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基本情況調查報告

河流基本情況調查報告

  當某一情況或事件需要弄明白時,我們通常要進行細緻全面的調查,調查工作結束後,通常還需要寫調查報告。寫調查報告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河流基本情況調查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河流基本情況調查報告1

  根據縣政府關於全面推行河長制的安排部署,為全面瞭解河流的生態環境現狀,按照縣河長制工作推進會議的精神,對境內河流進行了調查摸排。從調查的情況看,境內河流生態環境狀況總體良好,沿岸零星分佈有數家養殖場和農家樂,對水質有一定的影響,河流管護和生態環境治理工作需進一步加強。

  一、基本情況

  水庫共有三段尾水在境內,這三段尾水流域面積約1平方公里,為全鎮13000餘人提供生產生活用水。

  二、環境問題

  (一)汙染來源:

  1、河流支流兩岸居民生產生活廢水、廢物的排放,以及植被的殘渣,經雨水的沖積流入河內形成的漂浮物;

  2、境內攔河壩養魚共9處,這9處均對水質造成了一定的汙染。

  3、禁養區有14處規模養殖場,沿河農戶雞、鴨、鵝水上散養造成的汙染。

  4、沿岸居民、遊客(釣魚人)生活垃圾的處理不規範,以及廢水的直排和生活垃圾流入。

  5、農藥的泛濫使用和形成的垃圾處理不規範,造成水源的汙染。

  (二)汙水處理設施情況:汙水處理廠1處主體已經建成,汙水收集池已完工,但場鎮汙水管網正在鋪設,未能投入使用,導致部分場鎮汙水直排,河水受到較為嚴重汙染。

  (三)水質情況:由於沿河兩岸無大型、成規模的養殖場,無大的汙染源。總體上看,水質經多次檢測結果較好。

  三、汙染源現狀調查處理情況

  在開展河長制工作後,我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召開專題會議,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到人,實行分段河長制,黨委班子成員為分段河長,相關村支部書記為村級河長,各社設定河道保潔員,定期保潔。在透過專項整治後,當前汙染源情況得到極大改善。

  1、沿河各村均在河道旁懸掛了宣傳橫幅,並透過召開群眾會議、廣播宣講等形式宣傳,鎮政府也透過簡訊平臺、微信工作群等新媒體平臺加強宣傳,引導公眾參與河長制工作,形成了強大、良好的輿論環境和工作氛圍。

  2、建立完善了長效管理機制、工作督察督辦制度,制定了河長公示、河長制會議、河長巡河、舉報投訴受理、資訊共享與報送、考核與問責等工作制度,定期通報河湖管理情況。根據河長制實施的不同階段進行考核,對因失職、瀆職導致河流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的,依法依規追究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員的責任。

  3、鎮黨委政府安排鎮紀委書記負責與縣水務投資公司銜接,督促汙水管網與汙水處理廠建設進度。

  4、鎮黨委政府對禁養區養殖場的'拆除關停工作極為重視,由鎮紀委書記牽頭,各包片領導配合,相關村支部主導,現已全面拆除關停完畢。

  5、以村為單位,全面展開水葫蘆打撈和水面漂浮物治理專項行動,使河面重新變得清澈起來。鎮黨委政府落實了河長巡河制,鎮級河長每月至少巡河三次,村級河長每天有人巡查、有工作記錄,各社河道保潔員每天進行河道保潔,確保河道清潔。

  河流基本情況調查報告2

  根據縣委、政府關於全面推行河長制的安排部署,我鎮河流從調研的情況看,此河是群眾生產用水的河流,生態環境狀況總體較好,但整條河流流經較長,有一定的點面汙染源,河流管護和生態環境治理工作應常態化。:

  一、基本情況

  (一)從河道分佈看。河流分佈情況:

  (二)從流域面積看。集水面較大。

  (三)從受益人口看。河流是流域內生產發展用水的主要來源。受益人口:受益人口約6000人,鎮總人口約23112人,佔全鎮總人口30%,其中包含貧困人口約60人。

  二、環境汙染問題

  1、從面源汙染看:一是處於農村地表難免有垃圾漂浮於水面;二是水裡水草多,尤其是境內水面有大量水葫蘆植物;三是水面流域內農田中的泥沙、營養鹽、農藥及其它汙染物、化肥等,在降水或灌溉過程中,透過農田地表徑流、壤中流、農田排水和地下滲漏,進入河流形成了嚴重面源汙染,是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原因。地表上的農業生產用地膜、農業生產資料包裝材料、無法處理的生活垃圾及其他殘留物等較嚴重的汙染了耕地和生態環境。四是沿途的村難免有扔白色垃圾的現象。

  2、從點源汙染看:主要是養殖場對河流的汙染,糞便、糞水經過河溝或經地表滲透流入河中。

  3、從匯入的支溝情況看。水質情況較好,但不可避免有垃圾等生活汙染物的影響。

  三、管護建議

  在鎮黨委、政府重視,採取有力有效的措施的基礎上,得到縣委和上級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援,一起加強對河流流域環境的綜合治理。

  一是開展各級各單位協同綜合治理活動,強化經費保障。科學合理有效的綜合治理是一個龐大系統的工作,鎮、村財力物力有限,緊緊依靠鎮、村的力量是很有限的,希望得到上級政府的鼎力支援。

  二是相關部門應該加大對沿線養殖場環評手續的督辦力度。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對養殖場環評手續的督辦、檢查力度,從專業執法的角度進行監管。

  三是開展種養汙染專項整治,倡導發展生態迴圈種養。執法部門要加強執法檢查,對汙染企業進行專項整治,限期整改,達標一戶許可一戶,對經過整改不能達標的養殖場一律依法取締。要嚴格實施准入制度,科學劃分出流域畜禽禁養區、限養區、適養區等分類功能區,從源頭上控制畜禽養殖業汙染。要強化標準化畜禽養殖場建設,積極推行“種養結合”的生態迴圈模式,透過水肥一體化體系與果蔬基地實現管網對接,做到糞汙零排放處理。

  四是完善農村垃圾轉運機制,實行垃圾集中無害處理。積極探索河道保潔員制度,及時清理河道淤泥堵塞、漂浮物和雜物,搞好河道保潔。建立常態化的宣傳教育機制。對沿河及流域內居民進行環境衛生知識教育,強化環保理念、提升環保意識,規範生產生活垃圾及汙水處理行為,推動河道環境質量保護從我做起、從每個居民做起。

  五是實施面源截汙治汙工程,推廣綠色環保農耕方式。在流域內積極推廣有利於環境保護的耕作方式,對農戶進行技術指導,推動透過配方肥料、作物輪作等方式維持土壤養分平衡,減少肥料及農藥用量,及時清除農用殘留薄膜、塑肢袋等白色垃圾。在坡地及河岸培植緩衝林、緩衝草皮、緩衝溼地,消化種養殘留物。加大河道及支渠清淤力度,保證水系暢通。

  六是加大環境綜合督查力度,實行督察制度化常態化。對生產作業排汙、場鎮排汙等加強專項督查、定期抽查、常態檢查、日常排查,建立常態化的檢查督查、抽查和排查機制和制度,推動河流環境治理及生態保護落到實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