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大學的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2021年大學的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辛苦的社會實踐已經告一段落了,想必你的視野也得到了開拓,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實踐報告吧。你知道寫實踐報告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1年大學的社會實踐報告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學的社會實踐報告1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課外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大學生自我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方式,透過社會實踐,大學生可以講課堂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能夠更好地提升自己。因此在寒假利用充足的時間進行實踐活動,認識社會、瞭解社會,以便提高自我能力的重要的機會。當下,中央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各民族、各地區共同發展。然而,我們大學生對於少數民的認識和了解卻不多。為了增加對少數名族的認識,進一步促進社會發展,民族和諧,組織此次社會實踐,我們到少數民族地區參觀,瞭解當地相關文化藝術傳統,遊覽當地歷史文物,加深對各民族的認同感。

  一、實踐內容

  社會實踐安排在1月25日至2日,地點位於湖南省懷化市會同縣及其周邊市鎮,透過走訪當地居民住所,參觀歷史文物,查閱相關資料,對侗族民俗民風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同時,發現當地的一些問題,並給予關注。出發前,我們尋找一些有關侗族的資料:侗族,主要分佈在貴州省、湖南省及廣西壯族自治區交匯處。侗族的名稱,最早以“仡伶”,見於宋代文獻。明、清 兩代曾出現“峒蠻”、“峒苗”、“峒人”、“洞家”等他稱。新中國成立後統稱侗族。民間多稱“侗家”。侗族使用侗語,屬壯侗語系,分南、北部兩個方言。原無文字,沿用漢文,1958年設立了拉丁字母形式的侗文方案。現在大部分通用漢文。主要從事農業,兼營林木。林業以產杉木著稱。以生產魚粳稻為主,選育栽培有本民族獨特優質的水稻品系“香禾糯”;善用稻田養魚,創造和傳承了以“稻魚鴨共生”為特點的侗鄉有機農業文化遺產。有自己的民間戲曲——侗戲。鼓樓、風雨橋、風雨亭是侗族的主要標誌。侗族的簫與笛是中國傳統的樂器之一。侗族還以建築藝術見長。每個寨子都有造型別致的木樓。這種不用一釘一鉚的木結構建築吸收了中國古代亭臺、樓閣建築的部分精髓。侗族的村落依山傍水,聚族而居,大寨三、四百戶,小寨三、五十戶,極少單家獨戶。而我們所去的侗族村落是大寨,並且其中85%以上都是“楊”姓。

  25日下午3點左右,我們乘車近1個小時的山路才進入這個會同縣的侗族村落,名曰:高椅鼓樓。村落在大山之中,四周山水環繞,僅有三條山路通往其中,可以看出村落對外交流並不頻繁。村中大道是水泥路,但坑坑窪窪的,滿是稀泥。找到一個停車處,停車步行,去到一位70多歲的楊姓爺爺家中。途中看到四周,都是兩三層木質房屋,但木頭都已範黑,可見這些房子定時有一段時間了。

  到了楊爺爺家中,方才把這種木製房屋看的完全。聽爺爺介紹侗族多居於“幹欄”樓房,一般一幢三間兩層樓,左右連“偏廈”,也有三層樓的,樓下安置石碓,堆放柴草、雜物、飼養禽畜。樓上住人,前半部為廊,為一家休息或手工勞動之所;走廊裡邊正間為堂屋,設神龕,左右側為火塘,上面有烘烤禾穀的吊炕,這是取暖、煮飯的地方。臥室設於兩側偏廈或第三層樓上,頂樓存積糧食、糯禾多掛在上面,有的在寨邊建立禾晾,便於防火。飯還沒做好,爺爺又帶我們去其他家看看。往後走,我們看到許多用石磚建起的樓房,爺爺說,向著種木製房屋,很容易起火,而且一但起火,很容易把周邊的房屋也點燃,一直蔓延開來。為了避免火勢難以控制,清朝時期,部分人家開始在木房外圍再修了層石牆,因此實際裡面還是木房。我認為,當地應加大防火救火的應急措施,光靠石牆是遠遠不夠的。而一旦發生火災,局面還是難以估量,畢竟包括房屋在內絕大多數都是木製的,還有大片森林,沒有一些保障性救火措施,很難有效控制火勢的蔓延。同時,還應該將強防火教育,減小火災發生的機率。

