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研究課題開題報告(通用6篇)

教學研究課題開題報告(通用6篇)

  轉眼間大學生活即將結束,大學生們都開始做畢業設計了,一般做畢業設計之前指導老師都會要求先寫開題報告,怎樣寫開題報告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研究課題開題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研究課題開題報告 篇1

  一、開題活動簡況(開題時間、地點、評議專家、參與人員等)

  開題時間:20XX年xx月26日地點:會寧中學科研處評議專家:張愛梅,邢臺縣規劃辦主席,中學高階教師。劉詩信,邢臺縣會寧中學副校長,中學高階教師。畢立敏,邢臺縣會寧中學科研處主任,中學高階教師。參與人員:王貴平、王振全、張華。

  二、開題報告要點(題目、內容、方法、組織、分工、進度、經費分配、預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頁)

  (一)課題題目:語文自主學習教學研究

  (二)課題內容

  1、從教學內容的特點出發,分析研究各類文體文章的賞評教學具體內容和學生閱讀、評價操作方法,指導學生分類開展賞評學習;關注學生自學過程中的問題意識培養,指導學生自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並在實施過程中總結、積累。指導學生積累各種各樣文體閱讀的具體方法,總結有利於教學的基本模式。完善教學組織形式和評價方法的改進,促進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高效學習。

  2、從學生能力培養的角度出發,指導學生在賞評中積累語言,並在不斷閱讀中提煉觀點,圍繞觀點表達獨具個性的閱讀見解;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融生活於鑑賞、評析中,逐步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寫作能力及其他語文能力;

  3、解決賞評教學中的評價和考評辦法,採取有效的評價手段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有針對性的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把學生真正從繁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救出來。

  4、總結一種教學模式:自學預設--問題創新(提出預習問題--獨立解決問題--小組交流解決突出問題)--閱讀賞評(口頭表達評析--書面賞析表達)--展示評價。抓住課堂教學中每個環節的核心內容,力爭讓學生在自學預設中掌握知識,在問題創新和閱讀賞評中提高能力,在展示評價中找到自信。促進學生在每個環節的學習中都有收穫,幫助學生髮現自己的閃光之處,以學促學。

  (三)課題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本課題研究運用詩意課堂教學的教育理論來解釋和解決教材教法問題,在行動研究中不斷地探索、改進和解決教育實際問題。積累從實踐中探索出的具體材料經驗。重視教師本身素質的提高,重視教學反思,重視學習過程的和諧。

  2、案例分析法以全國知名語文教師詩意課堂的個別案例為研究物件,進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揭示研究物件形成、變化的特點和規律,以及影響個案發展變化的各種因素,並提出相應的對策。以主研教師所任教的實驗班和對比班的課堂教學案例,探索詩意課堂的教學規律。

  3、經驗總結法教師即研究者,是反思的實踐者。要求實驗教師積累課堂教學案例及時進行分析反思,及時進行經驗總結,促進教師提高研究能力,打造生動的詩意語文課堂,使得教師的教學智慧螺旋式上升。

  (四)課題組織課題主持人:王貴平課題研究成員:王振全、張華。

  (五)課題分工王貴平,負責課題全面工作,撰寫階段性總結,撰寫結題報告。王振全,負責課題統籌規劃,理論構建。張華,負責開題報告和課堂實錄。

  (六)研究進度實驗時間為1年(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第一階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課題研究準備階段

  主要工作內容:

  學習教育理論,選定申報,制定實驗方案和實施計劃。

  調查分析目前學校各年級課堂教學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確定課題組人員分工,進行培訓。

  第二階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課題研究實驗階段

  1、討論研究課題實驗方案。

  2、以學習、討論、課例研究、反思、小結、論文為主要形式,開展課題的實施和研究。

  3、以學期為單位,制定研究計劃,開展實驗,材料整理、小結。

  4、及時反思調整,再研究。

  第三階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課題研究提高總結階段

  1、根據第二階段研究過程,整理材料並彙編。

  2、總結研究成果,得出研究結論。

  3、完成實驗結題報告。

  4、經驗推廣。

  (七)經費分配

  科研經費有自籌經費和學校提供資助的方式。請專家指導和參加課題研討會的費用實報實銷。

  三、專家評議要點(側重於對課題組彙報要點逐項進行可行性評估,並提出建議)

  專家一致認為,課題提出的“語文自主學習教學研究”的主旨針對語文教學的特點,立意很好。具有前瞻性,基礎性,研究目標明確,研究內容具體,研究方法多元。而且課題有紮實的實踐基礎,作了不少先期調研,對課題研究有了充分認識,方向明確,步驟清晰,針對性強。

