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養老服務現狀調研報告(通用10篇)

社會養老服務現狀調研報告(通用10篇)

  在現在社會,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社會養老服務現狀調研報告(通用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社會養老服務現狀調研報告 篇1

  近年來,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序加快,老齡人口的養老問題日漸突出。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解決養老保障問題,國家、省、市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加快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老齡事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目前,我縣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正處於起步階段。

  一、我縣社會養老服務的基本情況

  我縣老年人口基數大,空巢、獨居、失能老人逐年增多,家庭養老功能弱化等特徵日益顯現,發展社會養老服務事業十分緊迫。我縣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情況是:

  一是政策框架基本形成。20xx年省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實現我省社會福利社會化的決定》,20xx年市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20xx年縣政府辦公室印發了《關於加快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加快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政策體系和組織領導。

  二是基本模式初步確立。即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群服務養老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著眼於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優先保障孤老優撫物件及低收入的高齡、獨居、失能等困難老年人的服務需求,兼顧全體老年人改善和提高養老服務條件的要求。20xx年開始對全縣80週歲以上老年人發放高齡補貼。

  三是社會化養老服務事業逐步推進。我縣為了解決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問題,進行了不斷努力和嘗試,社會化養老服務事業有了一定的發展,在龍騰路開展了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和社群養老服務工作。在歷市鎮楊梅村長樂三南大道西側選址興建老年公寓,並取得了建設專案選址意見書。

  四是老年福利養老機構建設明顯加強。我縣自20xx年8月實行敬老院、光榮院、福利院“三院”集中合一以來,對全縣五保人員、孤老優撫物件、城鎮“三無”人員實行集中供養,實行規範化、制度化管理,使敬老院成為集休閒、養老、保健、娛樂為一體,設施較齊全的花園式示範養老機構。針對部分不願意離開本鄉鎮故土的五保人員,20xx年初,全縣啟動了鎮敬老院建設,目前,大部分鎮敬老院已建好,有的鎮正在裝修。各鎮敬老院建成後,將使全縣五保人員符合入院供養條件的做到“願住盡住”。

  二、我縣社會養老服務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全縣還沒有一所社會自費收養老年人的服務機構

  至今為止,我縣還沒有一所社會自費收養老年人的服務機構,興建老年公寓曾被列為縣政府民生工程之一,但由於受到多種因素制約,至今還沒有人願意到我縣投資興建老年公寓。民辦養老機構的最大門檻在於政策扶持,由於受土地使用、建設規劃、稅收減免、水電使用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嚴重製約了民辦養老機構的建設和發展。

  (二)社群服務和社群照顧發展緩慢

  目前,我縣實行的“居家養老”試點,能夠提供上門護理服務所覆蓋的老年人比例很小,服務也僅限於生活照料層面,鮮能給予老人精神慰藉,而且從業人員嚴重缺乏,更少有專業培訓,服務質量不高。社群養老服務建設覆蓋面小。目前,我縣為困難老人養老服務補貼政策,以及居家養老服務護理人員公益性崗位補貼政策還不完善,缺乏相關對居家養老、日間照料、緊急援助、社群服務和機構服務等養老服務的制度和標準。

  (三)農村養老服務體系缺失

  當前農村青壯年人口大量外出務工,導致贍養脫離,養兒難以防老,農村空巢老人現象更加嚴重,生活照料缺失問題普遍存在。受農村養老服務機構發展落後、各種入住門檻限制和“養兒防老”傳統觀念等因素影響,而我縣社會敬老院主要面向全縣“五保”老人,導致農村病殘、失能、空巢老人缺少有效照顧。隨著農村家庭結構日益小型化和空巢化,農村老年人口對社會化和專業化照料與護理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多。

  三、對做好我縣社會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建議

  (一)高度重視養老服務事業的發展

  根據我縣經濟和社會統籌發展的要求,將養老服務事業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全縣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合理確定養老服務事業的發展目標並組織實施。進一步加強對養老服務的組織領導和宏觀管理,健全和完善縣、鎮(街)、村(居)三級養老服務網路和工作體系,把養老服務事業發展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各部門要加強溝通,密切協作,努力形成加快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整體合力,認真抓好落實,抓出成效。

  (二)全面提升公辦養老機構服務水平

  透過新建、改(擴)建,不斷完善公辦養老機構基礎設施,著力培植一批由政府主辦的福利型、保障型、示範型養老機構,為促進民辦養老機構和居家養老服務發揮引領作用。重點保障城鎮“三無”老人、農村“五保”老人以及低收入的高齡、獨居、失能、殘疾等困難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穩步推進公辦養老機構管理體制和執行機制改革,積極拓展服務功能,參與社群居家養老服務。

  (三)不斷加快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發展

  把促進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發展作為加快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重要途徑,鼓勵支援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透過公辦民營、民辦公助、稅費優惠、政府購買服務、規範服務標準等措施,引導和鼓勵民間資本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租賃等方式,興辦老年公寓、養老院、老年人和殘疾人康復護理院等養老服務機構和居家養老服務專案,促進民辦養老服務機構健康、快速發展。

  (四)積極推進社會化養老服務事業的發展

  一是積極推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要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將居家養老服務納入現代服務業的建設內容,構建完善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逐步使居家老年人獲得就近、便捷、周到的服務。二是進一步加強社群養老服務。加快建設和整合社群養老服務設施,培育發展社群養老服務中介組織,建立和健全社群養老服務資訊平臺,提升社群養老服務能力和水平。三是穩步推進老年公寓建設。要多渠道、多形式進行大張旗鼓宣傳,以吸引外商投資興建老年公寓。同時,要把老年公寓建成集養老、託老、醫療護理、康復保健、臨終關懷為一體,收費檔次不一樣的新型養老服務機構,以適應不同群體的人員選擇居住。四是積極探索公建民營養老服務模式。把促進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發展作為加快推進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重要途徑,鼓勵支援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鼓勵民間資金以多種方式進入養老服務業,積極探索和推行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養老服務模式。在沒有企業和個人投資興建老年公寓的情況下,建議將縣綜合福利中心(縣水亨水庫)的一棟房屋以承包、合作、租賃等方式出讓使用權和經營權,用於接收全縣自費收養老年人,以解決老年人養老需求。對五保人員、城鎮“三無”人員和孤老重點優撫物件自願要求入住公建民營或民辦養老機構的,應和入住公辦養老機構同等對待,由政府埋單或補貼,惠澤老人。

  (五)進一步加強社會養老服務機構人才隊伍建設

  動員、組織和扶持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社群居家養老服務工作。要鼓勵和扶持那些有一定規模、服務信譽優良、從業人員素質較高的中介服務機構參與養老服務。採取政府資助、民間運作的辦法,政府在啟動時給予一定的資金資助,在相關政策上給予一定的優惠。在社群(村)的老年服務中心(站)除安排專業服務人員提供服務外,要充分發揮老年協會的作用,組織義工和志願者為需要服務的高齡困難老人提供養護服務。要組建專業養老服務機構和進行專業人員培訓,對養老服務機構人員由政府購買一定數量的公益性崗位。

  社會養老服務現狀調研報告 篇2

  是我國進入老齡社會較早的城市之一,xx年已進入老齡化社會,比全國提前xx年左右。以銅梁為例:據統計,我縣共有60週歲以上老年人15.4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8.4%,比全市高1.2個百分點,比全國高4.7個百分點。老年人每年以6%的速度持續增長,已提前xx年達到全國老齡化水平。全縣有空巢老人8萬餘人,佔全縣老年人口的52%。老齡人口總體呈現出規模大、增速快、空巢老人多的特點。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日益加劇、家庭小型化、空巢化以及年輕一代面臨的巨大社會競爭,單純由政府提供機構養老已不能滿足養老需求,實施養老服務社會化已成為大勢所趨。

  一、養老服務社會化的基本內涵

  養老服務是指為滿足老年人物質、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為其提供的服務。養老服務社會化主要是指服務物件和服務提供主體的社會化轉變,不再是原來單一的政府福利供給方式,它是養老事業的發展方向。主要內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投資主體多元化。打破由政府和福利機構包辦養老事業的格局,鼓勵社會組織、企業和個人共同參與,投資興辦社會化、市場化的養老機構,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資,多種所有制形式共同發展的格局。

  (二)服務物件公眾化。改變傳統養老模式主要由福利機構向“三無”老人、“五保”老人等特殊人群提供養老服務的局面,面向全社會老人並根據服務物件的不同情況,實行有償、減負或無償等多種服務。

  (三)運營模式多樣化。改變以往養老福利機構全部由政府投資、政府管理的模式,引入政府投資建設,委託專業化管理,政府不投資建設而補貼部份入住老人費用;民間投資建設,按照市場化模式運營等多種運營模式。

  (四)服務形式多樣化。透過拓展養老機構社群服務等服務專案,增加如託管、心理諮詢、康復治療等各種養老服務,為家庭提供支援。

  (五)服務參與公共化。養老服務網路的構建,除了政府的主導和非營利組織的運作外,廣大志願者的參與也是一個重要的系統支援,特別是在社群養老服務中大力開展志願服務活動,不僅可以透過互幫互助為老年人提供便利,而且還有利於加強社群的精神文明建設。

  二、我縣實施養老社會化開展的主要工作

  (一)全面落實各項養老政策。我縣始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宗旨,把社會養老工作擺在民政工作的突出位置,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抓好五保供養、高齡補貼等政策的落實。全縣現有五保戶2599人,城市三無人員1754人。自xx年10月起,農村五保供養標準由原240元/人·月調整為270元/人·月,城市三無人員供養標準由原370元/人·月調整為415元/人·月,均達到市政府規定的供養標準。全縣1686名90歲以上老年人每月按時領取了高齡生活補貼,其中,90—99週歲老人每人每月200元,百歲老人每人每月400元,補貼標準居全市前列。

  (二)統籌推進養老服務設施建設。xx年,籌集資金1500萬元修建銅梁縣福利中心,採取慈善損贈、市級支援、自籌等方式,籌集資金940餘萬元,新建了土橋、二坪、安溪、白羊、蒲呂、圍龍敬老院;xx年,投資690萬元,新建少雲、安居和石魚3所敬老院,擴建高樓敬老院;目前公辦養老機構74所,共有床位2400張。同時,鼓勵發展民辦養老機構。目前民辦養老機構共6所,有床位800張,入住率達90%。我縣還建成老年大學1所、老年活動中心1所。

  (三)順利推進社群養老。xx年以來,我縣相繼建成巴川街道正街、和平、龍山、東方4個社群老年人日間照料所,為老年人提供文體娛樂、培訓和免費體檢等服務。xx年,又在8個鎮街各選定1個社群或村作為全縣社群養老示範點建設,建成10個星光老年之家和12個社群綜合服務站,為老年人開展健康娛樂活動提供了陣地保障,為xx年前實現全縣50%的村、100%的社群建成社群養老服務站做好示範、引領。

  (四)多舉措提高服務質量。一是加強養老服務機構管理。敬老院實施“268”管理制度,進一步規範了敬老院的組織建設和日常管理。對民辦老年公寓實施“兩規範一標準”(即:老年人建築設計規範、老年人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範、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標準)。每年對全縣老年公寓和敬老院進行全面檢查,加強對社會養老服務機構的監管,切實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二是加強從業人員培訓。每年選送部分養老機構從業人員到市局進行培訓,縣民政局每年採取參觀見學、集中培訓、崗位練兵等形式對養老機構從業人員進行培訓,不斷提高養老服務人員的服務水平。三是提高從業人員待遇。xx年以來,兩次提高養老機構從業人員待遇。從xx年7月1日起,按院民50人以上、20人-50人(不含)、20人以下(不含)的院長,每月工資分別由1200元、1000元、1000元提高到1470元、1365元、1260元,敬老院炊事員、護理員由900元提高到1155元。今後,建立與最低工資標準聯動機制,從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釋出我縣最低工資標準生效之月起,以上四類人員分別按最低工資標準的1.4倍、1.3倍、1.2倍、1.1倍調整工資待遇。四是組織志願服務活動。全縣組織志願者隊伍500餘名聯絡了306名空巢老人,在農村實行了鄰里親友結對幫扶空巢老人的制度,定期看望、生活照料、解決糾紛等,極大地發揮了社會的關愛,提高了老人對社會的認可度。

