊環境所需注意的事項,使整個營造過程中透過最少的損耗獲得最大的效益。

  三、論文提綱

  1 文獻綜述

  2 度假旅遊與環境關係

  2.1 度假旅遊對環境的促進作用

  2.2 環境對度假旅遊的反作用

  3 我國度假旅遊環境的特點分析

  3.1 我國度假旅遊環境的型別

  3.2 我國度假旅遊環境的特點分析

  3.3 我國度假旅遊環境的現狀與問題

  3.4 與國外度假旅遊環境的比較分析

  4 我國度假旅遊環境的營造

  4.1 發展度假旅遊的條件分析

  4.2 我國度假旅遊環境營造原則

  4.3 我國度假旅遊環境營造的問題思考

  4.4 度假旅遊環境特色的保持

  5 結論

  四、論文工作進度安排

  給出論文撰寫到每一部分的時間進度計劃表(要與學院要求的最後交論文時間相吻合)。

  序 號 論文各階段內容 時間節點

  1 完成論文前半章(度假旅遊環境分析) 20xx.12.15

  2 完成論文後半章(度假旅遊環境營造)及初稿整理 20xx.12.27

  3 完成論文修改稿及完善 20xx.01.14

  4 完成論文三稿 20xx.03.11

  5 完成畢業論文定稿 20xx.04.15

  五、主要參考文獻及相關資料:

  1、蔡家成.度假旅遊產品、專案的開發建設.中國旅遊報.20xx.04.02

  2、Chuck Y.Gee.向萍.度假飯店的開發與管理(第二版).中國旅遊出版社.20xx

  3、龔立仁.旅遊度假區 路在何方.中國旅遊報.20xx.03.23

  4、黃向,蘇丹.旅遊英語.21世紀旅遊專業系列規劃教材.暨南大學出版.20xx

  5、黃鬱成.新概念旅遊開發.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xx

  6、姜紅敏.度假旅遊相關概念界定探討.現代商貿工業.20xx第12期

  7、劉家明.遊度假區發展演化規律的初步探討.地理科學進展.20xx.22(2)

  8、駱文韜.走向21世紀的中國度假旅遊.中國旅遊出版社.1997

  9、Robert Christie Mill.李正喜.度假村管理與運營.大連理工出版社.20xx

  10、王運姣,王琪.關於度假旅遊的研究評述.現代經濟資訊.20xx年15期

  11、肖紅豔、李琦.論分時度假在中國本土化面臨的問題與對策.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綜合版)20xx年5月版

  12、徐菊鳳.中國休閒度假旅遊研究.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20xx

  13、楊銘鐸,陳心宇.休閒、養生、度假旅遊概念分析.黑龍江科技資訊.20xx年29期

  14、楊群,盛紅.深圳發展東部濱海旅遊度假區的前景分析.海岸工程20xx年9月

  14、楊霞.龍佑溫泉度假區溫泉旅遊開發.消費導刊,20xx(2)

  15、鄭冬子主編.旅遊地理學.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xx.08

  16、鄭建雄.休閒旅遊產業概論.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xx

  17、周建明.旅遊度假區的發展趨勢與規劃特點.國外城市規劃.20xx年01期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5

  一、選題背景

  雲南,一個少數民族眾多的聚集地,五彩斑斕的少數民族文化滋養著這片神奇的紅土高原,在這載歌載舞的海洋世界裡,可以一覽民族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在感嘆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時,震撼我們的更是民族的信仰,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的創造力。雲南的15個獨有民族,因其歷史、地域、環境、民俗等多重因素,造就了不同的文化特徵和人文景觀。透過對比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和感受民族情感的表達,我們會發現,每一個民族都有著共同的民族心理,這一民族心理維繫著民族的凝聚和傳統文化的傳承。就像法國著名學者賴明(GustaveLeBon)深有體會地說,從他在各國遊歷中所帶回的最明顯的印象,即每一民族具有一種心理組織,就像其解剖學上之性質一樣固定,並且有其感情,其思想,其制度,其信仰與其藝術等都是從其中所引出的。早於19世紀末,心理學已成為一門研究行為和心理活動的獨立學科,研究涉及到知覺、認知、行為、人際關係等領域,而後,隨著心理學研究的深入與拓展,心理學衍生出眾多心理學分支學科,如《民族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舞蹈心理學》等等,由此可知,心理學早已根據心理活動為出發點,透過心理現象研究與分析問題,解析行為背後的心理活動,從而實現對外部世界的認知。因此,舞蹈作為一種以人為載體的特殊行為活動,這種行為表現反映著內在的心理活動,透過對心理活動的探究與分析,亦是進一步對民族文化的本質與發展規律的深層挖掘。自古至今,民族民間舞蹈以其特有的文化底蘊和風格特徵,及鮮活動感的節奏與舞韻而生生不息。從原始時期以宣洩情感、通靈祈福到今日的娛樂審美、大眾普及,它的“內外形態”經過了一個漫長而細微的變化,每一次的變革都離不開時代發展的影響與推動,這一變遷便是內外的統一體。如《民族心理學》所述,民族在長期的發展與演變歷程中,都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歷史文化特色的心理模式,使得民族成員以民族所特有的心理方式或心理模式作用於外部世界。毋庸置疑,文化的發展並非是一成不變的,舞蹈作為以人為載體的特殊行為,具有生命、運動的特殊性,這一特殊性註定了它的內外形態必然跟隨時代的變遷而變化。因此,舞蹈心理特徵作為舞蹈的內部形態,支配著舞蹈的行為表現,反映著該民族的世界觀和審美觀。哈尼族作為雲南獨有的少數民族之一,人口眾多,支系紛繁,擁有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品質。在經過漫長的遷徙與戰爭,生存與發展,該民族的舞蹈文化與舞蹈心理也經歷了一個長期的蛻變過程,當民族傳統舞蹈心理面臨多種衝擊,其渴望求新、求異、又求同的動機與心理,便形成了當代特有的民族舞蹈心理結構。筆者試圖透過對當代哈尼族民間舞蹈形態特徵的分析,挖掘其舞蹈心理特徵,透過舞蹈的外部形態所反映的舞蹈心理特徵,旨在描述當代哈尼族民間舞蹈的形態特徵及舞蹈心理特徵現狀,闡釋當代哈尼族民間舞蹈文化內涵,剖析其發展規律與發展走向。以及特有的舞蹈心理聯絡民族民間舞蹈的教育與教學,在編創民族民間舞蹈教材與教育教學中,以強烈的時代感和舞美感緊密結合教學,充分展示當代哈尼族民間舞蹈的文化內涵與教學意義。故此,哈尼族民間舞蹈心理特徵的探索與研究與民間舞蹈教育教學緊密相連,是深入理解哈尼族民間舞蹈文化內涵的重要途徑,正基於此,構成了筆者寫作的動機。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哈尼族歷史悠久,作為雲南獨有的少數民族之一,支系繁多,舞蹈種類亦是豐富多彩。無論是祭祀性舞蹈、勞動性舞蹈、仿生性舞蹈等,都折射出深厚的文化意蘊與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在哈尼族傳統文化不斷的傳承與發展中,哈尼族民間舞蹈也隨之反映了社會發展態勢和民族文化的時代特徵。當代社會,處在社會轉型期的哈尼族人民,經歷著多元文化的衝擊,生態環境的變遷,現代審美情趣的影響,這些因素無疑對傳統舞蹈文化的外部形態和內部心理特徵產生了息息相關的影響。通過當代哈尼族民間舞蹈所反映出的舞蹈心理特徵,揭示當代哈尼族民間舞蹈的深層文化意蘊,把握當代哈尼族民間舞蹈的時代特徵和發展趨向,融合當代哈尼族對舞蹈文化的認知與審美追求,在傳承,保護,發展的過程中,聯絡雲南民族民間舞蹈教育教學,促進哈尼族民間舞蹈的長足發展,突顯其在教育教學中的特殊作用。

  一、以哈尼族民間舞蹈為研究物件,根據其歷史文化,舞蹈形態、生活環境等為研究的切入點,以探索舞蹈心理特徵為出發點,進行多角度的剖析,透過舞蹈外部形態分析其舞蹈心理特徵變化,以形態聯絡心態,對哈尼族民間舞蹈的形態與心態進行昔與今的對比與分析,闡釋其當代的內在文化意蘊與發展規律,豐富哈尼族民間舞蹈理論體系,為哈尼族民間舞蹈的保護傳承與探索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二、以當代哈尼族的舞蹈心理特徵聯絡雲南民族民間舞蹈教材的建構與編創,包括元素提取、體態的定位、風格的把握,根據民族特有的舞蹈心理,準確地加工整合舞蹈組合,最終以反映符合當代哈尼族民間舞蹈審美需求和心理特徵的雲南民族民間舞蹈教材,挖掘當代哈尼族民間舞蹈教材的應用價值和審美意蘊,豐富雲南少數民族民間舞蹈教材,為雲南民族民間舞蹈教育教學體系的建構與發展提供可資借鑑的實踐經驗。

  三、哈尼族民間舞蹈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無論是民間類舞蹈,藝術專業類舞蹈,社會舞蹈類等等,哈尼族民間舞蹈的形態與心態亦跟隨時代變遷而不斷更新蛻變,在不同的文化語境中呈現出不同的刻有時代烙印的舞蹈的心理特徵。透過對當代哈尼族民間舞蹈心理特徵的探索與研究,把握當代哈尼族民間舞蹈文化的內在涵義,利於民族文化的弘揚與發展,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的必要手段。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論

  哈尼族民間舞蹈種類紛繁,建國以來蒸蒸日上的哈尼族民間舞蹈創作,極大的豐富了哈尼族民間舞蹈的藝術表現形式。棕扇舞作為哈尼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間舞蹈,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風格特徵。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民族工作者在雲南哈尼族地區首見在喪葬儀式中以棕扇為道具而舞,這是早期的棕扇舞表現形式。1957由紅河州歌舞團朱子洸編導以棕扇舞為元素編創的《白鷳鳥》,參加北京國慶十週年獻禮晚會演出,這是首次將棕扇舞進行藝術加工搬上舞臺。1986年棕扇舞曾被選中參加由雲南省民委和省文化廳聯合舉辦的“雲南民族民俗展覽”在北京民族文化宮進行表演。1988年雲南民族藝術節,哈尼族棕扇舞方隊參加了開幕式文藝表演。20xx年紅河州州慶之時,由紅河州歌舞團編導王佳敏編導編排的《白鷳鳥與棕扇》,參加第六屆荷花獎舞蹈大賽,榮獲作品十佳獎。舞蹈以道具棕扇作為白鷳鳥的羽翼,以模仿白鷳鳥林中窺探、嬉戲展翅、尋食飲水等各種生動有趣的生活狀態,惟妙惟肖地展現了“白鷳鳥”優美妙曼的舞姿。棕扇舞作為哈尼族的代表性舞蹈,是舞蹈編導創作較多的哈尼族民間舞蹈之一,在提取哈尼族民間原生態舞蹈元素的同時,編導融合了自己對哈尼族棕扇舞的理解與創新,營造了不同年代賦有時代特徵和深層文化意境的哈尼族舞蹈作品,展現了不同時代的哈尼族舞蹈創作與文化發展。

