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重陽節主題班會教案

小學重陽節主題班會教案

  上學的時候,大家都參加過不少主題班會吧?主題班會以提高知識、發展個性、愉悅生活、促進良好班風形成為目的。你知道什麼樣的主題班會才是好的主題班會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重陽節主題班會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重陽節主題班會教案1

  一、活動目的

  透過此次十分鐘隊會,讓每一位隊員瞭解“中華傳統美德——尊老愛幼”的重要意義,弘揚傳統美德,培育時代新人,孝敬謙恭———愛從這裡起步,培育高尚人格。

  二、活動形式:

  十分鐘隊會

  三、活動人數:

  全班學生(69人)

  四、活動過程

  (1)匯入

  你們知道幾個民俗節日?你們瞭解它們風俗習慣嗎?

  (2)重陽節是其中之一,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它的風俗習慣?

  生自由交流

  (3)重陽節那天你是怎樣做的?

  生自由交流

  (4)你有什麼收穫?

  生自由交流

  (5)你有敬老小秘訣嗎?我們中隊有三位小朋友已迫不及待地要向大家介紹了,請看小品《真是奶奶的好寶貝》

  (6)詩歌朗誦《敬老歌》

  五、課外延伸

  重陽節一年只有一天,但是敬老活動不能一年一次,而是每一天;同樣敬老不僅僅孝敬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而是所有的老人,讓我們一起背誦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小學重陽節主題班會教案2

  活動目的:

  1、讓學生了解重陽節的來歷和習俗。

  2、懂得尊老愛老是一種美德,並努力做一個尊老愛老的好學生。

  活動準備:

  1、關於重陽節的傳說故事和有關圖片。

  2、事先讓孩子初步瞭解有關重陽節的有關民俗。

  活動過程:

  一、老師開始語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每年的9月9日是重陽節,民間也常在該日舉行一些祭祖與敬老活動。20xx年,我國法律明文規定將農曆九月九日定為“老年節”。這節班會就讓我們一起來深入瞭解一下重陽節以及尊老、敬老的傳統。

  二、老師講解重陽節的來歷,透過故事《重陽節由來的傳說》,加深學生對重陽節的瞭解和認識。

  三、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曆九月初九的重陽節,人們有豐富的活動,詢問學生知道哪些重陽節的習俗,如登山、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然後老師詳細講解重陽節的習俗及演變。

  四、讓學生分組讀、齊讀與重陽節有關的詩句,加深對重陽節習俗的理解。

  五、老師播放多媒體課件,講解重陽節蘊含的尊老敬老的意義,播放相關圖片、影片,讓學生分組討論圖片和影片中哪些人的做法是對的,哪些人的做法是錯的,並讓學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怎麼做的。

  六、全班齊讀尊老敬老的名言,加強學生尊老敬老的意識。

小學重陽節主題班會教案3

  活動目的:

  1、讓學生了解重陽節的來歷和習俗。

  2、懂得尊老愛幼是一種美德,並努力做一個尊老愛幼的好學生。

  活動過程:

  一、主題匯入

  同學們已經認識好幾個中國傳統節日了,五月初五端午節、八月十五中秋節,那麼你們知道九月初九是什麼節日嗎?

  (重陽節)

  二、介紹重陽節的由來和習俗

  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古人認為兩九相重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因此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在這一天,人們一般會有遊賞景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三、 頌九九重陽詩

  1、聽音訊《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全班同學集體朗誦。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所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表現了詩人重陽節時遠在他鄉,不能與親人兄弟一起登山,對親人的思念之情。看來,古人對於重陽節這個節日是非常重視的。

  四、說一說準備為爺爺奶奶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現在,我們一般將重陽節成為中國的“老人節”,目的是為了讓年輕一輩懂得尊老敬老。請同學們來談談為了尊敬長輩、關愛長輩,你們準備為爺爺奶奶做什麼事?

  五、總結

  尊敬長輩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敬重自己的長輩,也要推廣到敬重別人的長輩,而對於你們來說,如果能做到那樣,那麼你們一定會成為一個人見人愛人誇的好孩子。

小學重陽節主題班會教案4

  活動背景:現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們只知有自己、不知愛別人。感恩教育從感受父母爺爺奶奶的養育之恩開始,從小讓孩子對老人心存感激、知恩圖報,做個有孝心的好孩子。一個人只有愛父母、愛家人,長大後才會愛他人、愛祖國。

  活動目標:

  1、瞭解重陽節的風俗及民族文化含義

  2、學會感恩,學會珍惜,學會感激老人。

  3、用自己的行動來表達對老人的情感,動手又動腦。

  4、培養學生敬重老人,關心老人的良好品質,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主持1:“金秋十月爽,九九話重陽。日月兩重歸,相映地久長。”

  主持2:“霞披夕陽情無限,霜染秋楓葉正紅。”

  主持1:秋風送爽,果實飄香。上個月,也就是金秋十月的二十六日,同學們知道是什麼節日嗎?對啊,是一年一度的老人節——“九九”重陽節。

  主持2:重陽節又稱敬老節,儘管今年的重陽節已經過去,但尊老、敬老這個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卻不會改變。

  主持2:可是當今社會,也有極少數人不尊重老人,把老人視為累贅,看作負擔,不盡贍養義務,請看小品《如此孝敬》。

  主持1: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瞭解重陽節,繼承尊老敬老這個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前段時間,我們班就圍繞“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這個主題,進行了調查活動。今天,我們就以生動的形式對成果進行彙報吧!

