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教育發展狀況調查報告

農村教育發展狀況調查報告

  進入新世紀以來,黨和國家對農村教育給予了持續的重視。在中央政策和資源的持續傾斜支援下,農村教育獲得了長足發展。農村地區基本完成了義務教育的全面普及,絕大多數農村地區的教育處於由數量普及到質量提升的轉型階段。

  隨著農村教育的發展,農村人口對教育產生了新的更高層次的需求。人民群眾需要充足的高質量的教育服務,即教育的充分性;人民群眾關注教育服務在不同群體之間分配的公平,即教育的公平性。從充分與公平的角度看,農村教育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從教育要素的充分性看,這涉及教育要素的數量能否滿足教育發展需求和質量的提升程度能否滿足人們的教育期望;從教育要素的公平性看,這涉及教育要素在不同群體間的分佈。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本報告重點關注農村師資、學生負擔、校車配置與運轉以及寄宿制學校建設等方面在數量、質量上的分佈及變化情況。

  師資狀況:農村教師“中年塌陷”現象較為嚴重

  教師在學校教育以及教育變革中所起的作用是關鍵性的,教師不僅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學校教育質量的提升產生關鍵影響,同時也是教育變革或改進的核心影響因素。要衡量農村教育的發展水平和潛力,就必然要對農村教師隊伍的建設和發展狀況進行必要的瞭解。

  (一)師資數量:師生比逐年增大,農村學校教師緊缺難題有效緩解

  隨著我國農村地區“兩基”目標的.全面實現,農村教育也進入了由量的普及到質的提升的戰略轉型階段。在此過程中,農村教育的師資力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從數量的增減角度來看,2001年到20xx年,農村中小學教師絕對數量呈逐年減少趨勢,10年間小學和初中教師分別減少了15.89%和18.09%,年均減少1.59%和1.81%,2011年至2012年,鄉村小學和初中教師的下降幅度分別達6.09%和8.76%,從絕對數量看,農村中小學教師在基數上總體呈下降態勢。然而,農村師資是否充足需要基於學生數量(師生比)和班級數量(師班比)進行判斷。從師生比的角度看,近年來農村地區的師生比總體呈上升趨勢,農村(鄉村)小學和初中學校的生師比從2001年的1∶22.7和1∶20.1,分別上升到2012年的1∶16.9和1∶12.5,也就是說,新世紀以來,農村小學和初中生均師資更加充足。從班師比的角度看,2001年至20xx年,農村小學和初中的班師比分別從1∶1.37和1∶2.81增大到1∶1.85和1∶3.66,小學和初中班均擁有教師數量分別增多了0.48人和0.85人(見表1)。從上面的分析可以推知,農村學校的師資數量難題得到了有效緩解。

  * 資料來源於2001-2012年《中國教育統計年鑑》,由於年鑑在統計口徑上的變化,2001-20xx年資料採用“農村”這一統計口徑,2011和2012年資料採用“鄉村”這一口徑,這兩年資料與之前相比的異常波動由此引起。

  (二)師資質量:總體質量提升明顯,但城鄉教師質量均衡仍顯不足

  在農村學校師資數量需求得到有效緩解的情況下,師資質量問題更加凸顯。衡量師資的質量狀況,我們一般會從教師的專業積澱、職稱晉升兩個方面來進行考量。因此,我們選取了教師的學歷和職稱情況來對當前農村教師的質量狀況進行考量。在學歷方面,我們對當前我國城鄉中小學教師的最高學歷情況進行了比較分析,並對農村中小學教師的第一學歷和最高學歷進行了對比。分析發現,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學歷有了顯著提升,這種提升表現在農村教師個體學歷提升和農村教師群體學歷整體提升兩個方面。在學歷的自我提升方面,以本科學歷為例,鄉鎮和村屯學校教師的第一學歷為本科的比例分別為15.66%和9.01%,而目前的最高學歷為本科的比例則分別為61.34%和64.81%,提升幅度非常明顯。從整體來看,鄉鎮和村屯學校教師學歷為本科及以上的比例分別為61.83%和66.14%,而2001年我國中小學教師的學歷為本科及以上的比例為12.56%,提升幅度達50個百分點左右。但從城鄉比較的角度看,農村教師的學歷水平較城市學校還有一定差距,城市學校教師學歷為本科的比例高達78.30%,較農村學校教師高出10多個百分點。單從學歷比較來看,城鄉教師的差異十分顯著(F=101.462, p<0.001)。

  從城鄉對比的角度看,中小學教師職稱存在較大差距。中學職稱方面,從城市到縣城,再到鄉鎮,“中教高階”教師所佔比較不斷減少,城市初中“中教高階”教師所佔比例為18.77%,縣城初中為16.98%,少了1.79個百分點,而鄉鎮初中則只有10.77%,比城市和縣城分別少了8個和6.21個百分點。如果考慮到全國縣城和鄉鎮初中教師的龐大基數,這一差距是非常巨大的。從小學職稱上看,縣城小學“小教高階”所佔比例最大,達55.94%,分別高出城市和鄉鎮小學7.56個和8.56個百分點。村屯小學最少,只有41.57%,比佔比最大的縣城小學少了14.37個百分點。鄉鎮初中和村屯小學成為職稱短板。另一方面,隱藏在高階職稱所佔比例差異明顯的職稱構成背後的,是城鄉教師在職稱晉升時間上的差別,調查發現,城市、縣城和鄉鎮初中學校教師獲得中教高階職稱時的年齡分別為38.97歲、39.02歲和40.86歲,城市、縣城、鄉鎮和村屯小學教師獲得小教高階職稱時的年齡分別為32.98歲、32.24歲、35.71歲和37.41歲。城鄉教師的職稱晉升時間總體呈遞增趨勢,村屯學校教師花費的時間最多,儘管在村屯學校有一定比例的高階職稱教師,但這部分教師的年齡普遍偏大。