  國民族民間舞蹈教育教學的蓬勃發展,使得民間舞蹈文化得以傳承發展,在高校教育的良好平臺中,民族民間舞蹈從鄉間走入課堂,經過系統的挖掘、整理、加工,最終以教材組合的形式得以應用和發揚。如今,各民族民間舞蹈教材層出不窮,如北京舞蹈學院《東北秧歌舞蹈教材》、《維吾爾族舞蹈教材》等等、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精品課程《藏族舞蹈教學組合》、蒙古大學藝術學院精品課程《蒙古舞教學組合課》、雲南藝術學院舞蹈學院精品課程《彝族民間舞蹈代表性組合》、《傣族民間舞蹈精品課程》、《雲南滇南彝族民間舞蹈組合課》等等,由此可見,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材的建立與發展日益壯大,各高校也在極力挖掘民間舞蹈對其進行傳承和保護。目前,蒐集《哈尼族民間舞蹈教材》和哈尼族民間舞蹈的教育教學現狀,有以下幾點:20xx年11月雲南藝術學院文華學院舞蹈系參加《舞蹈世界》,表演了哈尼族民間舞蹈《四季》、《櫻花》、《長街宴》等,包括創作的舞蹈作品《山谷木屐》和哈尼族音舞詩畫劇《阿密車》,舞蹈以舞蹈作品的形式表現了文華學院對哈尼族民間舞蹈的創作思路與教學理念。雲南藝術學院舞蹈學院編創的哈尼族民間舞蹈教材《棕扇舞》和《鋩鼓舞》,立足於本土,傳承和弘揚哈尼族傳統文化,教材的建構處於初級嘗試階段,還未形成完整的教材體系。紅河學院舞蹈系編創的《哈尼族民間舞蹈教材》,從《體態動律》到《樂作舞》、《鋩鼓舞》、《棕扇舞》等一系列的教學,透過哈尼族舞蹈教材中的舞蹈形態與風格特徵,向學生傳遞哈尼族民間舞蹈文化,彰顯了紅河學院的教學特色。根據以上資料資訊的收集,可以得知雲南當地的院校已開始對哈尼族民間舞蹈教材的建立進行探索與實踐,但是至今,哈尼族民間舞蹈教材的建構與應用還未形成完整的體系,更未普及到舞蹈教育教學中,它的建構與完整還待研究與整理。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本文運用民族學、藝術人類學、民族心理學,舞蹈形態學,舞蹈生態學等學科對哈尼族民間舞蹈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研究與探索。在舞蹈本體與舞蹈形態相關的社會文化進行全面的瞭解與分析,以揭示當代哈尼族舞蹈形態以及舞蹈心理特徵的聯絡,闡釋其內在的文化意蘊與發展動態,為雲南民族民間舞蹈教材的建構與發展提供研究途徑與理論方法。

  一、田野調查法:這是研究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的主要研究方法,田野調查方法主要以觀察法和調查法為主,透過觀察其生活環境、社會環境、傳統文化的改變,以及哈尼族民間舞蹈的行為特徵,獲得第一手資料,以外顯性變化論證分析當代的舞蹈心理特徵及其變化因素。調查法以收集大量資料,包括事實資料和所需的心理資料,以結合觀察法,收集客觀詳實的資料,運用田野調查法感受當代哈尼族民間舞蹈的行為與心理。

  二、心理測驗法:心理測驗法是民族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透過觀察少數有代表性的行為,對進行活動中的心理特點做出推論和數量化分析的一種科學手段。以自陳測驗金額投射測驗為主,自陳量表法是讓被試者按自己的意見,對自己人格特質進行評價的一種方法。投射測驗根據佛洛依德心理分析的人格理論為依據,透過問題,根據被測者無意識的內驅力所推動的答案,探索個體內在隱蔽的行為或潛意識。

  三、舞蹈形態學方法:於平老師在其《舞蹈形態學》中將本學科分為“風格化原則”的歷史研究和“生命化原則”預測研究,研究當代哈尼族舞蹈心理特徵,必須維繫其歷史,透過舞蹈本體在歷時性的變化中,分析其心理特徵。透過人體運動的視覺效果,產生對其“心態對應”的感知,即心靈感受與運動人體的“心物同構,”以“形態”聯絡“心態”,從而透過舞蹈的外部形態窺探其舞蹈心理特徵。四、舞蹈生態學方法:舞蹈生態學的研究方法,其一就是對舞蹈形態的觀察與分析,環境對舞蹈的影響必然反映在舞蹈形態上,因而透過舞蹈形態來聯絡與環境的多層關係。其二,關注歷時性文獻追溯與共時性田野考察相互印證,運用典型舞疇分析法——形態特徵的提取,以把握與分析其舞蹈的本質。

  五、寫作提綱

  中文摘要3-4

  Abstract4-5

  緒論8-16

  一、選題緣起8-9

  二、選題目的及意義9-10

  三、研究的視角和方法10-11

  四、研究現狀11-16

  (一)、哈尼族民間舞蹈本體的研究現狀:11-14

  (二)、哈尼族民間舞蹈的理論研究現狀:14-15

  (三)、當代哈尼族舞蹈心理特徵探索研究現狀15-16

  第一章民族民間舞蹈心理特徵的含義16-18

  第一節各學科與舞蹈心理特徵的淵源16-17

  第二節本文對哈尼族民間舞蹈心理特徵的界定17-18

  第二章當代哈尼族舞蹈所反映的舞蹈心理特徵及影響因素18-32

  第一節當代哈尼族多型別舞蹈心理特徵18-26

  一、民間舞蹈心理特徵18-19

  二、教育教學類舞蹈心理特徵19-22

  三、創作型舞蹈心理特徵22-24

  四、社會舞蹈心理特徵24-26

  第二節影響哈尼族民間舞蹈心理特徵的多元因素26-32

  一、物質層面27-28

  二、制度層面28-29

  三、行為方面29-30

  四、心理層面30-32

  第三章當代哈尼族民間舞蹈心理特徵解讀32-40

  第一節民間原初性的舞蹈形態與舞蹈心理特徵32-35

  一、戈奎鄉棕扇舞32-33

  二、大水溝鄉同尼尼舞33-34

  三、綠春縣樂作舞34-35

  第二節民俗活動中的舞蹈形態與舞蹈心理特徵35-37

  一、戈奎鄉棕扇舞35-36

  二、大水溝鄉同尼尼舞36-37

  三、綠春縣樂作舞37

  第三節藝術加工類的舞蹈形態和舞蹈心理特徵37-40

  一、戈奎鄉棕扇舞37-38

  二、大水溝鄉同尼尼舞38-39

  三、綠春縣樂作舞39-40

  第四章當代哈尼族民間舞蹈心理特徵在舞蹈教育教學中的應用40-52

  第一節當代哈尼族民間舞蹈心理特徵與舞蹈教材建構的聯絡40-43

  一、教材編創的理念與思路40-42

  二、教材編創的目的與意義42-43

  第二節當代哈尼族民間舞蹈心理特徵在舞蹈教材編創中的應用43-49

  一、傳統舞蹈心理特徵與當代舞蹈心理特徵的結合44-45

  二、當代哈尼族民間舞蹈心理特徵解析及教材教學應用45-49

  第三節當代哈尼族民間舞蹈心理特徵在舞蹈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性49-52

  一、突出地方院校特色精品課程49-50

  二、當代社會舞蹈專業人才的培養50-52

  結語52-54

  致謝54-56

  參考文獻56-57

  六、目前已經閱讀的主要文獻

  學術期刊類:

  [1]袁蓉.論雲南民族民間舞代表性組合教材發展及其規律[J]藝術教育,20xx年第3期

  [2]冀滿祥.精品課程建設是提升教學質量的一項重大舉措[J]高等農業教育,20xx(4)

  [3]石裕祖.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傳承規律及發展趨勢[J]雲南藝術學院學報,20xx年第二期

  [4]張晨.從民間到舞臺的棕扇舞-試論紅河哈尼族審美文化變遷[J].雲南民族大學,20xx

  [5]張諦.哈尼族民間舞蹈文化內涵簡析[J].紅河學院學報,20xx

  [6]曹天明.哈尼族喪葬禮俗中的扇子舞[J].民族藝術研究,20xx

  [7]龍倮貴.紅河哈尼族原生態舞蹈藝術研究[J].紅河學院學報,20xx

  學術著作類:

  [1]李靜.民族心理學[M].民族出版社,20xx.10

  [2]宋蜀華、白振聲.民族學理論與方法[M].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xx.06.01

  [3]林耀華.民族學通論[M].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97.12.01

  [4]王軍.教育民族學[M].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xx年6月

  [5]趙榮,王恩湧等.人文地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

  [6]劉建.宗教與舞蹈[M].民族出版社20xx年5月版

  [7]李廷海.中國民族舞蹈教育現狀與調查研究[M].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xx.07

  [8]王文章.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M].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年10月

  [9]李今印、劉金吾.哈尼族布朗族基諾族舞蹈[M].雲南民族出版社

  [10]雲南地方藝術整合志.哈尼族民間舞蹈[M]雲南人民出版社20xx年10月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6

  學校:

  學院:

  年級:

  班級:

  姓名:

  我的大學這樣過!

  時間悄悄地從我們身邊溜走,不知不覺間我們已經在大學生活過了些許時日,適應了大學的學習,也養成了專屬於我們自己的一些習慣。在已經逝去了的時光中,有過遺憾,有過迷茫,有過悲傷亦有過喜悅~~但是不管是怎樣的一種狀態,過去的翻篇就過去了!展望明天的我們都該是積極向上的,充滿激情的!我的大學就這樣過——

  大二了,這一年該是充滿著挑戰的。回首昨天專業課還是欠缺了很多,看看今天,曾經落下了的一定要補上。那麼,從最基礎的抓起。魏老師說“底層的東西生命力很強”,所以大一上過的課都是重中之重。雖然自認為那些很沒用,現在看來,當初的自己還真的是很無知與弱智。相信這一切現在意識到還不算太晚。大一最遺憾的是沒能意識到時間的寶貴,逝者如斯夫!逝去的便不會再來了,大學英語六級沒過這是自己意料之中的事。我以為還有大二大三啊…現實卻是,每個時段都該有屬於那個時段的事情。那麼,就是自己抽出時間來學習英語,準備12月份會如期而至的六級考試。半年前就已經買了新概念3,當初就是想好好準備六級考試聽力部分的,結果是一頁沒看,聽力也敗得挺慘的。那時的我…今年我成長了,會用心去備考,而且要全力以赴爭取高分,為了自己不會後悔。等著我!