  村落中每家每戶間隔都不大,僅有一條可兩人並排透過的石板路。在楊爺爺的帶領下,我們一路進過很多人家,院門家門都未關閉,我們偶爾還會進去看看,爺爺熟人還會和我們親切地打招呼。回想現代都市中,高樓林立,小區別墅,或許住上幾年,也不一定認識對面的鄰居是誰,更別說如此這般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了。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我們真的應該暫緩腳步,留意身邊的風景,拾起那些曾經的,我們所遺忘的人間真情,互相關愛,相互信任,而不是被眼前充斥的金錢、名利所惑,所追逐。

  天晚了,我們回到爺爺家中,飯菜已經做好。奶奶說,這些都是自家種的菜,至於肉,也是熟人家買的,吃的放心。俗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反觀那些商販,一己之利,至社會責任於不顧。現在許多人為了賺錢,各種不負責任的,違法的新增劑層出不窮。人們吃得不放心,卻又無可奈何。倒是在農村,自家種菜,不為盈利,只圖吃得放心,吃得健康。他們不追求多麼高雅的生活環境,多奢侈的物質消費,安於平靜而安寧的生活,生活樸實,民風淳樸,儼然一處隔離塵世的世外桃源。

  隔日,爺爺又帶我們參觀了後山,“麻婆婆”陵墓,瞭解到村中許多楊姓的還是楊家將的後代,雖年代久遠,族譜卻未曾間斷。從村寨中出來,一段路程後,遠遠的就能看到前方有數座形態大小各異的風雨橋。之前有了解到:風雨橋因橋上建有長廊式,可遮蔽風雨的橋屋而得名。侗寨的風雨撟,俗稱花撟。凡侗族人聚居地區,有河必有撟,撟梁全都建築在村前寨後的交通要道上。大部分為木撟,長廊兩旁設欄杆長凳,可供行人躲避風雨,觀賞休憩。順山路一直深入,找到了那座年代久遠的鼓樓,名為“馬田鼓樓”。鼓樓很大氣,樓九層簷,下八層四角,最上面一層為八角,每層簷角都有心態各異的動物。據瞭解鼓樓的造型都十分別致,它的底部多為四方形,樓頂是多角形狀,樓的層數均為單數,如9、11、13、15、17,樓頂懸有象徵吉樣的寶葫蘆。鼓樓全為杉木穿枋或接榫而成,不用一顆鐵釘。在過去,鼓樓的功用是昌鼓在樓頂,以便寨老擊鼓報警和擊鼓議事。在現在鼓樓一般為大家的娛樂場所。看到此處,我不禁又有疑問,像鼓樓、風雨樓、年代久遠的侗寨木樓,為什麼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尋常百姓為便利,常常沒有顧及這些古建築的保護,為掛空調而在木牆上打空;生火做飯而把這些古建築燻得面目全非;到處開挖建房,而使得建築失去了原有的風貌;古陵墓得不到很好的維護,棄之田野。這一些,難道還得不到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嗎?長此下去,先人留下給我們的財富又還能遺剩多少呢?

  二、實踐結果

  此次社會實踐圓滿完成。到此,實踐已告一段落,但留下給我們的回憶和疑問卻並未離去。侗族人民的淳樸民風和侗寨美麗的自然環境使我流連忘返,而侗族同胞對古建築的維護意識,當地有關部門對民風民俗的保護管理,當地文化遺產的儲存與開發確實值得我們反思。希望當地加強各種保護力度,加強文化教育宣傳,配以基本設施,使大家共同維護起這些獨具特色的、珍貴的文化遺產。

