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赤壁懷古原文及譯文3篇

念奴嬌·赤壁懷古原文及譯文3篇

念奴嬌·赤壁懷古原文及譯文1

  念奴嬌·赤壁懷古

  朝代:宋遼金

  作者:蘇軾

  原文: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檣櫓 一作:強擄)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人生 一作:人間;尊 通:樽)

  譯文

  長江朝東流去,千百年來,所有才華橫溢的英雄豪傑,都被長江滾滾的波浪衝洗掉了。

  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是三國時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驚人的巨浪拍打著江岸,捲起千堆雪似的層層浪花。

  祖國的大好河山啊,那時有多少英雄豪傑!

  遙想當年周公瑾,小喬剛剛嫁了過來,他的姿態多麼的雄峻: 手裡拿著羽毛扇,頭上戴著青絲帛的頭巾。

  談笑之間,曹操的無數戰船在濃煙烈火中燒成灰燼。

  神遊於三國戰場,該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過早地生出白髮。

  人生就像做了一場大夢,還是把一杯酒獻給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飲共醉吧!

  註釋

  ⑴大江:指今天的長江。

  ⑵淘:沖洗,沖刷。

  ⑶故壘:黃州古老的城堡,推測可能是古戰場的陳跡。過去遺留下來的營壘。

  ⑷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南)人。東漢末年東吳名將,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稱。周瑜精通軍事,又精於音律,江東向來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公元208年,孫、劉聯軍在周瑜的指揮下,於赤壁以火攻擊敗曹操的軍隊,此戰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僅36歲。(安徽廬江有其周瑜墓。)

  ⑸雪:比喻浪花。

  ⑹遙想:形容想得很遠; 回憶。

  ⑺小喬:喬公的小女兒,生的閉月羞花,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喬為孫策之妻,有沉魚落雁、傾國傾城之貌。

  ⑻英發:英俊勃發。

  ⑼羽扇綸巾:手搖動羽扇,頭戴綸巾。這是古代儒將的裝束,詞中形容周瑜從容嫻雅。綸巾:古代配有青絲帶的頭巾。

  ⑽檣櫓:強大之敵,指曹軍(檣櫓:這裡代指曹操的水軍戰船。檣,掛帆的桅杆。櫓,一種搖船的槳)。

  注一:《宋集珍本叢刊》之《東坡樂府》, 元延佑(1314-1320)刻本, 作“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原藏楊氏海源閣, 歷經季振宜、顧廣圻、黃丕烈等名家收藏, 卷首有黃丕烈題辭, 述其源流甚詳。延佑本實今傳各版之祖[1]。《叢書整合續編》之清版《東坡樂府》, 亦作 "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序曰:“東坡詞今行世者,只毛氏汲古閣王氏四印齋二本。毛跋謂得金陵刊本,未詳。所自,王刻從元延佑雲間本出,較為近古,中有十首為汲古所未載,而汲古多於元刻者六十一首, 今以元刻為主, 毛本異文, 著於詞後, 元刻之確為偽刻者, 則依毛本正之。”而“檣櫓”一說卻沒有一個合理來源說明,所以“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似較接近事實, 應以 "強虜" 為準。()

  注二:語文教材人教版作“檣櫓”,而蘇教版作“強虜”,考試時應以課本為準。

  ⑾故國:這裡指舊地,當年的赤壁戰場。指古戰場。指假戰場黃州。

  ⑿華髮:花白的頭髮。

  華:《現代漢語詞典》這個字讀huā(一聲),花白義

  ⒀人生:現有版本作人間。

  ⒁尊:通“樽”,酒杯。

  ⒂酹:(古人祭奠)以酒澆在地上祭奠。這裡指灑酒酬月,寄託自己的感情。

  注:一尊還酹江月,“還”字的讀法

  古時讀音是huán。

  其實就是在現代,稍早一點——比如1960年代,也是隻有一個讀音,沒有普通話中“hái”這個讀音。也就是說,在用於“歸還”的“還”時,讀作“huán”,在用作“還是”、“還有”這一義項時,讀作“hái”。事實上在古詩詞中沒有“還是”、“還有”的用法。hái這個讀音最早是在明清小說中開始出現的。如《紅樓夢》第五十回:“他竟比蓋這園子還費工夫了”。

  此外,就是在“一尊還酹江月”中,“還”也不是現代人很容易就聯想到的

  一尊“更”酹江月(“還”有“更、更加”的意義)。試想,“人生如夢”,怎麼 一尊“更”酹江月呢?這裡“還”是“回還”的意思,不是人回還,是人的“神思”回還,從夢中回還,醒來。杯中尚有餘酒,何不一酹江月?

