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

關於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

  職業教育 在中國整個教育體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肩負著為國家發展提供重要技術人才的責任與義務。那麼,職業教育發展情況是怎樣的呢?下面為大家分享了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歡迎借鑑!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建設美麗富裕新旬陽的現實需要。為進一步推動我縣職業教育健康持續發展,根據市政協安排,我們抽調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調研組先後深入到部分鎮XX縣教體局、人社局、職中等單位,就職業教育發展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縣結合縣情實際,搶抓政策機遇,加大資金投入,藉助社會力量,全力推進職業教育快速發展,創出了特色,樹立了標杆,為加快全市職業教育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辦學起步早,職教規格高。

  我縣職業教育起步於上世紀80年代初期,為適應經濟社會人才需求,不斷調整教學模式和學科設定。1996年,為進一步整合職業教育資源,全面實施“科教興旬”戰略,成立了縣職業教育中心。20xx年,建立了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示範學校。20xx年1月,縣職教中心通過了教育部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的驗收,是陝南最大的縣級職教中心,辦學規模和辦學質量居全省縣級職教中心前列,被省教育廳專家和領導譽為全省縣域職業教育的領頭羊。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縣職業教育中心為主、民辦職教機構為輔的職業教育體系,擁有職業技能培訓機構10所,其中公辦職業技能培訓學校2所,民辦職業技能培訓學校8所。

  (二)硬體設施全,辦學規模大。

  縣職業技術中等學校佔地223畝,建築面積8.9萬平方米,總投資1.5億元。擁有各類實訓室50餘個,校內外實訓基地55個,各類實訓裝置設施2200餘臺,總價值5000餘萬元。現有教職工168名,全日制在校生3000餘人,年短訓學員超過5000人,招生範圍已逐步輻射到嵐皋、紫陽、白河、漢濱、漢陰等周邊縣區。學校開設汽修、建築、電子商務、機電數控、農林牧類等專業,是我縣乃至周邊縣區專業技術人才的培育培訓基地和搖籃。

  (三)培訓模式活,學用結合好。

  學校依託“人人技能工程”、“陽光工程”、“雨露工程”、“就業再就業”,積極為工業企業和群眾生產生活開展職業素養、安全教育、技能提升等培訓服務,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智力支撐。十幾年來,縣職教中心先後與安康學院、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安康職業技術學院、陝西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陝西理工學院等知名職業院校,採取“2+1”、“1.5+1.5”、“3+2”等模式聯合教學。據統計,近二十年來,有15%的畢業生留在本地就業發展,相當數量人員已成為行業中的精英,近2萬名畢業生透過“訂單培養”,已深深紮根深圳、珠海、蘇州、上海等經濟發達地區。

  二、存在問題

  儘管我縣職業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為社會輸送了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但與上級要求和社會需求還有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職教招生較難。

  受重視學歷教育、輕視職業教育的傳統觀念影響,一部分家長和學生將讀普高、上重點、考名校作為努力方向和奮鬥目標,認為上職中低人一等,即使進入職中,也不是自覺自願,而是無奈之選,在同事和同學面前沒有面子。另一部分家長還存在“讀書無用論”,只要子女能識字會算賬就行,對依靠科技致富認識不足,認為在家種地和外出打工照樣能生活。致使職中招生困難,學生在校思想波動較大,轉學、退學、輟學現象時有發生,職中招生存在依靠政府下達指標任務完成的問題。

  (二)師資力量薄弱。

  由於我縣地處交通閉塞的山區,職教高學歷、專業化、高素質人才難以引進,導致我縣職教隊伍結構不合理,專業師資力量不足,教師呈老齡化,教育教學中既帶有很大的普教化成份,又很難擺脫普通教育方式,教育理念跟不上形勢發展要求,“雙師型”專業師資力量缺乏,難以適應日新月異的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另外,引入企事業單位專業高階技術人才兼職授課的渠道還沒有完全打通,即使聘請企事業單位技術骨幹到學校授課,也因淺層的校企合作而未成常態。

  (三)專業發展滯後。

  隨著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逐步加快,以及新技術應用的日益廣泛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的不斷推進,企業對人才資源的需求也發生了深刻變化,學校雖然適時對一些學科專業進行了一些改進和調整,但因市場資訊與學校之間靈敏性的差異,一個成熟專業建立週期長、經費投入大、師資力量跟不上等原因,致使職業教育專業調整往往滯後於經濟結構變化,專業調整跟不上社會用人的需求。由於縣職中歷史債務和經費緊張,難以滿足新開專業和學科配套經費,致使後續建設資金嚴重不足,不能及時更新教學裝置和基地拓展,嚴重影響教育培訓質量。