  我們專業的方向與其他班的比很簡單的,但是自己卻沒怎麼學好。這一年充滿挑戰,我想挑戰的是自己吧!高中時,班主任老說--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用心了用力了,其實事兒基本上就已經辦成了。老師僅僅是扶持著那些有決心去“前進”的人們,自己能在專業的領域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深度與廣度,其實完全是在憑自己以一個怎樣的心態去面對的。notcomplain!路全是由自己一個人在走,不要等到已經偏離了好遠,走錯了方向時再來埋怨老師與家長怎樣怎樣…不是別人怎樣不夠優秀怎樣怎樣,而是當事人本身是否積極主動地去爭取。性別不該成為你達不到目的的一種藉口吧!很多標籤不是別人給你貼上去的,而恰恰是自己。這一年我要為自己而打好專業的基礎並盡全力的去追那些跑在我前面的那一大群人,專業課是必須要學好的,這一年。不管以後是考研還是公務員都好,但現在你的專業必須要是在自己全力以赴去學習的,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以後的事以後再說,既然活在當下就該活好當下。

  專業與英語是兩個方面,還有的就是去圖書館借一些古典的文學作品,多瞭解一些先哲與咱國家的一些領袖的事蹟,讀些歷史。自我認為,大學生應該瞭解這些方面的知識。也算是自身素質的一種提高吧!大二這一年學業方面應該會這樣度過吧,生活上就會和學長學姐們多溝通一下吧,有些不懂的模糊的就會問問他們。也會接觸一些學弟與學妹,給他們指一條光明之路,讓他們學好基礎的知識。當然這一年的最終目標我想要到的是再升大三之前自己能有進軟體公司實習的能力。因為羅老師曾經說過,學得好的兩年之後就可以在軟體公司實習。那麼我的目標,一年以後就是這個,也許現在還差得多,但是我會努力為自己爭取。

  大三的時候,應該會變得成熟與穩重了吧!我希望那時的自己會是那樣的,然後聽說那一年會很忙,要學完所有的課,然後還會決定以後自己的人生,是考研,是考公務員,還是…選擇很多吧。但現在,我只能說自己沒怎麼想好,那時我的選擇會是什麼。不過那一年我還是會先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學好課程專業,然後做一些專案(這個發生的前提是大二的我打好基礎了),為自己積累一些經驗,為以後自己多一些選擇。時間總會有的,即使再忙的人也會擠出時間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所以,我還是會讀一些有助於自身修養與素質提高的書籍,陶冶情操,豐富知識。據思修老師孜勤說—新東方的俞敏洪四年讀了400本書,當然我們也許做不到他那樣優秀,但是你先不做到那樣勤奮,不為自己多積累儲備一些知識,以後就是不想平庸也難了。計算機軟體考試,據瞭解,我們這屆的現在就已經有人參加考試了。那天知道這事時,有點小鬱悶,大家一起進入這個校園的—差距竟然這麼快就…那麼軟考就也放在大三開學與大二畢業的那個時段,並要考出比較優異的成績。其實也許很多事情說說挺容易的,真正做起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但是這個報告與其說是交老師倒不如把他當成是對自我的一種鞭策與激勵。大丈夫言出必行,應該說到就爭取做到。大三畢業之後,我期望達到的是不管會是考研還是其他,都要有一個讓人滿意的結果。然後在做人做事方面學會踏踏實實,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的就好。

  大四那一年,應該是準備自己的論文答辯什麼的。應該還會參加計算機軟考,還會有一些其他的技能證書。其實只要前面能打好“地基“,最後這一年就會挺愉快的,無論選擇哪方面來發展,都不會讓自己太過於頭疼。我也許會選擇考研,也許會選擇就業參加工作。公務員會考的,但不會是畢業就考,因為我崇拜的人是周恩來總理,工作幾年之後會為這個而行動吧!學長中有做的很好的,那個畢業講座,我收穫了很多,不管是誰,都得是靠著自己的汗水一步步的走向成功什麼的。大家都不容易,磕磕碰碰的過來——孜勤老師說得好,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最好…

  大學不是一個只會空喊口號,“我不要虛度”的地方。喊口號的人,永遠是弱者。大學也不是一個,四年來了,只知道迷茫的地方。或許,身處的大學,並不是你想要的生活。可是,我們要創造屬於我們自己的生活。不讓屬於我們的時間荒廢掉,多去做一些有益於自己於他人的事,有意義的事情。大學之道,不過在於:對得起自己,不給自己留有遺憾,在我30歲,40歲的時候,回想起來我的大學,還會有熱淚盈眶的事情

  我覺得,能做到這些,就是成功,這也就是大學,交給我們,告訴我們的…我們的大學就該這樣過!

  “夢”在心中

  一、昨天

  伴隨著6月8日的結束,20xx年的中小學生活結束了。而令我們嚮往的大學生活開始了。在高中,我們對大學的生活充滿了憧憬。我們憧憬大學——這個自由的校園;我們憧憬大學——這個開放的校園;我們憧憬大學——這個活躍的校園。

  從小學,就被老師、家長等各類人士灌輸著各種關於大學如何美好的思想,以激勵我們努力學習,從而考上理想的大學。因此,考上大學這個夢想便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隨著年齡的增長,懂的事情多了,我自己便會思考,為什麼要考大學,我要考上一個怎麼樣的大學,我要學習什麼專業,也許我心中有一個答案,但是這個答案是模糊不清的。這使我就像在一片茫茫大海之中,因此我不知道我應該向哪個方向行進。但是儘管這大海如此迷茫,可我心中有著考大學這個夢想,它成為了引領我走出迷茫的燈塔。有了這個燈塔,無論我遇到了多少個黑夜,我的終點都是明亮的。無論我遇到了多少波濤,我都會堅持走下去,因為夢想在為我加油。

  因此,每個人心中都要有一個夢想,夢想不僅是我們海航的燈塔,更是我們航行的動力。當我們不知何去何從時,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夢想就會伴我們左右。夢想就在我們心中。

  二、今天

  在三個月的等待中,8月31日終於來臨了,盼望了20xx年的大學終於來臨了。我提前了兩天就來到了學習,帶著好奇,帶著興奮,帶著希望。開始了自己的大學生活。

  軍訓,加入學生會,正式上課,考試,同學、舍友聚會··開學到現在已經有了兩個多月了,似乎我還沒有從高中完全走出去,但是卻又和高中有很大的差別。像高中一樣上課,學習。但是卻不像高中一樣每天的固定教室,不像高中每天要上早晚自習等等。相比高中要自由,更需要的是自主。就在對大學生活慢慢的變得適應時,我發現當初考大學的這個夢想也早已經不知飄到何處了。而心中夢想的位置也空了下來。這時候的我彷彿只知道像高中一樣三點一線的生活、學習。到了上課時間就去上課,下課回來就要複習,到了考試的時間,就要為了考試努力,學院有活動,就去觀看。從前總是自己決定這個時候需要做什麼,而現在卻變成了這會有什麼事情需要我去做,一切變得機動起來。這時的我就像漂泊在大海中的紙船,沒有了方向,沒有了動力。

  大學的時代,是一個談夢想的時代。然而這時我的夢想卻不知道在哪裡飄蕩著。從前我會向著一個終點揚帆起航,奮力前進。而現在,沒有了夢想,我只能收起船帆,任風吹,任水打,在大海中自由漂泊。這樣的生活是一種浪費,這樣的生活是一種消耗,這樣的生活是頹廢的。

  因此,夢想是我們的靈魂。沒有了夢想,我們就沒有了方向;沒有了夢想,我們就沒有動力;沒有了夢想,我們就沒有了自主。

  三、明天

  有時候閒下來時我便會想起小時候的大學夢,就會想起小時候對考大學的疑惑。我為什麼要考大學,我要考什麼樣的大學,我要學什麼專業。這個問題,從前我無法回答,我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而現在大學考上了,大學夢實現了,同時這個問題也需要我來回答了,並且我需要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為什麼要考大學。到了大學,我發現許多同學都是在為了考試而去學習,只有到了考試時候才會去學習。他們不知道自己畢業後要做什麼工作,要向什麼方面發展,他們更不知道自己畢業後可以做什麼。這是因為他們心中夢想這個位置需要填充,心中有了夢想,他們才會主動學習,心中有了夢想,他們的生活才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進行,而他們現在的理想便是“為什麼要考大學”的答案。

  而我,目前雖然我會主動學習,但這不是自己心中有夢想,這只是高中時期留下的習慣,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習慣會慢慢地改變,那時的我,會變得頹廢,大學生活,對我也將失去意義。因此,我現在最需要的便是一個新的夢想,一旦有了新的夢想,我便可以再次揚起風帆,向著新的終點航行。夜深人靜時,我便會思考,我為什麼考大學。想起以前模糊的答案,我努力的將它捋順清楚,結合自己的特長,自己的愛好,自己的經歷和現在的情況。我得到了一個清晰地答案。我考大學,便是為了我新的夢想。我要創造自己的事業——一個經營零售業的公司。這是我想要做的事,也是我要做的事。

  這便是我新的夢想,大學四年,很快就會過去。相信心裡有了這個新的夢想,我的大學將更加有意義。我的航程將變得更加順利,我的航向將變得更加清晰,我航行的動力也將變得愈加充足。

  四、總結

  大學生活已經開始,我們要帶上自己新的夢想,向新的高度行進。在新夢想的帶領下,我們的行動將不再機動,我們的學習將不再被動,我們的未來將會充滿希望。夢在心中,大學生活正式啟動。

  大學,人生從這裡起航

  時光,用它的姿態流逝著,像從指間流過的細沙,在不經意間滑落;像從針尖滴下的水滴,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愛,註定成為記憶中最溫暖的風景;激情,奮鬥,笑靨,註定在記憶深處歷久彌新。來到北理工已經半年多了,半年的時間,半年的記憶,半年的回想,就讓我在此留下成長的足跡。

  入學

  我高考前已經通過了北京理工大學的自主招生,面試的時候來過北理工,對它印象還不錯。因為我從小就嚮往首都北京,而北理工地處北三環,交通方便,所以我就決定報考北理工了。報到那天,當我興沖沖地來到中關村的時候,卻被告知大一大二要在房山良鄉。當時我一下就懵了,感覺好像被騙了一樣,特別傷心,因為我曾聽姐姐說過那裡是郊區。然後我就坐校車來到了良鄉,一路上看到越來越矮的建築物,越來越荒涼的環境,我的心也跟著越來越涼。終於到了學校,看到在馬路兩邊的學校,我曾一度懷疑會不會不安全。就這樣,帶著沮喪的心情進入了校園。但是,當我看到熱情迎接我們的學姐學長時,心中又有了一絲溫暖。大學生學就這樣開始了,我的心情也漸漸好起來,良鄉雖然有點偏,但就是那種遠離大都市的清淨,讓我們更加投入於學習,不被外界所誘惑。就是那慢悠悠擁擠的環一,真的很讓人傷腦筋啊!