  在許慎[2]的《說文解字》中,“還”(繁體字為“還”),也只有一個讀音:

  卷二 辵部 還 復也。從辵瞏聲。

  戶關切

  戶關切,切出來就是“huán”。注:其他版本。拍岸又作裂岸,人生又作人間。

念奴嬌·赤壁懷古原文及譯文2

  原文: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譯文:

  長江朝東流去,千百年來,所有才華橫溢的英雄豪傑,都被長江滾滾的波浪衝洗掉了。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是三國時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驚人的巨浪拍打著江岸,捲起千堆雪似的層層浪花。祖國的江山啊,那一時期該有多少英雄豪傑!

  遙想當年周公瑾,小喬剛剛嫁了過來,周公瑾姿態雄峻。

  手裡拿著羽毛扇,頭上戴著青絲帛的頭巾,談笑之間,曹操的無數戰船在濃煙烈火中燒成灰燼。神遊於故國(三國)戰場,該笑我太多愁傷感了,以致過早地生出白髮。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場大夢,還是把一杯酒獻給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飲共醉吧!

  註釋:

  1.綸巾:以青絲做成的頭巾

  2.酹:(古人祭奠)以酒澆在地上祭奠。這裡指灑酒酬月,寄託自己的感情。以酒灑地,是向鬼神敬酒的方式。

  3.遙想:遠想。

  4.小喬:喬玄的小女兒,嫁給了周瑜為妻。

  5.羽扇綸巾:手搖羽扇,頭戴綸巾。這是古代儒將的裝束,詞中形容周瑜從容嫻雅。

  6.檣櫓:船上的桅杆和櫓。這裡代指曹操的水軍戰船。強大的敵人,又作“強虜”“狂虜”。

  7.故國:這裡指舊地,當年的赤壁戰場。指古戰場。

  8.華髮:花白的頭髮。

  9.尊:通“樽”,酒杯。

  10.大江:長江。

  11.淘:沖洗。

  12.故壘:黃州古老的城堡,推測可能是古戰場的陳跡。過去遺留下來的營壘。

  13.周郎:周瑜,字公瑾,為吳建威中郎將,時年24歲,吳中皆呼為“周郎”。

  14.雪:比喻浪花。

  15.穿空:插入天空,又作“崩雲”。

  16.英發:英俊勃發。

念奴嬌·赤壁懷古原文及譯文3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宋代蘇軾所作,是豪放派宋詞的代表作,詞的主旋律感情激盪,氣勢雄壯。全詞借古抒懷,將寫景、詠史、抒情容為一體,借詠史抒發作者積極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業無成的感慨。

  念奴嬌赤壁懷古①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註釋]

  ①赤壁:指黃州西赤鼻磯。三國時周瑜敗曹的“火燒赤壁”之赤壁傳說有五處。但以黃州赤鼻磯為古戰場。

  ②故壘:古時的軍營四周所築的牆壁。人道是:人們傳說是。周郎:周瑜,字公瑾,廬江(今安徽廬州)人。建安三年,自居巢還吳,孫策授其建威中郎將,逾時年二十四歲,吳中皆呼為周郎。穿空:形容峭壁聳立,好像要刺破了天空似的。千堆雪:形容很多白色的浪花。

  ③當年:當時,或解作盛壯之年。

  ④小喬:周瑜之妻。時在建安三年或四年,周瑜二十四五歲,赤壁之戰在建安十三年,周瑜三十四歲,結婚已十年。言“初嫁”是突出其風流倜儻,少年得志。雄姿英發:周瑜有姿貌。英發:指談吐不凡,卓有見識。

