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開題報告

隔代教育開題報告

  課題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於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計劃或方案)如同建築師的藍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隔代教育開題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隔代教育開題報告 篇1

  一、題目背景:

  1、課題題目:

  學前兒童隔代教育現狀及

  2、背景:

  隨著時代的發展,目前一些年輕或者因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為離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責任全部推給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些祖父母們自覺地成為全面照顧第三代的“現代父母”。這樣的確讓年輕一代的父母贏得了更多的時間去忙工作,但是由於祖輩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知識結構、教育方式與父輩或多或少會有差別,容易造成教育的不一致,特別是由於隔代親,祖輩在家庭教育中容易出現過分保護、包辦代替等溺愛現象,也容易出現由於代溝、溝通不良、祖父母教育能力有限,出現只養不教的現象,對於成長中特別是年幼的兒童而言,長期與父母的分離不利於親子之間親密情感關係的建立,也失去了相互瞭解的機會,影響孩子的全面發展。

  二、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和創新之處

  1、研究目標:

  本課題研究學前兒童隔代教育現狀及利弊的研究,引起研究物件(家長)對此現狀的思考。重點在於探討出隔代教育的利弊及對兒童的影響,針對現狀,使家長在懂得其利弊的同時能更好的發揮隔代教育的優勢,同時我們堅信研究結果對於提高全民族素質,促進社會的長遠發展有很大影響。

  2、內容:

  “隔代教育”形成的背景什麼是“隔代教育”,隔代教育的內涵以及利弊。

  “隔代教育”對家長的要求。

  “隔代教育”將從哪些方面進行改善。研究此課題的重要意義

  3、本課題的創新之處:

  本課題透過對學前兒童隔代教育現狀及利弊的分析與研究,結合真實案例,使祖輩家長和孩子父母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深入理解隔代教育的內涵及影響,在資料收集的基礎上,透過觀察、談話,向家長提出家庭教育中的隔代教育應注意的事項,從而使隔代教育的優勢得到更好的發揮。

  4、本課題的研究方法

  1、資料法:主要是透過圖書、網路等,深入瞭解隔代教育的內涵。

  2、觀察法:透過對研究物件的觀察分析,從各方面深入研究隔代教育的現狀及其利弊。

  3、談話法:透過與學前兒童家長、同學、老師一對一談話,瞭解他們對隔教育的看法及意見。

  4、討論法:透過對所收集資料的分析,討論當前隔代教育的相關問題:產生的原因、利弊及其對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

  三、本課題參考文獻:

  《論隔代教育與兒童心理的發展》黃祥祥《經濟與社會發展》20xx年04期

  《隔代教育的利弊分析》李洪曾《山東教育》20xx年33期

  《隔代教育研究綜述》黃珊、陳小萍《現代教育科學》20xx年04期

  四、意義:

  理論意義:

  1、透過對隔代教育現狀的探討和解析,說明隔代教育對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

  2、透過分析隔代教育利與弊,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

  3、闡述了家庭教育中的隔代教育應注意的事項以及怎樣更好的進行隔代教育

  實踐意義:

  1、利用隔代教育的自身特點指導現實生活的隔代教育

  2、利用隔代教育自身的優勢使祖輩家長和孩子父母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3、透過積極引導幫助更多的祖輩家長們成為與時俱進的合格家長,讓隔代教育成為“特色教育”,透過學校、社會與家庭相互配合合力打造新式的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開題報告 篇2

  一、課題研究的意義

  隨著時代與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或迫於生活出去打工,而把年幼的孩子交給雙方父母進行教育,或者處於離婚的原因,讓孩子在更多的時間由雙方父母進行照顧,我們稱這種教育方式為“隔代教育”。3-6歲的兒童,對他們影響最大的教育有兩種教育形態:一是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我們稱之為“親子教育”;另一種則是祖輩對孫輩的教育,我們稱之為“隔代教育”。

  中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國家。在國外,孩子很小就進了幼兒園、託兒所,18歲獨立成人,所以基本上沒有隔代教育。據調查顯示,在我國城鎮有近五成的孩子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孩子的年齡越小,與祖輩家長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隨著社會高齡化趨勢的形成,隔代教育現象愈來愈普遍。年輕的父母在生活、學習、工作壓力下,該如何承擔家庭教育的責任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如何看待中國的隔代教育,長遠看隔代教育弊大於利,但也不能全盤否定隔代教育。隔代教育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個性發展有著極大的影響。所以,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隔代教育的利與弊,在發揮其教育優勢的同時,認真克服種種負面影響,使孩子現有的家庭教育狀況得以改進,使我們的孩子快樂、健康地成長。我們積極引導,透過開展大量的鮮活的、校本的隔代教育應用性課題,幫助更多的'祖輩家長們成為與時俱進的合格家長,讓隔代教育成為“特色教育”,透過學校、社會與家庭相互配合,合力打造新式的隔代教育。

  二、隔代教育的現狀分析

  無論如何,在現在的社會中,隔代教育是無法避免的,一方面是隔代教育在中國發展的歷史過程中,已經逐漸演變為一種教育的傳統模式,另一方面是迫於生活的物質現實。

  老人退休以後在家閒著整天沒有事情,照顧孩子會使他們感到生活很充實,而且會讓老人在年老的時候也會感覺到自己的社會價值,他們會有一種滿足感,因此他們會很樂意去照顧孩子。另一方面子女迫於生存,整天出去工作甚至出差,根本無暇去照顧孩子,因此老人為了減輕子女的負擔,他們會自然而然的去承擔起這份責任。綜上所述,隔代教育在中國這種大環境下,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客觀存在的事實。