  主持2:本次活動共分為4個組,分別是重陽溯源組、重陽美食組、重陽習俗組、重陽敬老組。(課件出示)

  請各組認真準備,首先有請第一組——重陽溯源組。大家歡迎!

  (二)自主活動,成果展示

  1、重陽溯源組

  (1)小組長引入小組活動:各位老師、同學,大家好!我們是重陽溯源組。我們收集到了有關重陽的由來和一個相關的神話故事。

  (2)組員1介紹重陽節的由來1:

  首先請組員1來為大家介紹吧,大家歡迎!

  10月26日,是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陽節。專家介紹說,九九重陽節源於西漢,今稱“敬老節”“老人節”,是一個非常溫馨的傳統節日。古人認為,九為“陽數”,象徵吉祥、幸福、光明。九月初九是雙九,故曰“重九”;又是兩個陽數合在一起,故稱“重陽”,所以這一天為重陽日。

  (3)組員2介紹重陽節的由來:

  那大家知道九月初九是什麼時候被定為重陽節的嗎?接下來有請組員來給大家介紹。

  重陽節正式成為節日,是在西漢時期。據說漢高祖劉邦的愛妾戚夫人被害後,她有個名叫賈佩蘭的侍女也被驅逐出宮。賈佩蘭與人閒談時,說到在宮中每逢九月九日,就要佩插茱萸、飲菊花酒,以辟邪延壽。可見,農曆九月九日在漢代就成為節日了。

  (4)組員3介紹重陽來歷的神話故事:

  關於重陽節的來歷,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聽嗎?下面請組員來為大家介紹吧,大家歡迎!

  在民間,關於九九重陽的來歷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故事呢。

  相傳,在東漢時期,有個叫恆景的人,拜方士費長房為師,修煉了幾年後,有一天,費長房突然發現恆景臉色難看,就對恆景說:“九月九日你家有災禍,想避開災禍,你必須做一個紅布袋,用紅布袋裝上茱萸,紮在手臂上,帶著全家人一起登上高山向東面遠望。到山上,務必喝點菊花酒,這樣災難就會過去。”恆景照辦了,在九月九日這一天,恆景帶上全家登上了附近的高山,第二天,恆景一家回到家中,發現所飼養的雞、犬、牛、羊不知何故都死去了,全家因遵循了費長房的告誡,外出登高才逃過一劫。從此,九月九日登高避邪的風俗便傳開了。傳說終歸是傳說,其實,秋天到野外登高爬山、遊玩賞花本身就是一項對身心很有益的娛樂活動。

  謝謝大家,我們組的`介紹完了。

  2、重陽美食組

  (1)小組長引入小組活動:各位老師、同學,大家好!“民以食為天”,大家都知道,中國的許多傳統節日都離不開吃,那你們知道,端午節吃什麼嗎?(粽子)對!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那重陽節呢?(吃重陽糕)對,我們這一小組就來介紹重陽節的美食。

  (2)組員1:大家好!我為大家介紹的是北京特色小吃——栗子糕(課件出示)。

  北京有重陽節吃花糕的習俗,花糕又稱栗子糕,它是在蒸熟的江米上排滿整栗子而名。還有一種栗子糕,是用栗子泥為主料製作的。上、中、下為黃色,中間夾有紅、褐兩色,共為五層。吃的時候,用白糖和糖桂花熬成的糖汁澆在上面即可。栗子糕宜秋、冬季製作與食用。因此,這種栗子糕還獲得了“中華名小吃”稱號呢。

  (3)組員2:大家好!我為大家介紹的是上海五色糕(課件出示)。

  上海五色糕一共有這樣五種顏色:用麥青汁做成的綠色,用蓮子汁做的白色,用松花粉做成的黃色,用玫瑰漿做成的紅色,用可可粉做成的咖啡色。切成菱形塊狀,裝盒時插上象徵吉祥的小旗即可。

  (4)組員3:大家好!我來給大家展示一下各式美味重陽糕的圖片。

  3、重陽習俗組

  (1)小組長引入小組活動:各位老師、同學,大家好!我們是重陽習俗組。在重陽節這天,我國民間有很多活動,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下面就請我們的組員為大家一一介紹。大家歡迎!

