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遊戲教育方式調查報告

幼兒園遊戲教育方式調查報告

  教育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導下形成的實現其教育思想的策略性途徑。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遊戲教育方式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幼兒園遊戲教育方式調查報告1

  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幼兒園教學遊戲化以幼兒的主動學習和主體性發展為主要特徵,體現生動活潑、積極主動、興趣與能力並重的具有時代特色的教學活動正規化。在調查問卷過程中,發現農村幼兒園在開展遊戲化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還存在這諸多的阻力,特別是我們鄉鎮幼兒園。現將各部分內容調查情況彙總如下:

  一、遊戲化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

  1、遊戲形式化。有不少教師在觀念上仍有重上課輕遊戲的傾向,沒有真正把遊戲寓於一日的活動之中。有的教師嫌玩遊戲麻煩,平時不玩遊戲,只在有人參觀檢查時才讓幼兒玩遊戲,因而幼兒遊戲活動不能得到正常開展。

  2、未能很好地處理好遊戲與教學的關係。具體表現為:第一,在選擇遊戲內容時,過多考慮遊戲的教學因素,而忽視幼兒的興趣和好奇心;第二,在遊戲過程中,教師過於求全,急於求成,希望每一個孩子玩遊戲都能達到某一目標和水平,而幼兒的創造性、自主性被忽略了。

  3、遊戲自由化。有的教師沒有認識到教師適當的指導對體現幼兒遊戲價值的作用,把遊戲等同於自由活動,讓幼兒隨意玩。沒有教師的參與,沒有教師的指導,遊戲成了一種無目的、無計劃的活動。

  4、遊戲模式化。教師在遊戲中“導”得過多,使得幼兒選擇遊戲的自由度極小,遊戲的內容也極為單調。

  5、遊戲組織方式不恰當,存在兩個極端傾向。一種傾向是遊戲始終處於教師的高控之下,整個遊戲過程中幼兒都缺乏自我探索、自主建構的經驗,難以獲得愉悅的遊戲體驗。另外一種傾向則是放任幼兒的遊戲,認為遊戲既然是幼兒的自主活動,那就應將遊戲完全交給幼兒,教師主動放棄自身的指導和教育職責,成為一個純粹的旁觀者。這樣的遊戲多數無法深入,幼兒也只能獲得一種淺層次的快樂。

  二、組織課堂遊戲化存在的困難

  1、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家長更重視幼兒的成績,而忽視了幼兒人格的發展。

  2、環境創設不合標準。《幼兒園工作規程》規定小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一般大型園為10-12個班,中型園為6-9個班,小型園不超過5個班2,但是,我們周邊的幼兒園中幾乎每個班都在30人以上,使幼兒的遊戲空間密度加大,老師管理難度較大,教室看起來區角擺放很豐富,實際只是教室的擺設。

  3、師資隊伍的缺乏,鄉鎮教師不足。

  4、遊戲材料種類單一,玩具數量較少,材料利用率較低。

  三、我對課堂遊戲化的幾點小建議

  教師的具體組織、指導遊戲過程中應掌握以下技能:

  1、教師應多觀察瞭解

  透過觀察幼兒在遊戲活動中的表現,教師可以瞭解幼兒各方面的發展水平和內心世界,為教育教學提供依據,同時也為遊戲指導提供依據。

  2、教師要適時的幫助指導

  教師在細心觀察、分析、總結幼兒的遊戲活動規律之後,應該明確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樣的方式參與幼兒遊戲,對哪些幼兒應該給予幫助,給予什麼樣的幫助。具體做法是:

  ⑴隱性指導--教師作為遊戲夥伴

  以幼兒遊戲的夥伴,而不是以教師的身份出現在遊戲活動中。教師作為遊戲夥伴參與到幼兒的遊戲活動中,往往更能夠吸引幼兒,使幼兒玩得更有興致,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始終不能忘記自己的角色地位、參與遊戲的目的,隨機指導要把握好時機和分寸,以不干擾幼兒遊戲為前提。

  ⑵顯性指導--教師直接點撥

  遊戲中有時會出現一些不能預料的偶發事件,會影響幼兒遊戲活動的正常進行。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介入遊戲進行有目的的指導。

