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文學課題實驗報告

民間文學課題實驗報告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民間文學課題實驗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教學背景

  我園於20xx年10月30日立設了“三峽民間藝術”課題研究,將課題分成三大部分:民間文學、民間遊戲、民間藝術。

  在宜昌境內,秀美山水,清江兩岸,長江邊上出生的孩子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劉德培爺爺。劉德培爺爺在國內外享有盛譽,還被省群藝館和省民間文藝研究會授予“民間故事家”稱號,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評價為“國寶”。有如此強大的文化底蘊的前輩。作為後輩的我們更應該將民族文化發揚光大,讓幼兒得到更好的傳承。

  二、課題研究意義

  《綱要》總則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生教育的基礎,城鄉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的實施素質教育,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而宜昌境內含有少數民族-土家族的風土人情,正好因地制宜的實施素質教育,並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以素質教育理念開發符合幼兒特點且具有中國民間文學特色的教育內容,合理選擇教育教學手段與方法,科學地組織教學過程,培養幼兒的素質教育。使各個領域相互滲透,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幼兒民間文學教育是本幼兒園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其課題研究意義如下:

  1、幼兒學習民間文學,繼承民間文化遺產。

  民間文學是中華民族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絢爛多彩的優秀文化。古往今來,智愚憨樸,抑揚褒貶,深入淺出。既能表達人民的理想和願望,又能揭露剝削階級的貪得無厭;既能頌揚勞動者的高尚情操,又能嘲弄達官顯貴的不學無術等等。形式的多樣化,作品的豐富性,以及獨特的風格和鮮明的個性,是幼兒文學之瑰寶。如果我們能從民間文學中吸取精華、棄其糟粕。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作品,作為幼兒園教育活動的教材,我們不僅可以讓孩子體會語言藝術的美,領略歷史文學的魅力,感受中華美德的薰陶,更可以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綱要》指出:“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我們所選用的教材是根據當地民間文學作品、時代,以及個人特點的作家所創造的語言作品,既蘊涵著構成語言風格的多樣性,又具有很強的社會性,幼兒透過直接體驗,例如:《V亭》這個地名的來歷,不僅瞭解三國的戰爭,還能借助於文學作品感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璀璨文化,而且能豐富自己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自然的萌發熱愛祖國、熱愛自己的家鄉的情感。

  2、幼兒學習民間文學,豐富園本課程。

  民間文學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它蘊含著偉大民族精神。我們要激發、培養幼兒民族自尊性、自豪感、自信心、及我國所特有的優良傳統和美德。我們幼兒園開展民間文學課程的目的就是:“培養幼兒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提高,豐富幼兒園原本課程的內容。“

  為讓幼兒感知和體驗文學作品所展示的豐富、有趣的中華民間傳統生活方式,在與幼兒民間文學作品的互動中,我們透過童謠、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寓言、古詩詞、成語故事,諺語等多種體裁的作品來充實園本化課程。

  3、幼兒學習民間文學,促進其發展。

  在漫長的人類發展史上,中國走過了五千年的歷史長河,經過了一個漫長的農耕時代,我國的民族文化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村莊農耕文化。民間故事作為民間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所承載的不僅是知識、經驗、智慧,更沉澱了民族優秀的精神基因,記載了人類的智慧和發展歷史,展現著人們的思想狀況和價值追求,是民族生存和發展之“根”。因此,從民族文化中選擇幼兒喜歡的民間故事作為語言教育的內容,不僅可以繼承和發展民族文化,也利於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民間故事具有遊戲性、幻想性、幽默性等特點,其內容、情節、語言深受幼兒的喜愛,它以獨特的魅力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兒童,給他們的精神世界注入了生機和活力。教師利用民間故事開展幼兒語言訓練,不僅符合幼兒的語言興趣特點,而且符合幼兒的語言認知特點,是很好的語言訓練內容。