  大學的社會實踐報告2

  這是邁入大學校門後的第一個暑假。作為一名大學生,我不想再像以前那樣,整天呆在家裡,看電視、上網、睡覺、頹廢整個暑假。我想要和以往有所不同,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來充實自己的暑假生活。恰好學校也佈置了社會實踐活動,於是我為接下來的實踐活動制定了計劃。

  本來是想從事服務行業,從而鍛鍊自己的社交能力,學習與他人交流的技巧,培養自己的表達能力。我走了很多地方,但都得到同樣的答案:要有工作經驗。最後由於缺乏工作經驗和離放假已經有一段時間的原因,我放棄了從事服務行業的計劃,進行了一份家教的實踐活動。雖然做家教不是我最初的打算,但是我同樣會認真工作。這次簡短的找工作經歷讓我初步體會到找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找到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難度更大。同時,我也更加堅定了在大學努力學好專業知識,多積累經驗的想法。

  實踐時間:20xx年7月23日至8月12日

  實踐目的:

  輔導一名高中學生的物理和化學,鞏固該學生的基礎。透過對該學生的輔導鍛鍊自己的口才、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學會與他人交流,並複習高中的知識。另外,化學對於我們食品專業來說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我也可以借這個機會為大二即將到來的專業課做好準備。

  實踐內容及過程:

  開始輔導的前幾天,我並未立刻對該學生進行輔導,而是首先找到以前的課本,把以前學過的知識複習一遍,以求能更好地對該學生進行輔導。然後再向該同學的家長了解了他的學習情況。同時我還翻閱了該學生的作業及考試試卷,瞭解了該學生的薄弱環節。對他的學習情況有了大致瞭解後,我初步制訂了一個教學計劃:

  1、先把當天要輔導的章節的提綱列出來,讓該學生對這個章節的內容有個大體的把握。然後根據這條主線將這章內容給他講清楚。

  2、在該學生搞懂這章內容後,給他講解一些典型的例題,告訴他一些基本的思考思路以及解題方法。

  3、讓該學生獨立地完成適量的習題,做完以後再給他講解,讓他從做題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鞏固所學知識。

  7月24日,我開始了我的第一堂課。剛開始我還擔心和該學生相處不愉快,後來這個顧慮在和他相處的過程中被打消了。該學生不太說話,但是很聰明,只是學習不怎麼主動。第一堂課下來,憑藉著我思路清晰的講解風格,學生能接受百分之八十左右。我時刻提醒自己,上課的時候一定要抓住重點,不能每個知識點都花同樣的時間去講解。最重要的還是要讓他做一道題收到一道題的效果,否則只是在浪費時間。在第一堂課,我們講完了什麼是力,對我而言,當然是比較簡單,然後這一章卻是他最薄弱的環節,所以我花了一天的時間來給他講這一章。總體而言,感覺第一天的收穫還是不錯的,畢竟專門針對了學生不懂的地方。

  當然,在輔導的過程中肯定會出現不愉快的經歷。為了儘可能提高該學生的`成績,每天課程結束之後我都會給他佈置少量的課後習題,鞏固當天所學習的知識。但是我發現,多數情況下他都不能完成。我問他為什麼沒有完成,他很不好意思地說因為貪玩忘記了作業。畢竟我只是幫他補習,並不是他的老師,再加上年齡相差不大,我不好過多的批評他,只能每天主動加20分鐘到半個小時,和他一起把作業完成。看到他,讓我想起了我的高中。那時候暑寒假作業很多,但是我又懶,每次都是開學的前幾天開始補假期作業。因為趕,所以雖然作業寫完了,但是質量很差,遇到不會做的也不會花時間思考,就把不會的題目空在那裡。這樣做的後果就是浪費了寶貴的自我學習的時間。所以我不想他像我一樣,以後再來後悔。於是,我在休息的時候和他談了一下。我不知道我說的話對他有沒有幫助,但是我能做的也只有這些了。

  在輔導的過程中,他提出我講解得太快,跟不上我的進度。雖然有些不太開心被人指出不足,但還是進行了反思,改正了自己的不足。我試著的放慢速度,並囑咐他要常常複習我前面的內容。因為只有對知識足夠熟悉才能很快地反應過來。