  三、推進養老服務社會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法規政策滯後,配套政策難落實。當前對養老服務機構管理的法規如《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暫行辦法》等等大都是1998年至xx年期間制訂釋出的。自xx年國家提出社會福利社會化改革思路以後,從上到下相繼出臺了支援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的優惠政策,特別是去年,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出臺了《關於扶持發展社會辦養老機構的意見》(渝辦發〔xxx〕252號)。在實際執行中,由於涉及的單位多,沒有詳細的實施細則,兌現優惠政策的難度比較大,主要表現在落實土地難、享受補助難、審批時間長,嚴重製約了民辦養老機構的發展。

  (二)佈局規劃隨意,投資回報週期長。地方政府對養老服務社會化發展缺乏統一整體的規劃,沒有具體的網點佈局,民辦養老機構在設點、數量、規模等方面的隨意性比較大,致使民辦養老機構的建設與發展比較零星,沒有統一的標準。另外,養老服務業初期投入較大、服務成本較高、投資回報週期較長、經營風險較大,致使投資者思想顧慮較大,投資積極性不高。據測算,新建養老機構平均每個床位要投入3萬元(不含土地費),辦一個100張以上床位的養老機構投資要300萬以上。目前的補助標準是:新建100張床位以上且符合條件的每張給予4000元的補助,租房新建且租期在5年以上辦50張以上床位的每張給予1000元的補貼,補助標準很低。

  (三)服務內容單一,從業人員水平低。目前,社會養老機構提供的服務仍側重於生活起居、日常護理,而對醫療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娛樂、體育健身、法律維權等其它專案的服務重視不夠,難以滿足老年人的多層次需求;從業人員大多以臨時招聘為主,未經專業培訓,邊幹邊學,同時因為待遇不高、勞動強度大、社會偏見等原因,專業的養老服務從業人才引不起、留不住,從業人員流動頻繁,工作穩定性不高。

  四、推進養老服務社會化的對策建議

  (一)把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一是要制定科學系統的養老服務體系總體規劃。結合經濟社會發展現狀,站在養老產業化的高度,以適度普惠為目標,建立與人口老齡化相適應、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協調,基本滿足老年人的服務需求、覆蓋城鄉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總體規劃。要把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作為剛性指標,統盤考慮,同步實施。二是要把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城鄉建設總體規劃。根據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規劃好養老機構、養老設施的整體佈局,在土地劃撥、建設標準設定等方面進行宏觀考慮,專案設施要納入地方城鄉建設總體規劃,專案用地要納入土地使用總體規劃,多方籌措資金,保證專案如期實施。三是要細化各項指標,分步實施。政府要積極承擔養老事業的公共服務和市場監管職能,建立養老事業考核激勵機制,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年度考核指標。

  (二)政策層面給予足夠支援。要結合實際,制定出臺操作性很強的相關配套政策,不斷豐富和擴大養老服務社會化的政策體系。可以考慮制定為民辦養老機構服務人員購買公益性崗位、提高床位補助費。對社會力量興辦的養老機構,要幫助落實優惠政策,在審批、各種手續辦理等方面建立綠色通道,對有關手續費用給予減免。

  (三)拓寬投資渠道。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在資金投入上對養老服務機構配套設施予以傾斜,逐年增加對養老服務事業的投入,重點建設一批基礎性、示範性的社會養老機構。同時,積極動員民間力量,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以投資、承包、租賃、託管、股份制等形式參與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解決社會養老投資難的問題。

  (四) 積極鼓勵居家養老。居家養老是由家庭養老向社會化養老過渡的一種養老方式,是今後老齡化社會的一種主要養老方式。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建設社群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充分發揮社群在居家養老中的基礎性作用。有關部門要採取有效措施,積極推進養老服務中心(站)建設。可由所在街道解決活動場所,市、區(縣)兩級財政補助必要的開辦資金。同時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並募捐,用於居家養老服務補貼,帶動居家養老服務社會化,以適應居家養老服務發展需要。二是完善社群服務。社群居家養老服務需要服務平臺,其基本功能要滿足老年人多層次的需求。

  要充分利用現有的社群老年娛樂活動中心,提供選單式的服務;要整合現有養老資源向社群延伸,開設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接收附近社群的老年人;結合社群衛生服務機構的新、擴、改建,探索建立社群衛生服務型的養老機構,既滿足社會對託老機構的需求,又實現醫療機構非衛生渠道的床位擴張和社群衛生服務功能的完善。三是推進農村老年公寓建設。政府要予以鼓勵和支援,出臺具體扶持政策,在土地、規劃、消防以及財力方面制定相關規定,在土地方面,對符合條件的可以劃撥方式供地;在規劃方面,對發展養老設施等社會公共事業在審批上予以支援;在財政方面,對村辦老年公寓給予資金補助,以推動農村老年公寓的建設。

  社會養老服務現狀調研報告 篇3

  重陽節是我國第一個法定的老年節,之所以設定這個節日是基於中國已轉入老齡化社會的現實,以及呼籲全社會關注老年人養老等問題。今年重陽節期間,我深入街辦轄區,就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進行調研,充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形成調研報告如下:

  一、街辦在居家養老方面取得的成績

  自xx年以來,我街辦積極推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形成良好的發展態勢,初步呈現出以下三方面的特點:

  1、轄區情況基本摸清。

  成立了街辦社會事務辦公室,主抓居家養老工作,同時街辦還成立了居家養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有我任組長,分管領導任組長,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為成員,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對轄區內老年人的家庭狀況、身體狀況、居住狀況、

  2、基礎設施初步建立。

  去年街辦投入巨資,對破敗的車庫及附屬設施進行改造,建設了xx社群居家養老服務站,面積達x平方米。設有男、女休息室,閱覽室,診療,娛樂室,心理諮詢室並配有教為健全的體育健身器材,居家養老服務站集老年日託、配餐送餐、文體活動、休閒娛樂、康復保健於一體吸引老人從家中走進社群,得到區有關領導的好評,並擬申報市級居家養老示範點。

  3、保障水平促步邁進。

  xx社群居家養老服務站因天寧路以北舊城改造而拆除,街辦不等不靠,而是想方設法在異地重建上做文章。建設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請示經區政府第xx次常務會透過,區發改委在今年重陽節前夕印發了《關於xx區幸福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立項的批覆》。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築面積為x平方米,比原地擴大6倍,現在用地已落實,相信不久的將來,這裡將是我區乃全市居家養老建設的示點。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從調研情況來看,我街辦居家養老服務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制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社會認知不到位。

  社會各方對加強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總體認識尚未提高到一定高度,孝老敬老的意識日漸淡化,行政推動和宣傳尚欠力度。調查發現,有些老年人對居家養老服務的概念不甚瞭解,其中有的更對社群開展的居家養老服務內容聞所未聞。老年人“花錢買服務”的生活理念不強,對政府提供的無償服務接受快,對有償、低償服務接受慢,有時還存在質疑心理。一位基層工作人員向我道出苦衷:“我們能做好無償服務,難做好有償、低償服務。”一些人對養老服務工作存在偏見,大多年紀輕和文化程度較高的人不願意從事此項工作,認為伺候老人的工作髒,收入低,地位不高。有的人員在參加家政培訓後,寧願當孩子保姆,不願從事居家養老服務。

  2、人員配備不能完全到位。

  居家養老服務中站的服務人員主要以下崗失業人員、低齡老人為主,普遍老化,文化程度相對較低,基本沒有居家養老服務方面的專業技能,服務水平和質量打了折扣。服務人員只能應付一般的生活料理和家政服務,居家養老服務檔次不高,功能不全。居家養老服務中站存在專職管理人員少、工作任務重的窘境。

  3、服務質量不能完全到位。

  xx社群居家養老服務站因場地、人員等因素制約,設施相對匱乏,活動開展不經常,服務內容單一,接受服務的人群只有本社群居民,其他幾個社群缺乏服務用房,有的連居委會正常辦公用房都非常緊缺,加上今年各社群都接收了2-3名網格員,社群辦公和服務用房更顯得提襟見肘,這已經成為社群進一步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普遍難題。一些新建小區對幼兒園、會所等均進行了配套,但老年活動場所的建設和規劃大多缺乏。有的即使預留了場地,在小區建成後便改為他用。政府購買服務的物件僅為“三無”、80歲以上、重點優撫人員,許多處於邊緣的老人還不能享受此項服務。

  4、運作機制不到位。

  目前,我區設立居家養老服務站的只有我街辦一家,別的鎮街都沒有涉足,其他社會力量沒有涉及這個領域,因為採取的不是市場化運作模式,導致資金投入主體單一、數量不足。xx社群居家養老服務站僅僅在吃、醫、娛等基本生活方面提供服務,缺乏更高層次的消費專案,老年人很難從市場上買到滿意的服務品種。同時因為採用的不是市場化運作的模式,所以很難維持它的長久性。

  三、今後努力的方向。

  據有關部門統計,截止xx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49億,佔總人口的14.3%。目前我國各級養老機構的床位僅400萬個,近2億老齡人口“搶”400萬張床位,平均每50個老人才能“攤”到一個床位。據調查,有90%的老年人在養老方式上首選居家養老模式。在高度發達的美國有95%的老人過著居家養老生活,英國只有佔2%的老人住在養老院裡。居家養老,逐漸替代傳統家庭養老而成為主流養老方式。在居家養老服務事業上,政府、社會、社群、家庭均應釋放最大的誠意和人情溫暖,要讓老人們生活得更有意義、更有尊嚴。我覺到在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應該在以下六個方面予以加強。

  1、強化宣傳,推進服務意識自覺化。

  要在擴大宣傳的廣度、增強宣傳的深度上下功夫,儘快形成“政府熱心、部門齊心、群眾關心”的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新格局。

  一是完善宣傳網路。居家養老服務的宣傳不僅僅是街辦的獨角戲,要建立健全民政、老齡委等涉老部門單位共同參與配合的宣傳體系,完善市、區、街道、社群四級宣傳網路,做到集中宣傳和經常性宣傳相結合,切實提高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參與率,儘快形成有利於居家養老服務發展的社會環境。

  二是塑造先進典型。要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先進鎮街評比活動,大力宣傳各地居家養老服務中湧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和先進經驗,在典型選取、典型塑造、典型宣傳上下功夫。每年“五一”表彰大會、各級勞模評選等要增加一批居家養老服務工作者的身影,紮實推動城鎮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深入開展。

  三是創新宣傳手段。我國自漢代以後就有了“舉孝廉”的做法,孝順父母的人經推薦可直接入朝為官。現階段,要加強《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宣傳,從法律層面啟發人們增強養老、助老的自覺性。要積極引導老年人樹立新的養老消費觀念,擴大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為發展居家養老服務市場創造條件。在五好家庭和優秀共產黨員的評比中,要把敬老養老助老列為考核內容,各級部門務必把好入圍關口。