  隔代教育的優勢:

  優勢一:中國有句俗話說:老來少。意思就是說,人的年齡大了以後心理會越來越像個孩子,雖然身體已經逐漸老化但是卻有一顆童心。因此,從心理年齡來說,老人的心理年齡相較於子女的心理年齡更接近於孩子的心理年齡,這樣會讓老人跟孩子相處的更加融洽,同時也會讓老人在經歷人生種種以後,得到心靈的解脫,讓孩子陪伴自己享受晚年。

  優勢二:在發展迅速與競爭激烈的現實生活中,子女迫於生計工作的過程中會承受很多的壓力,因此也更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照顧年幼的孩子,倘若聘請保姆,一方面加重家庭經濟負擔,再則保姆畢竟不是自己家人,對家庭對孩子都沒有安全保障。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因此孩子幼時教育對於孩子教育極其重要,不能輕易地交給別人去照顧。

  因此,只有把孩子交給祖輩,不僅能讓子女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而且對於孩子的照顧以及教育無疑都是最佳的選擇。

  優勢三:在中國農村普遍存在這樣一個群體—留守兒童。所謂的留守兒童,就是子女出去距離家鄉較遠的地方打工,而把未成年的孩子交與祖輩來照顧的這樣一個群體。把孩子交與老人照顧,一方面在子女定期定時往家裡面寄錢的時候,會讓老人在晚年生活得更加愉快,同時也會增進老人與子女之間的感情。同時,在老人沒有勞動能力的晚年時期,還能去照顧孩子,同時也是個人價值的體現,會讓老人覺得人生更加有意義,會讓老人的心靈得到慰藉,得到尊重,更有利於家庭和諧。

  隔代教育的弊端: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因此,對於孩子未來的發展來說,小時候對孩子進行的教育以及影響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很多人會認為,祖輩們有著充足的經驗以及方法更好的教育孩子,所謂的“隔輩親”也會在這個時期充分體現,祖輩帶給祖孫的這種關愛是任何幼兒教育機構以及保密都是無法比擬的,但是雖然減輕了孩子生活負擔,也為老人增加了生活樂趣,但是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一)“隔輩親”溺愛,不利於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

  很多老人為了彌補在年輕的時候由於生活或者工作壓力沒有及時的給予子女的關愛,而把這種愛轉嫁到孫輩的身上,因此就很好理解“隔輩親”的形成了。在祖輩年輕時沒有給子女全方位的照顧,因此在照顧孫輩的時候,老人對孫輩孩子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孩子在這種嬌生慣養的生長環境下,不利於獨立的性格養成,甚至會造成孩子較差的生活自理能力,及其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甚至,有些老人把孫輩孩子視為掌上明珠,讓他們有恃無恐,更加不利於他們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受傳統思想束縛,不利於跟現代社會融合

  3-6歲的孩童,是他們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他們開始出現認知以及模仿的能力,這時候便需要家長正確的引導,以便於孩子健康成長,但是相較於祖輩傳統保守的思想,子女對孩子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方式,會讓孩子的發展能夠接近現代社會的發展,以便孩子長大以後能夠與社會更好的融和。尤其現代社會高科技發展迅速,把祖輩老人們遠遠地甩在了後面,因此,祖輩的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還是用他們那個時代的教育方式來教育孩子,這樣便讓孩子的發展受到了限制,不利於孩子在成長以後跟社會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三)容易使孩子與父母感情隔閡

  1、子女由於工作原因,長期與孩子分割,雖然在物質條件上滿足了孩子,但是此時的孩子需要的是心靈的呵護,由於缺乏心靈的共同,與語言的互動,會使子女與孩子心理的距離越來越遠。甚至在子女教育孩子的時候由於缺乏耐心,會使孩子覺得父母不懂自己,這樣會使隔閡越來越大,彼此的距離越來越遠,長大以後,甚至發展成為憎恨,嚴重者則出現刑事犯罪行為。

  2、老人則不同,老人對孩子的溺愛,會讓孩子覺得祖輩比父輩更加愛他們,更懂得呵護他們的心靈,因此,在他們內心相比之下,也會使孩子與子女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甚至出現逆反心理,不利於孩子健康人格的發展。

  (四)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

  在這個時期的“生活自理”能力,無非是讓孩子學會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洗一些簡單的衣物,甚至幫助老人以及父母做一些簡單的事情,看似非常簡單的事情,但是卻對孩子以後的健康發展有著不可密分的聯絡。但是老人會覺得孩子很小,這些事情幹不了,甚至會害怕把孩子累著了,老人自己也閒來無事便不會去鍛鍊孩子去做一些簡單色事情,久而久之,便會讓孩子養成不良的習慣,甚至在上學以後,住在寄宿學校,連繫鞋帶、洗衣服都不會不願意去動手解決問題,而是週末拿回家,讓老人或者父母去替他們做。因此,長期以往會讓孩子形成較差生活自理能力甚至沒有生活自理能力,及其不利於孩子健康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