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生守護一方自由的土壤作文

為學生守護一方自由的土壤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為學生守護一方自由的土壤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做為一名資訊科技教師,我也曾經試著在每一課時前全包式地幫學生開好電腦,整理好電腦系統及相關的設定,候待著學生的“進場”。課堂中趟若哪臺電腦“中彩”了,首先的第一反應就是安頓學生象瓷罐子一樣坐在那裡等待,生怕他急壞了,為師者則急不及待的跑過來幫他重啟、切斷電線後再重啟著,直到正常執行為止,如此反覆著,一節課下來會為那好幾臺“中彩卡機”的電腦忙碌著。

  這樣的教學模式,這樣的學習環境,長期以往,學生過慣了“帝王式的生活”,孩子的一切活動、權利,都統統被包辦了。畫地為牢,就像孫悟空用金箍棒為唐三藏畫一個神圈一樣,什麼牛鬼蛇神都被擋在圈外。這樣的教育,可真害了學生、苦了老師啊!可真直教人擔心,我們的國家以後會怎樣呢!

  現代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注重學生個性氣質的發展,而如果人長期侷限於一種壓抑、恐懼、排斥、立異的環境氛圍裡,是很不利於以上思維與能力的發展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人的創造力只能在他感覺到‘心靈自由’和‘心理安全’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優秀的表現和發展”。沒錯,只有在民主、自由、開放的土壤裡,才有學生創造的原野,才能讓學生思維的泉水無拘無束地奔湧……

  一、引導學生“當家作主”,主導課堂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式的小皇帝,可是現代生活中個別學生的代名詞。那些家庭環境優越,經濟條件超好的“富二代”樣式的孩子可真都是金罐子,摸不得,壓不了,跌不行,讓人寵壞透了。而現實教學中可不是理論上的“童話世界”,那可是酸甜苦辣均在其中的!個別急性子的老師對學生“特別出位”的行為,稍不控制得了情緒用事,對“小皇帝們”來了個體罰、變相體罰,甚至來了個打罵,那可要承受的壓力可真會不少,輕則檢討、處分,重則開除、賠償,承擔著沉重的愧疚。面對如此,老師們可都明哲保身看,小心翼翼的做著事,再也不敢“唐僧咒語”或者“竹筍炒肉絲”,擔心一失足,踩爛鐵飯碗。於是,課堂裡大事小事各包攬著幹者,保姆式的教育者,課堂上普遍的存在著。

  做為一名資訊科技教師,我也曾經試著在每一課時前全包式地幫學生開好電腦,整理好電腦系統及相關的設定,候待著學生的“進場”。課堂中趟若哪臺電腦“中彩”了,首先的第一反應就是安頓學生象瓷罐子一樣坐在那裡等待,生怕他急壞了,為師者則急不及待的跑過來幫他重啟、切斷電線後再重啟著,直到正常執行為止,如此反覆著,一節課下來會為那好幾臺“中彩卡機”的電腦忙碌著。而在電腦知識的操練上,教師課前還要盡人所不能仁,幾乎準備了所有的資料素材與操作步驟的選單,學生只要是“按照老師所說的話”,“鼻子拴著老師扯的線”,順著操作即可完成。然而,如此這般的課堂模式會導致怎樣的學習結果呢?你看,操作中忽然出現了“突發事件”:電腦黑屏了、卡機了、彈出一個“無厘頭”的對話方塊了、操作軟體壞了、滑鼠不聽話了,孩子們可就慌了手腳,沒有了主見,若課堂上又同時有幾臺這樣的電腦,可就亂成了一鍋粥,電腦老師縱有三頭六臂也難解其圍。

  這樣的教學模式,這樣的學習環境,長期以往,學生過慣了“帝王式的生活”,孩子的一切活動、權利,都統統被包辦了。畫地為牢,就像孫悟空用金箍棒為唐三藏畫一個神圈一樣,什麼牛鬼蛇神都被擋在圈外。這樣的教育,可真害了學生、苦了老師啊!可真直教人擔心,我們的國家以後會怎樣呢!會否又成為一個被包辦所累出來的“新東亞病夫”?這樣的學生他們能自立門戶,振興家園,強我中華嗎?其實,上述那些大事小事、小小事……,都是學生力所能及的,學生是可以解決的,再說教師如果事事都要包攬上身,想想這可花費了多少的精力?擔誤班上其他學生多少的時間,哪還能在教學主線上貫徹實施嗎?