  2、打造隊伍,推進服務人才專業化。

  造就一支職業化、專業化的隊伍,是居家養老服務成敗的關鍵。一是打造專業化的居家養老護理員隊伍。這支隊伍應具備家政服務、康復服務等專業知識,能滿足老人多方面的服務需求。可以由衛校學生、社群下崗待業人員、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的護工等組成,由政府為他們提供公益性崗位,並適當給予基本養老、醫療保險等補貼。對這支隊伍要定期進行專業培訓,採取持證上崗的辦法,保證為老服務的質量。二是打造社群專職的管理人員隊伍。透過公開招考、招聘和定向培養,吸收一批學歷較高、年輕優秀的人才充實到居家養老服務的隊伍中來。要逐步提高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工資標準,建議採用xx年我區招聘鎮敬老院院長、會計的做法,提高其待遇。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願意從事居家養老服務事業。三是打造社群志願者隊伍。對社群黨員,可將其納入黨員志願者活動,作為社群黨員必須完成的活動內容並列入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轉正的“必修課“。對在校學生,可採取將為居家養老服務納入學生社會實踐和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明確規定一定的時間量。對社群低齡老人,可採用“時間銀行”的辦法,進行“勞務儲蓄”,透過對社群高齡和困難老人服務以換取將來別人為自己的服務。

  3、細化政策,推進服務支撐長期化。

  一是保證建設用地。根據老年人口數量,在城市建設規劃中,要予以優先規劃居家養老服務設施點,預留居家養老服務設施的面積。新建小區應將居家養老服務用房統一納入社群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內容。鼓勵透過整合、置換或轉變用途等方式,將閒置的企業、學校、小旅館、小招待所等設施資源改造用於居家養老服務。

  二是實行收費優惠。政府主辦和特許經營的供水、供電、供氣、通訊、有線(數)電視等經營單位,對居家養老服務站一律按居民收費標準執行,電話、網路、電視安裝實行半價優惠。公辦居家養老服務站的收費標準要按補償成本原則確定,報同級發改、財政、民政部門核准。

  三是適當減免稅費。對新設立的以居家養老服務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服務結構,應參照發展現代服務業、社會福利事業、老齡事業和就業再就業等有關稅費扶持政策執行。要按規定減免徵收福利性、非營利性城鎮居家養老服務站的營業稅,符合條件的免徵企業所得稅。要透過稅收優惠,發展龍頭服務企業,促進開展連鎖經營,提高居家養老服務產業化水平。

  4、加大投入,推進服務資金多元化。

  應以財政投入為主,輔以社會資助和民間資本投入,加大對城鎮居家養老服務建設的資金投入和扶持力度。一是增加財力投入。各級政府要根據經濟發展和老年人口增長的實際情況,安排適當的老齡工作經費,並將其列入財政預算予以保證。要明確將財政收入增長的一定比例,用於持續加大城鎮居家養老服務設施的投入。二是推動社會共建。建議透過發展民間資本,吸引各商家加盟等辦法,鼓勵社會各類資本多形式、多渠道地參與城鎮居家養老服務,不斷滿足老人多層次的服務需求。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則,透過建立准入制度、專案管理制度,以“購買服務”、“合同外包”、“委託”等多種形式進行鼓勵和支援。加強同國內知名城鎮居家養老服務機構聯盟,投資設施、提供的獎項可以冠名,充分利用其資源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對社會組織興辦或者運營的,要透過政府購買服務或政府補貼等多種方式予以支援。三是挖掘慈善資源。積極宣傳《公益事業捐贈法》,制定具體、可操作的實施性意見,鼓勵和發動有能力的團體和個人居家養老服務進行捐資。每年都要從福利彩票公益金、體育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於發展居家養老服務。

  5、整合資源,推進服務平臺一體化。

  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方協同”的工作思路,致力使街辦、社群單位以及個人等為老服務資源在社群各盡其能、優勢互補、合理配置。一是最佳化政府敬老資源。要建立完善的街道、社群運作平臺和支援系統,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儘快整合基層民政、勞動、衛生以及教育、體育、文化等公共服務資源,對社群老人實行免費開放,最大程度地發揮現有設施的功效。二是整合社會服務資源。要完善部門結對幫扶制度,鼓勵轄區內的學校、醫院、企事業單位結對共建,提供適當的資金、場地、設施等,並定期開展法律諮詢和援助、保健知識講座、健康體檢等活動。積極挖掘社群為老服務資源,開展專案化簽約承諾制服務,向資質高、信譽好的社會服務機構購買老人日常必需的送餐、理髮、洗浴等服務,拓寬居家養老服務的供給面。構建資訊服務平臺,將簽約單位的各類服務資訊在平臺上公開,架設起社群老人與服務單位的需求對接平臺,為社群老人提供適需服務。

  社會養老服務現狀調研報告 篇4

  中主要的一種是老年化,這個是我們該去關注的一個問題,1999年末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超過10%,按照國際通行標準,中國人口年齡結構已開始進入老齡化階段。進入新世紀後,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據老齡委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時期,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1.63億,超過總人口的12%,老年人的養老服務問題日益突出。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是破解我國日趨尖銳的養老服務難題,切實提高廣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質量的重要出路;是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優良傳統,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的人性化選擇;是促進家庭和諧、社群和諧和代際和諧,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加快發展服務業,擴大就業渠道和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鑑於此項工作的重要性,xx鎮社會事務管理科在鎮域內進行了居家養老服務情況的調研,如下:

  調研方:甘肅省的村子

  調研地區:29個村、5個社群

  調研時間:20xx年12月

  研究目的:

  1、瞭解老年人的真正需求

  2、理清政策思路與具體要求

  3、瞭解目前居家養老政策對老年人的幫助程度

  4、加快完善和積極推進居家養老服務

  研究方法:文獻研究、抽樣調查、重點訪談

  文獻研究:透過對《關於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北京市民政局與財政局《關於深入開展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北京特殊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辦法》、《北京市特殊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辦法(試行)實施細則》、《北京市特殊老年人自理能力評估管理辦法(試行)》等政策檔案進行了深刻的研究與解讀。

  抽樣調查:本次調研運用了分層抽樣方法對xx鎮47個村、5個社群全部享受居家養老補貼進行抽樣,最後選取了總數的80%作為調研樣本。

  重點訪談:對鎮與村(社群)負責居家養老的工作人員和服務商等,進行了深度訪談。

  調研結果:

  一、居家養老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1、範圍逐步擴大。

  2、各級行政體系很完善。

  3、目標人群多樣化。

  4、服務種類向多樣化方向發展,涉及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5、享受居家養老服務的人數在迅速增加。

  二、目前居家養老的中心任務主要是由政府出資為80歲以上老人購買服務。

  三、符合條件的老人獲得的是由與政府簽約的服務商提供的服務,而非現金。

  四、行政執行程式

  由村(社群)居家養老工作人員到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再到區老齡委,分級上報審批。

  五、資金的結算程式

  老年人到服務商處消費後登記,服務商將每月消費總數報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然後逐級上報,由市老齡辦稽核批准後,再分級下撥資金。最後由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與服務商按季度結算。

  六、老年人基本情況及需求

  1、老年人的基本情況

  目前本鎮享受居家養老補貼的老年人有1000多位,約佔老年人口總數的11%,

  其中不能完全自理的約佔72%。

  2、老年人對居家養老服務的需求情況

  3、老人有服務券可享受的服務情況

  目前提供的服務主要有老年餐桌、家政清潔、理髮、洗浴、家電維修、生活照料、老年用品換購等。老年人普遍認為目前的服務專案較少,服務範圍較窄。

  4、老年人可享受的服務補貼金額

  雖然北京市的養老補貼金額在50-250元之間,但符合100元以上條件的老人相對較少。

  5、服務券對老年人的幫助程度

  老年人認為目前的補貼額度偏低一些,認為不太夠與太少的老年人佔67%左右。

  6、老年人對目前居家養老服務政策的滿意程度

  老年人對居家養老政策的整體評價是比較滿意的,其中不太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老人約佔13%。

  七、服務商情況介紹

  老年餐桌13家、理髮店4家、浴池3家、康愛樂家政等。

  八、存在的問題

  1、專業的居家養老服務商嚴重缺乏

  目前的服務商主要由家政公司、飯店、理髮店、浴池等商家承擔。這些服務商通常不是以老年人為主要服務物件,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容易引發以下幾個細節問題:

  (1)服務不能針對老年人的身心特點與需求。如:老年餐桌的飯菜偏鹹、偏油,不適合老年人清淡的口味需求。家政公司的服務員更換頻繁,老年人適應不了。

  (2)對承擔居家養老服務的工作,積極性不是很高。由於資金是一季度一結算,非現金及時支付,週轉起來不划算,大部分企業會覺的麻煩不願意承擔這項工作。

  (3)沒有意識到居家養老服務是由國家為老年人提供的一項特殊福利,只有老年人才能消費並登記,往往老年人的子女或親戚以老人名義消費時他們採取了預設的態度,沒有盡到監督的責任。

  2、服務商的數量少、涉及範圍小,老人使用起來不方便。引發的細節問題有:

  (1)由於經濟發展程度不同,農村與城市老人的生活仍有一定差距,本地大部分老人經濟條件不是很好,在使用養老券過程中最迫切需要的還是換購物品和醫療服務,他們認為這樣比較經濟實惠,對日常生活有很大幫助,其他服務相比之下就不是很重要了。

  (2)老人安全問題及經濟問題

  目前提供的這些服務都是老人欠缺的,但由於受服務商的侷限性,老人在享受服務的時候不方便。例如:拿50元服務券讓老人自己去餐桌就餐,那麼他可以吃三到四天,若是叫服務員送餐價錢就比較高了,50元最多隻能吃2-3頓。由於居住地距離老年餐桌較遠,出於經濟考慮就只能自己到餐桌去就餐,非常不方便。

  3、服務商受政府控制,服務成本高,收費比同行業也高,老人使用起來不經濟實惠。存在的問題是:

  (1)對於特困老人來說,目前的補貼標準仍然不夠,並且服務收費標準過高,所以每月100元的養老券對於家庭困難的老人幫助不大.。

  4、老年人家庭生活環境不容樂觀

  老年人多與子女同住,但高齡老人的子女也都進入或即將進入老年,照顧老人越來越乏力。有些空巢或是獨居的老人就更加難過了,子女都不在身邊,基本生活和安全都是問題。

  5、老年人服務多元化問題

  有些家裡經濟條件還不錯的老人,不願意使用這項服務,覺得侷限性太多、資金額度也不大,使用反而影響他正常的生活。例如:他家本身有子女或是保姆照顧,且離老年餐桌、購物等服務網點都較遠,最方便使用的還是自己子女和保姆。在這種情況下,老人會認為自己本身不需要服務,為了迎合居家養老服務政策每月還得考慮要接受什麼服務,影響了原來正常的生活,還不如不享受這項服務。

  九、建議

  1、強化專業隊伍培育,提高服務水平。政府鼓勵與支援專業性連鎖性的的居家養老服務商產生。

  2、打破由政府主導的模式,擴大社會參與熱情。適當引入一些市場化的運作模式,進而使服務快速覆蓋到更多老年人。

  3、增加服務商,擴大服務範圍,使養老服務多元化發展。

  4、鼓勵和扶持本地區開發屬於自己的居家養老服務產業。如:培養居家養老護理員、社群醫院等。

  5、加強社會公德宣傳,營造敬老愛老氛圍,加強輿論宣傳和引導。

  6、對特困老人適當提高資助額度,保證他們的基本生活質量。

  7、簡化現在的一些行政執行程式,讓一線工作人員有更多時間去發展服務商和監督服務質量。

  居家養老是一項貼民心、暖人心的夕陽工程,是老齡工作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要加快推進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這對居家養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在新的起點,我們要一如既往地把居家養老為老服務工作作為全鎮的民生工作來抓,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探索創新居家養老的新模式,滿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要。

