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臺實習報告7篇

廣播電臺實習報告7篇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廣播電臺實習報告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廣播電臺實習報告 篇1

  第三天市裡有個全市財政會議,九點開始。我8:40在市政府車場等李記者,進來的人越來越少,左盼右盼都不見他,直到八點五十八分才露面,他說記者不用提前入會場,等會兒按會議的流程只重點聽重要領導的講話就行。

  我們剛入會場,工作人員就送來管財政的副市長和財政局局長的講話稿,共三十多頁。李記者告訴我,主要看副市長的講話稿,局長的屬次要的。趁著主持人講話他試了錄音機的效果----這是採訪的首要準備。首先是局長的工作彙報,李記者就拿著兩份稿在畫圈,我則按照前兩天在辦公室看的會議新聞的模式寫這條新聞稿。不久,李記者就選了副市長四段話準備錄音,其餘的劃線內容教我抄下來,結果女副市長講話時只提大題目,根本不按稿子讀。會後,當我正津津樂道副市長的美麗音色和優秀的口才時,李記者懊喪地說:“她說得是好聽,但我的錄音就麻煩了。”他要回家重聽完那幾個小時的錄音資料才能決定錄音選段,因為我剛才沒注意錄音的事情也就不好說什麼。

  (下午,他拿了兩條新聞稿來辦公室給我看。沒想到一個會議可以寫出兩條內容不同的新聞:一條是當天的財政會議,一條是全市去年財政加大投入為群眾辦了實事。他做記者20多年了,有經驗就是不一樣。)

廣播電臺實習報告 篇2

  從7月20 號來到畢節電視臺,在電視臺的民生欄目《直通百姓》學習實踐的一個月中,讓我學到了不少有關採訪的知識,和了解了許多新聞記者的快樂和艱辛。

  作為新聞記者,尤其是電視新聞記者,我和他們一起每天要拎10幾斤的攝像機,還有腳架,那裡有事、那裡有需要,我們就出現在那裡,由於我在的是民生新聞欄目,所關心的都是老百姓身邊的事,每一次出去採訪都有不少的收穫和感動,如《十歲身患腦癌、無錢醫治生命告急》讓我深深的感受到在社會的某個角落,在那些無助的渴望救助的眼神裡,我們生活的多幸福,在採訪中也看到了他們一家的堅強,尤其是小男孩的姐姐,她和我們一樣的就讀畢節學院,為了照顧患腦癌弟弟和長期癱瘓在床的爸爸,媽媽又是一個清潔工,每天的工作量都比較大,當時她本來可以上一所更好一點的大學,最後她選擇了放棄,而在我們的學院裡學習的過程中。她在照顧好家人的同時,從來沒有落下學校裡的課程,每年都能夠拿到獎學金,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她從學院到她家住的新街上,基本上每天都是徒步上學。把乘公交車的錢節約下來給弟弟和父親看病,她的堅強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

  在採訪中,我們都關注老百姓許許多多所關注的問題,什麼廉租房、水電、新農村建設、危房改造等等問題。還有其它時效性比較強的採訪,我們很多時候是才採訪完這一條,馬上又得轉戰下一個點,如和消防官兵一起救人,一起幫助老百姓捅馬蜂窩,我們都是累並快樂著。

廣播電臺實習報告 篇3

  結束兩月實習,在廣播電臺工作的這些月,我和臺裡的同事甚至領導都相處得很是融洽,大家對我也關懷備至,時常給我鼓勵和幫助;我工作的時候也是兢兢業業, 不僅順利完成工作任務,工作之餘還經常總結經驗教訓。工作中我也會犯一些錯誤,從而受到領導批評,但我認為這些錯誤和批評是能極大的促進我的工作熱情,讓我能在以後的工作中謹慎小心,提高工作效率。在和大家工作的這段時間裡,他們嚴謹、認真的工作作風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也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自己缺少的東西。這次參加任務雖然說時間比較少,但是卻讓我知道了很多學習期間無法瞭解的社會經驗,這對我來說是很寶貴的。

