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垃圾和汙水收集處理工作情況調查報告

縣垃圾和汙水收集處理工作情況調查報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縣垃圾和汙水收集處理工作情況調查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根據縣人大常委會20xx年工作要點安排,縣人大常委會成立調查組,於xx月下旬至xx月上旬,採取實地察看、召開座談會、聽取情況彙報等方式對全縣垃圾和汙水收集處理工作情況進行了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認真貫徹實施相關法律法規,不斷加大投入,切實加強垃圾和汙水收集處理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管理機制,垃圾和汙水收集處理工作取得較好成效。全縣共建成汙水處理廠1xx個,垃圾處理場6個,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垃圾中轉站28個,配備了大批垃圾清運車、清洗車、清掃車和垃圾箱、垃圾桶、果皮箱,落實了一批公益性崗位的保潔員。結合“六城聯創”工作的深入開展,把重要區域、重要地段、重要場所作為重點保潔、提檔升級,美化了環境,增強了責任,基本保障了垃圾和汙水正常收集與處理,沒有因為垃圾和汙水收集處理不及時而危害社會、影響發展。

  二、存在問題

  (一)規劃佈局不夠科學合理。

  一是規劃佈局與實際需求結合不夠緊密,缺乏因地制宜地規劃佈局,致使建設中出現盲動、被動和粗糙現象。原設計xxxx6國道沿線鄉鎮垃圾運至縣城垃圾處理場,隨著垃圾數量的增加,實有垃圾數量遠遠超出垃圾處理場日處理能力。

  二是規劃設計的處理方式與實際處理方式不一致,規劃設計處理壓縮式垃圾,而在建設中又沒有同步建設壓縮式垃圾中轉站,仍採取直接填埋,縮短了垃圾處理場處理年限。

  三是除縣城和集鎮規劃區設計並建設了必要的汙水收集處理設施外,其他人口密集的中心村莊基本上未規劃設計垃圾中轉站和人工溼地等處理設施,致使少數地方出現“髒亂差”和垃圾“一片白”;縣城垃圾處理場滲濾液日處理能力過小,積庫嚴重,如遇暴雨,滲濾液存在溢庫危險。

  (二)汙水處理達不到設計能力。

  一是汙水收集率低。縣城規劃區早期開發的商品房汙水管網鋪設不規範,後來新建的商品房沒有全部接入主管網,小產權房和農戶自建房很少建有管網或未建管網;城鄉結合部相當一部分沒有汙水管網或未進入汙水管網;高橋以上鄉鎮汙水應進入縣城汙水處理廠,但實際上,要麼管網鋪設深度不夠、密度不大、入網率不夠,要麼管理不善、維護不夠、監管不力,致使部分割槽域汙水橫流。

  二是汙水處理效果差。縣城規劃區汙水管網建設因長久失修,跑冒滴漏、雨汙混流現象嚴重,清水倒灌問題較為突出,造成汙水處理達不到設計要求;10個鄉鎮汙水處理廠除新洲、兵營兩個新集鎮的管網雨汙分流外,其他老集鎮管網基本上都不夠規範,存在雨汙混流現象,造成汙水處理執行成本增加、處理效果失真。

  三是汙水處理執行欠賬。不論是縣城汙水處理廠,還是鄉鎮汙水處理廠,執行時間和處理能力均沒有達到設計要求,汙水處理目標沒能很好實現。

  (三)設施配備不能保障正常執行。

  一是垃圾收集清運裝置配備嚴重不足,直接影響垃圾收集處理工作。如城關鎮有垃圾運輸車6臺,能用的僅有2臺,垃圾箱xx0個,能用的僅有10個;水坪鎮垃圾車xx臺,能正常使用的只有2臺,垃圾箱90個,60%的村都沒有垃圾箱,更談不上清運處理。

  二是垃圾清運裝置配備不匹配,垃圾車與垃圾箱不能一次性配備到位,致使型號不一、使用不便,影響效率。

  三是垃圾收集處理設施不全,絕大部分鎮村沒有規範的垃圾收集中轉設施,垃圾清運裝置破損較為嚴重,維修管理不夠經常,添置更新不能及時,致使部分鎮村垃圾收集清運處理無能為力、形同虛設。

  四是垃圾車無牌無保險,部分駕駛人員無證駕駛,既不便於管理,也存在極大安全隱患,若出現事故,無力負擔。

  五是大型運輸車輛更新較快,鄉鎮缺少符合條件的駕駛人員和技術操作人員,添置裝置一時難以發揮作用。

  (四)教育管理不能適應發展要求。

  一是宣傳教育力度不大,群眾環保意識缺乏,管理機制辦法不全,管理手段缺失,形成不了系統、全面和轟動效應。

  二是由於受長期的衛生習俗影響,城鄉居民群眾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對“髒、亂、差”習以為常、熟視無睹。如我們調查瞭解到的:城鄉結合部和部分鄉鎮村組,沿河道、溝邊、塘渠、門前屋後傾倒垃圾的現象較為普遍,高山、二高山地區的村民往往就近處理,隨意亂倒,致使垃圾成堆、汙染成片。