  軍訓

  軍訓是入學的第一課。入學後,我們很快就開始軍訓了,站軍姿,齊步走,齊步跑,正步走……軍訓中記憶最深的是和一個營長、兩個教官、兩個指導員的相處以及打靶的經歷。我們的營長真不是蓋的,訓兵真的挺有一套,而且還很幽默,我挺喜歡他的。兩個教官雖然有時候挺嚴格的,但大部分時候也挺有人情味的,他們會盡可能體諒我們,理解我們。軍訓結束後,其中一個教官再來學校的時候還給我們帶來了他們那裡的特產,讓我們很是感動呢。還有兩個指導員,她們在生活中照顧我們,在軍訓時激勵我們,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在這裡,我真心的感謝你們,讓我有了這一段美好的回憶。最激動的時刻就是去打靶的時候了,十幾秒鐘,五發子彈,卻成了記憶中無法抹去的深刻回憶。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7

  一、立題依據

  1.選題背景

  近年來,隨著無線技術、藍芽和WAP等技術日趨成熟,移動通訊技術和移動計算技術不斷融合並迅速普及全球,為移動教育的開展提供了理想的技術基礎和物質準備。移動通訊技術與移動計算技術在教育中的使得教育中出現了一種嶄新的形式—移動學習,並逐漸成為現代遠端教育的熱點之一。

  移動學習是數字化學習(E-learning)的延伸,它是指學習者在自己需要學習的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透過無線移動裝置(如手機、具有無線通訊模組的PDA以及手持電子書閱讀器等)和無線通訊網路獲取學習資源,與他人進行交流、學習。移動學習因具有靈活性、便捷性、無線性等特點,可以提供給人們隨時隨地的學習,具有一定的先進性。移動學習是知識經濟社會人們教育需求和職業需求的反映,是現代社會人們工作流動性大、時間緊張的表現,是移動通訊技術在教育中的具體應用。作為遠端教育的一種新形式以及e-learning的擴充套件,移動學習的前景是非常廣闊的。要使移動學習成為教育的重要選擇形式,真正在教育資訊化中發揮其重要作用。

  2.國內外研究現狀

  目前,M-learning在國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歐洲和北美的部分經濟發達國家,開始較早的一些研究已經進行了四五年的時間。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國際遠端教育專家戴斯蒙德·基更(Desmond Keegan )博士主持了歐盟的達·芬奇研究計劃中一個名為“從數字化學習到移動學習”的專案,並出版著作《學習的未來:從數字化學習到移動學習》(The Future of Learning: from E-learning to M-learning) 詳細介紹了該專案的研究成果;歐盟《數字化歐洲行動研究計劃》(e-Europe Action Plan)中特別開展了一項名為“MOBIlearn行動”的移動學習專項研究計劃;由英國、瑞典和義大利三個國家的五個組織LSDA、CTAD、Ultralab、Lecando AB 和C R M P A 合作開展的歐盟m-learning專案;斯坦福大學學習實驗室(SLL)的研究;非洲農村的移動學習;愛立信等商業公司開展的“移動學習”專案等。

  但是目前移動學習在國內的研究和應用還處於起步階段,主要是在教育部的策劃下開展,與歐美等國家相比,我們的研究水平還比較低,研究規模還比較小。雖然如此,我們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由北京大學現代教育中心教育實驗室承擔的教育部高教司試點專案—“移動教育理論與實踐”,從20xx年1月到20xx年12月,歷時將近4年,開發出了基於GSM網路和移動裝置的移動教育平臺、基於GPRS的移動教育平臺、基於本體的教育資源製作釋出與瀏覽平臺以及教育語義網路平臺;南京大學和日本松下通訊工業公司以及SCC公司從1999年4月開始研發的多媒體移動教學網路系統CALUMET,該系統實現了移動學習、移動上網和移動通話這三大功能,在校園網中實現了隨時隨地的教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三所高校承擔的教育部“移動教育”專案,其核心內容有兩個:建立“移動教育”資訊網和“移動教育”服務站體系;20xx年3月,第五屆無線、移動、普適技術教育應用國際會議(IEEE WMUTE20xx)在北京師範大學英東學術會堂開幕,作為國內教育著名品牌,諾亞舟教育科技副總經理周智尚向全球專家學者介紹了諾亞舟在移動學習領域的經驗,諾亞舟移動學習技術突破吸引全球關注。這都充分證明了移動學習產業正在迅速升溫,已經成為遠端教育的一大發展趨勢。

  3.研究的意義

  在《從遠端學習到數字學習,從數字學習到移動學習》(20xx)的報告上,基更博士用遠端學習、數字學習、移動學習三個概念,透視了遠端教育的過去、現在和將來。他在報告中指出:“移動學習的發展將使學生在遠端學習上更加自由。”無疑,下一代的遠端學習將是移動學習。透過介紹國外移動學習的發展成果與案例,分析我國移動學習的研究發展現狀,可以對我國目前關於移動學習的研究做出一些貢獻,對我國移動學習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對從事移動學習的人們提供一些啟示。

  二、重要概念解釋

  1.移動學習

  關於移動學習的定義,目前學術界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有不同的理解,大致分成三種: 第一,將移動學習作為遠端教育的一種新形式;第二,將移動學習作為數字化學習(e- Learning)的擴充套件;第三,從認知學習的角度看,移動學習的移動性、情境性等特點使其成為一種全新的技術與學習方式。

  綜合以上觀點,我們可以認為: 移動學習是指利用無線行動通訊網路技術以及無線行動通訊裝置(如行動電話)、個人數字助理( PDA、Pocket PC)等獲取教育資訊、教育資源和教育服務,與他人進行交流和學習的一種新型學習形式。移動學習的目標就是希望學習者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方式學習任何內容。

  2.E-Learning

  E-Learning源於Electronic Learning,中文譯作“數字(化)學習”、“電子(化)學習”、“網路(化)學習”等。簡單地說,就是線上學習或網路化學習,即在教育領域建立網際網路平臺,學生透過PC上網,透過網路進行學習的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當然,這種學習方式離不開由多媒體網路學習資源、網上學習社群及網路技術平臺構成的全新的網路學習環境。在網路學習環境中,彙集了大量資料、檔案資料、程式、教學軟體、興趣討論組、新聞組等學習資源,形成了一個高度綜合整合的資源庫。

  3.學習模式

  通常認為大多數人都有自己一些特殊的認識事物、理解事物以及處理刺激或資訊的模式。基於這一觀念,“學習模式”的思想起源於1970年代,近年來獲得普及。學習模式是假定能夠使個人達到最佳學習狀態的方法。這一理論提議教師應該評估其學生的學習模式,並使其課堂教學方法能夠最適合每個學生的學習模式。

  三、研究的主要內容及預期目標

  1.研究的主要內容

  (1) 移動學習的概念、特點及常見的終端裝置。

  (2) 移動學習的學習模式。

  (3) 移動學習國內外的研究與應用現狀。

  (4) 移動學習的發展趨勢。

  2.預期目標

  移動學習是遠端教育發展的新階段,作為一種嶄新的學習模式,在世界範圍內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國外對移動學習的技術可行性分析、系統終端軟體的研發和理論研究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研究,而國內對移動學習的研究才剛剛起步,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此外,由於移動學習本身存在的一些侷限性,使得移動學習沒有取代遠端學習。透過對已有文獻的調研,分析國內外移動學習的研究現狀與應用案例,對我國移動學習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並分析移動學習的侷限性,展望未來的發展趨勢。

  四、研究方法

  文獻檢索法:多渠道的搜尋與之相關的文獻,做好資料準備,瞭解現階段國內外對移動學習的研究與應用現狀。

  內容分析法:透過對已有文獻內容的分析,總結國內外移動學習的研究與應用現狀,並在分析與總結的基礎上展望移動學習未來的發展趨勢。

  五、研究方案(思路)

  研究過程以移動學習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為旨歸,首先透過查閱分析目前關於移動學習研究與應用的文獻資料,認識理解移動學習、E-Learning以及學習模式的概念內涵,瞭解移動學習的研究與應用現狀。在對其進行深刻反思的基礎上,將移動學習國內外的研究與應用現狀作為本研究的突破口,透過內容分析等方法展開具體的研究過程。這其中概念的界定是十分重要的,究竟何謂移動學習,何謂學習模式,都是需要仔細辨析的。另外移動學習目前應用方面存在的問題也是需要認真思考的。透過分析移動學習應用方面存在的問題,找出解決移動學習所存在問題的措施,並展望移動學習的應用前景,得出移動學習的發展趨勢。

  六、程序安排

  1.20xx年1月1日---2月28日,收集材料,查閱文獻,為寫開題報告作準備。

  2.20xx年3月1日---7日,完成論文開題報告。

  3.20xx年3月8日,參加論文開題報告會。

  4.20xx年3月9日---5月5日,寫出論文初稿。

  5.20xx年5月6日---29日,完成論文修改工作,經指導老師認可後定稿。

  6.20xx年5月30日、31日,準備論文答辯稿,並進行論文答辯。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8

  一、立題依據(包括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文獻綜述、研究目的、意義等):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義

  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發展轉型期,綠色經濟作為21世紀最具活力和發展前景的經濟形式之一,發展綠色經濟成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重要舉措。

  山區擁有豐富的自然和生態資源, 是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保障, 區域協調發展的重點, 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生態建設的主戰常山區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護可以促進經濟繁榮與可持續發展, 山區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有利於推動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山區生態環境的穩定與最佳化是人類生存環境有效平衡的保障。無論從全球還是從全國範圍來看,最不發達地區大多是山區, 研究山區、保護山區、開發山區,實現區域統籌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在經歷了對自然資源掠奪式的粗放式發展階段後,在統籌區域發展中,尤其是山區經濟的統籌發展中,大家開始關注發展的方式和質量,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綠色經濟作為以傳統產業經濟為基礎,以社會、經濟、環境協調發展為增長方式,以可持續發展為目的的經濟形態,追求的是社會、經濟、生態三者的和諧發展,自然成為區域統籌,發展山區經濟的必然選擇。