  這次實習我總結了以下幾條經驗,在以後的生活中如果我能吃透這些經驗,將會使我受益匪淺。

  第一:作為一個新聞人,而我自己本身是個相對比較內向的,不太擅長主動和別人交流打交道,在此次實習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比如在剛開始實習的幾天內,我比較怯生,比較不太主動去採訪當事人,好在有同事現場,但我也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面對沉默不語的尷尬,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去與別人主動交流。在工作的時候同樣也要積極主動地與同事交流。在今後的社會工作中,工作不再是一個人所能完成的,那是幾個人或是一個團隊的工作,而且你還必須去幫助別人或是接受別人的幫助已完成工作。因此你不能期望你自己一個人就能完成任務,或是看到別人有困難也不去幫助。雖然此次我是來實習的,由於對業務的不瞭解以及專業知識的不熟悉,只能夠在領導的安排下進行一些相對簡單的工作,但是我也很積極地去幫助別人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就比如在實習中,在領導沒有分配任務的空暇裡,我就常主動詢問周圍的工作人員有沒有需要幫忙的,有時候別人也不好意思麻煩我,我就主動協助他們的工作。這樣子不僅鍛鍊了自己,幫助了他人,還融洽了你與別人之間的關係,在今後的工作中人家也更樂意與你交往了。

  第二:工作時一定要一絲不苟,認真仔細。對待每一條新聞審稿一定要小心謹慎,一絲不苟,不能出錯。有時候一個失誤不僅僅使你自己的工作程序受阻,還會影響廣播播出的新聞質量,因此認認真真地做每一件事情就顯得尤其重要。為了不使自己前功盡棄,我們在剛開始工作的時候一定要慎之又慎,對自己的工作要十分重視,如果有必要一定要檢驗自己的工作結果,以確保自己的萬無一失。在你對工作開始瞭解並熟練後,你會發現自己已能不用檢驗就能保證工作的質量了。而此時你也許不需要總是重複檢驗工作結果,但還是要對自己的工作認真對待,以免失誤。 就像我在工作的時候,也犯下了不少錯誤,比如說再一次清明節主題稿的時候,我的稿就沒有透過,多虧符主任的細心指導,我才發現自己犯了嚴重的錯誤。還好這次只是這是自己第一次寫新聞主題稿,要是經常不注意自己的工作態度,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損失。

  第三:在工作崗位上一定要勤于思考,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公司的日常工作都會比較繁瑣,而且幾天下來也會比較枯燥,就是需要你多動腦筋,不斷地想方設法改進自己的工作方法,尋找或是設計簡捷的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工作所需時間。實際上勤于思考在工作中是很重要的,李主任在這方面幫了我很大的忙,他指導我在思考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也自己也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新聞稿件寫法技能。當你在較短的時間內就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你將留下更多的時間去放鬆,去學習。步入社會就需要了解基本禮儀,而這往往是原來作為學生不大重視的,無論是著裝還是待人接物,都應該合乎禮儀,才不會影響工作的正常進行。虛心的向人學習, 細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及時的與他人溝通。

  我個人是一個比較喜歡創新的人,在工作的時候不喜歡單調、枯燥、機械的處理任務,因為本來這類任務的處理是有規律的,完全不需要重複地做,如果動一動腦筋使用批處理或是其他方法就能大大減少處理的過程和步驟,從而減少工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就比如我在實習採訪的時候,跟隨同事來到市新華書店進行,主題為世界圖書日的活動採訪,我也主動嘗試採訪市民,也為採訪工作提出了相應的問題,還得到了同事的表揚稱讚,順利地完成了採訪工作。

  第四: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這會使你的工作更加得心應手。一個人在自己的職位上有所作為,一定要對自己職業的專業知識有所熟悉,對自己業務所在範圍內的業務技能也要熟練掌握,這樣你才算是一位合格的工作人員。在工作的時候,擁有豐富專業知識和業務水平的你將會發現自己在工作時左右逢源,在處理各種難題和困難都能很順利地去應付。

  由於剛從溫室(學校)裡走出來,雖然學校的技術有認真的學習,但是畢竟工作和學校是有差別的,很多學的熟練的東西工作往往會用的較少,所以我會努力的補充自己的不足。

  我堅信透過這一段時間的實習,從中獲得的實踐經驗使我終身受益,並會在我畢業後的實際工作中不斷地得到印證,我會持續地理解和體會實習中所學到的知識,期望在未來的工作中把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不斷的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來,充分展示我的個人價值和人生價值,為實現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而努力。