  ⑤羽扇綸巾:魏、晉時儒雅之士的裝束。羽扇:白羽做成,可用作督戰指揮的標幟。綸(guān)巾:用絲帶做的便巾。灰飛煙滅:形容火燒赤壁時曹軍的慘敗及周瑜的事功。

  ⑥故國神遊:神遊故國。此“故國”指舊地、古戰場。

  ⑦多情應笑我:應笑我多情的倒裝。

  ⑧尊:酒器。酹(lèi):把酒澆在地上祭奠。

  (8)英發:英俊勃發。

  (9)羽扇綸巾:手搖動羽扇,頭戴綸巾。這是古代儒將的裝束,詞中形容諸葛亮從容嫻雅。綸巾:古代配有青絲帶的頭巾。

  (10)檣櫓:這裡代指曹操的水軍戰船。

  (11)故國:這裡指舊地,當年的赤壁戰場。指古戰場。

  (12)華髮:花白的頭髮。 華:《現代漢語詞典》這個字讀huā(一聲),花白義

  (13)人生:現有版本作人間。

  (14)尊:同“樽”,酒杯。

  (15)酹:(古人祭奠)以酒澆在地上祭奠。這裡指灑酒酬月,寄託自己的感情。

  譯文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長江朝東流去,千百年來,所有才華橫溢的英雄豪傑,都被長江滾滾的波浪衝洗掉了。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是三國時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驚人的巨浪拍打著江岸,捲起千堆雪似的層層浪花。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祖國的江山美妙如畫,那一時期該有多少英雄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遙想當年周公瑾,小喬剛剛嫁了過來,周公瑾姿態雄峻。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手裡拿著羽毛扇,頭上戴著青絲帛的頭巾,談笑之間,曹操的無數戰船在濃煙烈火中燒成灰燼。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神遊於故國(三國)戰場,應該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於過早地生出白髮。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場大夢,還是把一杯酒獻給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飲共醉吧!

  現代翻譯:

  長江朝東流去,千百年來,所有才華橫溢的英雄豪傑,都被長江滾滾的波浪衝洗掉了。

  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是三國時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驚人的巨浪拍打著江岸,捲起千堆雪似的層層浪花。

  祖國的大好河山啊,那時有多少英雄豪傑!

  遙想當年周公瑾,小喬剛剛嫁了過來,他的姿態多麼的雄峻: 手裡拿著羽毛扇,頭上戴著青絲帛的頭巾。

  談笑之間,曹操的無數戰船在濃煙烈火中燒成灰燼。

  神遊於三國戰場,該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過早地生出白髮。

  人生就像做了一場大夢,還是把一杯酒獻給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飲共醉吧!

  [賞析]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宋代蘇軾所作,是豪放派宋詞的代表作,詞的主旋律感情激盪,氣勢雄壯。全詞借古抒懷,將寫景、詠史、抒情容為一體,借詠史抒發作者積極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業無成的感慨。

  蘇軾謫居黃州,遊黃岡赤壁礬,撫今追昔,寫下了這首詞。詞中描繪了赤壁雄偉壯麗的景色,歌頌了古代英雄人物周瑜的戰功,並抒發了作者自己的感慨。全篇將寫景、懷古和抒情結合在一起,縱橫古今,意境寬闊,是豪放詞風代表作。起調將奔騰的長江與飛逝的歷史相交織,造成寬闊邈遠的抒情空間。然後聯想自己壯志未酬、人生失意的際遇,感慨萬端。全詞的氣氛是開朗、豪邁的,雖然露了一種低沉、消極的情緒,但不是主要的。全詞既有歷史的沉重感,又有對現實的責任感,是一支磅礴凝重、迴腸蕩氣的悲壯樂章。

  題中的赤壁,是黃州(在今湖北省黃岡縣)城外,長江北岸的一段紅色山崖。“懷古”,是古人寫詩詞常常採用的一個題目。在這類作品中,作者往往藉助歌詠歷史事蹟來抒發自己的感慨。這首詞就是蘇軾遊覽黃州赤壁想到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有所感觸而寫。其實,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前,魏、蜀、吳三國爭雄,吳國名將周瑜聯合劉備,利用火攻大破曹操水軍的地方是另一個赤壁,它是今天湖北省武昌縣西南的赤磯山。這裡詞人借懷古以抒懷抱,不一定拘泥於地點的確鑿。

  懷古的重要一環,是怎樣把今和古聯絡起來。蘇軾望著波禱滾滾的長江,想到自古以來那些才華出眾的人物都已隨同時間流逝而消失,猶如被源源而來的浪濤從歷史上沖洗掉了一樣。於是,他用“浪淘盡”三個字,把眼前的長江和歷史上的人物巧妙地聯絡起來,在這種自然而又形象的聯想中,表現他對歷史人物的懷念。大江即長江。這裡用“大江”,除去由於聲韻的要求外,也顯得更有氣魄。“千古”,指久遠的年代。

