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幸福婚姻家庭調查報告

中國幸福婚姻家庭調查報告

  當去接觸不知道的一個情況或事件,我們需要仔細地調查清楚,並將探尋到的規律和經驗寫進調查報告。一起來參考調查報告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幸福婚姻家庭調查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婚姻家庭是社會和個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婦聯釋出《中國幸福婚姻家庭調查報告》,透過全國10餘個省區市的數萬份問卷調查,進行資料分析,為婚姻家庭幸福尋找更多方法。

  婚齡逐年下降 平均結婚年齡26歲

  報告指出,目前我國平均結婚年齡為26歲,男性比女性高2.3歲,四分之三的男性在25至34歲之間結婚,超過九成的女性在30歲之前結婚。

  其中,“70後”比其他代際結婚時間更晚,平均結婚年齡在29.6歲,“60後”、“80後”及“90後”的平均結婚年齡依次是26.3歲、26.2歲、24.3歲。

  婚前條件有車有房僅佔15.3%

  調查報告指出,縱觀受訪者的各年齡階層,在結婚前有房有車這一點要求,比例僅佔15.3%。而91.6%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步入婚姻時,更看中的是有責任感的人,同時,善於控制情緒和化解衝突的情商也很重要,79.4%的已婚人士表示自己會盡量控制好情緒並且化解衝突。

  使用新型社交工具相識比例上升

  報告顯示,婚姻締結模式中,身邊熟人介紹的方式達到54.3%,相對於“60後”和“70後”而言,“80後”及“90後”透過新型網際網路社交工具相識的比例日益提升,且成功率達到10.2%,是“60後”透過社交網路等方式締結婚姻成功率的十倍以上。

  跟初戀結合的“60後”佔七成

  在持續一年的調查中,86.5%以上的受訪者與配偶在婚前戀愛時間為半年至一年,60後的初戀情結比較明顯,而其他被訪者中,受觀念的影響,婚前同居比例也在逐年提升,“70後”有44.4%的婚前同居者,“80後”和“90後”的比例分別為59.6%和57.8%。

  情感專家李松博士表示,中國社會隨著年代變遷,男女關係態度比較大的`轉變。60年代出生的人跟初戀結合的佔了七成是因為“60後”重視過平淡的生活,70年代的人比較注重經營夫妻關係,“80後”比較浪漫,“90後”比較自我為中心。

  婚姻半徑超越地域限制

  與此同時,“80後”、“90後”的婚姻半徑明顯超越了地域限制,受訪者和配偶在同一城市出生的比例僅佔到45.5%左右,更多的年輕人選擇跟同城市以外的人結婚。

  情感專家表示,由於經濟條件、資訊、交通都相對發達了,異地戀已經沒有地域障礙了。

  幽默浪漫成結婚“加速劑”

  與此同時,幽默浪漫的細胞也對婚姻的締結形成良好的助力,年輕群體在這一方面更為明顯,“80後”和“90後”認為自己開朗幽默、懂得浪漫的比例比“60後”高出10多個百分點。

  專家表示,理智和負責任的態度將有助於雙方奠定更穩定的情感關係,而幽默浪漫的感性特質則有可能成為雙方步入婚姻殿堂的加速劑。

  男主外、女主內傳統觀念仍凸顯

  《中國幸福婚姻家庭調查報告》中顯示,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仍然凸顯,受訪者從男女兩性在婚姻中的角色期待來看,女方承擔大部分家務、而男方承擔大部分消費的觀念相對突出。

  忠誠是對配偶的首要期望

  報告顯示,幸福夫妻在婚後相處中,對配偶首要的期望是“忠誠”。86.3%的受訪者希望配偶忠於自己,更在意一份長久的有安全感的關係,而體貼、睿智和是否要小孩這三點緊隨其後。

  爭執也是溝通 信任才是重點

  僅三分之一的受訪者每個月會跟配偶發生口角,但超過80%的受訪者從未對配偶談及離婚話題。專家表示,爭執也是溝通,信任才是重點。非常幸福的夫妻給予對方更高的信任度,而現在很多年輕人缺乏責任心,沒想好結婚就結婚,沒想好做父母就要了孩子。在爭吵時動不動談及離婚不是一個聰明的做法。

  牢記這幾點 家庭更幸福

  透過調查報告,專家總結出的幸福婚姻家庭有幾點啟示,分別為:

  修煉品性、寬容體貼;情感依戀、用心經營;共同成長、積極溝通;平等相待、互相尊重;陪伴子女、言傳身教;上慈下孝、相互關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