  8月5日,這兩天在幫他輔導無機化學的相關內容。給他補習了快半個月了,我決定改變一下補習方式,嘗試著互動交流。教他化學版的《青花瓷》:藍色絮狀的沉澱躍然試管底/銅離子遇氫氧根/再也不分離當溶液呈金黃色/因為鐵三價/淺綠色二價亞鐵把人迷/電石偷偷去游泳/生成乙炔氣/點燃後變乙炔焰/高溫幾千幾/逸散那二氧化碳/石灰水點綴白色沉底/苯遇高錳酸鉀/變色不容易/甲苯上加硝基/小心TNT/在苯中的碘分子紫色多美麗/就為萃取埋下了伏筆。並給他解釋裡面相關名詞。藉此,希望他能夠逐漸培養起學習化學的自信。同時中間有穿插些名人事例,重大化學發現的過程等等。讓他感到其實化學並不是枯燥的化學元素和化學方程式而已,化學也可以學得很有趣,試著培養他對化學學習的興趣。

  8月10日:試著提問前面的內容,結果仍然不太清楚。有些急了,但是想到為人師嘛,於是我耐住性子,跟他回顧,一起記憶,同時提醒些要注意的地方.

  最後一節課,我沒有再給他講書本上的知識,只是講了些自己的學習經驗,並以身說法,告誡他好好把握現在的時光好好唸書。不知道他能不能體會到這種心情呢。反正自己當時是很感慨呢。

  實踐體會:

  忙碌的日子總是過得很快,一個多月很快就過去了。我的家教實踐活動也告一段落了。驀然回首,不能不感慨光陰似箭般的那份無奈。當準備收拾心情,重整出發時,發現原來匆匆的假期裡多了一份沉沉的充實.

  很感謝有這樣的一次家教實踐活動,我學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

  第一,從事教學工作需要“耐心”:我們在幫別人補習的時候不能從自身主觀出發“想當然之”。對學生在學習中所遇到的障礙要“耐心”的講解,一遍不行就兩遍,兩遍不行三遍,同時也應該反省自己的教學方式是否對路,切忌“簡單粗暴”。透過這次,學會了時刻提醒自己要“沉得住氣”。

  第二,透過將近一個月時間非常有規律的家教生活,我發現自己平時行為過於懶散。經過這次,我懂得了:準時是對別人的一種最起碼的尊重,這也是以後走入社會需要時刻謹記的。特別是想要成為老師的話,為人師表很重要。

  第三,透過這次的家教實踐活動,我體會到了做老師的不容易,想當初總是抱怨老師總是給我們佈置很多很多作業,總是不准我們做這樣做那樣,現在終於明白,他們寧願被我們抱怨也要為我們好。在這裡,我想由衷地說一句:老師,您辛苦了!

  第四,這個暑假我也學到了在學校、在課本里學不到的東西。現在就業形勢十分嚴峻,本科畢業的學生很多很多,而且用人單位需要的不再是一張畢業證,而是工作經驗以及你的工作能力。所以,我下定決心要在大學期間努力培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自我發展。感謝這次的實踐活動,讓我成長。

  以後暑期有機會,我想嘗試一下其他種類的工作,讓自己的暑期社會實踐更加豐富,進一步完善自己,讓自己更好的適應社會的需要,可以靈活運用知識,而不是死學知識卻不會運用。做一個全面發展的優秀大學生。

  大學的社會實踐報告3

  根據學校的要求,年八月我到了基層人民法院——省市人民法院,在民二庭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實踐。首先我要向所有為我的這次社會實踐提供幫助和指導的市人民法院民二庭的工作人員以及親自指導我的薛庭長,丁法官和虞法官表示感謝,感謝他們為我的順利實踐提供的幫助。

  透過這次實踐,我在專業領域獲得了較為豐富的實踐經驗,鞏固並檢驗了自己兩年來學習的知識水平。實踐期間,我瞭解了大量的民事案件尤其是經濟合同糾紛案件從立案到結案的全過程,在一些案件的審理過程中,我對案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在此期間,我進一步學習了相關的法律知識,對立案等程式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時注意在此過程中將自己所學的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實踐結束時,我的工作得到了實踐單位的充分的肯定和較高的評價。