  專家也對課題提了不少建設性的建議。

  1、“語文自主學習教學研究”應該加強自主學習的方法指導。

  2、理論意義方面,申請書沒有明確語文自主學習教學的終極目的,即實現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3、研究內容要具體,如在主課題下分設若干子課題。

  4、把科研成果的推廣做為課題研究的組成部分。

  四、重要變更(側重說明對照課題申請書、根據評議專家意見所作的研究計劃調整,可加頁)

  總結的“教學模式”是一般閱讀課的教學模式,不一定適合所有課型,應當結合具體情況適當變通,在開題報告要明確指出。

  教學研究課題開題報告 篇2

  由雨花區教科中心專家朱紫彪老師牽頭申報的“區域性推進中學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課題,經長沙市教科院批准,列為市級規劃課題,現根據市教科院的要求,提出本課題的研究方案和實施計劃,準備正式開展研究工作,請各位領導和專家予以審議指導。

  一、課題研究的意義

  1、系統研究區域性推進中學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提出了做文章教學的xx專案標和若干要求,特別是在“實施建議”中提出:“寫作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可引導學生“多角度的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的表述”等,都為建立開放而有活力的作文教學體系指明瞭方向和途徑。

  2、是我區中學寫作教學有效性研究的需要

  教科中心在中學調研過程中發現,很多語文老師們常把作文課堂教學定位為如何蒐集素材,如何講評作文等方面;很少有老師認為,學生寫作的效果跟教師系列化的引導、點撥、指導有直接的關係。在聽課過程中還發現作文課堂教學大多流程單一或者呆板,基本為“命題——指導——寫作——批閱——講評”。這樣的程式無法調動學生寫作文的積極性,即使點評覆蓋面也有限,角度單一,標準呆板,課堂內容往往是話題唯一,能力訓練單一。課堂設計往往很難契合學生的興奮點,學生只覺課堂難熬,索然無味,作文也就是草草應付了事。

  基於以上情況的分析,我們認為本課題透過區域性推進中學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這一角度,對於快速提高中學生的文學素養及寫作興趣、水平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二、國內外現狀綜述:

  19世紀末的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理念,杜威極力反對傳統教育對兒童的束縛,強調兒童的興趣,從做中學,要求尊重兒童身心發展水平。這點正好切合了寫作反映生活,為生活服務的特點。本世紀的美國教學中,最令全球教育界驚奇的事就是美國人具有普遍良好的寫作能力,只要受過普通教育的美國人,都能把自己要說的話寫在紙上,且表達清楚,同時能夠儘可能譴詞造句使意義更準確。而美國中學生的作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國寫作教學的特點。中國教育領域中的寫作,也走過了一段漫長的時期。科舉時代,作文就是進入仕途的敲門磚,它倍受人重視和推崇。隨著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事業迅猛發展,寫作也作為一門專門的語文內容進入教學的範疇。即便如此,作文的教與學卻顯得步履蹣跚、龍鍾老態,如圈內人士稱是“內容泛化、情感虛設、形式僵化、語言刻板化”。語文圈內外人士,對中小學作文教學的批評最中肯,呼籲最強烈,指出長期以來作文教學的諸種弊端。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長沙城市化的程序不斷加快,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不斷增加,我區的xx所中學中百分之85都是其子女。這些學生的閱讀面相對較窄,家庭文化氛圍較差。學生怕寫作,拿起筆就皺眉頭,咬筆頭,即使硬著頭皮寫出來或者杜撰出來,也是乾巴巴的,表達的往往是“虛情假意”。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與語文教師們對作文教學缺乏科學的、系統的計劃指導有著直接的關係。基於此,區域性推進中學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開闢了語文新課改中寫作的教學領域,從實踐與理論層面上更好的促進了學生文學素養和寫作能力的提高。

  三、課題的界定:

  1、作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透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中學作文課堂教學是對中學語文教學本質屬性的全面反映,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課堂作文教學如何有效,不僅是重要的語文教學有效問題,而且是重要的實踐課題。

  2、區域性推進作文課堂教學

  “區域性推進作文課堂教學”是指推進全區教師群體的、外顯的作文課堂駕馭能力,推進學生的自主探究的寫作能力。該課題對我區寫作教學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我區學生主要來源農民工子弟,大部分學生語言功底差,寫作能力弱,家庭缺少文化氛圍;鑑於此,區域性推進中學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課題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3、區域性推進中學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其內容主要分為口頭作文教學和課堂寫作教學等方面。自《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頒佈以來,就明確提出了作文教學的xx專案標和若干要求,特別是在“實施建議”中提出:“寫作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這就說明有效作文課堂教學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區域性推進中學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對於促進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和學生寫作素養的提高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四、理論依據:

  1、加德納的“多元智慧理論”:智力不是一種能力而是一組能力,也就是說,智力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我們的構想:把多元智慧的理論運用到作文指導的活動設計中來,一方面透過覆蓋多種智慧的活動形式使得更多的學生能夠參與課堂活動,得到肯定和激勵;另一方面,透過多種智慧活動的形式,使得作文課堂從某種角度再現學生對生活的感性認識,從而形成作文的動力,寫下自己的真實體驗。

  2、寫作的本質理論:馬克思主義認為認識源於實踐,文學源於生活,所以要進行創作,就先得有生活的經歷,就要先認識生活。在語文課程標準“表達與交流”的教學建議中也指出:“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激發寫作慾望。”

  3、有效教學的理念和策略: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透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所謂"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它的邏輯必要條件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引起學生學習的意向。二是指明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和所學的內容。三是採用易於學生理解的方式。因此,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何謂"理念"?理念就是一個人具有的準備付諸行動的信念,它既是一種觀念,也是一種行動。

  五、研究目標:

  透過本課題的研究,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語文教師作文課堂教學的有序性,構建中學口頭作文教學和書面作文教學相結合的課堂教學形式,從而提高作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六、研究內容:

  1、作文課堂教學活動設計與有序開展的研究

  2、學生自主探究式寫作方法的研究

  3、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評價與反思的研究

  4、透過有效作文課堂教學活動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研究

  七、研究假設:

  教師引導學生從多渠道到生活中去找素材,以靈活多樣的形式把思維、語言發展、寫作基礎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學生生活內容等多元、多維度的交織進行訓練,提高學生由低到高,由單項到綜合的螺旋式遞進的認知規律。並點撥學生用自身獨特的視角,體驗、觀察和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有創意的表達自己的各種見解和心聲。

  八、研究方法

  1、觀察法:運用觀察法聽課評課,進行教學評價,形成作文課堂有效性評價記錄。

  2、行動研究法:採取初步設想、初步研究、擬定總體計劃、制定具體計劃、行動、研究結果的整體評價,以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貫穿始終。

  3、比較研究法在蒐集大量資料的基礎上進行比較研究,是本課題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比較既包括縱向的也包括橫向的、既有面的比較又結合點的對比,既有同類學校進行比較,又將本校作文課堂的過去和現在進行比較,既有靜態比較又可以把比較放在動態中進行。

  九、預期成果

  1、探究口頭作文和書面作文相結合的作文課堂教學形式,形成研究報告。

  2、彙編作文有效課堂教學的課例。

  3、形成教師的作文課堂教學課件庫,製作課堂錄影光碟。

  4、組織彙編教師的研究論文和師生校園文學作品集。

  十、組織管理:

  成立課題小組:

  組長:朱紫彪

  核心成員:付曉芹、劉煒偉、張捷、胡登高、陳春燕、範益群、張豔紅、賀衛兵、彭獻、潘雪凌、黃天宇、陳雅妮、馮娟、李六英、黃靜宇、劉蓉、史果紅、常慧、王芳。

  十一、研究步驟:

  本課題研究共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申報與立項階段。搞好前期宣傳工作,學習相關理論。成立課題管理領導小組,課題研究小組,根據各年級學生的不同特點,確定分課題。

  第二階段(20xx年9月—20xx年5月)實驗研究實施階段。組織教師學習相關理論,開展實驗研究工作。

  第三階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結題階段。撰寫結題報告,編輯出版作文課堂活動和作文教學研究成果集。

  十二:完成課題的保障條件:

  本課題組主持人和主要研究人員近幾年來出版專著若干,發表論文37篇,主持或參與國家級或省級、市級課題5個,已獲獎的3個。本課題組負責人有著很強的科研能力,曾主持省市級課題研究並獲獎,課題組有主要研究人員20人,其中中高職稱3人,均為本區各學校的教研組長或年輕的業務骨幹,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其中多名教師在市級賽課和論文評選中多次獲得特一等獎,專業、年齡、職務(稱)搭配合理,從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都能勝任本課題的研究工作。本課題前期已經就口頭作文做了大量的教學實踐研究和材料蒐集,舉行了全區各學校參與的“口頭作文”賽課,推出教師上市級口頭作文公開課。同時,該課題研究得到了區教育局領導的高度重視,且主持人自身就是區教科中心領導及課題研究的專家,使本專案研究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都能得到充分保證。

  十三、經費預算及開支:

  合計共5萬元:國內調研20000元;小型會議費15000元;開題費3000元;

  結題費2000元;成果印刷費5000元;獎勵5000元。

  教學研究課題開題報告 篇3

  教育教學研究課題經主管部門評審立項後,課題主持人會收到一份專門的檔案---《課題立項通知書》。《通知書》除列明課題名稱課題類別課題編號等課題基本資訊外,還會提出及時組織開題(一般為接到立項通知書3個月內),並將開題報告電子稿傳送到指定郵箱等要求。不少教師就會問:什麼是開題報告?開題報告與課題研究方案有何不同?如何撰寫開題報告呢?這就需要對課題開題報告有一些基本的瞭解。

