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雁兒》李清照宋詞鑑賞

《孤雁兒》李清照宋詞鑑賞

  【作品介紹】

  《孤雁兒·藤床紙帳朝眠起》是李清照晚年時期的作品,因為此詞有序言,也被後人稱為《孤雁兒·並序》。

  這首詞寫於李清照丈夫趙明誠去世之後。全詞以“梅”為線索:相思之情,被梅笛挑起,被梅心驚動;又因折梅無人共賞,無人堪寄而陷入無可排釋的綿綿長恨之中。

  【原文】

  孤雁兒 ①(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紙帳朝眠起②,說不盡無佳思③。沈香斷續玉爐寒④,伴我情懷如水。笛聲三弄⑤,梅心驚破⑥,多少春情意⑦。

  小風疏雨蕭蕭地⑧,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⑨,腸斷與誰同倚⑩。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註釋】

  ①孤雁兒:《孤雁兒》原名《御街行》。《古今詞話》無名氏《御街行》詞有“聽孤雁聲嘹唳”句,故更名《孤雁兒》。

  ②藤床:藤條編織的床。紙帳:繭紙做的帳子。

  ③佳思:好心情。

  ④沉香:薰香的一種。玉爐:玉製的香爐或是香爐的代稱。

  ⑤三弄:即“梅花三弄”,古代笛由名,或稱“梅花引”。

  ⑥梅心驚破:指梅花聞笛而心傷。

  ⑦春情意:喻指當年夫妻情深。

  ⑧蕭蕭地:淅淅瀝瀝。地,語助詞。

  ⑨吹簫人去:《列仙傳》:“蕭史者,秦穆公時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鶴於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此言其夫趙明誠之去世。

  ⑩腸斷:這裡形容因喪夫而悲傷之極。《世說新語·黜免》:“桓公入蜀,至三峽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緣岸哀號,行百餘裡,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絕。破視其腹中,腸皆寸寸斷。”

  一枝折得三句:化用陸凱《贈范曄》詩意。折梅相送,丈夫故去,所以說沒人堪寄。

  【賞析】

  此詞前有小序:“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雖雲梅詞,實際上不過借梅抒懷舊之思。

  床、帳、香爐,是一般閨情詞的常見意象,此詞也從這些物事寫起,迤邐寫入抒情主人公的內心世界。這裡,床,非合歡之床,而是用藤竹編成的輕便單人床。帳,亦非芙蓉之帳,而是當時在文人高士中流行的一種特製的用堅韌的繭紙作的帳子。宋人林洪在《山家清事》的“梅花紙帳”條目中描寫道:於獨床四周立柱,掛瓶,插梅數枝;床後設板,可靠以清坐;床角安竹書櫃,床前置香鼎;床上有大方目頂,用細白楮(紙的代稱)作帳罩之。詞詠梅而從紙帳著筆,很可能指的就是“梅花紙帳”。這種床帳,暗示著清雅而淡泊的生活。宋朱敦儒《念奴嬌》詞雲:“照我藤床涼似水。”《鷓鴣天》詞又云:“道人還了鴛鴦債,紙帳梅花醉夢閒。”但是,宿此床帳中的抒情主人公並不甘於淡泊,卻深懷“無佳思”的幽怨。

  以下寫香。爐寒香斷,渲染了一種淒冷的心境。“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李清照《醉花陰》)展示的那種朦朧而甜蜜的惆悵已經消失,只有似斷仍連的嫋嫋微香,伴隨她綿長、悽清的似水情懷。

  沉寂中,是誰家玉笛吹起了梅花三弄?它驚破梅心,預示了春的訊息,也吹燃了詞人深埋的生命之火!

  下片從憧憬的世界回到客觀現實:充彌天地的'只是蕭蕭的小風疏雨!儘管大自然按照自己的規律,冬盡春來,而生命的春天,卻已隨“吹簫人去”而永遠消逝,這怎不令人珠淚潸潸!“吹簫人”,秦穆公時人蕭史,他的簫聲能招引鳳凰。後來他和他的妻子──穆公女弄玉雙雙仙去。這個美麗的神話,既暗示了她曾有過的夫唱婦隨的幸福生活,又以“人去樓空”,傾訴了昔日歡樂已成夢幻的刻骨哀思。

  最後落題,用陸凱“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典,作一跌宕:縱使春到江南,梅心先破,但天上人間,仙凡杏隔,又如何傳遞春的訊息!

  名家點評

  黃墨谷《重輯李清照集·漱玉詞卷三》:此詞從王半塘《漱玉詞》本《歷代詩徐》調名《御街行》、《梅苑》、《花草粹編》並作《孤雁兒》、《梅苑》附有序文:“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按此詞乃悼亡之詞,序文與原意無涉,且清照詠梅之作頗多,所云試作一篇,亦不合,因不錄序。

  侯健、呂智敏《李清照詩詞評註》:這是一首悼亡之作,約寫於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趙明誠逝世後。序中說明這是一首詠梅詞,實際上既沒有直接描繪梅的色、香、姿,也沒有去歌頌梅的品性,而是把梅作為作者個人悲歡的見證者。從表達上看,是把梅作為全詞的線索,著力描寫了丈夫去世後自己清冷孤寂的生活和淒涼悲絕的心情。

  羅忼烈:易安《孤雁兒》詠梅詞序雲:“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此意大類薛能《折楊柳》詩序,而其詞不過雲:“(略)”。詞語陳熟,內容單調,且其所以病少遊者皆有之,賙濟《介存齋論詞雜著》,謂其詞“究苦無骨”者是也。不識何以自負至此

  羅敏中:這是一首悼亡詞。其時趙明誠已逝世幾年,李清照痛定思痛,哀感轉為深沉涵蘊,哀思綿綿不絕,任何一件細小的事物都可以勾起她對亡人的懷念。因此,從室內的藤床紙帳、玉爐沉香到室外的陣陣笛聲、瀟瀟春雨都被她借用來作了抒發感情的“道具”:寒爐斷香是正面借用,表達思春情意的笛聲是反面借用(反襯),形成了這首詞在表現方法上借物(景)抒情的最大特色。這裡的基調、氣氛與《聲聲慢》是一致的,而以春景春情來反襯自己的喪夫之痛,則更見其悲慼之深。

  【作者介紹】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人。宋代(兩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