  社會養老服務現狀調研報告 篇5

  一、引言

  我國已進入老年化社會,隨著老齡人口的加劇和大量“四二一”(一對小夫妻養四個老人和一個小孩)家庭模式的出現,傳統養老方式已不適應現代老年人對養老服務的需求;加之,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全面推行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使退休人員由過去的“單位人”向“社會人”轉變,已是大所趨,未來城市社群將承擔著老年人管理和居家養老服務的重任。如何找到一條更加適合社群居家養老服務的新路,是擺在社群面前的現實而迫切的任務,帶著這個問題,筆者將對無錫市崇安區崇安寺社群的有關實踐探索做以總結和闡述。

  二、崇安寺社群老年人口現狀

  崇安寺社群現有常住居民5487人,社群老年人口有1470多人,60歲-69歲的老人有779人,70歲-79歲老人有452人,80歲-89歲老人有206人,90歲-99歲老人有32人,100歲老人1人,老人人數佔社群總人數的26.79%,空巢老人有52人,約佔老年總人口的3.54%。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醫療衛生條件的極大改善以及人們擇業觀念改變和人口流動等因素的影響,今後,高齡老人和空巢老人越來越多,家庭和社會的養老負擔將越來越重。

  三、目前社群老年人居住、養老和居家服務情況

  (一)居住方式。一是老人(或與配偶)和兒女住在一起。二是老人(或與配偶)單獨居住,兒女在同一城市。三是老人(或與配偶)單獨居住,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打工。四是老人(或與配偶)單獨居住,無子女。五是老人(或與配偶)與成年或未成年的孫子孫女住在一起。六是住在養老機構的三無老人。

  (二)生活來源。老年人生活來源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退休金,養老保險金,個人賬戶積累,子女供養,政府供養,自己掙錢養活自己,在以上幾種情況中,靠子女接濟和吃養老保險金生活的老人數量最寵大。

  四、目前老年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隨著老年人年齡的增加,生理機能的衰退及晚年的孤獨感已影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他們不得不依靠他人的幫助才能生活。根據調查瞭解和分析,目前老年人居家養老中存在的主要困難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生理機能的衰退影響著老年人日常生活。隨著老年人生理機能的衰退,開始出現頭腦不清晰、記憶力減退、視力模糊、聽力有障礙、手抖、腿腳不方便、咀嚼困難以及其他健康問題。這種機能衰退問題,已經深深影響到了他們的日常生活行動,且有相當比例的老人存在兩種以上的症狀,這損害了他們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將導致老年人生活質量的下降。尤其是在高齡老人中這種現象更加普遍。

  (二)各種老年人日常生活輔助裝置缺乏。各種老年機能問題的發生在不同程度上妨礙了老年人的活動能力,許多老年人不得不借助各種輔助裝置,維持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活動。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對提高視力、助行類、聽力輔助、居室無障礙設施等各種輔助裝置需求。在調查中瞭解,聽力有問題和行走不便的高齡老人人數是的,所以在居家養老服務中提供提高視力和助行類設施將成為首要考慮的物件。但由於目前市場上有關老年人生活輔助裝置相當奇缺,給老年人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三)多數老年人經濟能力有限,無法進行有償服務。在調查中瞭解,多數生活在社群的老年人都沒有固定的收入,生活來源主要靠子女接濟,而子女本身並不富裕,給老年人的生活費相當的少,只夠生存最基本的需要。所以用在健康、醫療等上的開支很少,對社群提供的有償服務根本不敢接受。

  (四).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困難。在對老年人的居家養老需求調查中,就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來講,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困難是進食、燒菜做飯、打掃衛生、買菜購物、洗衣洗被、洗澡、起床、穿衣服、上廁所、外出活動共十項內容。在十項具體日常活動內容中,燒菜做飯、打掃衛生、外出活動、買菜購物和洗衣洗被成為主要的困難。

  五、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需求

  我們在調查中得知老年人在生活照料、醫療健康和精神文化服務上面的要求是最多的。在以上三項需求中醫療健康排在第一位,老人對精神文化服務的需求相對較低。

  (一)老年人對社群日常照料服務需求。在調查中我們瞭解,在居家養老服務中,日常生活照料主要還是子女。但由於老年父母對子女照料的依賴在一定程度上妨礙子女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所帶來的照料成本很大。這讓子女和老人都很為難,相反,對由社群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務需求更加強烈,如果有其他合適的照料人選,情況就會得到大改善。在調查中老年人希望社群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務有:小時工上門服務、社群日間照料室日託、上門做飯、日常登門巡視、代理購物、協助洗澡、修理指甲及修腳、理髮、家庭修理、修電器、送貨上門、郵寄等。

  (二)老年人對健康服務的需求。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成為老年人就醫的首要選擇。上門服務或者居家護理是老年人接受衛生健康服務的另外一種方式。在走訪中得知絕大部分的老年人願意接受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上門服務或者居家護理。老年人中慢性病較為普遍,大多數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問題。將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分為陪同看病、家庭病床、專業護理、找辦取藥、急救、康復、健康講座和指導等內容。在老年人報告的最主要的健康服務需求中,對健康講座和陪同看病服務的需求,其次為專業健康護理和急救服務。絕大多數老年人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對社群健康服務的需求,而且超過一半的老人有多種需求。所以發展社群健康服務有廣闊的前景。

  (三)老年人對精神文化的需求。精神文化服務是老年人對社群居家養老服務要求的重要內容。有超過半數的老年人存在各種內容的社群精神文化服務需求包括:文體娛樂、表演展示、繪畫、法律諮詢、心理諮詢、讀書讀報等。由此可以推斷,絕大多數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社群精神文化服務需求。

  六、加強管理力度,組建為老服務隊伍

  做好居家養老服務工作,關鍵要抓好為老服務隊伍建設。我們主要抓好三支隊伍建設。一是抓好居家養老服務管理者隊伍。二是抓好專業隊伍建設。三是抓好志願者隊伍建設。

  七、今後工作打算

  做好社群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是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整合社群資源,加強為老服務隊伍建設,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目的。

  1、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居家養老服務工作開展已快半年,老年人的服務需求意識不強,自願來社群參加活動的老年人少,要求上門服務的老年人更少。因此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對居家養老服務工作進行宣傳報道,營造社會敬老、社群助老、家庭養老的良好風氣。

  2、充分整合社群資源。由於服務場地有限,轄區老年人口多,老年人的活動場所受限。我社群要充分利用轄區人力、物力、財力,整合社群資源與駐轄區單位等簽訂為老服務協議,免費為老年人提供服務。

  3、加強為老服務隊伍建設。加強社會化居家養老管理人員與服務人員的培養,建設專業化的工作隊伍。進一步加強與勞動保障部門協作,對現有的管理與服務人員進行有計劃的培訓。其次是大力發展志願者隊伍。努力造就一支由黨員、幹部、學生等組成的專、兼職人員和志願者相結合的居家養老服務隊伍,提高為老服務水平。並開展“服務明星”的評選活動,激發為老服務人員的工作熱情、增強服務意識,使居家養老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也可得到進一步提升。

  4、全面開展上門服務。託老站日託、周託服務場地有限,居家養老服務活動的關鍵是做好上門服務。採取靈活的服務方式,上門服務人員要隨喊隨到。服務要能滿足老人多方面的需求,如清掃、購買、護理、康復、入浴以及精神方面的需要,如陪同遊覽、購物,陪同讀書、看報、看電視,甚至是陪同聊天

  八、結語

  居家養老是一項貼民心、暖人心的夕陽工程,是老齡工作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要加快推進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這對居家養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在新的起點,我們要一如既往地把居家養老為老服務工作作為街道的民生工作來抓,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探索創新居家養老的新模式,滿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要。

  社會養老服務現狀調研報告 篇6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

  (一)建立綜合監管機制。

  完善養老機構備案管理規定,建立跨部門協同監管機制,完善事中事後監管制度。健全“雙隨機、一公開”工作機制,加大對違規行為的查處懲戒力度。市場監管部門要及時提供相關市場主體登記基本資訊並共享給民政等相關部門;民政部門要及時掌握養老機構相關資訊,加強指導和事中事後監管。推進養老服務領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對存在嚴重失信行為的養老服務機構(含養老機構、居家社群養老服務機構,以及經營範圍和組織章程中包含養老服務內容的其他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及人員實施聯合懲戒。養老服務機構備案、行政處罰、抽查檢查結果等資訊按經營性質分別透過全國信用資訊共享平臺、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記於其名下並依法公示。

  (二)繼續深化公辦養老機構改革。

  充分發揮公辦養老機構及公建民營養老機構兜底保障作用,在滿足特困人員集中供養需求的前提下,重點為經濟困難失能失智老年人和重度殘疾老年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老年人、外出務工家庭留守老年人、護邊員家庭老年人提供無償或低收費託養服務,其餘床位允許向社會開放。探索具備條件的公辦養老機構改製為國有養老服務企業。制定養老機構公建民營實施辦法,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公辦養老機構運營。(

  (三)解決養老機構消防審驗問題。

  對新建、改擴建養老機構依法申報消防設計稽核、消防驗收、消防備案的,要主動提供消防技術諮詢服務,依法儘快辦理。農村敬老院及利用學校、廠房、商業場所等舉辦的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養老機構,因未辦理不動產登記、土地規劃等手續問題未能透過消防審驗的,由師市民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報請師市集中研究處置措施,採取一事一議的方式,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最佳化審驗手續。民政局加強督促指導,及時彙總各師市落實情況及問題,按程式報。

  (四)減輕養老服務稅費負擔。

  養老服務機構符合現行政策規定條件的,可享受增值稅、企業所得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小微企業等財稅優惠和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政策。按現行政策落實社群養老服務、家庭服務業稅費減免扶持政策。落實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政策,落實養老服務機構用電、用水、用氣、用熱享受居民價格政策,不得以土地、房屋性質等為理由拒絕執行相關價格政策。符合條件的民辦非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落實運營補貼政策。

  (五)提升投入精準化水平。

  到20xx年,各級用於社會福利事業的彩票公益金,按不低於55%的資金比例用於支援發展養老服務。養老機構不區分經營性質,按接收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年人數量情況同等享受運營補貼。將養老服務納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凡適合市場化方式提供、社會力量能夠承擔的,應按照轉變政府職能要求,透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提供方便可及、價格合理的養老服務。

  (六)支援養老機構規模化、連鎖化發展。

  支援在養老服務領域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養老服務商標品牌,依法加強保護。對已經在其他地方取得營業執照的企業,不得要求其在本地開展經營活動時必須設立子公司。積極開展城企協同推進養老服務發展行動計劃。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可在其登記管理機關管轄區域內設立多個不具備法人資格的服務網點。

  (七)做好養老服務領域資訊公開和政策指引。

  落實養老服務機構服務質量資訊公開規範,公開養老服務專案清單、服務指南、服務標準等資訊。集中清理廢除在養老服務機構公建民營、養老設施招投標、政府購買養老服務中涉及地方保護、排斥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參與競爭等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

  (八)擴大投融資渠道。

  鼓勵社會資本透過多種方式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探索允許營利性養老機構以有償取得的土地、設施等資產進行抵押融資。發揮創業擔保貸款政策作用,對從事養老服務行業並符合條件的個人和小微企業給予貸款支援,鼓勵金融機構參照貸款基礎利率,結合風險分擔情況,合理確定貸款利率水平。

