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市宜陵中心小學小少堂評話團活動的實施方案

江都市宜陵中心小學小少堂評話團活動的實施方案

  一、建團背景

  1、揚州評話,又叫揚州評詞。 2006年該曲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揚州評話是揚州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

  2、揚州評話大師首推王少堂,王少堂祖籍江都宜陵,因而揚州評話也是我們宜陵傳統文化中精彩的一章。

  3、揚州評話現在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演出隊伍萎縮,聽眾老化,書場陳舊,後繼乏人,生存與發展受到嚴峻挑戰,亟待有效保護。

  4、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地方文化特色,這些都賦予了我們不可推卸的歷史使命。

  二、發展目標

  1、深入推進素質教育,透過藝術教育渠道培養有個性、有氣質、有特點的文化人,為學生的終生髮展奠定基礎。

  2、作為少堂故里,大力弘揚少堂評話藝術、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做個有根的人。

  3、透過揚州評話藝術教育,繼承民間傳統文化,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營造校園藝術氛圍,推動學校藝術教育蓬勃開展。

  4、透過揚州評話藝術教育創造學校文化藝術品牌,乃至全市藝術教育品牌。

  三、話團建設

  (一) 話團編制

  1、話團設預備班、基礎班和表演團

  預備班:在二、三年級中物色預備班學員,開始學習內容為基礎知識、理解劇本、動作訓練、節奏訓練等。透過一年學習,幫助學生初步掌握基本揚州評話知識、熟悉劇本內容,掌握簡單節奏、形成一定表達能力,進而順利進行評話技能學習。

  基礎班:以四、五年級學生為主,學習內容為系統地進行揚州評話技能技巧的學習,經過一年的訓練,初具一定的表演能力,能獨立或與他人合作,演出小作品。

  表演團:有一定的評話基礎和表演能力,能獨立或合作進行一些劇本的表演,能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或參加市縣各層次比賽和演出,以評話形式展示個性才華,向同伴傳遞真善美,並豐富自身人生軌跡。

  (二) 話團招生

  1、在二、三年級學生中物色預備班學員。

  2、在四至五年級中招收基礎班學員。

  3、在基礎班中選拔優秀團員進入學校表演團。

  (三) 學習與訓練

  1、每週三下午第三節課為評話團學習與培訓時間。預備班、基礎班和表演團同時進行,由學校統一安排時間。

  2、定期安排揚州評話專題講座,普及揚州評話知識。

  (四)團隊守則

  1、每次上課,學員要按時守紀,學習劇本和表演技能,觀看影片或聽錄音,不得在校園內自由到處走動。

  2、保持教室整潔衛生環境,不得隨意亂扔果皮紙屑。

  3、學員要配合團隊進行表演練習,聽從老師的指導。

  4、評話團員可參與練習及演出,如有演出,無故缺席者,則取消其演出資格。

  5、老團員要指導新團員學習,互幫互學共同發展。

  四、師資隊伍建設

  1、聘請揚州市曲藝團老師為評話團客席講師兼藝術指導。

  2、聘請宜陵鎮文聯專業人士為評話團課任教師。

  3、培訓學校評話愛好者並聘請為評話團常任講師。

  4、尊重每一位任教老師,團結協作,同心同德為揚州評話藝術教育培訓服務,為學校可持續發展服務。

  5、每位任教教師要熱愛學生、善待學生,有教學目標、教學計劃,並按計劃實施教學。

  6、每位教師有責任、有能力經常與學校提出建設性建議,促進學校評話團更好發展。

  五、環境設施

  1、在校園內營造的評話藝術氛圍,讓學生初步認識揚州評話藝術。

  2、成立揚州評話展覽室,讓學生全面深刻的瞭解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引領學生走進一代大師王少堂的藝術世界,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揚州評話藝術的自豪感。

  3、建設“少堂書壇”,再現當年的繁榮場景。同時讓評話表演團的'同學有自我展示的平臺,讓揚州評話擁有更多的聽眾。

  六、經費保障

  整個話團活動的正常有序開展,將在以下方面需要經費保障:

  1、對堅持參加評話團,且學習優秀的同學和對於長期認真輔導學生,且成績顯著的老師給予表彰激勵。

  2、培訓評話團的常任講師,聘請揚州市曲藝團的老師進行藝術指導和專題講座。

  3、評話表演團的學生外出採風和藝術表演。

  4、校園環境佈置。

  5、成立揚州評話展覽室。

  6、建設“少堂書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