  幼兒民間文學作品,如古詩、童謠、民間故事、神話、成語等形式的作品,有許多是取材於兒童生活實際,旨在透過一個個具體的文學作品,讓幼兒感知理解作品所展示的豐富生活,增長對藝術語言的敏感性。如《下馬槽》、等民間故事,透過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的故事情節,向幼兒講解了一個又一個科學道理;又如《懶媳婦的餅子》等情感教育類作品,透過一幕幕的情景再現,讓孩子身臨其境,從而逐漸體會詩中所表達的寓意。再如一些鄉土氣息濃厚的童謠《六眼衝》等作品,語言樸實、情節簡單,非常適合作為低齡幼兒學說完整句的教材。故事的主人翁成為孩子們行為的榜樣;而寓言、成語以一種短小精悍、易懂的故事,向幼兒娓娓講述了一些深奧的道理,讓幼兒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因此,在幼兒園開展幼兒民間文學教育,讓幼兒感知不同型別的民間語言文學作品,讓植根於祖國大地的民間文學陶冶現代的幼兒,豐富知識,啟迪智慧,訓練語言,培養美德,使幼兒更加熱愛生活,懂禮貌、重情義,增強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以及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各方面的發展,也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精神要求。

  三、理論依據

  1、《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兒童文學,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透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還有“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幼兒與老師、同伴交談,體驗語言的交流的樂趣”,以及“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

  2、《3-6歲幼兒學習指南與發展》中提到: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如:經常抽時間與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提供童謠、故事和詩歌等不同體裁的兒童文學作品,讓幼兒自主選擇和閱讀。引導幼兒感受文學作品的美。如:有意識地引導幼兒欣賞或模仿文學作品的語言節奏和韻律。

  3、早期開發理論。科學家大量研究資料表明,幼兒期是大腦迅速發育的高峰期,是智慧敏感期,是對幼兒進行早期教育的最佳時機。3-13歲是人生記憶力最好的年齡,而5-6歲兒童處於形象思維持續發展的時期,頭腦儲存了許多實物、符號與表象,語言理解能力發展迅速,能夠掌握各種式樣、節奏、聲音、押韻形式。與以往大家的認識不同,兒童熟讀成誦形成的記憶力不但不妨礙理解力的發展,而且成為理解力發展的堅實基礎;優美的文學作品,富有藝術的美感,經典的絃歌,其旋律和韻律又可增強記憶,這種記憶已不止於短期的背誦效果,而能透入心靈的深處,真正達到昇華人性的教育目的。採用適當的教育方法,創設相應環境,使幼兒情感與文學作品交融共鳴,在欣賞美的同時把良好的思想無形滲透在人格行為發展中。因此,在幼兒期凡是幼兒能夠理解的文學作品必然可以早些讓幼兒接觸。

  四、課程目標

  “三峽民間藝術”的課題目標分為三部分:

  1、情感態度目標:激發幼兒熱愛三峽民間藝術

  2、藝術教育目標:引導幼兒初步瞭解三峽藝術民間特點,能初步感受三峽藝術美,發展幼兒的審美能力。

  3、創新學習目標:引導幼兒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在三峽民間藝術活動中大膽創新,充分發展幼兒的潛能。

  “民間文學”課題研究是根據《幼兒園綱要》、《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早期開發理論》等有關理念指導下,透過對幼兒民間文學原本課程的實踐和研究,分年段將達到以下幾點目標:

  1、中班年段

  (1)能結合情境感受到民間文學所表達的不同意思。

  (2)會說本民族或本地區的語言,基本會說普通話。

  (3)能基本完整地複述自己所學的民間文學。

  (4)感受民間文學的豐富和優美,對民間文學風格和特點有初步的瞭解。

  (5)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

  3、大班年段

  (1)在集體中能注意聽老師或其他人講話。

  (2)能結合情境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設等相對複雜的句子。

  (3)會說本民族或本地區的語言和普通話,發音正確清晰。少數民族幼兒基本會說普通話

  (4)喜歡與他人一起談論民間文學有關的內容。

  (5)能初步感受民間文學語言的美。

  (6)激發幼兒對家鄉、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7)初步嘗試創編相應的適合的民間文學。