  二、擴大養老服務就業創業。

  (一)加強從業人員隊伍建設。

  支援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技工院校)設定養老服務相關專業或開設相關課程,鼓勵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按規定落實學生資助政策。將養老服務列為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優先領域,支援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舉辦養老服務類職業院校。符合條件的養老服務類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專案,優先納入財政預算內投資支援範圍。開展養老服務機構負責人、管理人員的崗前培訓及定期培訓,使其掌握養老服務法律法規、政策和標準。把養老服務從業人員技能培訓納入職業技能培訓計劃,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職業技能鑑定補貼。推動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建立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與薪酬待遇掛鉤制度。養老服務機構內醫療技術人員,執行與醫療機構等同的執業資格、註冊考核政策。開展養老護理員關愛活動,加強對養老護理員先進事蹟與奉獻精神的社會宣傳,讓養老護理員的勞動創造和社會價值在全社會得到尊重。(教育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財政局、民政局、衛生健康委、文體廣電和旅遊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師市負責)

  (二)發揮養老服務業吸納就業作用。

  結合政府購買基層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優先在團場(鎮、街道)、社群開發一批為老服務崗位,優先吸納就業困難人員、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和高校畢業生。對符合小微企業標準的養老服務機構新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並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加強從事養老服務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指導服務,引導其在養老服務機構就業,吸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的養老服務機構按規定享受創業就業稅收優惠、職業培訓補貼等支援政策。落實就業見習補貼政策,對見習期未滿即與見習人員簽訂2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並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可將剩餘期限見習補貼補發給見習單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教育局、財政局、民政局、扶貧辦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師市負責)

  三、促進養老服務消費。

  (一)建立長期照護服務體系。

  在試點的基礎上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研究建立長期照護服務專案、標準、質量評價等行業規範,完善居家、社群、機構相銜接的專業化長期照護服務體系。透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開展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評估結果作為領取老年人補貼、接受基本養老服務的依據。完善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年人補貼制度,加強與殘疾人兩項補貼政策銜接。鼓勵商業保險公司發展長期護理保險業務。

  (二)促進老年人消費增長。

  推進老年人適用產品用品的研發、創新和應用,支援新技術在養老服務領域的應用與推廣,提升老年用品的供給質量。推進在養老機構、城鄉社群設立康復輔助器具配置服務(租賃)站點。將符合條件的基本治療性康復輔具按規定逐步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對城鄉特困人員、建檔立卡貧困戶和低保家庭中的失能、殘疾老年人配置基本康復輔具給予補貼。

  (三)加強老年人消費權益保護和養老服務領域非法集資整治工作。加大聯合執法力度,組織開展對老年人產品和服務消費領域侵權行為的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查處向老年人欺詐銷售各類產品和服務的違法行為。廣泛開展老年人識騙防騙宣傳教育活動,提升老年人抵禦欺詐銷售的意識和能力。鼓勵群眾提供養老服務領域非法集資線索,對涉嫌非法集資行為及時調查核實、釋出風險提示並依法穩妥處置。對養老機構為彌補設施建設資金不足,透過銷售預付費性質“會員卡”等形式進行營銷的,按照包容審慎監管原則,明確限制性條件,採取商業銀行第三方存管方式確保資金管理使用安全。(市場監管局、公安局、民政局、衛生健康委、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地方金融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師市負責)

  四、最佳化養老服務有效供給。

  (一)提升醫養結合服務能力。

  最佳化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市場準入環境,對養老機構內設診所、衛生所(室)、醫務室、護理站,取消行政審批,實行備案管理。具備法人資格的醫療機構設立養老機構,不需另行設立新的法人和進行法人登記,可按照相應的登記管理有關規定向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事項或經營範圍(業務範圍)等開展養老服務,並依法向民政部門辦理備案。對養老機構設定的醫療機構,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協議管理範圍。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與老年人家庭建立簽約服務關係,建立社群醫生參與健康養老服務激勵機制。建立團場養老院和醫院緊密合作機制,提升團場養老院醫療護理服務能力。鼓勵醫護人員到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多點執業。

  (二)促進居家、社群和機構養老融合發展。

  支援養老機構運營社群養老服務設施,上門為居家老年人提供服務。將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員照護培訓納入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目錄,組織養老機構、社會組織、社工機構、紅十字會等開展養老照護、應急救護知識和技能培訓。推進家政、物業服務機構作為養老服務提供方進入居家社群養老服務領域,為居家老年人開展全方位生活照料服務。建立健全居家社群養老服務相關規章制度,規範服務流程,合理確定收費標準。鼓勵居家社群養老服務機構投保僱主責任險和養老責任險。打造“三社聯動”機制,以社群為平臺、養老服務類社會組織為載體、社會工作者為支撐,大力支援志願養老服務,積極探索互助養老服務。大力培養養老志願者隊伍,加快建立志願服務記錄制度,探索“學生社群志願服務計學分”、“時間銀行”等做法,保護志願者合法權益。做好居家和社群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試點工作,及時總結經驗,以點帶面推動居家和社群養老服務工作。各師市要制定政府購買居家社群養老服務政策和專案清單,並向社會公佈。

  (三)創新“網際網路+養老”模式。

  拓展資訊科技在養老領域的應用,推動養老服務機構利用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技術擴充套件養老服務內容,積極開展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範工作,促進人工智慧、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等新一代資訊科技和智慧硬體產品在養老服務領域深度應用。在具備條件的養老服務機構,推廣物聯網和遠端智慧安防監控技術,實現24小時安全自動值守。運用網際網路和生物識別技術,探索建立老年人補貼遠端申報稽核機制。

  (四)健全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

  健全完善獨居、空巢、失能、重殘、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難老年人定期探訪制度。推廣“養老服務顧問”模式,發揮供需對接、服務引導等作用。探索透過公開招投標方式,支援有資質的社會組織接受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孤寡、殘疾等特殊老年人委託,依法代為辦理入住養老機構、就醫等事務。積極組織老年人開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

  (五)積極推進老年教育。

  優先發展社群老年教育,建立健全“師市——團場(鎮、街道)——連隊、社群”三級社群老年教育辦學網路,方便老年人就近學習。鼓勵各類教育機構透過多種形式舉辦或參與老年教育,推進老年教育資源、課程、師資共享,探索養教結合新模式,為社群、老年教育機構及養老服務機構等提供支援。

  五、完善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

  (一)加快團場、街道養老機構發展。

  對已建成未投入使用的團場養老機構,要採取有力措施加快投入運營,並優先為生活困難老年人和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提供集中供養服務,確保有意願入住的特困人員全部實現集中供養。20xx年底前,力爭街道綜合養老服務機構、城市社群日間照料機構覆蓋率分別達到100%、90%。

  (二)實施民辦養老機構消防安全達標工程。

  20xx年起各級使用福利彩票公益金採取以獎代補等方式,引導和幫助存量民辦養老機構按照國家工程建設消防標準配置消防設施、器材,並結合實際在服務物件住宿和主要活動場所安裝獨立式感煙火災探測報警器和簡易噴淋裝置。加強對養老服務機構消防安全責任人、管理人、從業人員及服務物件等開展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培訓和消防演練,所有養老護理員崗前都要經過消防安全培訓。

  (三)實施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工程。

  採取政府補貼等方式,對納入特困供養、建檔立卡範圍的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有條件的師市可積極引導城鄉老年人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根據老年人社會交往和日常生活需要,結合老舊小區改造等因地制宜實施。

  (四)落實養老服務規劃要求。

  各師市應按照要求編制養老服務設施專項規劃,將各類養老服務設施的規劃布點等內容納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落實新建城區和新建住宅區配套養老服務設施“四同步”(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竣工驗收時建設單位應當徵求所在地民政部門意見。新建城區和新建住宅區以人均用地不少於0.1平方米的標準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舊城區和已建住宅區無養老服務設施或者養老服務設施未達到規劃要求和建設標準的,應透過新建、改建、購置、置換、租賃等方式進行配置,並同步開展消防設施改造。將居家社群養老服務設施納入社群配套用房建設範圍。所有社群養老服務設施在不變更產權關係的前提下,由師市民政部門統一登記管理,透過招標、委託等方式,無償或低償提供給養老專業服務組織使用,未經民政部門同意不得改變用途。

  (五)加大閒置資源整合力度。

  各師市應制定整合利用閒置資源改造為養老服務設施的政策措施。鼓勵將閒置且符合改造條件的學校、廠房、商業設施等場所改造為養老服務設施,對城鎮現有閒置設施辦養老服務機構的,可先按養老設施使用,後改變土地使用性質。整合改造中需要辦理不動產登記的,不動產登記機構要依法加快辦理登記手續。將閒置公有房產優先、優惠用於養老服務,在公開競租同等條件下給予優先承租。利用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以下的獨棟建築或將建築物內部分樓層改造為養老服務設施的,在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前提下,不再要求出具近期動遷計劃說明、臨時改變建築使用功能說明、環評審批檔案或備案回執。

  (六)進一步落實供地政策。

  舉辦非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可憑登記機關發給的社會服務機構登記證書和其他法定材料申請劃撥供地。存量商業服務用地等其他用地用於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的,允許按照適老化設計要求調整戶均面積、租賃期限、車位配比及消防審驗等土地和規劃要求。(自然資源局、民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師市負責)

  和各師市建立由民政部門牽頭的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各部門各單位要強化工作責任落實,健全黨委領導、部門負責、社會參與的養老服務工作機制。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過問,分管負責同志要抓好落實,定期研究分析養老服務工作,協調解決養老服務發展中跨部門的重點難點問題。將落實養老服務政策情況納入年度績效考核範圍,重點考核居家和社群養老服務、留守老年人和分散供養特困老年人定期尋訪制度實施、養老院服務質量提升等工作開展情況。

  社會養老服務現狀調研報告 篇7

  發展健康、養老服務業是重要的民生工作,是切實解決人民群眾的實際問題、保持家庭關係和睦穩定、促進老年群體健康幸福生活以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按照省局的要求,市統計局走訪了相關部門,對全市健康、養老服務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健康服務業發展現狀

  (一)發展資金得到保障

  今年以來,由市發改委牽頭,爭取健康服務業類專案290個,獲得資金14084.26萬元。其中,醫療服務類(衛計)專案286個,獲得上級補助資金12154.26萬元;健康健身類(體育)專案1個,獲得上級補助資金1430萬元,為我市健康服務業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

  (二)基本保障得到加強

  20xx年全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17.4萬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34.4萬人,參加生育保險12.43萬人,工傷保險11.59萬人。擁有衛生機構(含村衛生室)3299個,其中,醫院49個,衛生院232個,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站)27 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382個,村衛生室2443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6 個,衛生監督所(中心)6個。衛生技術人員14011 人,增加940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6749人;註冊護士4424人。醫院和衛生院床位14624張,增加1165張。我市實行“非禁即入”鼓勵社會興辦健康服務業,並在土地、醫保、價格等方面給予政策。目前,全市已建成民營醫院36家,開放床位2366張;新審批巴中肛腸專科醫院、巴中東大肛腸醫院、巴州外科醫院等民營醫院,新(擴)建xx市中心醫院南壩院區、xx市第一人民醫院(ppp模式主體竣工)、巴中中醫醫院迴風院區(xx區人民醫院)、xx市婦幼保健院(市兒童醫院)、xx縣中醫院(已投用)等建成後,將切實緩解人民群眾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