  浙江共有57個山區縣市,區域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87%,素有“七山一水兩分田”之稱,有著豐富的山區資源。但是由於山區特有的區位地理以及環境制約等因素,全省山區的經濟社會並不平衡,綜合來看也落後於全省的平均發展水平,已成為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的短板。據xx年統計資料顯示,浙江省山區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全省水平(27359元)的達到14個(不包括10個沒有測算資料的山區縣),其中寧波、嘉興和紹興市山區縣的城鎮居民收入均超過全省水平,山區縣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超過全省水平(11303元)的有23個,其中寧波、嘉興、湖州和紹興市山區縣的農村居民收入均超過全省水平,台州、衢州和麗水市山區縣的農村居民收入都低於全省平均水平。農村恩格爾係數低於全省水平35.5%的山區縣達到18個。社會保障和就業、一般性公共服務支出和環境保護三項合計支出佔當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內支出比重達到25%以上的山區縣有30個,最高的開化縣達到33%。山區經濟發展的相對滯後和不平衡,已經成為浙江省統籌區域發展,因此,如何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山區資源,加快建設“山上浙江”,是實現全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協調發展的重中之重,加快山區經濟社會發展關係到富民強省和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全域性。

  臨安地處長三角南翼、杭州市西郊,市域面積3126.8平方公里,轄4個街道14個鄉鎮298個行政村,人口52萬,是太湖和錢塘江兩大水系的源頭,擁有天目山、清涼峰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青山湖國家級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76.55%,是杭嘉湖重要優質水源供給地和浙西北主要生態屏障。近年來,在經歷了與自然的激烈交鋒後,臨安立足自身的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秉持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理念,一手抓經濟發展,一手抓生態建設,大力發展綠色經濟,著力打造生態經濟發達、生態環境優美、生態文化繁榮、生態社會和諧的“品質臨安”。先後獲得全國首批生態示範區、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綠色小康縣、中國十佳和諧可持續發展城市等十多項國家級榮譽稱號,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躋身全國百強。

  xx年,臨安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00億元,達到340.8億元,增長10.6%,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三次產業比重為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39.2億元,增長30.3%,地方財政收入21.1億元,增長24.4%。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7594元,增長12.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3926元,增長15.9%。初步走了一條依託生態優勢和科技創新的綠色經濟發展之路。

  當前,臨安市經濟已經進入到人均gdp 3000美元—6000美元的發展階段,世界經濟正處於週期性放緩階段,雖然臨安市經濟繼續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的態勢,但在最佳化結構、提高效益、自主創新、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等方面的挑戰會越來越突出。因此,探尋臨安山區綠色經濟的發展路徑迫在眉睫。

  本文以臨安山區為研究物件,總結研究其綠色經濟發展之路,是統籌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基礎之上的,是符合可持續發展觀的,旨在探討一條山區如何依據自身的條件開發屬於自己獨特的綠色經濟發展道路。這對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政策方案的執行及實現都有深遠意義,值得探討。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綠色經濟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傳統產業經濟為基礎,以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為目的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經濟形式,是產業經濟為適應人類環保與健康需要而產生並表現出來的一種發展狀態。綠色經濟是以維護人類生存環境、合理保護資源與能源、有益於人體健康為特徵的經濟,是可持續增長的經濟。發展綠色經濟是轉變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生產力,應對氣候變化的必然眩

  1.研究概況

  (1) 國外研究現狀:關於如何解決現代經濟增長過程中不斷衝突的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問題,西方理論界出現了“淺綠色”和“深綠色”兩種觀點。“淺綠色”觀點認為,人類透過科技進步可以找到新的能源和替代資源,並可望依靠科技手段克服現在面臨的種種環境問題。“深綠色”觀點認為,雖然科技進步能夠提高資源利用的效率和發現可替代的資源,但這也只能在一定的時期內緩解環境壓力,並不能永遠的解決資源和環境的問題,因為它不能否定地球本身的資源是有限的這一問題。所以“深綠色”觀點認為:主張用節制物質慾望的“節儉社會”來替代現行的“消費社會”和後工業的“豐裕社會”;綠色經濟是處於一種穩定狀態的經濟模式,它不以追求經濟增長為目的,而以發展為目的;強調自力更生和非中心化的社會共同體;在技術上強調對社會有用、對人類有益並面向人的技術。

  總之,“深綠色”所倡導的綠色經濟是以保護生態、節儉資源為基礎的,以滿足人類在長久的未來生活在一個十分優裕的生活環境和寬鬆的人均資源使用量水平為前提的、適度規模和適度技術的、區域性自己自足的經濟形態或經濟發展模式。

  (2) 國內研究現狀:長期以來在我國一直存在著資源無價、原料低價、產品高價的扭曲的價格體系。原料生產與加工企業憑藉對自然資源的無償或低價佔有而獲得了產品的超額利潤,而環境資源的破壞卻沒有得到補償。從而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產生了嚴重的外部不經濟性。因此,在市場經濟新體制下,除了對計劃經濟的經濟體制進行些行之有效的改革外,還應該從生態的角度透過經濟手段將外部不經濟性內部化。因此,我國經濟學者們也開始對綠色經濟如何發展進行了研究。我國的經濟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就如何界定綠色經濟的涵義進行了探討,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①認為綠色經濟就是以環境或生態要素作為生產力要素的產業,如生態旅

  遊業、高效生態農業和現代林業。

  ②認為綠色經濟就是可持續發展,二者是一致的。如劉國光認為,從狹義角度來講,綠色經濟是建立在可再生、可更新的生態資源特別是綠色植物資源基礎上的經濟。從廣義角度來看,綠色經濟是建立在可迴圈利用資源,不產生生態破壞和環境汙染,生態、經濟能良性迴圈協調發展的經濟。

  ③從環境資源的角度來定義綠色經濟。認為綠色經濟是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一種新的增長方式和新的經濟模式,是對經濟活動的過程和結果的總體評價。它是用經濟增長是否符合環境資源保護標準、是否在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能力範圍內、是否有利和促進環境資源保護為標準來評價的經濟發展模式。

  ④認為綠色經濟是以環境保護為基礎的經濟。如曲格平認為這主要體現在:

  綠色經濟是以治理汙染和改善生態為特徵的環保產業的興起而出現的;是因為環境保護而引發的工業和農業生產方式的變革,從而帶動了綠色產業的發展。

  2.存在的問題

  國內外學者的觀點有利於我們深刻認識環境資源對人類發展產生的影響、解決現階段經濟發展和自然環境保護的矛盾及探討今後經濟發展的途徑。但是這些觀點也有不足之處:

  (1)綠色經濟理論至今還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而且絕大部分觀點只是對綠色經濟做定性描述,沒有定量分析。即使綠色gdp理論也只是提出了抽象的概念和公式,與實際應用還有相當距離。

  (2)一些綠色經濟的觀點還較為膚淺,只是機械的從文字表面意義來理解;或者是過於絕對的理解綠色經濟,認為為了保護環境與資源就必須讓經濟“零增長”。這在現實生活中是難以實現的。綠色經濟不是隻要“綠色”,而且還要“經濟”,不是不要發展,而是要實現更健康、更有效的發展。

  (3)簡單的將綠色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等同起來。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要處理好代內平衡與代際平衡。前者包括系統平衡和地域平衡,系統平衡是指社會、經濟、人口、資源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地域平衡是指東西南北中不同地區的協調發展;後者是指上一代人要為後來人創造良好的環境,不能因為上一代人的利益損害後來人的發展。因此,可持續發展是綠色經濟的理論基礎與表現形式,而發展綠色經濟既要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要實現生態可持續發展,最終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綠色經濟的根本目的是實現人的全面持續發展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即實現人的福利最大化。

  (4)缺乏系統的,能夠依據區域地理、環境、生態等條件而建立起來的一套綠色經濟發展模式,研究多停留在表面,且不切實際。

  二、研究內容(說明課題的具體內容,獨創及新穎之處,重點解決的問題,預期的研究成果):

  三、研究方法以及完成論文的條件和可能性:

  (一)研究方法:採用文獻分析法、個案研究法和系統總結法。

  藉助網路資源,進行檔案檢索。廣泛汲取別人研究的成果,以免走彎路。透過個案分析,可以借鑑其成功之道,發展綠色經濟理論,建立適於山區發展的綠色經濟道路。根據研究系統的豐富了綠色經濟發展理論,具有深遠意義。

  (二)可行性分析:本人對臨安的現狀、發展歷程以及發展中的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等都十分了解。對近些年來浙江省在山區經濟發展、區域統籌發展以及生態省建設也十分關注。目前文獻材料的收集已經基本完成,同時利用各類期刊文獻以及各圖書館的數字資源,採用文獻法具有可行性;個案研究法作為當前非常推崇的經濟研究方法,可以透過對浙江山區臨安進行調查研究,分析其綠色經濟發展的途徑,採用個案分析法具有可行性;根據個案的研究和對綠色經濟理論的研究,可以系統總結出山區綠色經濟發展模式,具有可行性。

  四、總結

  本論文的研究特色和創新之處主要在運用了綠色經濟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研究手法,用成功例項發展理論,用新的理論模式促進綠色經濟的發展,兩者互動,產生互動,形成良性迴圈。並且根據例項總結了適於山區的綠色經濟發展之路。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9

  畢業論文題目:我眼中的“攝影”

  選擇目的和意義:

  我攝影,我拍照,我選擇了攝影專業就是想讓更多的人來熱愛自然,熱愛這個本應當充滿愛的世界。攝影機器,技巧固然重要,但是,在我心中,最重要的是照片的主題,也就是照片的精神,只有技巧的影像,只能是給人1種視覺衝擊,但是要達到從視覺衝擊到心靈衝擊,那才是真正的傑作吧。我進行的所有拍攝都想告訴看的人,大自然的美麗,從來就在我們身邊,各種思想也1直在我們身邊漂泊,只要認真去發現,你就會讓自己置身其間。認真的去發現,我們1樣可以成為攝影的行家,只要記得作品是為了什麼,記得作品是在說明我們的內心就足夠。

  主要研究內容:

  主要想研究下到底什麼是攝影,什麼是好的照片?種種類別的攝影,攝影是絕對不能脫離現實的。

  我覺得攝影也是有靈魂所在的,要捕捉那美的瞬間,想想攝影的靈魂所在。

  還有的是關於攝影的外在,外在會有很多原因,比如構圖,要把那經常的瞬間表現在構圖上,照片才能精彩。

  什麼有是好的照片,更精彩的照片呢,要怎麼拍出來呢?這是我研究重點,基本上認為要拍出好的照片肯定是要有著基本的攝影知識,構圖以及技巧,最重要的是努力,不斷的拍攝,不停的拍攝,每次攝影都要做到認真對待,培育出自己的個性來提高自己的技術。同時還要多看照片,多學習,在別人的照片裡取長補短,找靈感。

  我認為大量拍攝認真拍攝是最重要,要學習那些攝影大師,他們認真專心,追求完美的態度是他們成功的根本。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10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的撰寫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論文開題報告名稱

  開題報告名稱就是開題報告名字。這看起來似乎是個小問題,但實際上很多人寫專題名稱時,往往寫得不準確、不恰當,從而影響整個開題報告的形象與質量。那麼,如何給開題報告起名稱呢?

