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消費結構調查與分析調查報告

大學生消費結構調查與分析調查報告

  在生活中,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那麼什麼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學生消費結構調查與分析調查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調查時間:

  20xx年11月10日-11月20日

  調查地點:

  大學城各高校

  調查物件:

  大一新生

  調查人:

  xx

  調查方法:

  抽樣調查

  調查分工:

  如今,大學生消費問題逐漸成為一個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特別是大一新生這個特殊群體,剛剛開始經濟獨立,當中難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費問題,作為freshman的他們有多少人能夠擁有一個合理的消費結構呢?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生活消費的心理特徵和行為導向,是當代大學生共同關注的課題。我們這次調研活動主要是對大學城大一新生髮放問卷調查的形式展開,回收問卷獲取並分析資料,最後總結提交調查報告。

  透過本次對大學生消費結構的調研,我們可以看到重慶大學生消費結構總體來說比較合理,消費趨於理性化,這也很符合重慶地區的實際情況;不過我們也發現當代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方面存在少許偏頗,比如無計劃消費、奢侈浪費、人際交往支出過度等問題。

  首先從得到的資料上看出此次調研所得資料是真實有效的: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162份。男生佔53%,女生47%,理工類學生59%,文史類41%。調查物件涵蓋大學城各高校,具有相當的普遍性和代表性。儘管有少部分調查表未收回,但對結論的得出影響不大。至此,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一、大一新生結構比較合理,理性消費是主流

  大部分學生每月生活費在400元到800元之間,佔72.0%,不過還有一部分人在400元以下,佔13.0%,高消費的比較少,僅佔3%。結合重慶市的消費水平,重慶大學生的月消費水平相對合理。其中,食品類消費佔主要地位。下面為食品消費數額表:

  從圖中可以看到,絕大多數同學的月伙食費是在500元以下的。其中有2%低於300元,這也符合現實情況,部分家庭收入偏低的同學的食品開銷自然會相應的降低。

  本次調查中對生活費的消費狀況,收集到的資料主要是食品類支出、購買衣物、通訊費、日常開支、上網、買資料,戀愛支出等方面;下圖為吃飯以外的花銷比例:

  調查顯示,衣物飾品、學習資料、交際花銷佔很大一部分。從中可以看出大學生的一些特點:逐漸重視交際,同時開始關注自身形象,同時還有相當一部分錢花在學習上(包括資料列印影印,購買書籍等),更多的同學喜歡自己買書而不是下載電子書或借別人的看,這也站日常開銷的`一部分。總的來看,重慶市大學生基本可以達到理性消費的要求。

  二.大學生過度追求電子類產品,

  從統計資料中看,大學生電子產品消費不亞於白領,手機、電腦是當代大學生的必備品。特別是追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學生普遍擁有手機、電腦、mp3已經是一個大趨勢,而學校的種種組織社團也需要同學們透過手機來聯絡。在本次調查中可以看到,162人中,有手機和MP3或MP4的有99人,有手機、電腦、MP3或MP4的有131人,162人全部擁有手機,佔調查人數的100%,還有相當數目的同學擁有電子詞典,數碼相機甚至是高階攝像機等,說明了當代大學生所擁有的電子產品多樣化,已不僅僅滿足於只擁有一兩件了。調查發現,大學生投入到電子產品購買的金額普遍達到1000元以上,大多達到1500元到5000元之間,佔8.0%,有5.1%的人達到10000元的消費額,這樣的消費不亞於白領工薪階層。而根據統計,85%以上的同學除父母以外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對於完全依靠父母的大學生來說,這樣的消費額是相當奢侈的。過度的追求高檔電子產品是目前重慶高校學生的普遍現象,就調查中所見,他們有相當部分人所擁有的手機屬於中高檔手機,很多達到1500元以上,而對其它的電子產品追求高階的熱情也很高,在某種程度上顯現出攀比的行為,即購買高檔次電子產品的初衷已不處於實用性的考慮了。這樣的現象顯然不是我們所樂見的。

