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方案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方案

  全冊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的數、認識人民幣、10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教材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內容的展開儘量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數與計算的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體現演算法多樣化;提供關於物體空間關係的更豐富的內容和素材,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注意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策略:

  新授課教學策略: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練習課教學策略:

  (一)問題引入,回顧再現

  (二)分層練習,強化提高

  (三)自主檢測,評價完善

  (四)歸納小結,課外延伸。

  複習課教學策略:

  (一)創設情境,匯入複習

  (二)回顧整理,建構網路

  (三)重點複習,強化提高

  (四)自主簡評,完善提高。

  課標對本學科本冊的要求:

  教學總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熟練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認識人民幣單位、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愛護人民幣。

  5、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6、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的重難點:

  1、認識100以內的數及加減法的計算,培養學生的數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使學生經歷和體驗學習的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統計意識,學會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3、養成良好的觀察、書寫、思考、傾聽、提問等學習習慣。

  採用的相關措施:

  1、結合具體情境,運用小棒、圖片等教(學)具進行直觀教學。

  2、主動與每個學生交談,瞭解每個學生的情況。教學中,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良好的行為,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

  4、聯絡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透過學習喜聞樂見的遊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創設活動情境。

  5、鼓勵和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

  6、在實踐活動中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

  7、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

  改進教學思路: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絡,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教學進度安排:

  一、位置4課時

  二、20以內退位減法13課時

  三、圖形的拼組2課時

  四、100以內的認識10課時

  五、人民幣的認識5課時

  六、100以內的加減法一16課時

  七、認識時間4課時

  八、找規律間表4課時

  九、統計5課時

  十、總複習5課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