廣播電臺實習報告 篇4

  年初一的晚上,市政府在市區赤坎金沙灣觀海長廊和霞山觀還長廊放煙花慶祝新年。我跟黎記者八點半在赤坎觀海長廊停車場等候市長的車隊。半個多鍾後,我們和電視臺的記者按照市裡原先的安排坐上一輛面的,正在神侃時卻聽生說市領導一行已步行遠去了,於是我們慌忙下車,慌不擇道地衝過眾多車輛來往的大路向人流方向跑,追了兩百米才跟上領導隊伍,連忙寸步不離貼著走,擔心記漏了什麼,其實整個晚上直到煙花結束,領導都沒有發表正式講話,黎記者向新聞中心主任報告了情況,主任說如實報道。對於我,整個晚上半個小時的煙花就像幾個鐘頭,為了聽到領導的發言而沒有跟著記者到群眾中採訪,整個晚上就跟著報社和電視臺的記者候在領導席附近,結果只記到贊助單位,連出席領導也沒記全,因為天黑,十幾個領導在大隊武警的保護下入場離席,我根本就認不出領導的面孔。

  在半個月的見習中,我有兩個深刻的感受:即新聞的“新”與“製造”。

  新聞講究時效性眾所周知,但能真正感受到時間緊迫的只有記者,上午十二點才結束的會議下午三點就要交稿,而另外一些突發的事情馬上趕上就要馬上發,既要全面又要確認資訊的準確,(有時還要處理錄音材料)不能有絲毫的含糊,尤其是重大新聞。

廣播電臺實習報告 篇5

  本來院裡今年是分配我去新華社湖北分社實習的,但由於種種原因,我把去新華社的機會讓了出來,“自謀生路”去了湖北人民廣播電臺新聞綜合頻道《焦點時刻》欄目組。

  《焦點時刻》是湖北電臺的一檔老牌節目,年年被評為中宣部、國家廣電總局“青年文明號”,經常有記者獲得各類獎項,不少新聞作品也獲得全國性的大獎,所以,雖然沒有去成新華社,但能在焦點這樣的節目實習,也是相當有幸的。

  早在大三上學期的時候,湖北電臺新聞頻道編播部副主任、焦點的老監製、我校96級的劉徵師兄就給我們上過課。上課期間,劉老師就有意識的請電臺的一些記者、領導過來講課,而《焦點時刻》欄目的大部分記者,也都和我們見過面,陳建國和沈維維甚至在去年寒假,就在焦點這邊實習了一段時間,所以,這邊的人頭相對比較熟。

  因為我們幾個都有媒體實習的經歷,也都在學校媒體做過,而且又剛學過廣播編輯軟體,所以,上手還是很快。我們6月2號到臺裡報道,馬上就開始找選題,聯絡採訪。很快,我這個以前都沒怎麼接觸過廣播的人,就熟悉了焦點的採訪、寫作、錄製、編輯以及節目上線的各項流程。辦公室的幾位老師看似都還不錯,對人也很好。我們幾個去的時候問這問那的,黃文老師居然還很認真的問了我們的qq號,答應有采訪就帶我們去。甚至去電臺的第二天,何瑛老師去編稿子的時候,就特意帶我們幾個去播音間,教我們一些電臺編輯軟體最基本的常識,雖然以前我們在學校都已熟練掌握了,但還是獲益匪淺。

  在焦點實習的一個半月時間裡,我們幾個不依靠老師,自己獨立找選題、聯絡採訪、寫稿、編輯、上線,基本對電臺的節目製作流程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一個半月的實習,我做了限塑令(2篇)、電子垃圾(2篇)、選號費、建立文明城市(2篇)、電子處方(2篇)等五個選題,9篇稿子,兩萬多字。期間,經歷了多次暗訪,幾次被人發現(看來咱採訪的水平還是有待提高);採訪了葉青、李榮建、向柏松等知名學者;透過操作多篇調查性報道,大大提高自己的新聞業務水平和獨立操作深度報道的能力;瞭解了廣播節目的製作流程,學會了使用專業的廣播編輯軟體編稿子,學會了進行電話連線。不過,最主要的,還是在焦點這樣優秀的節目實習的經歷,有幸和焦點的幾位老師合作,向她們學習。