  (四)產教融合不緊。

  由於當前經濟利益格局發生變化,職業學校與企業合作的緊密性還不夠好,僅停留在教育教學訂單培養上,沒有根據學生所學專業和個性特點有針對性地去與相關企業對接,導致部分畢業生不能及時就業或就業不穩定。由於我縣地處內陸山區,在市場資訊特別是對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人才需求的捕捉和掌握上相對滯後,即使及時跟進培養,也會落後於市場人才需求。同時,個別教育工作者思想不夠解放,不敢大膽創新,認為只要傾囊傳授知識即可,沒有深入分析研究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新常態。

  三、工作建議

  面對新形勢新情況,我們應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主動適應新常態,搶抓政策機遇,採取得力措施,妥善解決職業教育發展中面臨的問題,確保職業教育科學健康持續發展。

  (一)加大宣傳引導,樹立全新理念。

  一是營造濃厚氛圍。全面加強職業教育宣傳力度,正確把握輿論導向,深入總結推廣職業教育發展中的成功經驗和先進典型,大力倡導新的求學就業觀念,不斷提高全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知和認同,努力消除重學歷輕技能的偏見,在全社會形成關心、支援、發展職業教育的濃厚氛圍,推動職業教育步入科學化良性發展軌道。二是轉變思想觀念。持續強化正確人才觀和擇業觀,樹立“人人皆可成才”、“行行出狀元”的社會風尚,引導社會各界重視和支援職業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努力培養更多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性人才。三是深化體制改革。打破傳統觀念,消除思想禁錮,跳出條條框框,牢牢把握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各層次各型別職業教育模式,努力建設旬陽特色職業教育體系。

  (二)整合優勢資源,培育職教龍頭。

  一是爭取政策支援,實施培訓專案整合。將各類培訓專案集中整合到縣職教中心,由縣職教中心對培訓專案進行統籌安排,分別下達年度各培訓機構的培訓計劃,再由各培訓機構有序組織實施,最後將實施完成情況統一彙總到縣職教中心,實行縣職教中心調控管理制度。二是積極協作配合,搞好培訓機構整合。將縣職業中學、縣行政學校、縣農廣校和各類民辦職業技術培訓學校,以及各鎮農民技術培訓學校集中整合到縣職教中心,使各公辦民辦培訓機構成為職教中心的教學點,由縣職教中心根據全縣職業教育工作任務和各培訓機構實際培訓能力,統一進行力量調配。三是加大資金投入,實施培訓資金整合。將各類培訓專案資金按照“渠道不變、用途不變、統籌安排、各計其功”的`原則進行整合,實施資金捆綁打包,統一安排協調,奮力打造旬陽職教品牌。

  (三)創新辦學模式,提升教育水平。

  一是搞好縣市結合。依託我縣職業教育的良好基礎,搶抓全市職業教育資源整合機遇,爭取市上把我縣列入全市資源整合的重點予以傾斜。積極推進職中與安康職業技術學院合作辦學、一體發展,形成中職與高職互相促進、互相銜接、優勢互補的辦學機制,整體提升職業教育水平。根據縣域主導產業發展規劃,在鞏固強化現有優勢特色專業的基礎上,主動跟進轉型升級,合理設定急需專業,重點建設一些資源共享、綜合性、多功能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讓學生更好的做到理論聯絡實際。二是加強名師培養。透過公開考聘、特聘兼職等方式,不斷改善提升專業師資隊伍結構和力量。加大專業課教師、實習指導教師培訓力度,完善“雙師型”教師成長機制,打造一批中、省、市名師。三是努力擴大招生。打破行政區劃,制定符合需求、切實可行的招生政策,爭取面向全市乃至全省招生,確保學校有穩定的生源。按照“學校原有特色專業保持連續性,堅持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密切結合”的原則,科學合理設定教學專業,因時施教,因勢施教,打造精品特色專業,全面提升教育水平,推進聯合辦學,為縣域經濟建設培養更多高素質高技能技術人才。

  (四)積極搭建平臺,推動校企融合。

  首先是創新工作機制。積極構建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透過成立校企聯席會制度、校企聯誼活動、創辦校企供求資訊網等形式,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廣泛開展社會化服務,積極構建專業與產業對接、專業與就業銜接、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相統一的專業社會服務執行機制。積極探索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組合新模式,由學校提供場地和管理,企業提供裝置、技術和師資支援,以企業為主組織實訓。其次是調整工作思路。充分發揮職中的專業優勢,探索推行職中畢業證、企業實習合格證的“雙證書”和學徒制培養模式,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聯合實習與就業一體的人才培養機制。積極引導職業學校與企業“結對子”、“一對一”聯姻,開展相應的教學和實習實訓活動,促進職業學校與企業的深度融合,奮力實現校企雙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