  接下去,作者把目光從江濤轉向赤壁,而首先引起他注目的是古代留下來的戰爭遺蹟。“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故”,舊的。“壘[lěi]”,指營盤。“人道是”,據說是。“周郎”,即周瑜,他二十四歲就當了將軍,當時吳國人稱他為周郎。這三句詞說,在那古代營盤西邊,據說,就是三國時代周瑜打勝仗的赤壁。點出了赤壁的歷史意義,也為下片歌頌周瑜埋下了伏筆。那麼,作者當時看到的赤壁,景象如何呢?“亂石穿空”,陡峭的石崖直插高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嚇人的大浪頭,拍打著江岸,激起的浪花象無數堆耀眼的白雪。面對著這雄偉的景象,難怪作者要讚歎不已:既讚美這雄偉的大好河山,更讚美歷史上曾經在這裡叱吒風雲的無數英雄豪傑。

  詞的上片,著重寫景,帶出了對古人的懷念。下片,就轉入對赤壁之戰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歌頌。蘇軾寫這首詞時,距離發生於公元二○八年的赤壁之戰,已有八百多年。他想象著幾百年前的往事,用“遙想”兩個字把我們引向了遙遠的過去。“公瑾[jǐn]”,周瑜的字。“小喬”,周瑜的妻,是當時著名的喬氏姊妹中的妹妹。詞中提到他們的婚事是為了突出周瑜年輕得意的神態。作者用“雄姿英發”來形容周瑜氣度雄偉、人才出眾。在作者的想象中,周瑜身著戎裝,手搖羽毛扇,頭戴著配有黑絲帶子的頭巾(綸[guān]巾),風度瀟灑,從容指揮,在說笑之間,輕而易舉地就把曹操水軍戰船燒成灰燼。“檣[qiáng]”,帆船上的桅杆。這裡用“檣櫓”代表曹軍的戰船。“羽扇綸巾”,寫出了周瑜的神態。“談笑間”,突出了他的自信和才略。“檣櫓灰飛煙滅”,六個字就再現了一場歷史性的大戰。寥寥幾筆,顯示了作者藝術概括的才能;字裡行間,傾注了作者對周瑜的由衷讚賞。

  對歷史人物的景仰,正包含了對自己現實狀況的不滿。對比之下,四十七歲的蘇軾深為自己不能象周瑜那樣年紀輕輕就建立了卓著的功業而感嘆。他只好用自我嘲笑的口氣說:“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象他這樣,透過想象去經歷(神遊)那三國(故國)的赤壁之戰,人們大概會嘲笑他太富於感情,因而過早地有了花白頭髮(華髮)吧!自嘲之餘,一種看破紅塵的消極情緒油然而生。“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尊”,酒杯。一尊是一杯酒的意思。“爵[lèi]”,灑酒表示祭奠。他忽然覺得,人間不過象夢境一樣,不要徒然感嘆了,還是給江上的明月,獻上一杯酒,伴月痛飲吧!

  這首詞是蘇軾的代表作。雖然結尾流露了消極情緒,但從全詞看,氣魄宏偉,視野闊大,對壯麗河山的讚美,和對歷史英雄人物的歌頌,構成了豪放的基調。

  賞析二

  本篇是蘇詞中具有豪雄氣格的代表作,是北宋詞壇上最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這首詞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蘇軾謫居黃州時所寫,當時作者四十七歲,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已兩年餘。蘇軾由於詩文諷喻新法,為新派官僚羅織論罪而被貶,心中有無盡的憂愁無從述說,於是四處遊山玩水以放鬆情緒。正巧來到黃州城外的赤壁(鼻)磯,此處壯麗的風景使作者感觸良多,更是讓作者在追憶當年三國時期周瑜無限風光的同時也感嘆時光易逝,因寫下此詞。

  此詞開篇從滾滾東流的長江著筆,隨即用“浪淘盡”把大江與千古人物聯絡起來,佈置了一個極為廣闊而悠久的空間時間背景。它即使人看到大江的洶湧奔騰,又使人想見風流人物的非凡氣概,體味到作者兀立長江岸邊對景抒情的壯懷,氣魄極大。“風流人物”,指出色的英雄人物。接著“故壘”兩句,點出這裡傳說中的古代赤壁戰場。“人道貌岸然是”意謂“據人們講”。周瑜大敗曹兵的赤壁戰場究竟在哪兒,向來眾說紛紜,現一般認為是在今湖北嘉魚縣東北長江南岸,也有說是在蒲圻縣西北的,蘇軾在此不過是姑且借景懷古以抒感而已。“周郎”,即周瑜。以下“亂石”三句,集中寫赤壁景物:陡峭的山崖高插雲霄,洶湧的駭浪搏擊著江岸,滾滾的江流捲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這種從不同的角度而又訴諸於不同感覺的濃墨健筆的生動描寫,一掃平庸萎靡的氣氛,把讀者頓時帶進一個奔馬轟雷、驚心動魄的奇險境界,使人心胸為之開擴,精神為之振奮!歇拍二句,總結上文,帶起下片。“江山如畫”,是作者和讀者從以上藝術地提供的大自然雄偉畫卷中自然得出的結論。錦繡山河,必然產生、哺育和吸引無數出色的英雄,三國正是人才輩出的時代:橫槊賦詩的曹操,馳馬射虎的孫權,隆中定策的諸葛亮,足智多謀的周公謹……真是“一時多少豪傑”!