  一、課題開題報告與課題研究方案的聯絡與區別。

  對教育教學課題研究而言,開題報告是研究者申報的課題被教育科研管理部門批准立項後,在課題研究正式實施之前,由課題負責人(主持人)向課題組人員、課題研究指導人員(專家組)或其他相關人員進行的關於課題研究的書面論證材料。

  開題報告與課題研究方案一樣,都是對一項課題所作的論證及研究工作設想,其內容結構大體相同,但其區別也較為明顯。

  一方面,課題研究方案論證設計在課題立項之前,是對所選擇課題的價值、科學性、創新性、可行性的思考和論述,主要是闡明課題研究的必要和可行,目的是為了能夠透過立項而課題開題報告論證設計在課題立項之後(如果沒有被批准立項,就不存在課題開題),是在選題論證的基礎上,對課題研究的依據、價值、內容、方法等進行的更加具體和系統的思考與論述,是對研究過程、研究人員、研究保障等作出的科學規劃和全面安排,是為完成研究任務、實現研究目標而進行的總體謀劃和文字表述。可以說,開題報告是對課題研究方案的再設計、再修改,其內容相較於研究方案更加完善和充實,其論證和構想更加科學、全面和可行,研究工作安排更具可操作性。

  另一方面,在課題研究方案論證設計之前,課題研究者要做的準備工作一般包括對教育教學問題的診斷,對教育經驗的梳理,對學習所得的思考,對相關文獻的檢索,等等。而在課題開題報告論證設計之前,課題研究者要做的工作一般包括開展相關調研,對課題組人員進行必要的調整和結構最佳化,對課題研究方案進行細化、最佳化和充實、完善,開展相關培訓,等等。

  應該說,從課題研究方案設計到課題開題報告論證,是一個從模糊到具體的過程,是對研究什麼、為什麼研究、怎麼研究相關問題更加明確的過程,是由課題研究的初步設想轉化為具體的研究操作的關鍵步驟。

  因此,課題開題報告絕不是課題研究方案甚至是課題立項申報評審書相關內容的簡單複製。作為課題研究者,既要明確二者之間的聯絡,又要弄清其在設計目的和要求等方面存在的不同。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實施課題研究,使課題研究思路和目標更加清楚,內容和方法更為適當,研究人員結構更加合理,以便更好地完成預期研究任務,達到課題研究的目的。

  二、課題開題報告的內容與結構。

  課題開題報告的內容一般包括:開題報告題目、課題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義、課題概念的界定、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和主要方法、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計劃、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與表現形式、課題研究的組織和人員分工、課題研究的保障措施等。

  開題報告題目常常採用課題名稱+開題報告的形式表述,如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開題報告.課題名稱必須與課題管理部門審批的名稱(專家評審時會對個別申報的課題名稱作必要改動)即《課題立項通知書》列明的名稱完全一致,否則會被不予認可。開題報告一般不使用副標題。

  課題開題報告題目下面須署課題研究單位課題組名稱,如學校課題組,一般不署撰寫者個人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對開題報告論證設計的負責。

  在開題報告正文之前一般還應有一段序言。序言主要是說明課題選題、立項、批准的過程,以及開題前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簡明扼要、儘快入題,切忌面面俱到、不著邊際。

  接下來的正文部分不僅標誌著課題組對所研究課題的理解、論證水平,細節處往往也顯示出課題組成員的學術素養,因此,一定要觀點鮮明、語言準確、語意清晰、邏輯性強、層次清楚、結構完整。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義內容包括:課題研究的背景(歷史背景、現實背景),課題研究的依據(理論依據、政策依據、實踐依據),課題研究的現狀(國內國外、省內省外的研究現狀及問題述評),課題研究的目的(解決哪些教育教學實際問題、達到什麼目的),課題研究的價值(理論價值、應用價值),課題研究的意義(對教育教學改革的現實意義、長遠意義等)。語言表述要針對問題,適度、準確,既不能空喊口號,也不能漫無邊際。

  課題概念的界定主要是對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有時也包括對其他主要概念的界定。核心概念是關於核心問題的概念,其他主要概念則是相關的對核心概念起限定作用的概念。比如在小學學科學習策略實驗研究課題中,學習策略就是核心概念,應著重對其在該課題中的內涵和外延作出科學界定,同時也應結合課題研究的具體物件和研究操作,對小學學科和實驗研究作簡要界定。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是對課題研究核心問題的細化表述,可以從不同維度分別列出。比如在小學學科學習策略實驗研究課題中,可以從學科維度列出小學語文學習策略實驗研究小學數學學習策略實驗研究小學英語學習策略實驗研究等內容,也可以從學習過程維度列出小學學科課前預習策略研究小學學科課堂學習策略研究小學學科課後複習策略研究等內容。研究內容要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逐一表述,可適當展開,語言應簡要、準確。