  7月中旬,很偶然的情況下,我看到了騰訊*大楚網招聘實習生的新聞。騰訊*大楚網是湖北日報報業集團和騰訊公司聯絡創辦的湖北省綜合性站。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投出了我的第一份簡歷,經過嚴格的面試,我有幸被招聘到了大楚網。忙完了電臺的節目,和電臺的老師們和朋友們告別之後,我開始了大楚網的實習,轉入網路媒體“作戰”。在大楚網的一個半月時間裡,大部分時間是伴隨著奧運的腳步度過的。非常感謝大楚網能給實習生這麼好的一個鍛鍊機會,放心的把實習生放到奧運報道的第一線,使我們切身體會到了網路媒體的運作、運營、競爭之道,熟練掌握了騰訊新聞釋出系統3。0版的各項操作,學會了作為網路編輯最基本的一些技能,這可算是我實習中最出彩的一段經歷了,當然,這首先得歸功於奧運會。

  隨著奧運會的閉幕,我們的奧運頻道也正式拉上帷幕,新聞部已有不少實習生離開,辦公室裡一下子少了好多熟悉的面孔,剩下的為數不多的實習生,就成了大楚網各類新聞更新、專題製作的主力。在大楚網兩個月時間,我參與了大楚網新聞頻道、奧運頻道、娛樂頻道各版塊的更新工作,甚至是騰訊一些最重要的位置,例如迷你首頁和頭條新聞和圖片,我們都進行過更新;參與、負責奧運期間大楚號外、扇向的姐的兩耳光,扇痛了誰?、尖子生該不該如此“下基層”等專題的策劃與製作。透過在大楚網的實習,我對網路媒體的認識、我的新聞業務能力都有了極大的提高,這段實習經歷使我受益匪淺。

  今年暑假,從5月28號放假到今天,三個多月的時間,我從湖北電臺到大楚網,從傳統的廣播媒體轉到新興的網路媒體,雖然剛開始有些不適應,但隨著實習的深入,我還是學到了不少東西,對各類媒介,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期間,我“奇蹟般”的熬過了傳說中武漢的酷暑,每天來回奔波於武昌和漢口之間,結識了不少優秀的新聞記者和網路編輯,鍛鍊了自己的實踐能力,可以說,今年暑期的實習,是我大學期間最為出彩的一筆。最後,謝謝各位老師和同學對我的幫助,希望大家今年都能有一個好的前途!

廣播電臺實習報告 篇6

  新聞中心在電臺辦公大樓二樓右側,兩間相通的`房子,約三十平方米,擺著十幾張辦公桌,只有幾個領導和編輯在聊天。我和他們打過招呼後心裡還有些怯意,但很快,他們問了我一些情況後就跟我聊起了採訪的趣事,使我放鬆了很多。從他們口中,我才知道那些空桌都是記者的,聽說他們都住在外面,一般都在外面跑新聞,領導都是透過電話安排工作,稿件則由單位郵車送來,若有錄音資料帶記者才來這裡和播音員協商處理。

  辦公室裡的人都是蠻熱情的,辦公室管財務的林姨很熱情地給我向介紹這裡的基本情況:電臺每天要播出30分鐘早間新聞和30分鐘午間新聞,均由由新聞中心負責,所以新聞中心每天要製作綜合新聞、體育新聞。其中綜合新聞包括本市新聞(本臺記者稿、通訊員稿、當地日報、晚報新聞剪輯)、國內新聞(主要是新華社電文)、簡訊(上網授國際新聞);體育新聞(上網搜尋或本市體育活動)。每次新聞的字數控制在30分鐘×200內(播音員每分鐘可播220個字)。

  每個記者每個月要提供140分的稿件,一篇普通會議稿件是6分,會議有錄音的8分,通訊12分,下鄉通訊加錄音17分,個別重大新聞27分。

  辦公室裡還有一位實習生,她在北京一所高校新聞系讀大三,已經來了一個月,談起採訪條條是道。她說以前在報社裡可單獨去採訪,但不能對採訪物件說自己是實習生,否則人家會認為媒體不重視,不配合採訪。她每次來到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檢視記者採訪安排表,選擇自己喜歡的採訪任務就打電話跟記者聯絡,詢問是否可以跟班。我如果想跟記者去採訪也是要自己主動聯絡,雖然有些記者說有重大新聞也帶我去,但是等幾個月也未必有重大新聞,更何況記者也很忙,不一定總記得我。