  (三)商業保險產品得到豐富

  在完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穩步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的基礎上,鼓勵商業保險公司提供多樣化、多層次、規範化的產品和服務。積極推行醫療責任保險、醫療意外保險等多種形式醫療責任保險,年內,全市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參保率達80%。20xx年全市保險業保費收入22.06億元,人身險保費收入16.25億元,佔全市保費收入的73.66%。小額人身保險保費收入2309.73萬元,參保人數77.01萬人,城鄉居民大病保險保費收入8347.61萬元。

  (四)中醫藥保健服務全面發展

  xx市治未病研究所的建設進展順利,市、縣(區)中醫醫院均已設立“治未病”科,xx市中醫醫院設立了“老年病科”,所有社群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85%的村衛生室具備中醫藥服務能力。

  (五)積極促進全民健身

  20xx年我市擁有體育場地2724個,體育場地241.32萬平方米,在建的xx市體育館游泳館佔地88.78畝,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內設4500人座籃球場一個和2000人座游泳池一個。近年來,我市新開多家健身俱樂部,為廣大熱愛健身的市民提供了很好的室內健身場所。我市體育系統緊扣發展新要求,圍繞“山地運動休閒”戰略,結合“生態”和“文化”兩個品牌,不斷夯實山地運動城市建設。依託山地優勢,以山地馬拉松、山地網球運動、山地腳踏車運動作為三個相對固定的代表性專案,啟動全市山地運動專案發展規劃工作。啟動了20xx年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相關工作,已開始器材採購工作。不斷完善群眾身邊的健身組織,加強體育社團建設,成立了市戶外運動協會、市羽毛球協會、等體育社團2個,全市體育單項協會社團協會達28個。積極推動鄉鎮老年體育工作,市老年體協召開全市老年體育協會會員大會,向鄉鎮、社群覆蓋延伸。著力打造全民健身“一地一品牌”活動,努力把正月十六登高節與文化、旅遊、招商、產業發展相結合的綜合性活動,打造為巴中全民健身特色品牌。籌備成立xx市體育文化促進協會,藉助相關賽事加大山地運動城市的宣傳推介力度,提升巴中體育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六)培育健康服務業相關支撐產業

  大力支援藥品、醫療器械和其他相關健康產品的研發製造和應用。一是科學編制規劃。組建專班、落實專人,與四川大學等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合作,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編制了《全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規劃》。二是開展招商活動。編印《醫藥產業招商推介手冊》和《四川省xx市食品產業招商推介手冊》,到北京、上海、南京、成都、重慶等地開展食品藥品招商引資推介活動,西部國際醫療器械城、四川科倫醫藥貿易有限公司等省內外大型知名企業先後到巴中進行了投資考察,四川科倫醫藥貿易公司擬在巴中投建制藥企業。三是加強跟蹤服務。對引進的秦巴中藥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指導幫助,該公司在xx區6200多畝皂角、丹參、玫瑰種植,在xx縣皂角示範園建設,在恩陽區完成了示範基地選址。

  (七)健全人力資源保障機制

  一是加大人才培養和職業培訓力度。巴中職業技術學院開辦了農村醫學、護理和助產三個中職專業。新辦的三個醫護專業已透過省教育廳、省衛計委的審驗批准,20xx年秋季實現自主招生,將為巴中健康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撐。二是促進人才流動,加快推進規範的醫師多點執業。我市醫師多點執業的方案正在制定中,出臺後,將大大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平穩有序流動,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八)夯實健康服務業發展基礎

  一是推進健康服務資訊化。加快普及居民健康卡,方案已起草完畢,今年計劃發放20萬張;20xx年全市擬採購健康一體機2474臺,實現每個村(社群)配備一臺;市中心醫院、xx縣人民醫院、xx縣人民醫院、xx縣人民醫院已建立遠端會診醫療平臺。二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編制健康服務業重點招商專案44個,投資總額達156億元;充分利用各項平臺活動和小分隊招商活動,重點推出31個健康服務業招商專案;建立投資巴中微信平臺,加大健康服務產業投交專案推介力度;促成長城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北京有慶御通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眾安集團、中信信託等來巴考察生態康養產業專案。

  二、養老服務業發展現狀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推算,我市60歲及以上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比重已超過10%,按照聯合國測算老齡化程序標準,我市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且程序加快。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出臺了一系列促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資金支援力度,不斷最佳化養老設施建設,積極創新養老服務形式,逐步完善養老服務體系,養老服務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一)養老事業發展保障機制不斷完善

  我市先後出臺了《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通知》、《關於印發20xx年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工作安排表的通知》、《關於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管理辦法(試行)》、《關於加快落實20xx—2017年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重點任務的通知》。市級相關部門按照市政府總體部署,相繼出臺了《xx市四類社會組織直接登記辦法(試行)》、《xx市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實施方案(試行)》、《xx市養老機構綜合責任保險實施方案(試行)》、《關於減免養老和醫療機構行政事業性收費有關問題的通知》、《xx市民政局關於委託各區民政局實施養老機構設立許可的通知》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檔案,明確了我市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監督管理和保障措施,切實抓好全市各項養老工作措施的落實,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構建全市養老服務體系,依法維護老齡人的合法權益。

  (二)養老服務機構建設穩步推進

  截止20xx年底,我市公辦養老機構82家,其中市本級1家,xx區12家,恩陽區17家,經開區2家,xx縣22家,xx縣12家,xx縣16家。民辦養老機構12家,其中xx區2家,恩陽區1家,xx縣2家,xx縣4家,xx縣3家。公建民營5所。日間照料中心105所,其中xx區17所,恩陽區15所,xx縣16所,xx縣41所,xx縣16所。由市民政局牽頭將“醫養融合”納入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推動供養型、醫護型、老年公寓等業態多元發展,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醫護型養老機構,支援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設定醫療機構,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老年病科。截止目前,全市建設“醫養型”民辦養老服務機構3家、床位950張,其中:xx縣老年康復中心、xx縣大椿養老康復中心已建成450張並已投入使用。啟動“xx市養老服務產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以巴城“一城兩翼”為重點,按照“規劃先行、定位明確、城鄉統籌、合理佈局”的總體原則,聘請專家團隊開展編制工作,並對健康養老服務發展進行重點規劃,於年底前完成規劃編制。同時,積極指導各縣(區)加強與本地規劃、住建、國土、衛生計生等部門的聯絡和協調,紮實做好本地養老服務產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積極透過政府購買服務和開發公益性崗位的方式,對60週歲以上失能老人和80週歲以上的高齡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

  (三)養老服務保障體系不斷完善

  1.擴面徵繳成效顯著。我市先後解決了被徵地失地農民、代課教師、退伍軍人、城鎮集體企業養老保險問題。將非公有制經濟從業人員、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新生代農民工、城鄉居民等符合參保條件的群體納入相應的社會保險制度,透過政策激勵、宣傳促進、執法監督等方式,提高各類人員參保意識,引導其及早參保、高額繳費、連續繳費。截止20xx年底,全市養老保險覆蓋人數共141.95萬人。其中,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8.19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28.79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104.97萬人。“十二五”期間,全市養老保險費累計徵繳收入90.3億元。其中,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25.25億元,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61.56億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3.49億元。上級財政補貼收入42.24億元,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上級補助18.18億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財政補貼14.06億元。

  2.積極落實養老政策。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連續上調,20xx年人均養老金992.7元/月,20xx年人均養老金水平達1341.59元/月,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由55元/人·月增長至75元,年均增長率為7%。四年來,按時足額支付社會保險待遇,累計發放養老金105.84億元。其中,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25.3億元,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66.87億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13.67億元。xx縣將80-89歲老人納入高齡補貼範圍,每人每月發放補貼30元,將90-99歲老人的高齡補貼由60元提高到100元,將100歲及以上老人的高齡補貼由100元提高到300元,在全市處於領先水平。 “十二五”期間,全市共13.49萬離退休人員全部納入社群管理,累計撥付喪葬撫卹補助金1.29億元,實現了退休人員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全市五保老人13018人,五保老人在自願前提下免費入住敬老院,全市機構供養五保老人9364人。

  三、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一)地方政府配套資金難到位,產業扶持政策難落實

  殘疾人康復、公益性養老、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等公益性健康服務機構,屬政府性投資專案,除使用國家或省級專案資金外,均需要地方政府配套,而我市財政配套能力薄弱,部門專案存在建成一個專案負債一個專案的現象。雖然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這些政策很難落到實處。比如民辦養老機構建設用地問題,省政府檔案張要求“在年度用地計劃中優先安排保障養老機構建設用地”,但是在辦理過程中,條款規定多,程式複雜,時間長。

  (二)健康服務機構行業監管亟待加強

  民政、殘聯、衛計委和社會資本均可興辦健康服務機構,按照“誰審批誰負責”、“誰主辦誰負責”、“誰經營誰負責”,但由於部門管理職能交叉、“多頭管”,結果導致對健康服務機構規範執行監管乏力。

  (三)健康服務機構政策保障難以跟進

  健康服務業屬於新興產業,公益性健康服務機構需要人員、編制、投入、醫保等政策性保障,隨著健康服務業的發展,對各方面的保障需求日益旺盛,保障壓力也將日益增加。我市現有國家編制政策、專業技術力量、公共財政能力、醫療保障水平,難以支撐健康服務業健康、永續發展。我市現有醫療機構尤其是縣級以下基層醫療機構的基礎設施、醫療技術和裝置以及人才等,還遠遠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就醫要求。

  (四)養老服務業總體資源不足,社會資本參與度不高

  我市社會養老復甦體系存在總量匱乏,結構不合理,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專業化服務程度不高等問題,社會養老服務供需矛盾仍較突出。作為新興產業,部分企業對健康服務業發展認識不足,不太願意將資金投入健康服務業領域。目前我市養老主要還是公辦無償為主。

  (五)養老產業市場沒有充分發展,居家養老服務發展滯後

  目前我市養老仍是家庭式為主。據調查,我市入住養老機構每月費用約在1200元-3000元左右,雖然不少老人有進入養老機構的願望,但農村老年人因家庭經濟能力有限、思想觀念不適應、照顧家庭等原因不能不願入住養老機構,城市老年人因鄉鎮敬老院條件不理想不願入住農村區域養老機構,實際進入養老機構的較少,民辦養老機構的發展受到市場制約。居家養老需要社群工作人員、社工、志願者、透過政府購買服務厚實的人員或者其他按照市場發展配置的服務人員上門入戶提供養老服務。而我市社群尚不具備相應的能力,也未能建立社群社工組織。目前社會自發形成的家政服務所提供的服務缺乏專業性、規範性和系統性,覆蓋面很小,難以滿足居家養老的要求。在農村,作為社會福利性質的居家養老服務尚在起步,絕大部分老人沒有得到過政府提供的居家養老服務。

  (六)日間照料中心管理難,工作人員工資難保障

  日間照料中心的建設有專項資金,建成不難,但是由於沒有落實管理經費,後續管理有難度。雖然部分社群日間照料中心採取收取一定費用、社群工作人員服務和老人自助相結合方式運轉良好,但這種模式在農村和人口較少的城鎮社群行不通,所以不少日照中心解決不了誰來管理,誰來服務,誰來買單的問題,故而緊鎖大門,置之不用。對於敬老院,沒有落實敬老院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工資,如果我市集中供養率要達到50%,那麼所需的管理和服務人員工資將達到幾千萬元,我市財政解決起來有難度,缺乏剛性支撐保障。

  四、促進健康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口和家庭結構的變化,人口老齡化形勢更加嚴峻,老齡人口問題也顯得更為複雜。健康的國民是社會全面發展的基礎,國民健康是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和民族興旺的重要保障。為此,要堅持以人為本、統籌推進,政府引導、市場驅動,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社會公益、全民參與的原則,大力發展健康養老服務業,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一)制定規劃,確保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有序推進

