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00”後發展狀況調查報告範文

中國“00”後發展狀況調查報告範文

  為了瞭解某一情況、某一事件,我們需要帶著創新精神去開展調查,並且最後的結果會記錄在調查報告中。快來參考調查報告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00”後發展狀況調查報告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說起00後,您的印象是什麼?

  不要先下結論哦,大資料告訴您00後的生活到底什麼樣?他們看重什麼?要怎麼和他們溝通?

  00後價值觀有什麼特徵?

  大家都說“00後”特別不一樣,那麼他們和90後的差別究竟在哪裡呢?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數年多次的大型調查告訴您答案!

  1999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國10個省市進行了4次中國少年兒童發展狀況調查,並據此釋出了《中國少年兒童發展狀況研究報告》。該報告主要以2005年和2015年的調查資料為依據,對90後和00後的特徵進行描述和代際對比。

  2015年的調查在北京、廣東、上海、山東、遼寧、河南、湖南、四川、雲南和陝西等10個省市42個區縣162所中小學(小學四年級至初中三年級)發放問卷,回收有效問卷9360份,其中男生佔47.6%,女生佔52.4%;小學生佔53.1%,中學生佔46.9%;城鄉樣本各半。00後的價值觀有什麼樣的變化,有什麼樣的特徵?

  特徵一:對人生幸福的新定義

  您是不是認為,00後的孩子更個性、更冷淡,不那麼在意家庭和朋友?說實話,小編在看到統計結果之前也是這麼認為的。然而該課題組對10年來少年兒童幸福觀的變化進行縱向比較發現,對溫暖的家的渴求、對友情的需要是少年兒童不變的選擇。

  3次調查得到的資料中,“有溫暖的家”始終排在第一位,並呈現出增長趨勢,均增長為4.2%;“有知心朋友”始終位居第二位,而且增長趨勢更顯著。由此可見,親情、友情在少年兒童心目中不是變淡了,而是越來越重要了,尤其是友情的分量呈明顯上升趨勢,這也彰顯了現代社會人際支援、朋友交往的重要意義。

  3次大調查中,“為社會作貢獻”佔比呈現明顯下降趨勢。在2005年、2010年這一項均位居第三,但是2015年此項降為第五位,落在“健康”“快樂”之後。其次是“事業成功”佔比也有所下降,2015年(6.4%)比2010年(8.4%)下降2%,比2005年下降近6.6%,而且在排序上也降到“自由自在”“受到尊重”之後。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豔認為,90後一代生活在20世紀末期,價值觀更多受到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衝擊,對人生幸福的認識也更多元與實用,更傾向於追逐事業有成、為社會作貢獻。但是,00後一代生活在市場經濟更成熟、改革開放成果更豐厚的時代,從市場經濟時代到文明、法制社會的發展,使人們意識到個人價值的滿足才是人生幸福。

  總體來說,00後一代生活的時代使他們更注重個人的發展與感受,個體幸福變得更加重要,對社會價值的追求逐漸下降。

  特徵二:更看重新時代品質

  從2005年到2015年,善良、誠實、謙虛、勇敢、守信均是少年兒童推崇的重要品質。

  孫宏豔認為“10年來少年兒童在道德價值認同的取向上沒有明顯變化,總體取向趨於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90後少年兒童更看重“孝敬”品質,00後少年兒童更看重“謙虛”品質。在2005年“孝敬”位列第5位,2010年位列第3位,而在2015年“孝敬”降為第6位。相反,“謙虛”品質在2005年位列第6位,2010年位列第7位,2015年一躍升為第3位。

  00後更認識到當代社會必須是與人合作、共圖發展的時代,因此,正確認識自我、客觀評價自我與他人、不驕傲自大或自以為是才能更好地適應當代社會的發展。同時,“孝敬”品質排序下降,或許也說明在00後心目中,長輩的權威地位在下降,個人發展在少年兒童的心目中更重要。

  孫宏豔認為,00後少年兒童對勇敢、勤勞等傳統道德品質的認可呈現下降趨勢,而對責任、合作等新時代的道德品質的認可呈現上升趨勢。

  特徵三:看重集體利益又維持自我意識

  調查顯示多數少年兒童能把國家、人民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比如85.0%的00後認為“對國家、人民有益的事我會像對自己的事那樣去做好”。同時,調查資料顯示小學生無論對自己的班集體還是學校集體,或者少先隊組織均有強烈的認同感、歸屬感,維護集體榮譽,願意參加集體活動。對於“有人說你們學校不好,你會”這一問題,選擇“據理力爭進行反駁”的將近90%,89%的學生選擇“個人服從集體利益”。在“加入少先隊覺得光榮嗎”的回答中,91%的少先隊員選擇了“光榮”。

  但在集體榮譽之外,這些00後的小學生也顯示出強烈的自我意識。現在學校的一些活動,比如運動會、合唱節、班級值周、各種評比,都強化了學生的集體意識,同時,學生的視野開闊,家庭氛圍寬鬆,又讓小學生們自我意識強烈。在針對“和多數人意見不一致時做法”的回答中,選擇“少數服從多數”的僅佔27.7%,大多數學生(66.2%)選擇了“堅持自己意見”。

  特徵四:不再視老師為權威

  微博微信、網路線上課程,現在的學生有太多獲取知識的渠道,時政新聞、明星八卦,流行什麼他們全都“門兒清”。而同時,他們也不再將老師視為權威。他們和老師看法不同時會大聲反對老師,他們有問題都會自己去找“度娘”,他們可能在某些問題上比老師還見多識廣,他們遇到不會做的題目自己上搜題軟體,老師不再是唯一尋求答案的途徑。