  (2)組員1介紹重陽習俗之一:登高(課件出示)。

  重陽登高,是節日主要習俗。歷代以來,漢族官民到九月九日全都成群結隊去爬山。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於無山可登,無高可攀,就仿製米粉糕點,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以示登高(糕)避災之意。"登高"特別受老年人重視,是"高"有高壽的意思,因此人們認為"登高"可以長壽。

  (3)組員3、4分別介紹重陽習俗之二:插茱萸(課件出示)。

  大家好!聽了前面同學的介紹,大家都知道了重陽節要插茱萸的習俗,那我就給大家來介紹一下茱萸的功效吧!

  古人認為茱萸可以辟邪,現代醫學認為,它除了防蟲,還有散寒止痛、止嘔止瀉的功效。可見,茱萸的功效可不小啊!所以,古人不但喜歡將帶果實的枝葉採下來插在頭上,還喜歡單獨將果實做成香囊隨身佩戴。

  大家好!聽了我們組的介紹,同學們一定會想這種植物究竟長什麼樣呢?請看大螢幕。(課件出示茱萸圖片)

  不過,重陽佩茱萸的習俗在唐代盛行,到了宋元以後,就開始少見了。因此,現代人知道茱萸的已經很少了。這也是我們調查之後,覺得非常遺憾的一件事。

  (4)組員2介紹重陽習俗之三:品酒賞菊(課件出示)。

  菊花,是我國名花,也是長壽名花。菊是生命力的象徵。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古時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的。九月九日這天,採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糧食中,然後一齊用來釀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飲用。傳說喝了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詩人們,賞菊飲酒,吟誦詩句,給後世留下不少佳句。唐代大詩人孟浩然寫的《過故人莊》就是寫了朋友邀請他品酒賞菊的情景。讓我們小組的成員一起來背一背這首詩吧!

  4、重陽敬老組

  (1)組員1推薦敬老書籍(《二十四孝》)。

  19xx年,我國把重陽節又稱為“敬老節”“老人節”。其實,從古至今,重陽敬老之風是綿延不絕啊。孝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倫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曾收集了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了《二十四孝》,現在它已成為宣傳孝道的通俗讀物。建議大家課後可以去翻閱這本書。(課件展示)

  (2)組員2介紹現代名人敬老故事(魯迅一生遵母命)(課件出示)。

  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許多名人都是敬老的好榜樣,接下來,請聽名人敬老故事。

  魯迅一生遵母命

  魯迅平常不多喝酒。他在小時候,母親常提到父親酒後失態,並告誡他長大了不要多喝酒。魯迅遵母令,一生從未喝醉過。

  魯迅的母親愛看小說。當母親由家鄉移居北京後,魯迅在上海買了些暢銷小說給母親瀏覽消遣。在《魯迅書簡》一書中,收有魯迅寫給母親的問安信,就有50封之多,可見其拳拳赤子之心。

  (3)組員3介紹當代名人敬老故事(孔繁森情繫孤老)(課件出示)

  孔繁森情繫孤老

  孔繁森在拉薩當副市長期間,經常走訪敬老院,他走訪了48所,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老人的心田。他平時自己節衣縮食,把節省下來的錢買東西,送給有困難的孤寡老人。

  他不僅關心社會上的老人,也同樣孝敬自己的老母親。1994年,孔繁森回到老家,就給93歲高齡的媽媽梳頭、洗腳、餵飯,用輪椅推著老人出去乘涼,村裡人看到了,個個都伸出大拇指誇獎。

  主持1:剛才四個小組都圓滿完成了任務,讓我們瞭解了很多有關重陽節的知識。在我們心目中,老人就是社會的財富,就是時代的豐碑,更是生活的寶典,值得我們好好地去學習。請聽詩朗誦《敬老歌》。

  主持人2: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其中最有名的,也是同學們都知道的一首詩,就是大詩人王維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了。讓我們齊聲背誦吧。

  下面讓我們來做做詩詞遊戲,當我吟出上句的時候,你們可以站起來接下句。接得快的、接對的有獎。

  主持2:叔叔阿姨,還有我們的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風風雨雨這麼多年,從晨曦一抹到太陽山,從青春年華到兩鬢斑白,為子女操碎了心,他們把愛都給了我們,把世界給了我們。今天,我們為長輩們準備了一份特別的禮物,請欣賞手語操《感恩的心》。

  主持1:親愛的爸爸媽媽,當我們一天天長大,而你們卻一天天變老,您臉上的魚尾紋正是歲月留下的溝溝坎坎,為了拉扯兒女,您曾付出過怎樣的艱辛,又擔負著怎樣的牽掛和擔憂啊。

  主持2:前段時間,我們根據同學們父母所寫的資料,評選出了“敬老之星”,現表彰如下:(略學生名單)讓我們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他們吧!希望他們一直保持這種美德,同時也希望同學們好好向他們學習哦!

  主持1、主持2(輪流):秋高氣爽的華夏大地,永珍蓬勃的錦繡中國。仰望天空高山海洋,傾聽風兒吹過草原旋律,吶喊聲音圍繞在山谷迴響,潛入藍色深海和魚兒遊戲,讓我們享受生命重回純真的情懷。

  “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愛在重陽”主題隊會到此結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