  上片重在寫景,將時間與空間的距離縮短集中到三國時代的豪傑人物身上。但蘇軾在如此眾多的英雄人物中,尤其嚮往那智破強敵的周瑜,所以下片“遙想公瑾當年”六句就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將領周瑜的形象。“公瑾”,周瑜的字。“小喬”,喬公的幼女,嫁給了周瑜。作者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挑選表現人物個性的素材,從幾個不同的方面進行刻劃,把人物寫得栩栩如生。據史載,建安三年東吳孫策親自迎請二十四歲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將”的職銜,並同他一齊攻取皖城。周瑜娶小喬,正在皖城戰役勝利之時,而後十年他才指揮了有名的赤壁之戰。此處把十年間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寫赤壁之戰前,忽插入“小喬初嫁了”一句,既從生活細事上烘托周瑜的年輕得意,同時也是在向人們暗示:贏得這次抗曹戰爭的勝利,方能使東吳保有江東,發展勝利形勢,否則難免出現如詩人杜牧《赤壁》詩中所寫的“銅雀春深鎖二喬”的嚴重後果。這就強調了這次戰爭的重要意義。“雄姿英發,羽扇綸巾”,是從肖像儀態上描寫周瑜裝束儒雅,風度翩翩,反映出了他對這次戰爭成竹在胸,穩操勝券。綸巾,青絲帶的頭巾。《三國志·蜀志》說諸葛亮同司馬懿交戰時“葛巾毛扇,指麾三軍”,因此有人認為這裡是寫的諸葛亮。但是,這種裝束也是三國六朝時期儒將常有的打扮,蘇軾移用來刻畫周瑜,以表現他臨戰的從容鎮定,這樣理解不會割裂周瑜的形象,且符合上下文意。“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抓住了火攻水戰的特點,集中概括了這次戰爭的勝利過程。當時周瑜指揮吳軍用輕便戰艦,裝滿燥荻枯柴,詐稱請降,駛向曹軍,一時間火烈風猛,飛埃絕爛,燒盡北船。詞中只用“灰飛煙滅”四字,就將曹軍的慘敗情景形容殆盡。試看,在滾滾奔流的大江之上,一位卓異不凡的青年將軍周瑜,談笑自若地指揮員水軍,抗禦橫江而來不可一世的強敵,使對方的萬艘艫,頓時化為灰燼,這是何等的氣勢!蘇軾為什麼如此豔羨周瑜?這是因為他覺察到北宋國力的軟弱和遼夏軍事政權的嚴重威脅,他時刻關心邊庭戰事,有著邊疆危機的確良加深,目睹宋廷的萎靡慵懦,他是多麼渴望有如三國那樣稱雄一時的豪傑人物,來扭轉這很不景氣的現狀呵!這正是作者所以要緬懷赤壁之戰,並塑造導演這一戰爭劇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思想感情契機。然而,眼前的政治現實和詞人被貶黃州的坎坷處境,卻同他振興王朝的祈望和有志報國的壯懷大相牴牾,所以,當詞人一量從“神遊故國”跌入現實,就不免自笑多情善感,慨嘆光陰虛度,而無可如何地歸結為以酒澆愁了。雖然詞的結尾調子失之低沉,但這也是歷史與現狀,理想與實際經過尖銳的衝突之後在作者心理上的一種反映,就藝術表現的角度而言,這種故作超曠的寫法,從某種意義上說,有時更能引起讀者的思考。

  這首詞從總的方面來看,氣象磅礴,格調雄渾,高唱入雲,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特別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氣魄和藝術力量塑造了一個英氣勃發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報國、壯懷難酬的感慨,為用詞體表達重大的社會題材,開拓了新的道路,代表了蘇詞的獨特面貌,產生了重大影響。據俞文豹《吹劍錄》記載,當時有人認為此詞關西大漢手持琵琶、鐵綽進行演唱,雖然他們囿於偏見,其中不無微詞,但也從另一方面說明,這首詞的出現,對於仍然盛行纏綿悱惻之調的北宋詞壇,確有振聾發聵的作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