  (1)、名稱要準確、規範。

  準確就是開題報告的名稱要把開題報告研究的問題是什麼,研究的物件是什麼交待清楚。開題報告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準確的把研究的物件、問題概括出來。

  規範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要規範、科學,似是而非的詞不能用,口號式、結論式的句型不要用。因為我們是在進行科學研究,要用科學的、規範的語言去表述我們的思想和觀。

  這裡有一個專題名稱叫“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如果這個題目是一篇經驗性論文,或者是一個研究報告,還不錯,但作為專題的名稱,則不是很好的。因為專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開始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語氣。若改為“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對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影響”則較為妥當。

  (2)、名稱要簡潔,不能太長。

  不管是論文或者開題報告,名稱都不能太長,能不要的字就儘量不要,最長一般不要超過20字。

  2.研究的目的、意義

  研究的目的、意義也就是為什麼要研究、研究它有什麼價值,研究背景是什麼。

  這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開題報告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開題報告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

  3.研究的指導思想

  開題報告研究的指導思想就是在宏觀上應堅持什麼方向,符合什麼要求等。這個方向或要求可能是哲學、數學、自然科學、政治理論,也可以是科學發展規劃

  ,也可以是有關研究問題的指導性意見等。

  4.研究的目標和假設

  開題報告研究的目標和假設也就是課題最後要達到的具體目的,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

  相對於目的和指導思想而言,研究目標和假設是比較具體的,不能籠統地講,必須清楚地寫出來。只有目標明確、假設具體,才能明確工作的具體方向是什麼,才能瞭解研究的重點是什麼,思路就不會被各種因素所幹擾。

  確定專題研究目標和假設時,一方面要考慮專題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還要考慮開題報告組實際的工作條件與工作水平。

  5.研究的基本內容

  我們有了開題報告的研究目標和假設,就要根據目標和假設來確定我們這個開題報告具體要研究的內容。

  相對研究目標和假設來說,研究內容要更具體、更明確,並且一個目標和假設可能要通過幾方面的研究內容來實現,我們不一定是一一對應的關係。

  大家在確定研究內容的時候,往往考慮的不是很具體,寫出來的研究內容特別籠統、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義當作研究內容,這對我們整個專題研究十分不利。

  6.研究的步驟和進度

  開題報告研究的步驟和進度,也就是開題報告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 研究的步驟和進度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聯絡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從什麼時間開始,至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

  7.研究方法和資料獲取途徑

  開題報告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歷史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理論研究法等,但在研究性學習中的開題報告研究方法用得最多的是社會調查法和受控對比實驗法。一個大的專題往往需要多種方法,小的專題可以主要採用一種方法,同時兼用其他方法。

  在應用各種方法時,一定要嚴格按照方法的要求,不能只憑經驗、常識去做。比如,要透過調查瞭解情況,如何制定調查表,如何進行分析,都不是隨隨便便發張表,列一些百分數、平均數就行了。

  開題報告研究資料的獲取途徑也很多,包括文獻調查、考察調查、問卷調查、設計並進行實驗、科學觀測等。主要採用哪些資料獲取途徑,一定要經過充分的研究。

  8.研究的成果形式

  開題報告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報告、論文、發明、軟體、課件等多種形式。專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但不管形式是什麼,專題研究必須有成果,否則,就是這個專題沒有完成。

  9.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

  在集體開題報告研究方案中,要寫出專題組組長、副組長,專題組成員以及分工。專題組組長就是本專題的負責人。

  專題組的分工必須要分得明確合理,爭取讓每個人瞭解自己的工作和責任,不能吃大鍋飯,但是在分工的基礎上,也要注意全體人員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

  討,克服研究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11

  論文摘要是概括論文的主旨,是引導讀者閱讀論文的關鍵。

  一、論文摘要的定義

  摘要一般應說明研究工作目的、實驗方法、結果和最終結論等.而重點是結果和結論。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過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過250個實詞。除了實在迫不得已,摘要中不用圖、表、化學結構式、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術語。摘要可用另頁置於題名頁(頁上無正文)之前,學術論文的摘要一般置於題名和作者之後,論文正文之前。

  論文摘要又稱概要、內容提要。摘要是以提供文獻內容梗概為目的,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簡明、確切地記述文獻重要內容的短文。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具體地講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物件和範圍,採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結果和重要的結論,有時也包括具有情報價值的其它重要的資訊。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並且擁有與文獻同等量的主要資訊,即不閱讀全文,就能獲得必要的資訊。摘要不容贅言,故需逐字推敲。內容必須完整、具體、使人一目瞭然。英文摘要雖以中文摘要為基礎,但要考慮到不能閱讀中文的讀者的需求,實質性的內容不能遺漏。

  二、論文摘要的分類

  根據內容的不同, 摘要可分為以下三大類: 報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報道-指示性摘要

  (1) 報道性摘要: 也常稱作資訊性摘要或資料性摘要, 其特點是全面、簡要地概括論文的目的、方法、主要資料和結論. 通常, 這種摘要可以部分地取代閱讀全文.

  (2) 指示性摘要: 也常稱為說明性摘要、描述性摘要或論點摘要, 一般只用二三句話概括論文的主題, 而不涉及論據和結論, 多用於綜述、會議報告等. 該類摘要可用於幫助潛在的讀者來決定是否需要閱讀全文.

  (3) 報道-指示性摘要: 以報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一次文獻中的資訊價值較高的部分, 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述其餘部分.

  三、論文摘要的寫法

  目前,我國期刊上發表的論文,多采用報道性摘要。即包括論文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等四部分內容。而畢業論文的摘要的寫法多是採用指示性摘要的寫法,即概括文章的主題和主要內容。在指示性摘要的寫作過程中,作者首先應該對論文的寫作背景做簡單介紹,然後應該對文章的主要內容進行簡單的介紹,主要是對文章的提綱做簡要的介紹,最後要對文章的研究意義進行介紹。

  四、論文摘要寫作的注意事項

  (1)摘要中應排除本學科領域已成為常識的內容;切忌把應在引言中出現的內容寫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對論文內容作詮釋和評論(尤其是自我評價)。

  (2)不得簡單重複題名中已有的資訊。比如一篇文章的題名是《幾種中國蘭種子試管培養根狀莖發生的研究》,摘要的開頭就不要再寫:為了,對幾種中國蘭種子試管培養根狀莖的發生進行了研究。

  (3)結構嚴謹,表達簡明,語義確切。摘要先寫什麼,後寫什麼,要按邏輯順序來安排。句子之間要上下連貫,互相呼應。摘要慎用長句,句型應力求簡單。每句話要表意明白,無空泛、籠統、含混之詞,但摘要畢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電報式的寫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

  (4)用第三人稱。建議採用對進行了研究、報告了現狀、進行了調查等記述方法標明一次文獻的性質和文獻主題,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為主語。

  (5)要使用規範化的名詞術語,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術語。新術語或尚無合適漢文術語的,可用原文或譯出後加括號註明原文。

  (6)除了實在無法變通以外,一般不用數學公式和化學結構式,不出現插圖、表格。

  (7)不用引文,除非該文獻證實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8))縮略語、略稱、代號,除了相鄰專業的讀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現時必須加以說明。科技論文寫作時應注意的其他事項,如採用法定計量單位、正確使用語言文字和標點符號等,也同樣適用於摘要的編寫。目前摘要編寫中的主要問題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現引文,無獨立性與自明性; 繁簡失當。

  知識擴充套件:開題報告的結構與寫法。

  1、課題名稱。題目必須與內容一致。確切、中肯、具體、鮮明、簡練、醒目。開題報告一般不使用副標題。

  2、署名。在題目的下面,必須簽署課題研究單位,一般不寫撰寫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 示對開題報告負責。

  3、開題報告可以不寫內容摘要和關鍵詞。

  4、前言。前言是開題報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應說清楚課題選題、立項、批准的過程, 以及開題前的準備、開題緣由、開題意義,開題前所進行的調查情況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簡明扼要,直截了當,並實事求是,要開門見山、直入主題。不要面面俱到,不著邊際,文 不對題;或一步登天,言盡意止,不留餘地。

  5、正文。開題報告的正文部分佔報告的主要篇幅,它是報告的主體。正文部分必須對再次 論證的內容進行全面的闡述和論證,包括研究前的觀察、測試、調查、分析、學習,材料形成的觀點和理論。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12

  選題經過:

  我國的商業銀行開展個人金融理財業務起步較晚,雖然有了一定的進步,但是還處於一個起步的階段,存在著很多問題,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著不完善之處。不過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和完善,我國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長,居民對於個人理財業務的需求越來越強烈,這使得個人理財業務在我國發展非常迅速。

  近年來個人理財業務逐漸成為了各大商業銀行業務競爭的焦點,各大商業銀行紛紛推出個人理財業務。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個人理財業務是未來銀行競爭的主要領域。加上由於時間和精力有限加上缺乏相應的基本的投資理財知識和法律保護意識,面對大量閒置的錢,普通居民卻不知該如何來安排自己的財產,能夠使之得到有效的配置,因此,普通居民希望透過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指導確定投資理財方向、渠道和品種,有策劃的調整投資結構,避免個人投資理財的盲目性和隨機性,從而獲得最大的投資收益。而商業銀行應該根據市場需求,讓普通市民瞭解什麼是個人理財業務。

  而相對於銀行,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的業務範圍廣、經營收入穩定,是高利潤的業務。個人理財業務的開展對實現銀行資產結構多元化、緩解銀行體系流動性過剩壓力和降低存貸款結構性風險有重要作用,它已成為發達國家很多商業銀行的主導產品和重要收益來源,在商業銀行業務發展中佔據重要地位。再者,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全面開放,許多外資銀行不斷湧入的情況下,國內商業銀行僅靠傳統的存貸業務,已難以與外資銀行競爭,必須開展新的業務。在這種機遇與挑戰並存的背景下,深入研究目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狀況、存在問題及其問題根源,並根據國內商業銀行實際情況提出可操作性的發展建議,對國內商業銀行加快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是本文選題的意義所在。 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 國外研究

  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金融創新的衝擊下,西方發達國家的個人理財業務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西方國家對個人理財的研究非常深入和廣泛,有很多相關的研究文章和著作。國外對於個人理財業務研究物件主要是理財工具,側重於理財業務的應用,充分利用理財工具為個人服務,達到其理財增值的目的。

  (二) 國內研究

  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起步比較晚,初步發展的時間是在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而在21世紀後,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快速發展,國內關於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方面的研究文章和專著也越來越多。國內研究的文章和著作主要側重對個人理財基礎知識、存在的問題和提出的對策進行研究,但是對現狀的研究相對比較簡單,都只是進行了簡單的介紹。除此之外,對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問題沒有提出關鍵的問題,研究重心存在偏差,再者沒有提出實際可以的解決方法,應用性不強,還需進一步借鑑國外的研究。

