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返鄉農民工問題調查報告

關於返鄉農民工問題調查報告

  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返鄉農民工問題調查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返鄉農民工增多勞動力增加是今年農村工作的一個機遇,同時其就業問題又成為必須解決好的一個突出問題。為此,我們近期作了一些調查。

  一、我縣返鄉農民工的主要特點

  從農民工的返鄉情況看,一是農民工群體龐大。20__年我縣共有農戶3.54萬戶,農業人口14.34萬人,農村勞動力總數73235人。外出農民工的戶數21420戶,佔全縣農業戶的60.5%,外出農民工總數24880人,佔全縣農業人口的17.4%,佔農村勞動力總數的40.1%。舉家外出的農戶175戶。二是農民工返鄉後大量滯留。春節前返鄉農民工總數16172人,截止2月底尚未外出的農民工6703人,佔返鄉農民工總數的42%。三是返鄉時間提前。從10月份開始陸續返鄉,較往年提前2個多月。

  從返鄉農民工的結構看,一是返鄉農民工男性多於女性,返鄉男性9981人,返鄉女性6191人。二是高年齡段的返鄉農民工成主體,29歲以下4463人,佔總數的27.6%,30到40歲6663人,佔31.2%,40歲以上5046人,佔總數的41.2%。三是低文化程度的返鄉農民工明顯較多,返鄉農民工小學及以下學歷4415人佔37.3%,初中8232人佔40.9%,高中及以上3526人佔21.8%。

  從返鄉農民工的意願看,一是個體有差異,務工意願有差別。性別、年齡、學歷的差異造成選擇務工意願不同。87%的年輕女性一般選擇進入電子、製衣、製鞋、玩具加工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務工;75%的男性選擇進入從事技術含量較低的工地、工廠從事建築,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務工地點普遍為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在工地www.上幹活的較多。二是自主創業意願強烈,但缺乏資金。調查中80%的人希望能自主創業,比如辦加工廠,辦場搞養殖、規模化種植,但資金是最大的障礙。三是大部分人都有繼續外出務工的意願。70%的人都表示願意返回原來的崗位繼續打工,有22%的人將重新找工作,只有8%的人暫不外出務工。

  從返鄉農民工的務工環境看,一是流動頻繁,務工地點多變。農民工即使在同一務工地點,換的工作也比較多,不論公司、工廠或建築工地等都存在階段性用工現象,“訂單”做完後,他們就得重新找工作,使務工地點變換較多。二是舉家外出呈上升趨勢。調查中發現夫妻雙方都在外面打工,為方便照管子女,將子女帶到務工地點就近入學的情況呈上升趨勢。去年我縣徐家坪鎮舉家外出務工的就有75戶,這一資料比07年增加了21戶。今年春節全家外出回來過年的有15戶,但春節後全家返回務工地點。三是找工作的途徑不多。農民工在外打工,主要是依靠熟人介紹或自己找,存在一定盲目性和扎堆現象。

  從返鄉農民工的影響看,一是影響了農民收入增長。目前,我縣農民的收入中約有50%來自非農產業,其中主要是外出打工收入。從收入的增量來看,非農產業收入的增量佔到每年農民收入增量的70%以上。農民工返鄉後基本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靠務工積累維持日常生活開資。其次,影響農村消費市場的開拓。農民工失去工作提前返鄉,嚴重影響農民工及其家庭的生活水平提高,影響其對子女教育的投資和現實購買力,這勢必阻礙消費需求的擴大。第三,影響社會和諧穩定。農民工失去工作、收入減少,這本身就是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因素。而且,不少農民工在心理上已經認同了城市工人的身份,返回家鄉後可能因為缺乏必要的農業生產技能和無法重新適應農村生活而產生失落情緒、出現各種問題,進而給社會和諧穩定帶來不利影響。

  二、農民工返鄉的主要原因

  一是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沿海部分出口生產企業受到衝擊,開始裁員、降薪或關閉以求自保,農民工成為首選物件。調查統計,全縣春節前返鄉迴流的16172名農民工中,因企業裁員、減薪、關閉影響而回流人數為8860人,佔全縣迴流農民工人數的54.7%,佔外出農民工總數的35.6%。