  00後從小就有對話成人的經驗,知道的多,自信心也隨之增強,更早地自我認同為有能力、有思想的成年人,言行舉止也開始“擬成人化”。他們要求平等、要求自由,要求個性,面對老師的批評不會害怕,反而會有小脾氣。

  特徵五:環境保護意識強

  調查發現,超過七成的00後少年兒童具有環境保護意識,兒童的環保意識呈現逐年上升的狀態。看來我們的孩子們越來越關注身邊的生活,關注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了,充分體現了“時代小主人”的特質。

  對3次大調查的資料進行梳理發現,00後和90後相比,環保優先的意識更強,而經濟優先的意識在減退。調查中有一題是:“一個村子計劃建一座化工廠,許多村民可以到廠裡做工掙錢,但是化工廠可能對村裡的河水造成汙染。你認為應該怎麼辦?”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72.2%的受訪少年兒童選擇“不建化工廠,以免汙染河水”,也有25.8%選擇“先把廠子建起來,富起來再治理汙染”,選擇“為了賺錢建廠”或“有汙染沒關係的”比例均不足1%。

  資料顯示,選擇“不建化工廠,以免汙染河水”的比例,2015年比2005年高近6%,選擇“先把廠子建起來,富起來再治理汙染”的比例,2015年比2005年低近5%。

  怎樣和00後更好地溝通?

  從上面這組權威的調查資料裡,小編分明看到了一個朝氣蓬勃、令人驕傲的少年群體嘛!他們看重家庭和朋友,看重國家和集體利益,尊崇優秀的道德品質,有環保、合作等新時代意識,同時還有感知社會問題的敏感和聰慧。“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只要好好引導和教育,必然是我國“雄於地球”的砥柱啊!那麼要怎樣結合他們的心理特徵和他們更好地溝通,更好地培養他們呢?小編用幾個心理學效應給各位老師和家長支支招。

  “話語權效應”——給學生表達的空間

  想想小編小時候,總聽到“大人說話,小孩別插嘴”,我們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00後卻是不同,他們從小直接跟大人對話,他們想“為什麼你說話我不可以說話呢?”

  如果學校教育者還是秉承老一套,沒有意識到學生對話語權的高要求,沒有給他們平等的對話,學生是不會聽的。給孩子表達意見的空間,清楚明白地回應他們,而不是抱著糊弄孩子的心態一帶而過,才能讓這些有主見的00後心悅誠服。

  “名片效應”——投學生所好

  名片效應:兩個人在交往時,如果首先表明自己與對方的態度和價值觀相同,就會使對方感覺到你與他有更多的相似性,從而很快地縮小與你的心理距離,更願同你接近,結成良好的人際關係。在這裡,有意識、有目的地向對方所表明的態度和觀點如同名片一樣把你介紹給對方。

  比如為矯正中學生早戀傾向,有位教師在一次講座的開場白是這樣的:“我中學時班上有一位女同學,不知怎麼搞的,我老是會想到她,在上課時也會禁不住看她一眼。”然後,這位教師指出這是青春期性萌動的正常反應,再接著談自己對早戀的看法。這樣的效果就比較好,中學生們會覺得親切可信,從而對這位教師的建議願意聽取採納。

  “南風效應”——用溝通代替批評

  “南風效應”效應也稱“溫暖效應”,源於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覺得春暖上身,始而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

  故事中南風之所以能達到目的',就是因為它順應了人的內在需要。這種因啟發自我反省、滿足自我需要而產生的心理反應,就是“南風效應”。不少老師都說,現在的學生不接受批評,你說他他反而怒目而對。因為在他們心中,老師高高在上的說教不符合他們“溝通”的需求。

  我們可以像南風那樣實行溫情教育,多點“人情味”式的表揚,培養孩子自覺向上,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實南風和北風的故事廣大教師都很熟悉,南風效應對青春期孩子更管用。

  “自己人效應”——和學生做朋友

  所謂“自己人”,是指對方把你與他歸於同一型別的人。“自己人效應”是指對“自己人”所說的話更信賴、更容易接受。教師可採用心靈溝通策略“知心、關心、熱心、信心、耐心、交心”去積極尋找與學生的共同語言,讓自己成為學生的“自己人”。要想時刻和00後學生保持順暢的溝通,老師要主動和他們做朋友。古語曰“親其師,信其道”,今言有“如果你是一個管理者,博得他們的好感。”所以,新時期的教師盡力博得學生好感是必需的。如果教師讓學生討厭,勢必會影響到學生“信其道”,教師要及時反思並尋求改變。

  老師要了解學生中的潮流,瞭解學生們都在關心什麼,能和學生聊到一起,也是讓學生敞開心扉的好方法。

  “同理心效應”——懂學生所思所想

  運用同理心,其實就是要“懂學生”。懂學生,首先要懂得學生怎麼想。

  懂學生,還要懂怎麼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一個好的榜樣,是激發學生向上的動力。不過面對新潮的00後,再講懸樑刺股、鑿壁偷光未免不夠有趣。不如從學生們喜歡的偶像明星入手,就算是TFboys和EXO等偶像團體,也有訓練生時期的艱難時光,也要邊兼顧學業為中高考努力邊在片場演戲在後臺彩排。偶像、體育明星、二次元大神……他們為實現夢想的努力和堅持,往往能讓學生們更受觸動。

  最後,小編要說的是,00後是一群矛盾體,他們透過網路獲取大量訊息,加速瞭解著整個世界,顯得十分成熟;但受限於年齡,不可避免地處在自以為是的“中二期”。說到底,他們他們還是十幾歲的孩子,誰沒有過徘徊迷茫的青春期呢?面對不一樣的00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寬容,多一份引導,他們其實很可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