  三是門前“四包”不徹底,縣城核心區門前“四包”基本到位、徵收了垃圾汙水處理費,鄉鎮集鎮基本上建立了門前“四包”或徵收了一定數量的垃圾處理費,除此之外的居民群眾門前“四包”和垃圾處理費徵收幾乎都是“空白”。同時,環境綜合整治資金和“一事一議”整合資金又十分有限,鎮村籌集資金存在困難,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垃圾汙水收集和處理。

  三、建議意見

  (一)強化認識,形成合力。

  一要加強責任。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一級抓一級,形成鄉鎮村和各級各部門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對發現的問題認真研究具體的解決辦法和措施,真正把垃圾和汙水收集處理作為一項民生工程抓緊抓好抓落實。

  二要加強宣傳。要透過電視、報刊、標語、網路、簡訊和在學校開設環保課程等形式,不斷加大對《環境保護法》和環境保護工作的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三要加強教育。要教育引導廣大人民群眾“除陋習、樹新風”,要在中小學校、社群廣泛開展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從小培養青少年的環保意識。倡導節約和低碳的消費模式,從源頭控制生活垃圾的產生。同時,發動群眾對不文明行為進行監督,對亂排汙水、亂倒垃圾等行為進行公開曝光,增強環保意識,強化環保責任。

  (二)因地制宜,科學佈局。堅持規劃先行原則,高標準、高起點地做好全縣垃圾和汙水收集處理的整體規劃,充分體現前瞻性、精準性和適用性,確保“滿負荷、全覆蓋”。國道沿線鄉鎮均要建設規範的壓縮式垃圾中轉站,切實解決垃圾清運半徑過大、路途遙遠、費用過大問題。在建設資金受到限制時,可採用“全面規劃、分期實施”原則,總體佈置中應留有發展用地。堅持從實際出發,把握人口密度、地形地貌、山體、水系等自然環境條件,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地制定切合實際、適合自身條件的垃圾和汙水收集處理規劃。汙水處理廠已建好的鄉鎮,要儘可能的將汙水引入管網,使其充分發揮作用。對中心村莊和異地搬遷集中安置點要因地制宜的建設沉澱池、人工溼地、水肥一體化等處理設施,積極推廣生物及無動力生活汙水處理辦法。

  (三)加大投入,突出重點。

  一是要多渠道的籌集資金。積極爭取上級投入,切實加大地方投入,鼓勵、吸引社會資金和民間資本投入垃圾和汙水收集處理設施的建設和執行,逐步形成“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全民動手”的多元化投入機制。要加快壓縮式垃圾中轉站和汙水管網建設,已建好的要儘早投入使用。配齊配足垃圾收集和清運設施,對垃圾清運車輛,要統一購買保險、上牌,合法執行、保險運營,防控安全風險。

  二是要突出重點,優先解決城區10萬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水源區環境問題,切實加大水源區綜合整治力度。要藉助龍湖溼地公園建設,對核心水源區周邊實施搬遷和停耕,確保美化淨化;對龍壩集鎮和上游要延伸汙水收集管網、加大管網密度,確保應收盡收、能提全提,確保零排放、零汙染;對核心水源區的垃圾收集清運費用和配套設施建設給予重點傾斜,確保一方淨土不受汙染;對水源區河道全面實施綜合整治,耕地實施退耕還林還特或有機耕種,確保土地不受化肥、農藥殘留汙染,積極探索水源區環境綜合治理的有效管理體制機制,確保一庫清水送溪城。

  (四)加強監督,嚴管重罰。要加快建立監測網路和監測資訊釋出制度,加大對垃圾和汙水排放情況的排查監管力度,將城區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生活垃圾和汙水治理、畜禽養殖汙染防治等作為優先監管和整治內容,確保全縣垃圾和汙水的收集處理取得明顯成效。要整合現有機構、人員隊伍,加大基層環境監管執法力度,對各類督辦件、暗訪件和媒體曝光的問題以及舉報投訴的重點汙染企業,要及時處置,嚴管重罰。

  (五)理順關係,健全機制。

  一是理順管理體制,出臺管理辦法。針對城鄉垃圾和汙水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類問題,認真研究,分別制定統一規範、明確具體的《全縣垃圾收集處理管理辦法》和《全縣汙水收集處理管理辦法》,明確城鄉垃圾和汙水管理的主體、責任、權力和範圍,使其有人辦事,有權管事,避免職責不清、規範不嚴、隨意性大的問題,確保垃圾和汙水收集處理既能城鄉一體、政策一致、標準統一,又能整齊劃一、遙相呼應、監管推進,真正實現垃圾和汙水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目標。

  二是完善考核機制,加大檢查督辦。把垃圾和汙水處理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簽定目標責任書,實行任期目標考核,並作為幹部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和提拔晉升的重要依據。三是健全准入機制,強化監督管理。環保部門要嚴格執行建設專案環評和“三同時”制度,對新建、擴建、改建專案嚴把預審關,對新引進企業要提高環境准入門檻。不能以犧牲環境代價換取無謂的經濟發展,做到環保中發展、發展中環保。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