  二是受用工資訊缺乏的影響。很多人都是透過熟人介紹和自己找工作,有一部分人是看到別人在某一地方打工還可以,就隨波逐流到那地方找工作。比如我縣徐家坪鎮75%的農民工集中在東南沿海務工,由於東南沿海企業破產倒閉,去南方務工的渠道減少,出現整個務工集體失業或返鄉現象,而新的就業資訊又未能掌握,導致滯留農村。

  三是受務工技能缺乏的影響。調查的110名返鄉農民工中,輸出前接受技能培訓的34人,佔30.9%,未接受任何技能培訓的76人,佔69.1%。可見農民工大多務工技能欠缺,主要靠勞力、苦力務工,在勞動力市場供大於求的形勢下,他們中的一部分人被拒之門外。

  四是受農村新政策的召喚。部分農民工透過在外務工已掌握了技術,有一定資本,特別是黨的惠農強農政策的'出臺,在外務工與在家創業收入相差無幾,他們選擇了回鄉創業。加之很多農民工本身就是災後重建戶,他們想抓住災後重建的政策機遇,發家致富。

  三、積極應對的幾點建議

  一要強化宣傳引導,幫助失業農民工理性對待回鄉。要大力宣傳黨和政府促進農民工再就業的政策措施和典型事例,特別是宣傳貫徹好擴大內需和促進農民工再就業的政策措施,營造全社會關注、關心、關愛農民工的濃厚氛圍,讓他們樹立再就業或創業的信心,認識到目前的失業返鄉是暫時的,防止出現返鄉潮的“蝴蝶效應”,使大量農民工返鄉或滯留,給農村維穩工作帶來壓力。

  二要加強就業指導,搞好就業服務工作。建議創辦公益性的職業介紹機構,扶持民間中介組織,探索建立培訓、求職、就業、維權“四位一體”新機制。加強與用工方的聯絡與溝通,鞏固長期合作的勞務輸出基地,開闢北方地區務工基地。蒐集相關用工資訊,透過開展免費職業介紹服務、組織用工企業舉辦招聘會,搭建“返鄉農民工網上就業”服務平臺等措施,拓展農民工就業渠道。

  三要開展就業培訓,實現技能轉型。實施“人人技能工程”,開展農民工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就業創業能力。加強與市內職業技術教育單位的合作,整合勞動、教育、扶貧等補助政策,統一印發免費培訓券,由農民工根據企業用工需求和個人意願選擇培訓機構和培訓時間,鼓勵與用工單位聯合培訓,培訓結束後發給培訓證明或技能資質證明。對脫產進行全日制中等職業教育的返鄉農民工免除一定費用,每年補貼一定生活費,提高農民工培訓積極性。

  四要大力支援農民工自主創業,發揮創業帶動效應。建議出臺農民工就業再就業優惠政策,特別是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新政策,如稅收減免、工商緩減等方面優惠政策,實現“扶一業帶就業”。鼓勵農民工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對農民工自主創業者採取貸款財政貼息、直接補貼、擴大農村擔保範圍等方式解決資金難題,減小創業的困難、風險和盲目性,實現1人創業能帶動3—5人就業的帶動效應。同時要消除創業壁壘,降低創業門檻,為農民工創業營造良好環境。

  五要新闢就業市場,增加失業返鄉農民工轉移就業崗位。發揮農村“蓄水池”吸納就業作用,在新一輪農村改革及災後重建中有效促進農民工就業。緊抓天津援建略陽、“十天”高速公路建設等建設機遇,“合拍共振”大量使用我縣農民工,切實使他們能夠就地務工,增加收入。

  六要進一步維護好外出農民工的合法權益。農民工權益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社會穩定問題,絕不容忽視。根據我縣外出農民工多的實際,建議成立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中心,在鄉鎮勞動保障所設立農民工維權工作站,依法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依法處理侵犯農民工合法權益的案件。在農民工因拖欠報酬糾紛、工傷糾紛尋求法律援助時,勞動仲裁機構或法院立案要在費用上適當減免,在法律、政策範圍內適當傾斜,對侵犯農民工合法權益者實施更嚴厲的懲處,為農民工就業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