  遊戲中幼兒出現過激的行為,有不安全傾向時,教師必須加以指導。

  當幼兒在遊戲中有所求助時,教師要予以幫助。此時,教師或提供相應材料,或提供方法,或啟發引導,使遊戲能順利進行下去。

  3、評價要合理、自然。

  遊戲結束時,對幼兒遊戲活動的評價要合理、自然。教師切忌以成人的思維定勢,用統一的標準來衡量、評價幼兒遊戲,而應關注每個幼兒自身能力的縱向發展。評價不要面面俱到,更不能變成一種說教,應該集中討論有價值的問題;也不必每次遊戲後都有評價活動。

  幼兒園遊戲教育方式調查報告2

  班級: 姓名: 學號:

  調查目的:瞭解幼兒園遊戲活動的現狀,分析其影響因素

  調查時間:年 月 日~ 月 日

  調查地點:

  調查物件:全園教師

  調查方法:訪問法、談話法

  調查人:

  遊戲是兒童主要的活動,能給幼兒帶來愉悅的情緒體驗,可以促進兒童身體、認知、社會性、情緒情感等各方面的發展,對兒童健康、和諧成長具有重要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遊戲是幼兒最基本的活動方式,是獲得發展的最佳途徑,也是幼兒學習的基本方式。教育家羅素曾經說過:“熱愛遊戲是幼小動物—不論是人類還是其他動物最顯著的易於識別的特徵。對於兒童來說,這種愛好是與透過裝扮而帶來的無窮樂趣形影相隨的,遊戲與裝扮在兒童時期乃是生命攸關的需要,若要孩子幸福、健康,就必須為他提供玩耍和裝扮的機會。

  透過對幼兒園老師進行調查,瞭解到幼兒園遊戲的現狀和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 班級兒童最喜歡的遊戲:

  體育遊戲、角色遊戲、建構遊戲、音樂遊戲、小型結構遊戲。

  二、 幼兒園遊戲中存在的問題:

  1、 遊戲內容比較單一,不夠豐富;

  2、 材料投放不夠豐富,不注重遊戲環境的創設;

  3、 遊戲時間少,有匆匆收場的感覺;

  4、 遊戲的安排上過於死板,沒有給老師靈活安排的機會;

  5、 在遊戲活動中重表演輕遊戲;

  6、 兒童比較多,老師關注不夠;

  7、 遊戲應該是孩子自發感受到樂趣的行為,但現在許多幼兒園遊戲是按成人的意願在玩;

  8、 遊戲目標的定位上,老師會定位在單純的模仿練習動作上,而忽略兒童本身的遊戲的興趣點;

  9、 遊戲活動組織方面,出現兩種現象,一種是太自由化,常把遊戲活動等同於自由活動,教師指導和觀察不到位,使遊戲成為一種無目的的活動,而另一種是不能讓兒童體會真正的遊戲的快樂。

  三、 組織遊戲方面存在的困難:

  1、 在區域活動中,由於要關注整個班級兒童參與的情況,所以對於在區域活動中要觀察、傾聽、有效指導等都不能較好的得到落實,以致區域活動中兒童的參與遊戲的目的性不強;

  2、 如在戶外遊戲活動時兒童的注意力很難集中、易分散;

  3、 要考慮遊戲與主題的匹配,又要考慮所選遊戲的年齡階段的要求,有時就會顧此失彼。

  四、幼兒園遊戲中較好的方面:

  1、 在遊戲活動上教師都表現出積極的態度,沒有教師不喜歡組織遊戲活動;

  2、 在遊戲價值理解上大部分教師都能認識的遊戲對兒童發展的重要性,知道遊戲是促進兒童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方法;

  3、大部分教師在遊戲活動前都有計劃有安排,不是隨心所欲地安排遊戲活動;

  4、在活動上教師都能給兒童在評價活動中的話語權,認識到兒童有能力評價自己的活動。

  五、常見的遊戲與其教育意義:

  1、過家家

  幼兒常玩的過家家遊戲除了具有幫助幼兒瞭解、熟悉現實世界、認識不同社會角色的作用之外,還能因幼兒將自己的經歷、感情、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或幻想中的人物投射到玩具等物品上,幫助幼兒透過認同某一個角色,從而達到心理狀態的平衡。例如玩“在醫院裡”的遊戲,有助於害怕上醫院看病的孩子表達出對醫生、醫療器械、疾病與死亡的恐懼。在遊戲治療中,我們讓幼兒扮演醫生,而由教師(或家長、玩偶)代表看病的孩子,表現出孩子的害怕與需求。比如在幼兒扮演醫生不停地給洋娃娃打針時,教師可在旁邊替洋娃娃說:“哎喲,好痛啊,你把我弄痛了,我不要來這裡,我要走!我要回家!”在這個遊戲裡,孩子被賦予醫生的力量,並在成人的協助下把作為患者的弱勢角色投射到洋娃娃身上,獲得控制感。這類遊戲不僅能重現幼兒的經歷,而且可以釋放他們的恐懼,在一個安全的氛圍下實現玩伴間的相互認同、支援。

  教師還可利用各種玩偶和房間模型,和幼兒一起玩“家庭劇”的遊戲,一方面透過幼兒擺放房間物品的格局,瞭解幼兒的心理世界,瞭解他對家庭的認識,一方面在下一步的遊戲中引導幼兒(或象徵幼兒的那個玩偶)在房間內經歷某些事情,實現心理成長。

  幼兒通常很早就會在生活中表現出對電話的濃厚興趣,每當家裡的電話鈴聲響起,他們往往會搶著去接聽。接打電話,對孩子來說,意味著能像成人一樣做事。幼兒在遊戲中使用玩具電話,可以模擬出假想情境下與另一個幻想角色的對話,幼兒既可以作他自己,也可以模擬生活中的某一角色,如媽媽、醫生、朋友、已離開(包括去世)的親友。這時,教師或家長可以配合幼兒的想象,扮演他想像的那個人與之對話。在電話中,幼兒往往會和自己生活中重要的人說話,從而表露出自己的情緒體驗、生活經歷。在使用電話時,幼兒會獲得這樣的體驗:當我不想講話時,我只要把電話聽筒放下就行了——我是可以控制與人互動的活動的。這是一種對幼兒的心理健康非常有意義的控制感。幼兒利用各種材料製作的美術作品,以其天真浪漫的反傳統的不拘一格的表現手法,展示了他們善於思維、樂於創造的一面。

  2、幼兒手工

  現代繪畫大師亨利。馬蒂斯曾經說過:“畫家畢生都應善於用兒童的眼睛觀察世界,因為喪失這種能力對畫家來說,意味著喪失一切獨創性。”於是一些現代畫家紛紛從孩子的繪畫或手工中,吸取靈感。由此幼兒美工製作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幼兒的認知水平低,知識經驗相對缺乏,教師應當幫助幼兒選擇一些他們熟悉的、感興趣的內容為主題。比如玩具,動物、娃娃等。在教師的指導下,他們有可能充分利用現有的材料,製作出許多不同形態的動物、娃娃等,有的孩子甚至能將玩具內部的構造透過想象製作出來。孩子在不能流利地說話,不能順暢地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情感時,需要另一種表現形式,手工就是其中的一種方式。它可使幼兒在宣洩中得到滿足感,感受到愉悅情緒的體驗,從而產生成就感。幼兒可以透過各種手工製作,表達自己的各種的情緒,以及表現色彩的不同性質和象徵的意義。在對幼兒進行手工製作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特別是透過手工的製作,表現他們所喜歡的'事物。比如,為了讓孩子製作“狗”,我們可以讓孩子看狗的圖片、照片和錄影片。並可吩咐他們的父母親,帶小孩上街時,有意識地多觀察狗的外在形象,使他們對製作物有了初步的感知,因此在製作時,就有了更貼近的印象。手工製作欣賞活動,是手工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幼兒的審美偏重於外表的直觀,即製作物的名稱與外在形象,而忽略了去探索它的製作方法。因此老師在引導他們欣賞時,要將視線引向製作的方法上,使幼兒對成品中的點、線、形、色有個整體的感受,而這些正是製作的關鍵和魅力所在。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廢舊物品和看似不起眼的東西,都可以是幼兒進行手工製作的材料。比如蛋殼座、毛鐵線、毛線、快餐具、衛生紙筒、扁竹片、羽毛、吸管、貝殼、竹篩子、蛋殼、橡皮泥、棉花、蛋糕紙、扇子等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