  初步設想:

  本課題將從國內外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狀況入手,選取國內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商業銀行作為研究物件和切入點,對國內商業銀行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大綱如下:首先,對國內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的概念、內容及理論基礎進行闡述。然後介紹國內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的現狀、特點及趨勢,在此基礎上對國內和國外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進行對比分析,得出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存在的問題,並找出導致這些問題的根源。最後針對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及問題產生根源提出我國商業銀行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有效對策。

  創新點:

  (1)本文試圖從金融創新理論的角度對個人理財業務進行分析。

  (2)本文試圖對我國近幾年,特別是20xx年以來,我國商業銀行在開展個人業務方面的發展歷程、特點和存在問題作一個系統的總結。從而在此基礎上提出更加有效、全面的對策。

  理論和實踐的意義及可行性論述(包括文獻綜述)

  理論和實踐的意義:

  本課題擬在研究國內外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現狀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實際,提出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對策。這有助於我國商業銀行進一步佔領高階市場,提高金融資金的利用率,完成向現代金融服務業的轉變,同時,有助於商業銀行在傳統業務外增強核心競爭力。

  可行性:

  本人將在研究本課題的過程中可以透過學校圖書館資源和計算機網路檢索、相關書籍和報告等渠道,廣泛收集與本課題有關的各種文獻和資料,並結合中國實際,利用本專業所學到的一些基本理論,加上採用文獻分析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對比分析等方法,對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問題進行一次系統闡述。

  文獻綜述:

  本人在資料蒐集的過程中閱讀了二十篇左右的文獻,大部分都是期刊文章。

  [1]張琳娜,趙劍鋒,張靜琳,吳 丹,黃 威.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現狀及發展策略[J].商業文化報,20xx(08).(主要內容:主要分析了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並在此基礎上對如何進一步發展國內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2]金玉環.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發展存在問題及對策[J].現代商業報,20xx(06).(主要內容:主要介紹了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發展狀況,針對我國商業個人理財產品的現狀,提出存在的各種問題,並提出我國商業銀行要解決這些問題的措施。)

  [3]谷 華.淺析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現狀及發展[J].時代金融報,20xx(03).(主要內容:透過闡述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分析了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瞭解決策略。)

  [4]劉 揚,張 宓.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探究[J].經濟導刊報,20xx(01). (主要內容:主要闡述了我國商業銀行發展個人理財業務存在那些問題,並提出商業銀行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策略。)

  [5]張龍清,孟 倩,潘江姍.金融危機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西南金融報,20xx(08).(主要內容:針對金融危機和經濟週期性調整對國內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影響,在此基礎上作了深刻剖析,並提出了加強市場研究、建立理財師約束機制等發展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相關建議。)

  [6]郝 軍.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對策[J].20xx(02).(主要內容:主要提出了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仔在的問題,在借鑑國外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提出我國商業銀行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對策。)

  [7]蘇 璟. 當前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競爭策略研究[J].金融天地,20xx(01).(主要內容:首先論證了商業銀行提高個人理財業務競爭力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然後對當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弊端進行總結與分析。最後在這基礎上研究了新的金融環境下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競爭策略,探討了其發展的戰略措施。)

  [8]何樹紅,楊世穩,陳浩.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模式探索[J].經濟問題探索,20xx(05). (主要內容:透過分析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現狀及模式,針對我國商業銀行目前理財模式的不足。提出相應的建議。)

  [9]周愛民.推進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思考[J].金融會計,20xx(3).(主要內容:透過對國內外個人理財業務發展歷程的闡述,分析了我國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所面臨的市場環境,結合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開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與國外商業銀行同類業務的差距,指出了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一些問題和風險,提出有針對性、規範性、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對策及建議。)

  [10] 文瓊偲.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探討[J].海南金融報,20xx(05).(主要內容:分析了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歷程和現狀袁提出目前存在的問題並進行原因分析最後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建議。)

  [11]郭繼輝,黃自竹.小議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產品設計[J].中國集體經濟報,20xx(05).(主要內容:透過分析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發展,總結國外發達國家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特點。概括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目前存在的同題,並簡單闡述影響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產品設計因素,歸納出我國商業銀行改善個人理財產品的產品設計的建議。)

  [12]陳 朗.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營銷研究[J].商場現代化報,20xx(05).(主要內容:介紹了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發展狀況和實施營銷的必要性,總結了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營銷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營銷發展策略。)

  [13]李慧.淺析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創新發展[J].中國外資報,20xx(07).(主要內容:對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創新發展中的轉點及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為我國商業銀行令人理財產品創新發展提出建議。)

  [14]彭凌.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問題及對策[J].生產研究報,20xx(02).(主要內容:對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並找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15]孫鳳霞.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供求分析[J].金融視線,20xx(14).(主要內容:透過分析影響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供求的因素,找出供求失衡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和對策。)

  [16]王 鵬.商業銀行貴賓客戶投資銀行理財產品行為對個人理財業務的啟示——以南京市城區商業銀行貴賓客戶為例[J].市場週刊,20xx(07).(主要內容:主要透過對南京市城區商業銀行貴賓客戶的抽樣問卷調查,進行實證分析研究,旨在瞭解影響貴賓客戶投資銀行理財產品的因素,為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提出一些具體對策建議。)

  論文撰寫過程中擬採取的方法和手段

  (1) 文獻分析法:主要運用於作者對於相關理論的學習和總結以及國內外關於個人理財業務的文獻綜述上。對國內外的綜合文獻進行細緻地分析和研究。

  (2) 對比分析法:主要運用於分析我國商業銀行在發展個人理財業務與外資商業銀行的差別。透過對比分析,可以得出我國商業銀行在發展個人理財業務時的努力方向。

  (3) PEST分析法:主要運用於對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所面臨的宏觀環境進行分析,主要包括政策、經濟、社會以及技術四個方面的內容。

  論文撰寫提綱

  1.引 言.

  1.1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現狀.

  1.2我國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的背景

  1.3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狀況

  1.4我國商業銀行常見的個人理財產品介紹

  2.境內外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情況比較

  2.1境外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狀況

  2.2境內外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情況比較.

  3.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3.1缺乏正確市場定位,產品同質化嚴重

  3.2理財服務“品牌”意識淡薄,無法取得品牌競爭優勢.

  3.3商業銀行內部管理資訊系統規劃和建設相對滯後

  3.4缺乏理財專業人才,服務水平低下

  4.我國商業銀行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政策建議

  4.1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理財服務核心觀念

  4.2創新經營機制,順應理財業務發展需要

  4.3調整營銷手段,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營銷策略

  4.4加強產品創新力,走多元化、個性化道路

  4.5加大技術投入,完善我國商業銀行的技術系統

  4.6加強理財人員的培養,形成有效的客戶經理制度

  5.結 論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13

  論文題目:若者言葉の特徴についての探究

  在複雜的語言現象中,總會有一些特殊群體使用的語言。年輕人正是這樣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受到社會環境、心理原因等因素的影響,在自己使用的語言中,總是力圖突破正規的語言表達,使用大量別出心裁的詞彙和表達方式來表達他們略帶誇張的個性。同時,這樣一種語言傾向也反映了日語的一種變化趨勢。透過對日本年輕人用語的研究,總結出日本年輕人的語言習慣和發展趨勢。

  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目的:語言總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的,日語也不例外。本文透過對日本年輕人流行語的研究,總結其產生的背景、語言特徵。透過對日本年輕人用語的研究,能夠了解日本年輕人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及心理特徵,進一步充分、多元地瞭解日本社會。

  意義:日語中年輕人用語雖然不是正式的語言,但卻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社會生活中。因此,對於那些聽著不太習慣,意思也不太清楚的年輕人語言及其特徵進行研究也是有必要的。同時,年輕人作為社會的一部分,他們的未來與日本的未來緊緊相連。日本社會將來朝著什麼方向發展,可以說年輕人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因此,有必要透過對日本年輕人用語的研究而充分理解年輕人的思考方式、世界觀、價值觀。

  國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一、 米川明彥(1998)在《若者語を科學する》一書中,提出“對於日語中關於年輕人用語的研究,進入九十年代後才真正開始”。同時,在此書中,系統分析了日語中年輕人用語的定義、種類和造詞法等。可以說很大一步推進了年輕人用語的研究。

  二、 小矢野哲夫氏在(1990)《わかいモンの言葉》、(1993)《流行語に見る現代若者像》、(1994)《女子大學生のキャンパス言葉》等論文中以年輕人用語為位相語,從年輕人用語的機能及其與現代語的關係的角度,進一步加深了研究。

  三、 劉麗華(1996)在《日本年輕人用語》論文中,對年輕人用語的機能、領域、數量、造詞法及流行的原因進行了分析。

  四、 楊寧(20xx)在《從新語中的年輕人用語看日本年輕人的現狀》論文中,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後的年輕人用語為物件對其語言特徵進行了分析,並進一步探討了日本年輕人的生活現狀以及對於社會的態度和精神世界。

  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方法,研究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和解決辦法:

  本課題的研究主要分為以下三部分:

  一、序論部分:

  提出本論文研究、探討的問題、研究本課題的目的和意義以及論文的構成。

  二、本論部分:

  1.日語中年輕人用語的定義

  (1)年輕人用語定義

  (2)年輕人用語特點

  2.日語中年輕人用語的產生背景

  (1)心理背景

  (2)社會背景

  (3)歷史背景

  3.日語中年輕人用語的來源

  (1)網路、電視、漫畫書籍等

  (2)手機用語

  (3)隱語

  4.日語中年輕人用語的特徵

  (1)語言特徵

  (2)造詞法特徵

  三、結論部分

  提出研究日本年輕人用語的重要性及意義,並對本次論文中存在的問題和今後努力方向進行說明。

  方 法:對比法、調查法等。

  主要問題:日文原版資料不足、缺乏權威書籍。

  解決方法:向指導教師請教,開放系圖書館,透過網路查閱相關資料。

  課題研究起止時間和進度安排:

  課題研究時間: 20xx年11月30日—20xx年4月28日

  進度安排時間:

  論文選題 20xx年11月30日—20xx年12月8日

  撰寫開題報告 20xx年12月9日—20xx年12月30日

  論文開題報告會 20xx年1月13日

  蒐集整理材料 20xx年1月7日—20xx年3月3日

  論文寫作 20xx年3月4日—20xx年4月2日

  提交初稿 20xx年4月7日

  修改論文 20xx年4月8日—20xx年4月27日

  提交論文 20xx年4月28日

  課題研究所需主要裝置、儀器及藥品:

  計算機、印表機、影印機、網路、電子閱覽室、圖書館等。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14

  論文(設計)題目:淺析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遠洋航行的不同

  選題的目的、意義(理論意義、現實意義):

