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結構施工方案

鋼結構施工方案

  鋼結構施工方案(一)

  鋼結構製作與安裝施工方法

  鋼結構製作:

  (一).異型柱的加工製作

  異型柱是由鋼板焊接而成,製作工藝與焊接H型鋼大體相同。

  異型柱下料採用數控火焰切割機進行柱板切割,開坡口方法為碳弧氣刨切割K型坡口,下料完成後進行調直校正,為保證柱身板拼裝準確,需製備組裝胎膜,組裝順序為:首先以上蓋板為基準,然後放出橫隔板與側腹板的裝配線,進行U型組立,最後組裝下蓋組裝完成後進行焊接,柱身主體焊接採用埋弧自動焊,加勁板焊接採用電焊機手工焊接,最後一面隔板焊接電渣壓力焊接的方法進行,焊接設定引弧板。異型柱焊接完成後進行調直矯正,後用端頭銑床進行端頭切割。異型柱塗裝嚴格按標準除鏽、刷油,異型柱製作完成後由專職質檢人員進行檢驗、編號。箱型柱製作組裝是關鍵,其組裝工藝方法如下:

  1.首先以上蓋板作為組裝基準,在其組裝面上按施工圖要求分別放出隔板及側腹板裝配線,並用樣衝標誌。

  2.先組裝上蓋板與隔板,組裝在胎模上進行,裝配好後,須施焊完畢方可進行下道工序。

  3.腹板裝配前須檢查腹板的平直度,裝配時採用一個方向裝配,先定位中部加勁板,後定位腹板。

  4.箱體結構整體組裝在U型結構全部完成後進行,先將U型結構腹板邊緣矯正好,使其不平度〈L/1000 ,然後在下蓋板上放出腹板裝配定位線,翻轉與U型結構組裝,採用一個方向裝配,定位點焊採用對稱施焊法。

  5.隔板最後一面焊接採用電渣壓力焊接,採用專用裝置電渣壓力焊焊接。

  二).焊接H型鋼樑的加工製作

  工藝過程:

  1.下料圖單

  ①此工序為材料檢驗部分,其內容包括對工程所選用的型號、規格的確認以及材料的質量檢查。

  ②質量檢測標準:

  符合設計要求及國家現行標準的規定。

  ③檢驗方法:

  檢查鋼材質量證明書和複試報告,用鋼捲尺、卡尺檢查型號、規格。

  2.放樣、號料

  ①放樣劃線時,應清楚標明裝配標記、螺孔標註、加強板的位置方向、傾斜標記及中心線、基準線和檢驗線,必要時製作樣板。

  ②注意預留製作,安裝時的焊接收縮餘量;切割、刨邊和銑加工餘量;安裝預留尺寸要求。

  ③劃線前,材料的彎曲和變形應予以矯正。

  ④放樣和樣板的允許偏差見下表:

  ⑤號料的允許偏差見下表:

  ⑥質量檢驗方法:用鋼尺檢測。

  3.下料:

  鋼板下料採用數控多頭切割機下料,但下料前應將切割表面的鐵鏽、汙物清除乾淨,以保持切割件的乾淨和平整,切割後應清除溶渣和飛濺物,操作人員熟練掌握機械裝置使用方法和操作規程調整裝置最佳引數的最佳值。

  ①質量檢驗標準:

  切割的允許偏差值(mm)

  ②鋼材剪切面或切割面應無裂紋、夾渣和分層。

  ③質量檢驗方法:目測或用放大鏡、鋼尺檢查。

  4.組立、成型

  鋼材在組立前應矯正其變形,並達到符合控制偏差範圍內,接觸毛面應無毛刺、汙物和雜物,以保證構件的組裝緊密結合,符合質量標準。組立時應有適量的工具和裝置,如直角鋼尺,以保證組立後有足夠的精度。

