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酮苯裝置技術工作報告

二酮苯裝置技術工作報告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酮苯裝置技術工作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一、生產裝置與工藝簡介

  二酮苯裝置始建於1985年,設計能力15萬噸/年。幾十年來,歷經數次改造後,加工能力達到28萬噸/年。現為脫蠟脫油聯合裝置,生產原料主要以大慶減四線,減一線料為主,以大慶減三、減二、常三料為輔。生產產品有潤滑油:650SNB、100SNB、150SNB(150SNB低凝)、400SNB。脫油蠟為常至減四各線蠟。

  石油產品脫蠟的任務是以潤滑油餾分油為原料,脫掉其中凝點高,易從油中結晶析出並生成結晶網的烴類,提高潤滑油在低溫下的流動性,上述過程稱為脫蠟,這些被除去的烴統稱為蠟。在這脫蠟過程中原料性質、原料組成、溶劑組成、溶劑比、冷卻速度等對脫蠟油的收率,脫蠟溫差,過濾速度和蠟的含油量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本裝置脫蠟原料在甲乙酮、甲苯的二元混合溶劑的作用下,利用其良好的低溫流動性和選擇性,在冷凍、降溫的過程中,分次加入混合劑溶液,使蠟良好的結晶,輸送到真空轉鼓過濾器內,使油、蠟分離,溶劑在回收系統得到較完全的回收、迴圈使用,整個過程是一個物理過程,它除去了潤滑油原料中大分子正烷及異構烴,即蠟。以滿足潤滑油在低溫下的使用要求。

  二酮苯脫蠟脫油聯合裝置由脫蠟結晶、脫油結晶、脫蠟過濾、脫油過濾、溶劑回收、冷凍、真空密閉系統組成。各個系統相互連線緊密,共同完成脫蠟脫油的過程。

  我進入二酮苯裝置後主要和結晶崗位的師傅學習結晶崗位的流程與操作。結晶崗位主要的裝置有:換熱套管、氨冷套管、換熱器、螺桿泵、氣泵、各種溶劑儲罐、溶劑備用罐、安全氣儲罐、濾液罐、泡沫罐等等,以及各種管線。結晶崗的`基本任務是:冷卻原料油和溶劑的混合溶劑,為原料中的蠟創造良好的結晶條件和一定的結晶時間。其大體分為兩個部分,脫蠟結晶系統和脫油結晶系統。工藝原理為:將原料與溶劑分別送到換熱器和套管結晶器與濾液換冷降溫,待降到一定溫度後將溶劑加入到原料中,以降低原料油的粘度,溶解原料中的油,再讓原料與溶劑的混合物進入氨冷套管用氨繼續降溫,使原料中的蠟在低溫下不斷結晶析出。最終結晶溫度由產品質量要求而定。為了減少過濾阻力,提高過濾速度和油收率,再加入事先經過冷卻的溶劑,將結晶蠟進一步稀釋後送入濾機進料罐,準備過濾。

  以上為二酮苯的主要生產裝置及流程和我所學的結晶崗位需要接觸到的生產裝置及流程的簡單介紹。

  二、工作以來的技術工作回顧

  自從20xx年11月份我進入班組後,我主要負責學習結晶崗位的有關操作。由師傅帶領一對一的進行實際操作。在日常工作中我接觸到了原來從未接觸到的各種機械裝置,如:離心泵、螺桿泵、甘油泵、氣泵、溶劑罐、濾液罐、儲罐、安全氣罐、換熱套管、氨冷套管、換熱器、各種電機等裝置。這些我只是從書本上對其有了解,從未親自接觸與操作過。在工作的過程中,我逐漸對這些裝置有了瞭解,有一些也能夠獨自上手操作,這讓我對這些裝置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我學習的第一步就是對工作流程的瞭解。結晶崗位的工作流程大體上可以分為:原料流程、溶劑流程、安全氣流程、濾液流程、全濾液迴圈流程,其中溶劑流程還可以分為幹溶劑流程和溼溶劑流程。我反覆地沿著各個流程的管線進行梳理,從溶劑罐走到泵,再從泵走到套管結晶器。對於難以攻克的流程,我就一次又一次地去梳理。在換熱器平臺上的換熱套管E101—2和E101—3的換熱流程就讓我頗下了一番功夫。E101—2和E101—3兩臺換熱器是脫蠟一、二次溶劑的換熱器,其中濾液走的是管程,溶劑走的是殼程。而當全濾液迴圈和正常溶劑流程之間相互進行轉換時,這兩臺換熱器的流程就需要進行調整。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