  五、幼兒民間文學教育策略的研究

  集思廣益,以多平臺多手段教育為基礎,以潛移默化的引導或直接表達的情感為媒介,進行幼兒民間文學教育策略的研究,構建以幼兒民間文學為主體的幼兒園文化環境,利用情景再現法開展幼兒古詩教育活動,或者透過多媒體手段進行幼兒民間文學的教育活動。

  1、營造幼兒民間文學教育氛圍根據辦園理念和培養目標,整體設計環境,精心營造濃厚的民間文學文化氛圍,從不同的角度向幼兒展現了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文化。

  2、利用情景再現法開展幼兒文學教育活動結合民間文學教育活動的開展在幼兒之間開展許多來源於民間文學的創造性主題遊戲。在遊戲中,孩子們用不同的方法演繹自己對民間文學的理解與認識,用民間文學的表現手法表達自己對世界、對生活的感受。

  3、多媒體手段的使用充分利用聲、光、電等多種媒體手段,透過音樂、電影、動畫片、圖片、歌曲等,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4、幼兒民間文學教育的開放性,民間文學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民間文學教育也應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在實施過程中,應該既有預設的課程內容,又有生成新內容的空間;既要重視顯性課程,又要重視隱性課程;既重視教師與幼兒的互動,又重視幼兒與家長的互動。教育內容的選擇、活動網路的編制、活動時間的編排、活動資源的利用等都應該具有一定的靈活性與開放性。

  六、實驗教學方法

  1、幼兒民間文學的基本教育方法,我們運用了幾下幾點:

  (1)情感渲染法:教師應以飽滿的情緒和對幼兒民間文學作品的正確理解感染孩子,強調幼兒的感受。

  (2)直觀法:教師為幼兒提供充分、正確的感性認識物件,創造良好的語境,幫助幼兒理解作品內容。

  (3)提問法:教師除順教材思路進行提問外,還設計大量的“開放性”問題,以拓展幼兒的思維,為其理解作品中的語音結構提供機會。

  (4)其它方法:與其它活動一樣,幼兒民間文學教育還經常採用示範講解法、遊戲法、講述法、談話法等多種方法。

  2、大膽探索多樣化活動形式在開展民間藝術教育活動時,我們注意以豐富多樣的活動為載體,努力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即探索以活動為基本的教育形式,靈活採用集體、小組、個別活動形式,重視幼兒自主性的探索、研究、學習活動,重視幼兒與周圍環境中人、物的對話與互動,使幼兒在多樣化的活動中積累、思考、提煉、歸納民間文學資訊,感受民間文學的魅力,認同和喜愛中國民間文學,激發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與能力,進而促進幼兒身心諸方面和諧發展。探討藉助於區域活動、混齡活動和社群、半日開放、親子活動等來滲透幼兒民間文學教育的方式。

  七、實施步驟

  (1)、準備階段(20xx年9月——20xx年8月)

  收集資料,撰寫方案。

  (2)、實施階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

  ①教學內容:適合幼兒的三峽民間童謠、傳說、故事。

  ②教學重難點:幼兒能吟誦、講述三峽民間童謠、傳說、故事,並能理解其內容。

  ③教學準備:教材、相關課件

  ④教學課時安排:

  20xx年9月——10月,初步瞭解三峽的歷史文化、地理特徵及名人、習俗。

  20xx年11月——20xx年6月,實施三峽民間童謠、傳說、故事的教學。

  (3)、結題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收集案例、整理資料,分析活動效果,撰寫結題報告。

  八、主要過程

  1、教師培訓學習。

  ①選擇能力突出,素質較高的老師參加課題研究。研究幼兒民間藝術活動中教師的角色、身份、作用、地位。教師是朋友,是主持人、是導演,是教練,而不是宗師、教師爺和判官。教師不民主,民間藝術活動開展不好,幼兒健全人格形成發展更不用說。

  ②科研老師集體收集資料,共同研究制定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案。研究開展民間藝術活動與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發展之間的關係。研究民間文學形式特點實施方法,研究民間文學對幼兒健全人格的各個表現和深層影響因素,研究各項民間文學對幼兒人格某方面的影響的對應性