  採用裝置為Z12型型鋼組立機。

  ①點焊時所採用焊材與焊件匹配,焊縫厚度為設計厚度的2/3且不大於8 mm,焊縫長度不小於25 mm,位置在焊道以內。

  ②預組立的構件必須進行檢查和確定是否符合圖紙尺寸,以及構件的精度要求成型。

  ③組立成型時,構件應在自由狀態下進行,其結構應符合《施工及驗收規範》及有關標準規定。經檢查合格後進行編號。

  ④質量檢驗標準。

  允許偏差符合《鋼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範》有關規定。

  ⑤質量檢驗方法:用直尺、角尺檢查。

  5.焊接:

  ①該工序採用裝置為門式全自動埋弧焊機。

  ②埋弧自動焊焊接規範表、操作人員應嚴格遵守焊接規範表。

  ③焊接工藝:

  焊接鋼樑採用門式自動埋弧焊進行焊接;柱樑連線板加肋板採用手工焊接。使用門式自動焊應滿足以下兩點:

  (1)焊接後邊緣30-50mm範圍內的鐵鏽、毛刺汙垢等必須清除乾淨,以減少產生焊接氣孔等缺陷的因素。

  (2)引弧板應與母材材質相同,焊接坡口形式相同,長度應符合標準的規定;使用手工電弧應滿足以下規定:使用狀態良好、功能齊全的電焊機,選用的焊條需用烘乾箱進行烘乾。

  質量檢驗標準和方法:

  焊接型鋼允許偏差表(mm)

  6.制孔

  ①採用裝置:搖臂鑽

  ②質量檢驗標準:

  螺栓孔及孔距允許偏差符合《鋼結構施工及驗收規範》的有關規定。

  ③質量檢驗方法:用直尺、鋼尺、卡尺和目測檢查。

  7.矯正型鋼

  ①使用裝置:翼緣調直機

  ②工藝要求:操作人員熟悉工藝內容並熟悉掌握裝置操作規程,矯正完成後,應進行自檢,允許偏差符合《鋼結構施工及驗收規範》有關規定。鋼板矯正允許偏差

  質量檢驗方法:目測及直尺檢查。

  8.端頭切割

  焊接型鋼柱樑矯正完成,其端部應進行平頭切割,所用裝置為端頭銑床,端部銑平的允許誤差見下表:

  9.除鏽

  除鏽採用專用除鏽裝置,進行拋射除鏽可以提高鋼材的疲勞強度和抗腐能力。對鋼材表面硬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利於漆膜的附和不需增加外加的塗層厚度。除鏽使用的磨料必須符合質量標準和工藝要求,施工環境相對溼度不應大於85%。

  經除鏽後的鋼材表面,用毛刷等工具清掃乾淨,才能進行下道工序,除鏽合格後的鋼材表面,如在塗底漆前已返鏽,需重新除鏽。

  10.油漆

  鋼材除鏽經檢查合格後,在表面塗完第一道底漆,一般在除鏽完成後,存放在廠房內,可在24小時內塗完底漆。存放在廠房外,則應在當班漆完底漆。油漆應按設計要求配套使用,第一遍底漆乾燥後,再進行中間漆和麵漆的塗刷,保證塗層厚變達到設計要求。油漆在塗刷過程中應均勻,不流墜。

  11.包裝與運輸

  ①.構件編號在包裝前,將各種符號轉換成設計圖面所規定的構件編號,並用筆(油漆)或貼上紙標註於構件的規定部位,以便包裝時識別。

  ②.在搬運過程中注意對構件和塗層的保護,對易碰撞的部位應提供適當的保護。

  ③.搬運後的構件如發生變形損壞,應及時進行修補,以確保發運前構件完好無損。

  12.驗收

  鋼構件出廠前,應提交以下資料:

  ⑴產品合格證

  ⑵施工圖和設計檔案

  ⑶製作過程技術問題處理的協議檔案

  ⑷鋼材、連線材料和塗料的質量證明書或試驗報告。

  ⑸焊縫檢測記錄資料

  ⑹塗層檢測資料

  ⑺主要構件驗收記錄

  ⑻構件發運清單資料

  現場安裝部分

  (一)鋼結構安裝

  1.施工方法:

  本工程鋼結構安裝,首先複核混凝土基礎的軸線及基礎頂面標高,採用分件吊裝的方法,先吊裝所有鋼柱,待校正固定灌漿後,依次吊裝首層至五層鋼樑,隨吊隨調整,然後進行安裝固定,最後吊裝屋面支撐及檁條系統。