  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對課題研究所選用方法的具體表述。適合教育教學研究的方法較多,如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觀察研究法、個案研究法、實驗研究法、經驗總結法、行動研究法等,不同的課題往往會根據研究問題型別的差異,採用一種或幾種不同的研究方法。比如小學學科學習策略實驗研究,很明顯是要採用實驗研究法,當然,在實驗過程中也有可能用到觀察法而高中生課外閱讀現狀研究則需主要採用調查研究法.表述時不能只簡單寫明某種研究方法,還應適當說明如何運用這一研究方法及應注意的問題。

  課題研究的步驟與計劃主要是從時間維度上將研究過程劃分為幾個階段,並分別說明各階段的時間安排、主要研究任務和要實現的目標。一般來說,可將課題研究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即準備階段實施階段總結階段,而實施階段又往往要再分為若干環節。研究者可借鑑類似課題的研究過程,思考、確定自己所承擔課題的具體研究步驟。

  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及表現形式是對課題研究結果的預期。教育課題研究成果一般有研究報告、學術論文、教育教學專著等表現形式。階段成果可以同時用多種形式呈現,省級以上課題還會要求在研究過程中至少正式發表一篇相關的學術論文;最終成果則一般要求以研究報告和研究專著的形式呈現,其中研究報告是必須有的成果形式。表述時要註明成果形式、成果名稱及完成時間,可採用表格式呈現。

  課題研究的組織和人員分工是對課題研究團隊和任務分擔的安排。應寫明課題組人員的構成及年齡、學歷、職稱、研究專長、研究經驗等結構特點,並詳細說明每個成員承擔的工作任務。

  課題研究的保障措施是對課題研究順利開展並取得預期成果所需條件的分析與承諾,主要包括研究基礎、研究保障等內容。研究基礎應寫明課題組成員完成的相關研究課題及取得的成果情況,研究保障主要寫明該課題研究所需的文獻資料、設施裝置、時間、制度、學習培訓、學術交流及經費等條件和保障情況。

  開題報告的結尾一般應寫幾句感謝、希望以及表態性的話語。主要是感謝曾經指導或參加過課題論證而又不在課題組的人員,希望有關方面繼續給予幫助,表明研究者的態度,等等,語言要簡明、誠懇。

  完成課題開題報告的撰寫並經課題組反覆討論定稿後,就可選擇一個適當的時間召開課題開題會議,邀請專家對課題研究的科學性和可行性進行評議,並提出意見和建議。如無不妥,開題工作即告完成,課題研究就將進入具體實施的新階段。

  教學研究課題開題報告 篇4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1、現實背景

  教學過程本是學生認識和發展的過程,是學生由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從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漸完善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說錯話、做錯事是正常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發生錯誤。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生在求知的過程中屬於不成熟的個體,從發展的角度講,出錯是孩子的權利,是學習的正常現象。現實的課堂教學中,作為教師往往是害怕學生有錯,像扶著孩子走路一樣,不敢撒手。導致教學方法傳統,講授多。深入課堂,還有很多教師對“錯誤”唯恐避之不及,課堂教學追求的效果是“對答如流”、“滴水不漏”、“天衣無縫”,稍有閃失,便自責不已。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回答的問題或板演,有些教師總是想方設法使之不出一點差錯,特別是在一些公開課的教學中,即使是一些容易產生典型錯誤的稍難問題,教者也有高招使學生按教師設計的正確方法去解決,這樣就掩蓋了錯誤的暴露以及糾錯過程。殊不知,這樣的結果是學生還是會有錯誤。所以教師不要害怕學生出錯,更不要藏著、輕描淡寫的帶過。學生的錯誤也是一種很好的教學資源,我們要切切實實面對並且重視和利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錯誤。

  2、理論依據

  (1)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而學生犯錯的過程就是一種嘗試和創新的過程。課堂是學生出錯的地方,出錯是學生的權力。心理學家蓋耶認為:誰不考慮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就將錯過最富成效的學習時刻。

  (2)葉瀾教授在《重建課堂教學過程》一文中提到:"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狀態,包括他們的學習興趣、注意力、合作能力、發表的意見和觀點、提出的問題與爭論乃至錯誤的回答等,都是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資源。"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學生的學習錯誤具有不可預見性,而這樣的錯誤又往往是學生思維的真實反映,蘊含著寶貴的"亮點",讓學生充分展示思維過程,探求其產生錯誤的內在因素,則能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建構。