  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公辦、民辦養老服務業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職責分工和具體實施辦法。尤其是要全面落實國家養老產業扶持政策,為民辦養老機構的發展提供良好環境,充分發揮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優勢。強化政府主導,加強部門統籌協調,加大健康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培訓和科研投入力度,強化土地、編制、財稅、醫保等保障,促進健康服務業可持續發展。

  (二)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健康服務業領域

  建立公開、透明、平等、規範的健康服務業准入制度,深化改革、創新發展。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健康養老服務領域,最佳化醫療服務資源配置,充分利用我市旅遊、森林和土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生態旅遊、休閒養生、現代中藥材種植和加工,積極探索股份制、公辦民營、ppp等方式興辦健康養老服務機構,大力開展“治未病”和老年病研究工作。

  (三)創造健康、養老服務業良好的發展環境

  加強人才培養交流,規範執業行為。高等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增設健康與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和課程,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建立人才充分有序流動機制和商業保險公司與醫療、養老機構的合作機制。加強對醫療、養老、體育健身機構服務質量、服務行為、收費標準等方面的約束和監管。維護各類投資主體合法權益,營造良好環境,促進健康養老服務業健康發展。

  (四)建立以居家養老為主的養老模式

  當前我市按照“9073” 格局,構建居家養老、社群養老、機構養老等多種模式。我市應在全力打造“巴山新居”的基礎上,完善居家養老政策支援體系,鞏固家庭養老功能,減少老年空巢現象。強化社群居家養老服務功能,加強社群養老院、醫療衛生機構、文體活動場所等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為老年人構建安全、舒適、便利的居家養老生活圈。加強日間照料中心建設,完善硬體設施,增加服務專案,配齊服務人員,提高人員待遇,落實經費保障。

  (五)加強農村老年活動場所建設

  我市城鎮化率低,農村人口多,農村留守老人也很多,但老年活動場所較少。針對農村實際情況,以“巴山新居”建設為契機,將老人活動場所建設納入總體規劃中,建設完善文化、體育等必要的活動設施,組織專業人員深入農村,加強對老人問題活動的培訓和指導,引導農村老人積極、健康的生活,不斷豐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社會養老服務現狀調研報告 篇8

  為推進我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根據市老科協20xx年活動安排,市老科協會長xx組織部分副會長、常務理事,於5月中旬圍繞全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開展了專題調研。調研組實地調研了市社會福利中心、xx區福利院、xx鎮敬老院、xx養護院和xx社群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深入瞭解有關情況。

  從調研的情況來看,全市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做了大量工作,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有了新的進步,取得的成績是充分肯定的:一是研究出臺了指導性檔案。市民政局、財政局聯合制定實施了《xx市城鄉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實施辦法》,明確了全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工作措施和扶持政策。二是養老機構建設逐步加強。市社會福利中心、農村敬老院、民辦養老機構等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全市現有養老機構123所,其中公辦養老機構7所,農村敬老院93所,社會辦養老機構18所,社群日間照料中心5個,總床位達到13400餘張,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達31張。三是加大了財力投入力度。各級財政投入近3億元,新建、改擴建農村敬老院93所;投資1。5億元新建市社會福利中心;啟動了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符合條件老人每人每月享受110元補助。四是加強了專業隊伍技能培訓。從20xx年起,先後安排80餘名福利機構管護人員參加專業培訓,提高了管護能力和水平。

  我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我們面臨的人口老齡化形勢日益嚴峻,社會養老能力仍然十分薄弱,總體上看,我市養老事業發展仍然處在起步階段,還存在諸多矛盾和困難。目前,我市60週歲以上常住人口達41.35萬人,佔比達16.1%,表明我市早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主要特徵有:一是老齡化速度加快。我市人口老齡化正處於加速期,預計到20xx年,60週歲以上人口達43.74萬人,以後將平均每年新增8000人左右,而且高齡人口增速加快。二是“未富先老”。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增長與老齡化同步,人均國民生產總值3000美元以上步入老齡化社會,而我市在人均不足1000美元就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物質基礎還不夠豐富,支撐能力明顯不足。三是獨居和空巢老人日益增加。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成年,逐步進入421家庭結構,即一對夫妻要供養四個老人和一個孩子,中間代由於工作繁忙或外出務工,致使老年人口空巢率不斷提高。

  在人口老齡化日益嚴峻的形勢下,我市養老事業發展存在的差距是明顯的。比如,全社會對老齡社會的認識不足,各項應對工作措施滯後;各類養老機構發展不能適應老齡人口的需要,公辦福利院一床難求,而農村敬老院床位則利用率很低;居家養老服務發展步履艱難,基礎十分薄弱;民辦養老機構發展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一些民辦機構由於審批門檻高,無法享受有關政策,未能正常運營;養老服務隊伍建設滯後,服務質量較低等等,亟需引起全社會高度重視並努力加以解決。

  透過調研活動中所聽、所看、所想,結合我們老同志自己體會和思考,就推進我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加快養老事業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一、進一步深化對養老事業的認識

  把尊老、愛老、敬老、助老的優良傳統弘揚傳承下去,讓老年人生活得更有尊嚴、更加幸福,是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之一。由於20世紀70年代初到20世紀末,我國實行嚴格控制人口增長的人口戰略,實行計劃生育國策,加速了老齡化問題的顯現。尤其是我市計劃生育工作歷來處於全省先進地區,人口老齡化來得更早,老齡化速度更快。老齡化到來之後,尤其是421結構家庭增多,社會養老負擔過重,由此可能引發諸多社會問題,對此要有足夠的超前認識。如果思想認識不到位,相關工作不及時跟進,可能會出現一些社會悲劇,引發社會不穩定。人口老齡化是不斷加深的過程,是老年群體年齡結構不斷變化的過程,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應當深刻準確認識並順應這個過程,加強調查研究,認真研判形勢,跟進工作措施。根據財力狀況,從實際出發,分輕重緩急,抓住關鍵環節,紮實穩步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二、完善養老事業發展規劃體系

  養老事業的.健康發展,必須堅持規劃先行。一是要根據我市老年人口發展速度、老年人結構變化情況,研判養老服務的需求,針對這些需求確定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的內涵、服務範圍及相關設施建設的功能定位,對政府責任進行深入分析研究,加快制定養老事業發展總體規劃和近、中、長期規劃。二是規劃要圍繞建成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的目標,體現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市場推動、因地制宜、統籌發展的原則。三是要切合本地實際。根據全市及各縣市區現有資源、老齡化趨勢,順應人口發展規律,合理規劃發展目標、工作重點和保障措施等。在城市按照省有關規定分割槽分級規劃設定養老服務設施;在農村結合美好鄉村建設,整合公共資源,增加為老服務功能。四是規劃制定過程中,要廣泛徵求有關行業專家、社群負責人、老年人代表、群眾代表表的意見建議,更多地集中各方面的智慧。五是養老規劃制定後,加強規劃實施情況的監督,建立年度進展情況的評價體系,促進養老事業發展規劃落到實處。

  三、把握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關鍵環節

  養老服務業既是服務廣大老年人的公共事業,又是前景廣闊、充滿希望的朝陽產業。國家提出“居家為基礎、社群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方略,是符合實際的。我們認為,當前我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應突出把握以下幾個關鍵環節:

  (一)把居家養老作為當前養老體系建設突出的重點。調研中發現,希望居家養老的人群最多,最符合中國傳統養老的文化傳承。國家提出“居家養老為基礎”是符合實際的,應當把這一理念切實貫徹到實際工作中。當前,一是要按照省政府〔20xx〕60號檔案的要求,逐步完善社群養老公共服務設施。二是要逐步建立社群居家養老服務資訊平臺建設,準確掌握社群居家養老的基本情況。三是在社群內逐步立養老服務機構,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潔、助急、助醫等服務。社群養老機構要運用網際網路等技術手段建設居家養老服務平臺,提供緊急呼叫、家政預約、健康諮詢、物品代購、服務繳費、心理服務等服務專案。四是在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推進方式上,可選擇有條件的社群先行試點,在試點的基礎上不斷總結經驗,逐步在面上推開。

  (二)提升公辦養老機構的使用效益。充分發揮公辦養老機構託底作用,重點為“三無”老人、低收入老人、經濟困難的失能半失能提供無償或低收費的供養、護理服務。近幾年公辦機構和農村敬老院發展很快,但目前全市閒置率高達41.2%,xx區閒置率高達64%,對於已經形成的過剩資源,應考慮五保老人之外,適度向社會開放,提高運營效益,增強護理功能,使之成為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開展經營性公辦養老機構改制試點,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三)大力扶持民辦養老機構發展。xx市近幾年農村敬老院和市、縣養老機構建設相對進展較快,但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主體作用嚴重滯後。要全面落實國務院、省政府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若干意見的扶持政策,創新養老服務供給方式,在資本金、場地、人員等方面,進一步降低門檻,切實做到簡化手續、規範程式、公開資訊,為民辦養老機構提供便捷服務,切實加快推進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制定購買服務目錄和實施辦法,創新資金投入方式,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我們所調研的xx市xx養護院,由於消防、規劃、環保等環節未透過審批,無法正常運營。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民辦養老機構的專題調查研究,努力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發揮民辦養老機構的重要作用。

  四、強化組織領導和保障措施

  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是一項長期的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組織和得力管用的配套政策措施,持之以恆地深入推進,加快養老事業的發展。

  一是要加強組織領導。成立高規格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領導組織,定期研究解決養老事業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切實形成民政、消防、衛生計生、規劃、國土、住建委等各部門齊抓共管、整體推進的良好工作格局。對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按照規劃要求目標管理,強化督辦措施,持之以恆,有序推進。

  二是要落實扶持政策。按照實國務院和省政府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規定,落實投融資、土地供應、稅費優惠、補貼支援、人才培養和就業、慈善組織支援等扶持政策,吸引更多民間資本投資養老服務業領域,為養老機構的健康發展提供更加優良的發展環境。

  三是要爭取上級支援。緊緊抓住中央把加快養老事業發展作為新一輪定向加大投入的極好機遇,以專案為載體,積極爭取中央和省裡的資金支援。

  四是要加強行業監管。健全養老服務業的准入、退出、監管制度,為養老機構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做好指導,及時查處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和安全生產責任事故。積極培育和發展養老服務行業協會,發揮協會的行業自律作用。

  五是要健全服務隊伍。養老事業發展需要一支相對穩定的服務團隊。要廣開門路、引進吸收年輕優秀人才充實到養老機構管理服務隊伍中,培養有愛心、能奉獻、素質全面的服務隊伍。保障養老護理人員的待遇。要逐步建立老年事業志願者隊伍。

  社會養老服務現狀調研報告 篇9

  國際上通常把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7%作為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準。根據《xx市20xx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資料公報》,全市住人口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xx人,佔9.27%。同20xx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9個百分點。按照國際標準,我市早已邁入老齡化社會,進入快速老齡化階段,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任務日益繁重。

  一、xx、xx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做法

  xx、xx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高齡化、空巢化,按照機構養老創品牌、居家養老創特色、社群養老闢新徑、社會養老促發展的思路,逐步探索出一條具有本地區特色、適合本地區市情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新路子。

  (一)政府推動、細化規劃

  市政府成立全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健全“政府推動、部門聯動、政策促動、典型帶動”的四輪驅動工作機制;將養老服務業發展放在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的視野中謀篇部局,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民生工程專案,相繼出臺了促進老齡事業發展及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和“xx規劃”,在政策、資金等方面加大支援力度。