  (三)年齡性別:農村學校師資結構逐步改善,但城鄉教師結構分佈有待調整

  年齡方面,農村教師“年輕化”與“老齡化”現象並存,而“中年塌陷”現象較為嚴重。調查顯示,城市教師群體的年齡結構呈現出中間年齡人數佔比例最大的“單峰”分佈,縣城教師在41—45歲年齡組比城市略少,但分佈形態在總體上中間年齡教師人數佔比例更大。而農村教師則出現了明顯的“年輕化”與“老齡化”現象並存的“雙峰”現象。以村屯教師為例,30歲以下教師佔比達34.30%,呈明顯的“年輕化”傾向,而50歲以上教師佔比則22.75%,“老齡化”問題突出。

  性別方面,從總體上看,農村教師群體基本呈現年輕教師“女性化”和老齡教師“男性化”並存的特徵,在25歲及以下年齡組中,男性教師僅佔19.94%,女性教師佔八成以上,而在56—60歲年齡段,男性教師所佔比例猛增至96.25%,女性教師所佔比例不足4%,並且,從低年齡段到高年齡段,男性教師所佔比例每個年齡段(5年)的平均增長率為10.9個百分點。另外,在農村學校尤其是村屯學校中,男性教師佔絕對統治地位,各年齡段的平均佔比為82.39%,即使在鄉鎮初中,男性教師所佔比例平均也達到了59.61%(見表2)。

  課業負擔:高年級學生和學困生群體負擔更重

  學生的課業負擔問題一直是教育領域被長期關注的話題。長期以來,國家在政策層面和實踐層面都在努力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僅在過去的一年中,教育部就曾在多份重要檔案中論及學生的課業負擔問題,要求監督、評估和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和學習壓力。那麼,當前學生的課業負擔情況如何?存在什麼樣的特點?課題組以課業的多寡、難易和勞累程度為切入點,對當前我國初中學生的課業負擔狀況進行了探究。

  (一)課業負擔多寡:學習時間總體合理,部分學生學習時間過長

  學生課業負擔多寡程度,最重要的一個衡量標準是學生學習時間的長短。在現行教育管理體制下,學生的在校學習時間是相對固定的,學生在校學習時間並不能全面反映出學生課業負擔多寡的群體性和個體性特徵。而家庭作業時間作為一個相對個體化的時間安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生的課業負擔多寡問題。事實上,學生家庭作業時間長期以來都是國家政策對學生課業負擔進行調控的重要內容。20xx年教育部關於《中小學學生近視眼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規定:學校要統籌學生的家庭作業時間,初中各年級不超過90分鐘。然而,現實的情況是怎樣呢?我們調查發現,初中學生的日均家庭作業時間為77.57分鐘,多數學生的家庭作業時間保持在教育部的規定時間之內。但依然有40.71%的初中學生家庭作業時間超出規定,並且表現出從低年級到高年級,家庭作業時間逐漸增長的趨勢,初一到初三學生的日均家庭作業時間分別為69.72、78.70、84.41分鐘,超出規定的比例也逐漸增大,分別為35.76%、40.92%、45.55%(見表3)。

  * 依據20xx年教育部關於《中小學學生近視眼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規定,超出比例為家庭作業時間超出90分鐘的初中學生所佔比例。

  (二)課業負擔輕重:課業難度偏大,課業勞累程度總體趨中,部分學生課業負擔偏重

  由於每個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承受能力的不同,對同一課業任務不同學生的課業負擔感知不同。課業負擔的輕重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表述,一是課業難度感知,二是完成課業任務的勞累程度。課題組透過讓學生自己對所學各門課程的難度感知,以及對完成課業任務後的勞累程度進行五級評定的描述,獲得了學生課業負擔輕重的一手資料。調查顯示,中小學生的課業難度偏大,勞累程度總體趨中,部分學生課業負擔偏重。在課業難度的感知方面,學生的平均得分為3.65,高於中值,有60.20%的學生感到所學課程難(比較難與非常難之和),也即是說,初中學生認為課程難度較大的現象較為普遍。在完成課業的勞累程度方面,學生的平均得分為3.11,雖然也是中值,但總體低於課業難度感知,在完成課業後感到累的學生佔總體學生的三分之一多一點(36.27%)。等級相關分析顯示,學生對課業難度的感知與其對課業勞累程度的感知是顯著相關的(r=0.118)(見表4)。

  (三)課業負擔結構:高年級學生和學困生課業負擔更重

  學生的課業負擔在不同的年級、不同城鎮化水平地區,以及不同學習水平學生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並表現出一定的規律性。課題組調查發現,從低年級到高年級,學生完成家庭作業的時間逐漸增多,課業難度感受以及課業勞累程度逐漸加重;從村屯到鄉鎮、縣城和城市,學生完成家庭作業的時間逐漸增多,勞累程度逐漸加深,但在課業的難易程度方面,鄉鎮學校學生的難度感受高於其他地域;從學困生到中等生、學優生,學生完成課業的時間逐漸增多,在課業難度和勞累程度維度上負擔逐漸減輕(見表5)。總體而言,當前我國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偏重,這一點在農村學生、高年級學生和學困生群體中表現得更為明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