  3、國內的研究現狀及問題點評:

  針對課堂錯誤資源的探討和研究,許多一線教師也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有的針對錯誤成因、有的從學生層面進行分析,並已經取得一些成果。我們認為還有待進一步研究錯誤資源與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深入研究四大領域中錯誤資源的原因,以及錯誤資源利用的策略。

  4、課題研究的意義:

  教師要針對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出現的不同錯誤,研究各種錯誤的成因,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更要提高教師捕捉並利用學生錯誤資源的能力,提高教師對教材和課堂的駕馭能力,使學生在錯誤中成長,進而培養學生批判性的數學思維品質,突破思維性干擾。讓教師在研究學生的錯誤資源中成長,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二、概念的界定

  錯誤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反映在各方面的必然產物,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背景、思維方式、情感體驗、表達形式各不相同,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是十分正常的。

  課堂錯誤資源的合理利用是教師用資源的眼光看待錯誤,讓學生在糾錯、改錯中感悟道理,領悟方法,發展思維和數學學習能力。

  三、研究目標

  1、培養學生自覺分析錯誤原因的意識和能力,完善其認知。

  2、培養教師在課堂上利用錯誤資源的意識和策略。

  四、研究內容

  1、研究四大領域學習中學生產生錯誤的原因。

  2、教師利用錯誤資源的能力和策略。

  五、研究方法

  1、觀察法:觀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的現錯誤,並且記錄下來。

  2、行動研究法:透過聽課或在自己的課堂中尋找學生出現的各種錯誤資源,並加以充分的利用。

  3、文獻法:透過上網蒐集、閱讀理論書籍等途徑收集教育學、心理學方面對研究“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錯誤資源的利用研究”有幫助的知識,加深對本課題的理論認識。

  4、個案法:透過對班級學生的個案研究,掌握不同學生學習錯誤原因和內容差異性,並根據差異進行因材施教,做到有效運用教學中的錯誤資源。

  六、研究步驟:

  (1)蒐集資料,擬定課題研究的提綱,並組織力量進行論證;

  (2)撰寫課題研究的總體方案(開題報告),擬定課題研究的具體內容和目標,健全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組內分工,明確各自職責。

  (1)理論學習。課題組教師全面收集、查閱有關理論和相關資料。

  (2)分析歸類。在全面深入學習理論的基礎上,收集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的錯誤資源,進行原因分析,加以利用。

  (3)實驗研究。結合課堂教學,記錄、歸納學生容易出錯資源,記錄學生對待錯誤題型的態度和錯誤的原因;反思學生錯的原因,探索運用錯誤的資源指導學生學習的能力;提出錯誤資源化的教學策略,撰寫專題論文。

  3、總結階段

  (1)完成研究資料的整理,寫出研究報告;

  (2)研究成果的及時推廣,鞏固成果,並做好後續工作。

  七、預測課題研究的成果及形式

  1、根據典型案例總結出學生錯誤資源合理利用的途徑、策略,並撰寫成論文。

  2、提高課題組成員捕捉並利用學生錯誤資源的能力、自我的思辯的能力。

  3、撰寫本課題研究報告,力爭有多篇論文獲獎和發表。

  八、課題研究的保障

  本校屬於山西省示範小學,領導高度重視教育教學工作,曾多層受到上級部門的表彰,教學裝置在同等學校中比較完善,教師教研氣氛濃厚,利於開展課題研究。

  本課題負責人李兆峰擔任學校的教學校長,既有教學一線的教學經驗,又有足夠的管理經驗,更利於組織老師們進行理論和實踐的研究。他十分重視學校的教學工作,有足夠的課題研究經驗,時間充足,能勝任課題負責人的工作。

  參加課題研究的成員,工作熱情高,教學態度端正,都是學校的骨幹教師,又分別來自教學一線低、中、高段,都承擔過省級以上課題研究的研究,有課題研究的經驗和時間保證,研究熱情高,有研究的主動性。其中康慧和劉改榮老師是山西省教學能手,山西省學科帶頭人,同時承擔學校教研工作,能帶動和引領教室們進行研究。其他幾位教師中有兩位是教研組長,都是學校教學的中堅力量。

  教學研究課題開題報告 篇5

  一、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規定:“高中語文課程應關注學生情感的發展,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審美感知和審美創造的能力”。

  北大教授錢理群十分關注中學語文課程改革,他曾說“引導孩子讀詩,寫詩,用詩來陶冶心靈,營造詩的家園,在中學語文教育中是帶有根本性的。”

