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傷寒論優秀讀書筆記

關於傷寒論優秀讀書筆記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那要怎麼寫好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傷寒論優秀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傷寒論優秀讀書筆記1

  少陽病提綱的條文是第263條: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也。少陽病提綱條文,重點提示了少陽之經火氣為病的基本病理特點及其主要病證特徵。即足少陽膽,主樞機而寓相火,其經脈起於目銳眥,且肝經互為表裡。邪犯少陽,樞機不利,膽火上炎則口苦;灼傷津液則咽乾;膽熱內鬱,火熱循經上擾,則頭目昏眩。值得注意的是,口苦、咽乾、目眩三症雖然充分反映了少陽病膽火上炎,灼傷津液,火氣為病的特點,可以作為少陽病的辨證提綱,但並沒有概括少陽病的所有型別,故臨證之時,見此三症,雖可以確認為病在少陽,而具體論治還須結合其它臨床表現,進一步確定其湯證型別。如結合96條所述之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等某一主證,可以確定為柴胡湯證。

  小柴胡湯證的辨證要點即少陽病八大證: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心煩喜嘔、默默不欲飲食、口苦、咽乾、目眩、脈弦。其病機是邪犯少陽,膽火內鬱,樞機不利。治法:和解少陽,調達樞機。小柴胡湯證的條文是第96條: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少陽受邪,樞機不利,正邪紛爭,進退於表裡之間,正勝則發熱,邪勝則惡寒,邪正交爭,互有勝負,則表現為寒去熱來,寒熱交替,休作有時;少陽之經,側循胸脅,邪犯少陽,阻滯其經脈,經氣不利,則見胸脅苦滿;肝膽表裡互用,膽氣鬱滯,疏洩失職,情志不達,則神情默默而寡言;膽為中正之官,膽火內鬱,上擾心神則心煩;膽氣內鬱,木失疏土,脾失健運則不欲飲食;膽熱犯胃,胃失和降則喜嘔。小柴胡湯的組成是:柴胡半斤(24g)、黃芩三兩(9g)、人參三兩( (9g)、甘草(炙)三兩 (9g)、半夏半升(洗)(9g)、生薑三兩 (9g)、大棗十二枚。用法是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方中柴胡與黃芩相配:柴胡疏洩膽氣,黃芩清洩膽熱,二藥相配,一疏一清,為和解少陽鬱熱的主藥。生薑與半夏相合,和胃降逆止嘔,為嘔家聖藥。人參和棗、草合用,補中益氣,防患於未然。本方寒溫並用、攻補兼施,可疏利三焦,調達上下,宣通內外,和暢氣機,故稱之“和劑”

  傷寒論優秀讀書筆記2

  中醫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大三的時候開始學習經典,更是深有體會。而今有機會在畢業前再次選修經典,這對未來工作將會有莫大的幫助。在繁忙的找工作中,我依然會抽空學習經典,以下就我對《傷寒論》的心得體會做個分享。

  一、以理解傷寒論原文為重點,多讀多背。

  在原文上下功夫,弄懂原作,求其本意,旁參諸家。多讀多背,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學習《傷寒論》主要是繼承仲景的學術思想,探索其精微大義,因此就要在原文上下功夫,弄懂原作,求其本意。《傷寒論》由於成書年代久遠,條文失真,文法多樣,文字古奧,論理廣深,因此,我們要想學好她學透她,依靠後世注家,以注家作為嚮導,不失為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然而,歷代注家很多,且觀點不一,如何選擇,很是讓初學者頭痛。有幸在書店買了一本郝萬山傷寒論講稿,裡面釋義博採眾家,實在讓我受益匪淺。而胡希恕老師更是為後代工人為傷寒論註解的第一人,胡老師釋義讓人歎為觀止。

  至於背誦,我覺得背誦一定的原文對於中醫入門是非常有必要的,對於《傷寒論》來說,不能背誦,頭腦就不能在前後原文之間任意穿梭引用,也就無法全面細緻的理解《傷寒論》的含義。經典著作中的條文,乃是從無數病例中總結出來的具有規律性的東西,也就是俗話所說萬變不離其宗之宗。記住它,背誦它,就能在臨床上觸發思緒,吃透精神,從熟生巧,別出心裁

  二、我對六經的認識。

  《傷寒論》六經體系是疾病共性規律的概括,以六經生理為基礎,闡釋其病理變化,不單是外感,實可以統萬病。《傷寒論》從內難二經基礎上的進一步之經典著作,補內難二經之不及,其首創六經證治。故我對六經之認識有一讀之必要,打的中醫治病,皆從整體出發,依據病者盛衰強弱、病勢之緩急進退來作為施治方針。所謂六經,三陰三陽是也,大抵三陰經病,屬寒、屬裡、屬虛者多,故太陰治宜溫,少陰治宜補,厥陰治宜清;而三陽經病,恰與三陰經病相反,大抵屬熱、屬實、屬表者多,故表證宜汗,實證宜下,獨少陽屬於半表半里,既不宜汗又不宜下,而治宜和解。

  六經的劃分具有辨證與論治的雙重意義,具體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提示中風或傷寒,以確定解肌或發汗的治法。第二,提示病位的表裡,可定表、和、攻救之法,對於部位的歸類,可做為論治的根據。第三,提示病情的寒熱,決定用藥的溫涼。第四,提示邪止消長的情況,可知如何祛邪或扶正,在辨證歸類時以實證屬三陽,虛證屬三陰。第五,提示受邪的經脈臟腑可以分經用藥,有的放矢。由於六經能提示受邪部位在何經脈臟腑,給立法方藥指明方向,故傷寒六經辨證的過程,即是確立治則,治法及選方遣藥的過程,所以辨證與論治是兩個步驟,合而觀之辨證與論治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六經傳變是有規律的.,不同的傳變條件,會有不同的傳變情況:在感邪輕、正氣強的條件下,如治療得當,可不傳而愈。在感邪重、正氣強的條件下,病發於陽而反應強烈,且不論病在一經或合病,或並病都在三陽,但若治療不當,消耗了正氣,則可傳入三陰。由陽經傳入陰經的,病多屬熱,易於亡陰。在感邪重,正氣弱的條件下,病發時直中三陰,但若治療適當,邪衰正勝也可陰證轉陽。在感邪輕,正氣弱的情況下,病可發於陽也發於陰。

  三、關於傷寒在臨床上的運用體會。

  作為畢業班學生,已經經歷過臨床實習,有幸在實習期間能在一附院見到各老師在臨床應用經典。這讓我也有些臨床上的實踐與體會。總結起來,首先應抓住主證,然後辨析病機,最後在瞭解方義的基礎上化裁經方,經過加減。臨床如白虎加人參湯合竹葉石膏湯治療糖尿病。五苓散合真武湯治心衰的水腫,大柴胡湯合半夏瀉心湯治療急性胰腺炎等。

  總之,《傷寒論》不僅為診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證綱領和治療方法,也為中醫臨床各科提供了辨證論治的規範,從而奠定了辨證論治的基礎,其中的奧妙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