  其實啊,課堂的學習與管理,學科老師均可與學生共同討論,制訂出知識學習、課堂管理的目標與方法,引導每位學生都能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構建當中。創設民主、寬鬆的氛圍,使每個學生都有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自由開展自己的認知活動。放手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的學習之事,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權,調動他們主人翁的精神,學生便會產生實現目標的強烈願望,就能以主人翁的身份去學習以及管理好自己的相關學習裝置。

  我工作上的一個深刻教訓:有一段時間,因為我在課堂上的過度包辦,過程中學生幾乎失去了主動、自由的機會。結果怎樣呢?物極必反,每節課下來,孩子們的電腦系統可真是“三國演義”,混亂不堪,改變了桌面主題的有,刪除了常用圖示的有,在磁碟上胡亂複製貼上、再貼上的也有。每到下一個班再來上課的時候,問題處處皆存在,直教老師“忙得不可樂乎”,縱有三頭六臂,有著“孫悟空式的法術”,在各臺學生電腦之間跳來插去,課堂時間的一半過去了也沒有把電腦“安頓下來”。唉!可真是累啊。幸好,我及時“回頭是岸”,發揮了“讓學生自由當家的管理理念”,還給了學生一個自我操作的空間,當然也規定了學生一個“自我管理的承包機制”。透過以學生自我管理為主體,同桌互相幫助為督促,組長巡視檢查為監控,教師引導為牽制,每節課下來學生的電腦操作介面可美化了,圖示的排列可有條理了,磁盤裡面檔案的管理可科學化了,垃圾類的文件不見,不文明的檔名不存在了。你看,可愛的學生,自由的魅力原來就是這麼神奇,電腦室的模樣不再亂哄哄,學生的自管與互促面貌煥然一新。這不但培養了孩子們自立、自強的能力,更減輕了教師的負擔,一舉兩得,慶幸之至!

  二、鼓勵學生探中學習,爭做主人

  1、學習目的變“被”為“主”。根據新課標的指引,在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僅為導向,各學科相關資源為輔助,讓學生在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既豐富了學科知識,更鍛鍊了實踐能力,增長了社會實效。在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的驅動下,力爭讓學生一改以往那種被動學習、要我學的局面,孩子們在新教學模式的驅動下,在課堂評價體系的範圍裡,三五成組,合作與探究,主動與指導,學習熱情高漲,實戰性強,時效顯著,收穫豐碩。

  在學習《畫“啄木鳥”》一課,在創作學習階段,我就是在提出創作任務(畫一幅啄木鳥給老樹治病的圖畫)以後,放手讓學生自我組織,小組討論與自探學習,透過查詢啄木鳥的形態圖、病樹樣子圖、啄木鳥捉蟲動態圖、森林環境圖等,並結合日常生活的所見所想的檢視印象,開展討論、爭辨、歸納、總結,形成歸一的形態意識等,然後再各自進行創作成圖。由此進行學習,其所學所得,肯定會比自我學習更有創意,肯定會比在老師的教條式的框框裡畫得更加有靈氣,肯定會比在包辦式的學習環境裡鍛鍊了更強的能力,增長了更多的社會見識。

  2、樂於提問質疑,議中學習。現實生活中,不少教師有意無意地在課堂上剝奪了學生的學習自由,缺少了師生之間平等交流,共同研討的民主氣氛,只是唯師是從,唯書是從,從不允許學生說“不”或提出問題,學生一旦提出問題,或者一些意料之外的言辭,就立馬招致“你這人真麻煩”,“你這人真笨”,“提這樣的問題,書本不是明說了嗎?”……對著這些善於動腦、聰明活潑的孩子們闢頭蓋臉而來,這是多麼愚蠢的教法啊。無形中給學生套上了精神的枷鎖,哪有半點創新思維的條件可言!在這樣的環境中,思維創新從何談起?教師應該讓學生自由展示自己,面對複雜的、有爭議的結論,師生之間都應該平等對話。在平等的基礎上交流各自的見解,提出爭議,甚至展開思想碰撞和爭鳴,只有得到言論自由,特別是問的自由,學生才能充分發揮他們想象的創造力。