  下面是我實踐報告的主體部分,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談下我對相關專業問題的看法,分為三個方面,第二部分是我的實踐感悟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市場經濟對民商事法律的影響巨大。

  透過查閱檔案室多年的統計資料,從案件的受理,審結,執行等資料分析,我覺得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民商事案件也逐年增加,這從一個側面可以說市場經濟也在呼喚民商事法律的發展和完善。從年開始,民商事案件自件左右開始,到年代已經達到了件左右,從年開始,經濟類案件也迅速增加,從件到年的件左右,而純民事案件更是達到了年的超過件,再從標的額看,由年左右的萬元上升到億多元,從年開始後,每年案件執行額,都在億元以上,並且民商事案件標的額佔所有案件的%以上。鮮明的資料最能說明問題了,從統計的結果我們不難發現民商事法律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性。並且隨著整個市場的發展,民商事法律也在不斷的修訂,完善和發展過程中

  第二,一般民眾,尤其是農民兄弟,法治意識淡薄,法律素養仍然欠缺。

  在我整個實習期間,我旁聽了大約場庭審,也可以是說對基層的情況有比較深刻的體會。先從程式上說起,比如說:庭審中被告缺席,並且在法官電話通知後仍拒絕到庭,而至缺席審判,我就看到三次。當然這和法院的工作是沒有一點關係的,因為現在法院都會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的相關規定,提前把舉證通知書,應訴通知書等相應的法律文書用特快專遞寄給當事人。所以,缺席審判的產生完全是當事人法律意識的欠缺或者說得嚴重點是目無法紀導致的。而且可以看到,大約有一半左右的案件,當事人的一方或雙方遲到十分鐘甚至於半個小時以上,當然當地的交通條件還是比較優越的,即便是從最遠的鄉鎮坐車到法院也不會超過一個小時,從遲到這一點也可以說明人們的法律意識的淡薄。在庭審中,就更能發現問題了,舉個簡單的案例為證。在一個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的案件中一個村民小組的多戶農民,都到了現場,在庭審過程中,旁聽席上的一位農民兄弟舉著農村土地負擔監督卡,大聲喊道:“法官,我要說話”。被法官制止以後,他仍不滿足,仍在喊:“我們為什麼就不能講幾句話呢?……”話未說完,又被法官打斷,法官責令其不得發言,於是臺下的多位旁聽者開始喧譁,最後還是在法官法槌的威懾下才停止。法官就問他們你們有沒有出庭通知書,你們是不是證人?回答當然是否定的。最後庭審結束,那些人仍極度不滿,憤憤不平抱怨他們在法庭不能說話,甚至當庭辱罵律師。雖然這只是個案,當事人的情緒也顯得比較過激一點,但類似的情況在其他案件的庭審過程中,也是屢見不鮮的。這一方面說明:我們廣大農村的農民兄弟的法律意識是極度欠缺的,從他們內心看仍然缺乏對法律的足夠的信仰,反過來看就是我們的普法工作路漫漫其修遠兮,仍然有許多工作要去做。上面所說的只是程式方面的要求,如果這點還可以理解的話,可能對當事人的正當合法權利有一定影響,那麼實體上的則對當事人影響就大了。

  從訴訟的實體的一個重要方面來看,證據意識保護相當不夠,這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和中國的人情社會是分不開的。在一個瑕疵擔保的案件中,給付貨物的一方(甲)提供的貨物有瑕疵問題,但對方(乙)方發現後並未書面提出,因為甲和乙是熟人,只是電話通知了一下,也沒有要求對方出示書面說明或者其他擔保之類,現在乙方把貨物供給了丙方,丙發現了問題,起訴乙,乙在喊冤,但苦於沒有證據,想要鑑定產品卻又存在其他的困難,最後這個案子雖然我走的時候還沒有判決,但從成本的角度看,如果證據意識強些,就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和困擾。