  2.施工順序:

  現場吊裝劃分為二個施工單元,每個單元分別進行獨立作業,一單元採用一臺50噸吊車,由8軸至1軸由東向西吊裝,二單元採用50噸吊車由9軸至15軸由西向東吊裝,吊裝順序見吊裝平面圖。

  3.安裝前準備工作

  ①.柱腳螺栓的施工:複核土建基礎施工的柱腳定位軸線,埋設地腳螺栓。為保證地腳螺栓的定位準確,將地腳螺栓用鋼模板孔套進行定位固定,並進行反覆校核無誤後方能進行混凝土的澆注施工。地腳螺栓露出地面的部分用塑膠布進行包裹保護。

  ②.編制安裝計劃和構件供應計劃,****好施工。

  ③.檢查鋼構件:鋼構件出廠時應具有出廠合格證,安裝前按圖紙查點複核構件,將構件依照安裝順序運到安裝範圍內,在不影響安裝的條件下,儘量把構件放在安裝位置下邊,以保證安裝的便利。

  ④.標準節的安裝流程

  ⑤.安裝質量標準

  4.安裝施工工藝

  ①.鋼柱安裝:吊裝前首先確定構件吊點位置,確定綁紮方法,吊裝時做好防護措施。鋼柱起吊後,當柱腳距地腳螺栓約30-40CM時扶正,使柱腳的安裝孔對準螺栓,緩慢落鉤就位。經過初校待垂直偏差在20MM內,擰緊螺栓,臨時固定即可脫鉤。

  ②.鋼樑吊裝:鋼樑吊裝在柱子複核完成後進行,鋼樑吊裝時採用兩點對稱綁紮起吊就位安裝。鋼樑起吊後距柱基準面100MM時徐徐慢就位,待鋼樑吊裝就位後進行對接調整校正,然後固定連線。鋼樑吊裝時隨吊隨用經緯儀校正,有偏差隨時糾正。

  ③.牆面檁條安裝:檁條截面較小,重量較輕,採用一鉤多吊或成片吊裝的方法吊裝。檁條的校正主要是間距尺寸及自身平直度。間距檢查用樣杆順著檁條杆件之間來回移動,如有誤差,放鬆或擰緊螺栓進行校正。平直度用拉線和鋼尺檢查校正,最後用螺栓固定。

  5.安裝校正

  ①.鋼柱校正:鋼柱垂直度校正用經緯儀或吊線錘檢驗,當有偏差時採用千斤頂進行校正,標高校正用千斤頂將底座少許抬高,然後增減墊板厚度,柱腳校正無誤後立即緊固地腳螺栓,待鋼柱整體校正無誤後在柱腳底板下澆注細石混凝土固定。

  ②.鋼樑校正 :鋼樑軸線和垂直度的測量校正,校正採用千斤頂和倒鏈進行,校正後立即進行固定。

  6.高強螺栓施工

  ①.高強螺栓在施工前必須有材質證明書(質量保證書)必須在使用前做複試。

  ②.高強螺栓設專人管理妥善保管,不得亂扔亂放,在安裝過程中,不得碰傷螺栓及汙染髒物,以防扭距係數發生變化。

  ③.高強螺栓要防潮、防腐蝕。

  ④.安裝螺栓時應用光頭撬棍及衝釘對正上下(或前後)連線板的螺孔,使螺栓能自由投入。

  ⑤.若連線板螺孔的誤差較大時應檢查分析酌情處理,若屬調整螺孔無效或剩下區域性螺孔位置不正,可使用電動絞刀或手動絞刀進行打孔。

  ⑥.在同一連接面上,高強螺栓應按同一方向投入,高強螺栓安裝後應當天終擰完畢。

  七.質量保證措施

  堅持“使用者是上帝,質量是生命”的質量方針,認真運作GB/T19002-9002質量管理模式,對不同工種及每一道工序都進行質量監督,使施工過程中的材料、半成品、成品質量都在受控狀態下,從而使工程質量從根本上得到有效的保證。