  但是,現實中的中學語文教育卻因多種原因過多地奉行著實用主義價值觀念,致使原本激情四溢的中學生在應試製度擠壓下、快餐文化衝擊中,泯滅了尊貴的`思想,鈍化了豐富的心靈,喪失了審美和創新的多種語文能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筆者經過調查瞭解,尤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確立了“中學現代詩歌教學研究”課題。

  二、研究意義

  中學現代詩歌教學是現代詩歌作為特殊文學作品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具體化。但跟古典詩詞教學比,現代詩歌教學不但艱難,甚至已經到了整個語文教學的最邊緣。因此,在高中學段,研究現代詩歌教學意義重大。

  恢復現代詩歌作品對學生的積極影響以及中學現代詩歌教學所應具有的神聖地位;補充高中語文文學作品閱讀教學內容,豐富高中語文優秀現代詩歌作品思想內涵,細化選修課程系列1“詩歌與散文”的操作實踐;引導廣大青少年在閱讀大量優秀現代詩歌作品過程中,學習掌握高效鑑賞現代詩歌作品的方法,最終能詩意地把握語言、感受生命、徹悟生活。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一、課題名稱

  中學現代詩歌教學研究

  二、界定解讀

  1、現代詩歌:主要指中外詩歌寶庫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名家名作和流傳廣影響大的名作。故所選詩歌,在地域上涵蓋中外,時間上側重現當代。

  2、教學研究:在充分考慮現代詩歌文體特點基礎上,側重兩方面研究:一是現代詩歌在語言、意象、手法及思想等方面的突出成就;二是引導學習掌握讀詩、品詩、悟詩乃至嘗試創作詩歌的技巧和方法。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一、研究設想

  1、掌握方法:

  以《高中語文(必修1)》第一單元所選的《沁園春·長沙》《雨巷、再別康橋》《大堰河——我的保姆》等為例,指導學生學習掌握最基本的鑑賞現代詩歌的方式方法。

  2、延伸拓展:

  篩選部分中外現代優秀詩歌,引導學生舉一反三,瞭解現代詩歌的特點,培養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及鑑賞能力。

  3、實踐活動:

  結合現代詩歌單元內容,組織詩歌欣賞、個人創作、詩歌朗誦等活動。欣賞詩歌可由老師選擇,創作詩歌可據不同情況自定,朗誦詩歌可在語文教材、擴充套件讀本、課外或自己創作中選擇,也可把中國古典詩歌改寫成現代詩歌進行朗誦等。

  二、研究方法

  文獻法、調查法、交流討論等。

  三、研究步驟

  1、準備階段(2014.4——2012.8)

  蒐集資料,學習理論,編寫方案,完成開題報告等。

  2、實施階段(2012.9——2013.4)

  (1)訪問調查

  瞭解現代詩歌教學現狀,查詢存在問題及其原因,摸索可行方法等。

  (2)具體實施

  走進課堂,具體實施現代詩歌教學;利用課餘,開展多項研究活動;等等。

  3、總結階段(2012.4——2012.5)

  (1)撰寫研究結題報告;

  (2)蒐集整理其他研究成果;

  (3)上傳上級課題負責部門。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1、製作多媒體現代詩歌教學影片;

  2、撰寫《中學現代詩歌教學研究報告》;

  3、組織學生將自己創作、翻譯或改寫的現代詩歌結集。(鼓勵學生編寫個人專集,也可多人合集,建議為詩集起一個有詩意的名字,寫出序跋,自己設計封面、插圖和板式等)。

  教學研究課題開題報告 篇6

各位領導、專家、同行們:

  經吉林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領導小組審批,教師進修學校確立的《小學語文拓展性閱讀教學研究》專案,被確立為吉林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研究第二批規劃課題。下面僅就開題的有關問題報告如下:

  一、本課題立項的背景

  21世紀是一個快資訊、高科技的知識經濟社會,社會的發展要求每個社會成員具有更高的主動性與獨立思考水平。在終身教育理念的引導下,要求我們要透過更為主動、高效的學習來發展自我,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和挑戰。資訊社會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必須具有很強的資訊獲取、分析和加工利用的能力。今天的小學生正是二十一世紀的主人。目前在小學六年中合計的閱讀課文才三、四百篇,幾十萬字。這又如何能培養好與時代相適應的閱讀能力?