  當今世界全球化趨勢日益發展,世界成為了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這一現象的根本來源就是地理大發現。一談到世界歷史作為一個整體的開始,估計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應該是距今500多年的哥倫布率領西班牙艦隊發現新大陸,但是在世界歷史上比哥倫布早近90年時,中國就已經出現了比其規模更大,聲勢更為雄偉的航海活動——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一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是,鄭和七下西洋航行從亞洲東海岸的中國經太平洋、馬六甲海峽、印度洋、阿拉伯海、紅海,到達今非洲東海岸,並使這一航線日漸成熟,極大地促進了沿岸地區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發展。雖然如此,二者的結局在體現著其共有的特點同時,更多凸顯的是他們對各自所處地域的不同影響。更加清晰的揭露出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遠洋航行的歷史意義。

  選題的研究現狀(理論淵源及演化、國外相關研究綜述、國內相關研究綜述):

  從網上查了下資料,中外對比的論題最近比較熱。對於這個選題的研究就我目以前也有一些初步的瞭解,圖書館和所學的教材裡,這方面的內容頁比較豐富。

  1、國內:對於這個問題已有很多學者做過深入研究,主要是從中國的思想文化、民眾心理、海洋意識和海權觀念的角度來分析的。還有些學者從經濟、階級等客觀因素進行研究。國內對鄭和與哥倫布航海研究,從1904年梁啟超肇始,迄今走過了近百年的歷程。它伴隨著20 世紀中國歷史變遷的腳步,逐步走向繁榮,顯露出蓬勃的生機。毋庸置疑,整個20世紀的鄭和與哥倫布研究是一個迅速發展的時期,是繼往開來的時期。今天,回首審視鄭和與哥倫布研究的發展對於我們推動21世紀航海研究事業,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基礎和前提,也是不可或缺的有益補充。自1998年到20xx年底發表論文近300篇,出版了範金民、孔令仁主編的《鄭和與海洋》、王佩雲著的《鄭和傳》、陳信雄的《一個宦官的傳奇歷程》、經典雜誌社編《海上史詩—鄭和下西洋》、羅海賢、李慕如《鄭和與媽祖》等論文集、著作。

  2、國外:法國漢學家是伯希和在很早以前就對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遠洋航行進行了研究。伯希和於1914年在《亞細亞學報》中發表了有關鄭和下西洋的書評,1933年於《通報》中發表了《15世紀初葉中國人的大航海旅行》(馮承鈞先生的中譯本譯作《鄭和下西洋》),1935年又於《通報》中發表了《有關鄭和及其航海的補充札記》,1936年又於同一雜誌中發表了《再論鄭和下西洋》 等著名論文之後,也有學者不斷地對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遠洋航行進行研究。

  論文(設計)主要內容(三級提綱):

  一、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遠洋航行的基本情況。

  (一)、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遠洋航行兩者的時間

  (二)、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遠洋航行兩者的航程

  (三)、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遠洋航行兩者的經過

  二、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遠洋航行的歷史背景

  (一)、鄭和下西洋的歷史背景

  1、國內歷史背景

  2、國外歷史背景

  (二)、哥倫布遠洋航行的歷史背景

  1、國內歷史背景

  2、國外歷史背景

  三、對比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遠洋航行所帶來的影響

  (一)、鄭和下西洋的影響

  1、國內影響

  2、國外影響

  (二)、哥倫布遠洋航行的影響

  1、國內影響

  2、國外影響

  (三)、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遠洋航行影響對比

  擬研究的主要問題、重點和難點:

  主要問題:距今都有幾百年的歷史,只能透過查閱書籍收集資料,不能瞭解當時世界情形。

  重點: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遠洋航行對當時、後世的影響。

  難點: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遠洋航行兩者的背景等。

  研究目標:

  1、準確瞭解當時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遠洋航行的過程。

  2、利用幾天時間到圖書館收集資料並做出整理。

  3、做出從理論——實踐分析——理論總結的一條方案。

  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實驗方案、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1、資料整理法,對收集的有關報道、論文的資料進行整理。

  2、文獻研究法,針對這個課題,收集大量史料並對其研究。

  技術路線:從學校圖書館、網上收集整理資料。

  實驗方案:透過閱讀相關書籍,以及網上查閱相關資料。

  可行性分析:從主觀方面,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遠洋航行對世界都有著巨大的影響,相關資料也較為豐富,所以容易收集整理資料。客觀方面:對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遠洋航行很早就有了瞭解,加之專業課學習、課外資料的閱讀,對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遠洋航行有了更充分的瞭解。

  研究的特色與創新之處:

  在全球化的今天,把中外大事件聯絡在一起進行對比,加之著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遠洋航行都為世界的一體化程序開創了道路。

  進度安排及預期結果:

  3、選題、定題:20xx年3月。

  4、收集資料:20xx年3月、4月。

  5、撰寫開題報告:20xx年4月。

  6、撰寫寫作提綱:20xx年4月。

  5、初稿:20xx年4月。

  參考文獻:

  [1] 泉州港務局、泉州港口協會 《鄭和下西洋六百年論文集》[R].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xx.5

  [2] 王天有、徐凱、萬明.《鄭和遠航和世界文明:紀念鄭和下西洋600週年》[M].北京大學出版社.20xx.7

  [3] 楊懷中.《鄭和與文明對話》[M].寧夏人民出版社.20xx.7

  [4] 葉洵灶.《航海家鄭和與哥倫布》[J].浙江師範大學.1995.7

  [5] 黃增強.《鄭和下西洋與地理大發現之比較研究》[R].雲南學術探索.1996.3

  [6] 趙瑞芳.《鄭和下西洋的啟示》[D].東北師範大學.20xx.7

  [7] 鄒積林.《新大陸的發現者》[M].吉林人民出版社.20xx.7

  [8] 陶松雲、鄭家紅.《鄭和與哥倫布航海比較研討》[J].復旦大學.1994.1

  [9] 李立文.《鄭和下西洋的深遠意義》[R].江蘇教育學院.20xx.5

  [10] 馬晶.《鄭和與哥倫布》[R].科學大觀園.20xx.4

  [11 ]梁啟超《祖國大航海家鄭和傳》、《鄭和研究資料選編》[M]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6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15

  1、 本課題的研究目的和意義

  主要研究萊州市草藝品出口貿易的優勢,及其所在地人文地理優勢,還有生產加工的過程介紹和改進建議,並對其進一步發展前景觀望,提出一些建議和發展方向研究。

  2、 本課題的主要研究內容(提綱)

  1.介紹萊州市的人文地理環境

  2.介紹草編藝術品的歷史及文化底蘊

  3. 對其加工材料的來源做研究

  4.對其市場生存能力做研究介紹

  5.草編藝術品的生產加工過程

  6.舉例研究齊生產成本和利潤

  7.對其銷售和出口競爭力進行對比分析

  8.分析與其他草藝品出口地(國)的產品對比

  9.對其銷售.加工流程做分析研究

  10.透過分析研究找出其生產銷售的問題

  11.對生產和銷售提出改進意見

  12.對草編藝術品的發展前景展望

  3、 文獻綜述(國內外研究情況及其發展)

  1. 根據國內的一系列研究情況綜合

  我國加入WTO後,中國外貿企業已經在一個全新的開放的環境中發展對外貿易。我國加入世貿組織,遵守世貿組織規則。並按照其宗旨和基本原則進行經濟改革和發展對外貿易。履行談判中承諾的市場開放的義務,將為各國、各地區的貿易伙伴提供更好、更穩定的市場準入機會。對外開放的投資領域將進一步擴大,外商投資企業將逐步享受國民待遇,投資環境將更為寬鬆、透明、穩定。這毫無疑問將為國外的投資者帶來更多的收益,同時也會對國內經濟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對我國外貿企業的發展有著兩面效應,後一點是我們尤其要引起注意的地方。

  從中國加入WTO以後,不同的行業所受的影響各不相同,就中國外貿企業而言, “ 入世”既帶來了機遇又帶來了挑戰,無論是機遇還是挑戰,都和中國法律環境進一步改善有關。中國自1979年五屆全國人大會議頒佈第一部調整外國投資的法律—— 《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至1999年中美達成關於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雙邊協議用了整整20年時間。到20xx年法律框架已經日漸成熟,總的來看,中國外資法已經與國際慣例接軌,朝更開放自由的方向轉變或轉型時期,中國的外資法的重大變革對中國的外貿企業也有一定的優勢可佔。

  理論上講外貿企業應具有進出口功能,但由於某一時期中國特定的環境因素,假如人民幣無法完全自由兌換,政府的政策導向等,使得出口功能對中國外貿企業顯得更為重要,由於大部分外貿企業無法自己生產產品出口,它們必須尋找中國在國際市場上有競爭力的產品,並組織出口。出口產業競爭力屬於國際競爭力範疇,國際競爭力是一個國家在世界市場經濟競爭的環境和條件下,與世界整體中各國的競爭比較,所能創造增加值和國民財富的持續增長和發展的系統能力水平。

  按照邁克爾(E波特的產業競爭理論,一國的特定產業是否具有國際競爭力,取決於要素條件、需求條件、相關和輔助產業的狀況、機遇和政府行為等6個因素。參考產業國際競爭力的6個因素,我們根據海關統計資料, 採用貿易競爭指數評價指標,對中國出口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進行篩選評價。 貿易競爭指數=Xi-Mi/Xi+Mi,其中Mi、Xi為某i產品的進出口額)。 此指標主要反映一國(地區)在國際市場上的某i產品的競爭優勢;其數值越大,競爭優勢越明顯。

  統計分析表明:目前,中國最具出口競爭力的外貿企業型別依然是勞動資源密集型產品。所不同的是,我們將紡織品與資源性產品分開,得出基本相同的結果,存在的差異是,紡織品的競爭力要遠高於其它產品,也高於資源性產品,但其競爭力呈下降趨勢,這一點與國內的分析結果一致。從總體上講,目前中國的化工品及有關產品、機械及運輸裝置產品的貿易競爭力還尚無巨大優勢可言,但必須看到,機械及運輸裝置產品的貿易競爭優勢要高於化工品及有關產品,而且機械及運輸裝置產品的實際競爭力可能要高於其貿易競爭指數所反映的狀況。因為在這些產品的出口額中,三資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的產品佔了相當的比重,這些企業作為中國機電等資本、技術密集型出口產品的生力軍,一方面極大的提高了這些產品的貿易競爭力,另一方面又造成了這些產品生產裝置及零部件對國際市場的高度依賴,相關進口額高居不下。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中國目前具有國際貿易競爭力的產業依然是勞動資源密集型的產業,但其比較優勢在逐年下降;機電產品的國際貿易競爭力還不具有比較優勢,但其競爭力在逐年上升。在今後一段時期中,中國外貿企業的出口產品的選擇空間,很可能被繼續侷限在勞動資源密集型的產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