  3、善於從錯誤中反思問題,提升自我。課堂是學生出錯的場所,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指出“錯誤乃是達到真理的一個必須的環節”。其實,出錯了,知錯了,正確的東西才記得更牢,就是在“出錯”和“改錯”的探究過程中,課堂才是最活的`,教學才是最美的。可是,現在現實版的觀摩課、示範課等,無一不是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對答如流,上機操作嫻熟,作品展示漂亮如畫,課堂結構完美無暇,無可挑剔,多麼優秀的課例,多麼靈活的教法。可是到了期末考查,學生的作品都是異手同工的,無一新意,就連標題的藝術字也是形狀相同,顏色、字型一致的。悲哉!這樣的教育方框,學生的思維能發展嗎?學生的創意從何而來?甚至,有些教師對學生在課堂“所出的錯”,“所提的問”,常會勃然大怒,評判成癮。因此,學生的情緒生活受到極大的傷害,求知的自信遭受貶抑,思維遭遇了停頓,有誰還能自信地暢所欲言,大膽地表現自己!這就是教師常說的“真討厭,一節課沒幾人舉手回答”的根源吧。

  課堂上,教師應給學生多次成功的機會,給學生充分思維的時間,把糾錯的權利還給學生,不要過分注重對與不對,答案的標準是否,應該讓每一個站起來發言的學生都能體面的坐下來,建立一個平行和諧的課堂氣氛。學生的思維自由了,他們迸發出來的創新思維的火花往往是意想不到的,必將會射出耀眼的光芒。

  三、激發學生張揚個性,創意無限

  教師的三寸舌頭在課堂上有時的確是能達到靈活地開發學生思維的極限,但僅限於在課堂裡的學習很難極大地開闊學生知識的視野。課堂上的學習範例只是烘乾的標本,是幹醃菜,缺乏營養,課堂之外尚有廣闊的天地。如果教師永遠讓學生生活在老師的三寸舌頭與烘乾的標本之間,那學生只會是井底之蛙,知之甚少。我們應該指導學生敢於去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極大地投入到第二課堂的活動中,進行自主的探究與創造,並善於去開發作品,展示自我。把課本當作朋友,把課外當作庭園,摘其花朵,採其果實。創造機會,讓他們自由的去“接觸大自然的花草樹木、青山綠水、日月星辰以及社會中的兵工農商、三教九流”,自由地的去“對宇宙發問、與事物為友,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自由學習”,給他們充足的自由學習的空間,蒐集出極大豐富的學習資料,擴大認知的眼界,發揮其內在之創意無限。

  根據以上教育理念,我在上《畫“會飛的桃子”》一課時,一改以往那種傳包式教學法,以往的教師收集篩選好圖片資料,做好“畫桃子”畫圖過程的演示動畫,設計好先畫什麼再畫什麼的步驟過程,然後再親自示範操作一次,種種樣樣包辦想好以後才讓學生對著監摹。這可真是全包式的教學了吧。此方法雖可讓學生幾乎個個都均可完成,有畫可收,看似效果很理想,但如此以往,若讓抽考者特定指出另外一幅圖畫讓學生自我完成,他們還能行嗎?新的教育理念讓我在定好主題的前提下放手讓學生圍繞著學習的任務與目標,三五知己組合成群,進行分工合作,畫前準備,查詢資料,實物觀察,研究特徵,評述要點,解決難點,制定方案,最後進行實戰創作。有這樣而學,學生們的作品肯定栩栩如生、風采顯現、個性特出,學一物而懂全部。長此以往,學習成員可成學習骨幹,獨樹一幟。會有老師所給予的“魚”而變成“漁”。

  自由,解放了學生的思想,還給了學生廣闊的空間,增強了學生無限的創意。自由,讓他們思維的泉水得以無拘無束地奔湧,澆灌了能力的土壤,栽培了創新思維的火花,結出了豐碩的成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