  三.重視人際交往

  一半以上同學的電話費超過了50,甚至還有少數超過了200,對於大部分月生活費在600左右的同學,是一個不小的數字。另外,生日請客,外出聚餐也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大學作為社會的縮影,適當的交際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大學生在這方面的花銷也在相應地持續增加。從邁向成年融入社會的角度來看,這還是有必要的。大學生需要逐漸學會用成人的方式來交際,比如利用飯局增進感情等。但從另一個角度,大學生的可支配收入90%以上來源於父母,在沒有獨立經濟基礎的條件下是不應該花過多的錢交際的。所以我們提倡大家花銷一定要控制在一定範圍內,最好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來選擇適量的花費,切忌“充面子”現象的出現。

  四.購物理念新穎,但疏於理財,理財能力有待提升

  大學生比較容易接觸到新的事物,也容易被吸引,比如,網上購物,雖然許多人不太敢相信網上購物,不過大學生裡有網購經歷的為數不少,佔到了50%,還有使用信用卡先消費後還款的也不在少數。不過有一點很明顯,對於從父母那得來的錢,多數人不會規劃這些錢的使用,盲目消費,開銷很大,每月的生活費剩餘裡看到,“有時會有”的學生佔35.8%,比例最大,而下面那項“怎麼處理剩餘”裡轉到下月的比例最大,達到60.7%。另外表示對當前消費狀況不滿的也有21.0%,這可以看出當前的大學生並不認真對待每月的開支,儘管絕大部分的人認為應該量入為出(達到41.4%),可是上述資料卻表明他們的日常開支沒有計劃性,顯得凌亂,理財的能力不高,所以當代大學生應該增強理財理念,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理財能力。條件允許時有必要開理財課或相關講座,教會學生一些理財的技術或技巧,並且逐漸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

  五.注重品牌,追求時尚,同時關注產品質量與經濟實用。

  追求時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話題,大學生思想活躍,對新事物有強烈的求知慾,喜歡追求新潮,並敢於創新,消費的趨附性強,娛樂消費佔全部消費額的比重很大。認為品牌比較重要的佔25.7%,這與著名品牌引領時尚和質量較高有很大關係,覺得產品質量非常重要的佔到了42.7%。大學生消費在一定程度上會相信自己的真實體驗,如果使用某種品牌產品產生好的體驗,就會堅持使用,從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終形成使用習慣,保持對此產品良好的忠誠度。雖然大部分的學生追求名牌,但是也有注重經濟實用的,這些人佔24.4%,當出現矛盾時,45%的人選擇價格是否低廉,還有35%的人選擇是否在打折,促銷,僅有20%的人選擇了品牌的知名度。購物場所上來說,大部分同學選擇了近便且便宜的熙街。這與社會上批評大學生過度追求時尚,而忽略了產品經濟實惠的說法不符。因此,針對大學生群體的銷售應該注重質量和價格,質量一定要好,而價格則儘量適中,廣告定位應該準確或者更有說服力。

  六.戀愛支出偏低,旅遊支出增加

  有一段時間,各大網站和報紙紛紛推出討論當前大學生戀愛支出過大的問題,說大學生每月為戀愛支出巨資,還提到“饅頭就鹹菜,省錢談戀愛”,而此次我們的調查結果卻不是這樣的,戀愛支出僅佔日常消費的一小部分。很大一部分人還沒有男女朋友,但大多人(包括很多女生)都認為外出吃飯應該AA制,並且更贊成透過聊天、散步等零消費方式來增進感情。說明當代大學生對戀愛消費持一個理性的態度,並沒有把它當做生活的主流。

  與此同時我們發現,大部分同學每年都會拿出一部分資金用於旅遊。而且大多數數目不算小1000元以上的佔到40%。這是一個好現象,說明大學生正在逐步形成一個“走出去”的觀念,透過旅遊這樣一個便捷的方式來交接祖國的大好河山,增加人生閱歷。

  綜上所述,重慶市大學生消費結構總的來說趨於理性,大部分同學認為自己不會出現生活費透支現象,及時少部分同學偶爾出現透支,也更願意節約開支或自己賺取而不是開口向父母要。從中可以看出大學生正在逐漸適應自己安排生活支出,合理分配資金。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適度的引導下,他們將會擁有一個更加合理,更有計劃的消費結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