  因此,從程式和實體上看,我們普通民眾的法律意識都很欠缺。朱蘇力教授寫《送法下鄉》,雖然有些東西我還不懂,但其中表達的一個思想,就是要去做法律的宣傳和普及工作,我們確實有很長的路要走。

  第二部分

  在法院實習雖然很短暫,但體會到了學校和社會現實畢竟是有一段較大的距離,以前不懂社會的複雜,然而一個月使我感受到很多。在我實習期間,我和好幾個法官談過,他們抱怨說自己的案子太多了,太辛苦了。我的感覺就是他們憑著一腔熱血去辦案,一旦出了一點問題,全年的評先進之類的,就別指望了。一個指導我的法官,他也是政法院校畢業的,他去年全年審結了多件案,這在我們市整個法院系統,可以排第三。但在我實習期間,他因為一個管轄權異議的案件被中院裁定改變後,他全年的努力可以說是要受到很大的影響。但他並沒有消極的去工作,仍然充滿熱情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別的地區我不敢說,因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但是就在我實習的法院我感覺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員還是相當敬業。每天早上八點是上班時間,在八點之前,絕大多數人已經到了辦公室,除去一些在外地辦案的人員。這可能也和嚴格的管理有關係,因為每天所有法院的人員都需要在入口處打卡計時。雖然我在那實習也聽到律師和當事人請法官吃飯這種不良的現象,可是我現在比以前更能夠理解這些現象。這是社會的潛規則,暫時還是沒法改變的。譴責和制裁是應該的,但有時我們不能不看到人的無奈,不能忽視我們的國情去大談法官有多麼的鐵面無私,這恐怕也是社會變革所需要經歷的一個階段。我個人覺得作為一個法官起碼應該有條須做到:原則,良心,靈活性。所謂原則,我的理解就是法官必須遵守法律,不可逾越法律進行枉法裁判,徇私舞弊;所謂良心,就是法官內心要有一種正義感,這是一種實質正義,在正義的天平上,兩邊等重在有些情況下或許不是最佳狀態,這需要法官根據實質正義觀去衡量;而靈活性,就是要求法官是有一種解決糾紛的靈活性,不可過分拘泥於具體的規定。康德曾經佇立於曠野,仰望滿天星辰而淚流滿面——因為他深為自己生活在如此有序,自由的宇宙中而感到慶幸。如果他活到現在,也許他會失望,但絕不會因此而絕望。因為一種制度的變革不是那麼容易的,總要經歷陣痛,就像一個新生命的誕生總是要經歷那麼多磨難。

  其次,我們在學校能夠學到的東西畢竟是太有限了,遠遠不夠我們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不像我們所想的光用邏輯和理論憑邏輯三段論來推導一下就可以了,記得一位美國的智者就說過:法律的生命不在於邏輯,而在於經驗。特別是對非訟案件中,它對法官的社會經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強調其親和力,說服能力和控制能力。指導我的另一個法官,是庭長助理,也是有著八年審判實踐經驗的年輕法官,在他手下調解,撤訴的案件有七成以上。在跟他學習的一個月裡,我更加體會到了這一點,有時調解成功完全是因為雙方當事人都很信任法官,能夠被他個人的能力和經驗所征服。

  第三,書到用時方恨少。平常的學習雖然也經常看些案例之類的,但一旦進入角色,即發現自己所學的欠缺。當我從學校走入社會,才覺得在象牙塔中的平靜與安逸太久了,似乎很難體會到現實社會的驚濤駭浪。這也是我今後要努力的一個方向,法律脫離了實際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和應有的生命力。

  這次實踐是我大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段重要經歷,也是自己踏入社會所獲得的第一筆財富,是我第一次直面社會,體驗社會永珍。透過實踐,我將自己所學的運用到實際的工作中,開闊了我的視野,對法律在現實中的運作有了較好的理解。最後,我想借此機會,再一次向幫助我的市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員和我的指導法官,在實踐過程中幫助我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