  (二)專案運作、完善體系

  堅持“公辦”、“民辦”兩手抓,強力推進各類養老機構建設,多層次、全方位發展養老機構,養老服務網路不斷健全,構建適度普惠的養老服務體系。一是強化“兜底”保障功能,全面推進公辦養老機構建設。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著力推進福利院、敬老院、光榮院“三院”建設,新建和改(擴)建相結合,擴大床位規模,並向社會開放多餘床位。二是滿足多層次需求,大力發展民辦養老機構。堅持市場化運作,採取公辦民營、民辦公助、合資全作等多種形式,多渠道興辦養老服務業。透過招商引資,建成高標準的養老場所,滿足不同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三是提升規範化水平,積極打造示範養老機構。提升軟硬體條件,強化示範養老機構輻射延伸功能,推進養老機構規範化。

  (三)資源整合、建設載體

  積極整合資源,加強載體建設中,著重發展居家養老。一是探索居家養老新模式。堅持組織領導、機構設定、人員配備、硬體設施、資金保障“五到位”,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建立了居家養老組織協調機構和生活服務平臺。二是打造居家養老服務載體。建立養老服務資訊系統,整合公安、勞動、民政等部門資訊資源,逐步完善老年人電子健康檔案。與通訊服務商合作,建立專業化的居家養老呼叫服務網路,提高居家老人的應急保障和服務能力。

  (四)創新引領、解危救難

  整合各項政策資源,打好救助、福利、慈善等各項民生政策組合拳,切實保障社會困難特殊群體的基本權益。一是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實施分類保障,加強政策銜接。二是提高保障待遇。提高五保供養標準,發放高齡老人生活津貼,建立健全邊緣困難群眾的長效幫扶機制。

  (五)培育隊伍、強化服務

  堅持“培養、選拔、使用、激勵”並重原則,在養老服務領域建設一支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素質優良,以專業人員為主體,慈善義工、社工和志願者廣泛參與的人才隊伍。大力開展老年文化娛樂活動、志願者服務活動、老年法律援助,提升老年群體的幸福指數。

  二、我市養老服務機構建設的幾點思考

  隨著人口老齡化、高齡化的加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數量還將持續增長,照料和護理問題日益突出,人民群眾的養老服務需求日益增長,加快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已刻不容緩。學習先進地區經驗,結合我市實際,就加快我市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提出以下思考:

  (一)對我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進行中長期規劃

  我市積極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各項養老服務事業取得長足發放,20xx年,養老服務機構達79家,床位7600張。在取得成績的同時,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仍然處於起步階段,還存在著與新形勢、新任務、新需求不相適應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缺乏統籌規劃,體系建設缺乏整體性和連續性;社群養老服務和養老機構標準低,床位不足,設施簡陋、功能單一;政府投入不足,民間投資規模有限;服務隊伍專業化程度不高,行業發展缺乏後勁等。我市應當對全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進行中長期規劃,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與老齡化發展水平相協調,惠及全體老年人口,服務水平較高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二)建立居家養老服務網路平臺和服務熱線電話

  我國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主要由居家養老、社群養老和機構養老等三個有機部分組成。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群為依託、機構為支撐。居家養老是符合中國國情的養老方式,是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基礎。居家養老相對投入較入、覆蓋人群廣、社會影響好。建議建立養老服務網路平臺和服務熱線電話。網路平臺起到服務者和老人進行交流和溝通的作用,服務熱線電話可提供便民服務和養老服務,居民透過撥打服務熱線即可聯絡衛生保潔、家政服務、電器維修、生活照料、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等服務,在發生緊急情況時,可透過“一鍵式”終端獲得救援。

  (三)加強專業養老服務機構示範點建設

  加大財政投入,建設公辦養老服務機構示範點,充分發揮公辦養老服務機構的示範、引領和輻射作用。鼓勵和扶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透過政策扶持、市場運作,鼓勵社會資金建設一批標準、高要求、高起點的示範老年公寓,解決各類層次老年群體的養老需求。

  (四)提升社群養老的支撐作用

  建設一批社群居家養老服務站和社群日間照料中心,完善社群養老服務配套設施,使之具備生活服務、文化娛樂、老年教育、保健康復等基本養老服務功能,提升社群養老服務能力。

  (五)提高老年人生活保障能力

  實施發放高齡老人生活津貼制度;採取政府購買服務,對城市“三無”老人發放服務卷;在低保、醫保及困難救助方面,對老年人給予傾斜。

  社會養老服務現狀調研報告 篇10

  人口老齡化是二十一世紀世界性的重大問題,也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必須面對和解決的關鍵問題。國際上通常看法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於老齡化社會。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20xx年我市60歲以上和65歲以上老齡人口分別為72.4萬、48.8萬,佔總人口的比重分別達到13.5%和9.1%,這說明我市已步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社會課題,解決養老問題迫在眉睫。為了瞭解我市養老機構發展狀況,日前我們赴xx區、xx區、磐安、東陽等地養老機構調研,形成調研報告如下。

  一、我市養老服務業現狀

  (一)養老機構分佈情況

  到20xx年底,全市擁有養老機構144家,其中國辦16家,民辦50家,鄉鎮(街道)辦敬老院78家;共有養老機構床位數29264張,住院老人達15417人;在院失能、失智老人達1737人,佔在院老人的11.3%。xx市、xx市的養老機構均為27家,兩地的養老機構數量佔全市的37.5%;而xx縣僅有6家,為養老機構數量最少的縣市,僅佔全市養老機構數量的4.2%。

  (二)養老服務業相關政策

  國務院辦公廳於20xx年下發了《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了養老服務業發展目標,到20xx年,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群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養老服務產品更加豐富,市場機制不斷完善,養老服務業持續健康發展。

  20xx年—20xx年,浙江省政府連續出臺了一系列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檔案。《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浙政發〔20xx〕13號)、《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發展民辦養老產業的若干意見》(浙政發〔20xx〕16號)和《浙江省社會養老服務促進條例》檔案精神,突出了需求導向,支援了民資進入,強化了政策創新,全面部署了今後一個時期養老服務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

  根據國家和省級相關檔案精神,我市先後出臺《中共xx市委辦公室xx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深入推進農村(社群)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金政發〔20xx〕71號)和《xx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金政發〔20xx〕47號),提出到20xx年全市城鄉社群形成20分鐘左右的居家養老服務圈,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精神慰藉和緊急救援等養老服務基本覆蓋所有居家老年人的總體目標。重點從金融信貸、土地供給、服務用房、財政補助、投資權益、人才培養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為全市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三)統分結合,積極推進居家養老服務

  為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我市將居家養老服務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項重要舉措,列入市政府十大為民辦實事工程。透過完善制度、創新模式、健全網路、保障安全,積極營造老人開心、子女放心、社會稱心的居家養老“三心”服務。市委、市政府積極構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群服務為依託、機構養老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休系,在有效保障基本養老服務需求的基礎上,積極推進養老服務延伸到村、到點,擴大養老服務覆蓋面。全市建成市、縣兩級符合“有機構、有職責、有編制、有人員、有場地、有經費”的“六有”養老服務指導中心9個;建成鄉鎮(街道)養老服務中心156個;建成城鄉社群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586個,市、縣、鄉、村養老服務四級組織網路基本形成。xx區在試點的基礎上,全面推行村居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建設,採用統分結合模式,一是在照料中心的服務功能上,採取“日間統一照料、夜間分散居住”相結合的統分模式;二是在照料中心的佈局運營上,實行“中心較大村統一布點、邊緣較小村分餐配送”相結合的運營模式,探索解決農村養老問題。

  二、養老服務業發展面臨主要困難

  (一)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不足

  xx區自開展五保集中供養工作以來,得到省、市民政部門的大力支援,進行了大規模的改、擴建,但改造後的基礎設施在規模、檔次上依然不高,居住條件多數仍未完全達到民政部所要求的《老年人福利機構基本規範》、《老年人建築設計規範》等標準和消防安全等標準,諸要素還不符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短期內無法使公辦養老機構達到護理型為主的目標,各項服務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xx縣福利中心投入使用以來,雖已能夠正常運營,但部分設施還不完善,比如水泥地的硬化還未完成,暖水供應還不能到戶等等;福利中心沒有完善的醫療條件、醫護人員缺乏,沒有充足的醫藥品,醫療器具,不能有效的解決老人們看病的問題。

  (二)城鄉養老觀念差別較大,養老機構“旱澇不均”

  城市獨生子女多,“四二一”供養關係的家庭不斷增加,隨著城市老人觀念的不斷變化,不少老年人更加關心生活質量的提高,也不願意增加子女的負擔,城市養老機構中設施齊全,院內有閱覽室、休閒中心,老人還可以享受周到的醫療服務及呼救服務,食堂備有適合老人口味的飯菜。因此城市養老機構出現“一床難求”的現象。

  農村老人養老觀念較為傳統,很多老人選擇不願意去養老機構,導致養老院經營面臨一定的困難。主要因素有:一是故土難離。老人在一個地方生活了幾十年,環境熟悉,建立了固定的人際圈子,生活方式早已習慣;二是傳統觀念的影響。受社會輿論、贍養義務、養兒防老等傳統觀念影響,相當一部分老年人都認為贍養老人是子女的事,如果去養老機構,怕被旁人說子女不孝順。三是認為費用過高承擔有困難。農村老人收入來源有限,即使收費低廉但對於農村老人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承受不了。

  (三)護工招聘難,護理人員隊伍穩定性差

  此次調研的養老機構均反映存在護理人員不足的問題。護理人員社會地位低,工作時間長,護理老人心理壓力大,工資待遇低,難以吸引年輕、身體健康且有一定專業文化素養的人員加入護工行列。通常,一個護理員需要護理幾個失能老人,或十幾個正常老人,一旦老人生病,還需要24小時陪護,勞動強度大,護理任務重。護理員月薪大多在1200—2019元之間,僅個別養老機構護理員工資在3000元以上,收入與勞動付出極不對等。招聘新的護理人員十分困難,而且從業人員流動性大,很難留住。

  三、幾點建議

  (一)政府加大資金投入,做好宣傳引導工作。養老服務業是“夕陽工程”,也是今後一個時期的“朝陽產業”,政府要積極做好專案前期工作,立足專案爭取資金,重點支援農村健康服務業、養老服務業設施建設。市、縣(區)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養老服務業的宣傳引導、推廣先進經驗,樹立樣板典型,努力為全市養老服務業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二)加強人才培養,建立一支專業化的養老服務隊伍。中高職院校設立老年護理專業,培養專業養老服務人才;進一步加大從業人員培訓力度,滿足日益增長的老年事業發展需要。加大養老機構和社群從事養老工作的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的職業培訓力度,切實增強服務技能和服務水平。多渠道、多形式、多途徑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加快培養老年醫學、管理學、護理學、營養學以及心理學等方面專業人才,提高社群及農村基層衛生技術人員專業素質。

  (三)打好“政策牌”、“待遇牌”、“親情牌”,吸引和留住高素質的護理從業人員。有關部門制定專門政策,鼓勵高校畢業生特別是醫療護理專業畢業生到養老服務機構就業,提高養老服務員工隊伍的年輕化,專業化水平。社群、鄉鎮也應儘快培養一批品德高尚、精通護理理論、掌握護理技能的年輕養老護理員,與現有的養老護理員組成“梯隊”,使養老護理員隊伍壯大起來。

  不僅要以崇高的事業激勵人,以關心老人獻愛心的方式留住人,更要透過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建立並完善護理人員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穩步提高工資標準,保障護理人員的生活水平,解決護理人員的後顧之憂。此外,護理員更需要“感情獎勵”,各部門應組織各種形式的慰問、表彰活動,提升護理人員的職業自豪感,讓更多人願意從事這個職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