  在新世紀飛速發展的今天,素質教育已成為改革和發展之潮流,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它對學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學校教育如何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前提下,與課外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之形成全方位的教育體系。而語文拓展閱讀作為學生自我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既是對學生自我能力培養和全面素質提高的一個關鍵環節,也是對學校教育及語文學科的拓寬、延伸和補充。

  基於此,我們提出“小學語文拓展性閱讀”的實驗研究,試圖透過這個課題的實踐與研究,對現行的語文課堂教學進行改革、補充、擴充套件與延伸,使學生能把在課堂教學中學到的語文知識、語文能力在實踐中得到應用,並有效地幫助他們深化知識、提高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

  為此,我們向吉林省新課程改革領導小組提出了“拓展性閱讀教學”立項的申請。經過課題規劃領導小組的論證研究,於20xx年4月20日正式批准為吉林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研究第二批規劃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小學語文拓展性閱讀的學習流程。

  拓展性閱讀的過程可以看作是一個資訊加工的過程,而對初次接觸的學生來說在某種程度上存在一定難度,因此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拓展性閱讀的預期效果,我們初步設計了這樣一個流程:

  (1)明確拓展性閱讀的內容、方向,給學生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2)學生透過網路、書刊、報紙等各種渠道收集與主題相關的資料。

  (3)在教師指導下將各自蒐集的資料加以歸類、整理。

  (4)學生各自展示自己的觀點和認識,加深對拓展性閱讀主題的理解。

  2、指導學生進行資料收集、整理歸類。

  (1)資料的收集

  指導學生透過網路、書刊、報紙等各種渠道蒐集相關資料,以填寫“拓展閱讀卡”的形式進行記錄,這是資訊的初步篩選、收集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收集的資料有全面的瞭解,以便指導學生進行歸類、交流。

  (2)資料整理歸類

  在學生收集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對各自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歸類,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整理歸類資訊的能力。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具體的進行指導。

  3、檢查落實

  給學生制訂讀書計劃,設計“拓展閱讀卡”,裡面要填寫的內容:閱讀時間、書名、作者、優美詞句摘錄、主要內容、收穫與感想等。並且在閱讀量、質等方面提出一定的要求:每日安排一篇文章閱讀。篇幅:低年級300字左右,中年級800字左右,高年級在1000字左右。文體安排:低中年級以童話、寓言、成語故事為主,高年級逐步擴大範圍。

  低中年級學生課外讀物可由老師指點或推薦,高年級可慢慢放手讓學生自己選擇。教師透過定期檢查“閱讀卡”,瞭解學生拓展閱讀的執行情況,並督促學生完成定量定性的閱讀任務,養成習慣,鍛鍊學生的拓展閱讀意志。

  4、展示成果

  讓學生定期彙報階段性的課外閱讀成果,使其相互借鑑,表揚先進,鞭策學困生。可以透過生動形象的固定園地,讓學生展示成果。例如:古詩擂臺、美文點評,中外名人,知識集裝箱、身心保健、先看後說等。這樣,既激發學生開展拓展閱讀的興趣,又能有效地培養其課外閱讀的意識和習慣。

  三、課題研究的基礎條件

  1、琿春市一小作為本課題的實驗學校,被吉林省教育科學領導小組確定為“吉林省教育科研示範基地”。學校幾年來堅持走科研興校之路,承擔了吉林省教育科學“九五”、“十五”規劃重點課題,有著豐富的研究經驗。學校具有先進的教學裝置和較高的管理水平,為課題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2、學校擁有一個藏書十幾萬冊的圖書館,並且全面向學生開放,為學生提供了一條查閱書面資料非常好的渠道。而且學校從一年級開始提前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同時開設了微機課,為學生拓展性閱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經過幾年的學習,四、五年級學生已具有一定的上網查閱資料的能力,也豐富了學生的文化底蘊。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很多學生家裡也配有電腦,為學生的拓展性閱讀提供了便利。

  3、本課題負責人承擔全市《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研究工作,自新一輪課程改革在我市實施以來,多次組織全市小學語文教師開展培訓及研討活動,極大地推動了課程改革的程序。2004年,曾被評為吉林省優秀教研員。

  參研人員中,張桂豔老師是教師進修學校教務處副主任,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董麗紅、劉春霞兩位教師不但是學校的教學研究管理人員,而且是吉林省科研型骨幹教師。張世花老師是州級名師,郝麗媛和寧玉參兩位老師是州級骨幹教師。她們都是我市小學語文教學骨幹,是善於潛心鑽研的科研型教師。

  4、課題組一定會緊緊依靠顧問組,形成合力,協作研究,攻關結題。

  四、課題研究的保證措施

  1.建立健全實驗組織機構。

  2.定期召開例會,研討,聽取實驗教師彙報。

  3.按時培訓實驗教師。創造條件為實驗教師提供各種外出學習的機會,開闊視野,增強信心,提高素質。

  4.實驗教師按時寫教學反思,積累資料,及時獲得資訊及反饋。

  各位領導,老師們,基於上述各種情況,我們有信心,在我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的正確領導下,在教師進修學校科研室的直接指導下,在琿春市一小李校長的大力支援下,在實驗學校、實驗教師及家長們的共同努力下,本課題研究一定會取得豐碩的成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