  (一)建立質量保證體系,自總公司、分公司到專案管理層,自上而下建立質量管理網路,使工程質量處於動態管理之中。

  (二)制定專案質量保證計劃,自開工至竣工後服務的全過程從工期計劃、物資採購、器材發放、技術保障、機械裝置管理,分包單位質量控制等,推行GB/T19002-9002系列國家標準運作。

  (三)專案經理按國家質量管理規範進行嚴格的質量控制,由專案經理部對施工人員進行質量、技術交底,在操作中,進行實測監控,作好記錄。

  (四)物資採購:嚴格按照我公司物資採購程式檔案執行,對重要施工材料必須經複驗合格後方可使用。不合格品不得進行入現場。

  (五)工藝質量保證措施

  1.鋼結構製作:

  1.1此結構所選用的鋼材必須有出廠合格證及原始資料,同時要求進廠的鋼材必須經複試合格後方可使用。

  1.2選擇效能良好,使用功能齊全的加工裝置,要求廠內製作部分H型鋼翼緣板採用單面45度坡口對接,腹板採用單面45度坡口斜接。

  1.3焊條應具有出廠合格證或材質報告,要求電焊條使用前應用烘乾箱進行烘乾,使用埋弧焊接選用的焊絲及焊劑必須與所用的母材相配套。

  1.4此鋼構件製作完成後需進行拋丸除鏽,要求除鏽後24小時之內塗上底漆,底漆採用噴刷,要求保證油漆的漆膜厚度滿足設計要求。

  1.5所有操作人員必須嚴格按技術、質量、安全交底內容執行,要求焊接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1.6此鋼結構型鋼要求焊接的對接焊縫須作超聲波探傷試驗,檢測等級為二級。

  1.7鋼結構為提高制孔精度採用鑽模製孔。鑽套用中碳鋼製成,須進行淬火處理,鑽模內孔直徑應比設計孔徑大0.3MM,鑽模厚度不宜過大,一般用15MM左右。

  1.8為保證製作精度,鋼構件下料時要預放收縮量,預放量視工件大小而定,一般工件在40-60mm,重要的又大又長的工件要預放80-100mm。

  1.9制定合理的焊接順序是不可少的,當幾種焊縫要施焊時,應先焊收縮變形較大的橫縫,而後焊縱向焊縫,或者是先焊對接焊縫而後再焊焊角焊縫。

  1.10焊接型鋼的主焊縫應在組裝加勁肋板零件之前焊接。主焊縫的焊接順序應按焊後變形需要考慮其焊接順序應交錯進行。

  2.鋼結構安裝:

  2.1鋼結構吊裝過程嚴格執行《GB50205-95鋼結構施工及驗收規範》及《GB50221-95鋼結構工程質量檢驗評定表標準》

  2.2開工前必須對基礎縱橫軸線及水平標高、鋼構件外形尺寸、焊接質量進行復驗合格後施工。

  2.3施工前必須進行技術交底。

  2.4施工時特工種上崗人員必須有勞動局頒發的上崗證書。

  2.5測量儀器必須經過計量檢定為合格的儀器方可使用。

  2.6施工中堅持三檢(自檢,互檢,專業檢)制度,嚴格工序質量檢驗。

  3.壓型鋼板安裝:

  3.1在運輸及吊裝許可的條件下,應採用長尺寸的板材以減少接縫,提高保溫效能和防水效果。

  3.2壓型鋼板板固定,在橫波每兩塊板有一波搭接,搭接面用密封膠條密封,再用防水密封膏密封,並用自攻螺釘與檁條固定。

  3.3每塊板端部不少於3個螺釘,中間支撐處在大於3米檁距的情況下,至少有一個自攻螺釘連線。  3.4板材搭接於檁條上,保證搭接長度要求,搭接部分用拉鉚釘連線並施以防水密封膏,外露釘頭塗密封膏。

  3.5包邊鋼板的搭接儘可能背風向,搭接長度大於20-50毫米,拉鉚釘間距小於500毫米。

  3.6自攻釘拉鉚釘設於波峰上,進行防水處理。

  3.7一旦彩色塗層劃傷或鏽斑時,應採用相應系列塗料補刷。

  八、安全施工措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