  上午給編輯打了幾篇短訊息發到省臺,然後就是翻看以往的稿件資料。這些稿件大部分是手寫的,少量才是列印的。這些報道幾乎全是正面新聞,且多是會議新聞,篇幅都很短小。新聞五要素(五“w”)作導語,正文就是用簡略的句子概括的句子事件的大意,一般來說都是用主要領導的發言來歸納。因為上午的新聞下午要播出,所以記者沒多少時間句斟字酌,一般都比較淺顯。

廣播電臺實習報告 篇7

  9月1日,我正式進入廣西人民廣播電臺的新聞綜合廣播頻道進行實習。非常湊巧,新聞綜合廣播頻道在這一天開播了一檔新的欄目——《新聞現場》,而這也成為了我實習期間學習和實踐的主要欄目。

  透過兩個月的實習,我對廣播新聞的採編播過程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對廣播新聞也有了一些切身的體會:

  首先,在採編新聞的過程中,把握好正確的輿論導向是很重要的。以此為基礎,記者必須以辯證的思維,多層面、多角度反映新聞事實,正確引導聽眾理解新聞,讓聽眾從多方面認識新聞事件的內涵和價值。在實踐中,就是要在報道中反映出某一新聞事件或新聞現象的多個側面,反映出人物的不同觀點和看法,才能比較客觀地為聽眾再現新聞事實。

  在9月份和10月份,我分別採訪了南寧罐裝燃氣降價情況。一般來說,燃氣降價是許多市民歡迎的情況,但實際上,有一部分的市民對降價是不以為然的,因為他們的經濟狀況或福利,或者是使用管道燃氣的實際情況,都讓他們對罐裝燃氣降價沒有太多的看法。相反,一些經濟不太寬裕的市民卻對只降幾元錢不甚滿意。這多方面的意見在報道中都應該要有所體現,而不是片面地表達一種觀點,這樣對聽眾才是負責任的態度。讓聽眾聽到多方面的聲音才能讓他們進行對比分析,得出比較客觀的結論。

  其次,廣播新聞要有現場感,要生動地表現新聞事件發生的氛圍,才能讓聽眾收聽時有真實感。新聞報道有現場感和視覺化效果是《新聞現場》欄目要突出的一大特色。因此,都要求記者在新聞採訪過程中必須儘可能親自到事件現場感受現場的氛圍,並且在報道中進行描述,使聽眾有身臨其境之感。比如20xx中國 ——東盟博覽會期間,在南寧市一些社群舉辦了綠城歌臺的表演活動,這一型別的報道,一定要讓聽眾感受到現場的熱鬧氣氛,記者也要對現場表演的節目、觀察到的細節、演員的情況、觀眾的情況等等進行生動地描述。如此一來,聽眾才能從只有聲音的廣播報道中瞭解到表演現場的一些具體情況和細節,報道也才會好聽。

  第三,新聞要貼近民生,關注民生。當前,民生新聞在許多新聞欄目中佔有很大的比例,而平民化視角在新聞採編工作中的重要性也被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就要求新聞採編人員根據大眾的喜好和需求,採用大眾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對新聞進行編輯和報道,將“硬新聞”進行“軟處理”,把“播新聞”變成“說新聞”,增強媒體的親和力。《新聞現場》欄目是進行民生新聞的報道,這要求報道不僅是大眾關心的、與他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新聞資訊,而且報道方式要能夠引起他們收聽的興趣。

  20xx中國——東盟博覽會閉幕後,我去埌東客運站採訪了南寧開往越南的旅遊快班的運營情況。在編輯過程中,我從對客運站相關負責人進行的採訪中選取了聽眾會比較關注的資訊,如旅遊快班線路發車的情況、班次有多少、到越南的語言溝通問題等等,並且在報道開頭採用了對某一位乘客的乘車經歷進行講述的方式,讓聽眾從當事人的親身經歷中感受到開通這趟快班所帶來的出行上的變化,隨後再從點切入面,帶出對這趟快班運營情況的總體介紹,這樣使新聞報道體現出一種故事性,而不是簡單的“播新聞”。

  在廣播新聞的採編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除了要順應現在新聞報道發展的趨勢外,還要注意創新,即在符合廣播傳播特點的情況下,發掘新角度、新切入點,報道要注意深度,而不是簡單的敘述事實,要留與聽眾更多的思考空間。這也是我在下一步實習過程中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