  ③讓科研老師明確教研物件及方向,使教研老師自身對民間藝術有更深層次的瞭解。

  2、幼兒學習及活動的開展

  ①、民間文學教育課程納入科研班的常規課,每週必須有一節民間文學活動。

  ②親子活動、半日開放活動日時,將列入到民間文學活動中。例如:邀請家長講民間故事或者教幼兒民間童謠等。

  ③幼兒可以回家自己向長輩收集民間故事、童謠等。入園後可以講給小夥伴聽。

  3、教研活動開展

  ①教研組每週一次教研會,共同研討教學活動、計劃、反思及幼兒的興趣度。如一旦發現幼兒興趣度不高,教研組將及時的調整方向。

  ②師徒結隊,互幫互補。有經驗的老師帶年輕的老師,使課堂活躍,不呆板不刻板。年經教師在開展活動時,可向有經驗的老師討教。有經驗的老師也可想年輕老師學習她們的創新。

  ③同班老師,互評互助。每次民間文學活動課時,同班老師互相聽課互相評課,指出對方的不足及優點。

  4、展示活動

  ①幼兒向家人展示。每次民間文學活動課後,鼓勵幼兒放學回家後講給家人聽。

  ②開展活動展示。在每次的親子活動或者半日開放活動,都可以將幼兒所學展現給家長。

  ③展板展示。將幼兒所學的民間文學可以透過文字展現出來。

  ④向社會展示。例如“六一兒童節”“走進千萬家,進社群”等,都可以讓幼兒展示出他們所學瞭解的民間文學。

  九、主要成果與分析

  (一)對課程的內容、方式進行分析:

  (1)、對幼兒的情感體驗分析:民間文學活動中幼兒對待世界(包括自己)和活動的情感態度,即對人、對事、對己的一種傾向性。知識經驗:幼兒關於客觀世界淺顯而基本的知識經驗。如:關於周圍環境和民間文學的經驗等。行為體驗:幼兒在民間文學活動中的一些基本的活動方式、方法的知識經驗(即做的經驗)。如:如何有計劃的設計自己的活動、如何與他人合作活動、如何藉助必要的道具豐富自己的表演等。能力發展:幼兒在民間文學活動中的各種智力和基本能力。如:觀察發現能力、審美欣賞能力、想象創造能力、大膽表演能力等。 評價方式:觀察調查、成長檔案、作品展示、現場表演、才藝展示、家長參與等。

  (2)、對教師的分析:民間藝術教育能力:主要指教師實施幼兒民間文學教育必備的知識素養、教育設計能力、環境的創設與利用能力、教育活動的組織與指導能力、教育評價與教育反思能力等。民間文學教育情意:主要指教師在進行幼兒民間文學活動中對民間文學活動的情感、態度等。 評價方式:教師自評:教育案例、教育後感、教育反思等他人評價:問卷調查、業務考核、成果考核等

  (3)、對課程的分析:課程內容是否具有地方性、經典性和適宜性。課程目標和計劃是否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教育的內容、方式、策略、環境條件是否能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教育過程是否能為幼兒提供有益的學習經驗,並符合其發展需要。教育內容、要求能否兼顧群體需要和個體差異,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發展,都有成功感。教師的指導是否有利於幼兒主動、有效地學習。課程評價:說課研討、教學展示、現場觀摩、專家指導、活動反思、方案評比

  (二)具體成果如下:

  1、深化幼兒民間文學活動的具體目標與內容。

  2、幼兒民間文學活動的目標評價體系。

  3、各類民間文學活動的方案設計。

  4、幼兒民間文學園本課程。

  5、課題實施工作報告。

  6、課題研究報告。

  總之,將幼兒民間文學融入到幼兒園本課程是一種全新的課程理念,他不是一種將課程內容繼續擴充的課程,而是有序、多元、靈活的課程,這種全新的課程必將是我們下一代健康成長,使我們的優秀文化永久傳承!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