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大寫的教師》讀書筆記1000字

《做一個大寫的教師》讀書筆記1000字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書筆記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做一個大寫的教師》讀書筆記10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炎炎夏日,以書為伴,獲得內心的一片清涼。這個假期與薛法根老師結緣,源於他的一本書《做一個大寫的教師》,吸引我的首先是書名,其次是書中內容,進而越讀越想讀。薛老師幽默風趣的語言讓此書讀起來甚是有趣,書中的一些觀點亦引發我的思考。回顧我七載有餘的教學生涯,真是有些相逢恨晚。以下是我的一點感受,與各位同行共享。

  從小我們都在背誦《論語》中的名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小時候都懂的道理,卻在日常瑣碎的工作中忘卻了。有人說我們常常只顧低頭趕路,卻往往忘記抬頭看看沿路的風景,回顧我過去的教學又何嘗不是如此,總是奔赴在完成教學任務的路上,而忘記把每一堂課都變成最精彩的一課。教了這麼多年的語文課,我們是否都想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教學生學語文?我們都教過《狐狸和烏鴉》這篇課文,至於為什麼教,往往莫衷一是。有人為識字學詞而教,指向語文知識;有人為教學生練習朗讀敘述語言和角色語言而教,目的在於語文技能;也有人為了教學生認識狐狸的狡詐,烏鴉的愛慕虛榮,指向思想內容。而今,我受薛老師啟發,如果我再一次教這篇課文,我會把課堂聚焦在狐狸對烏鴉的“循循善誘”上,教學生學習“如何循循善誘”,更重要的是教學生“識別交際物件,採取正確策略,誰可與之循循善誘,誰不可與之循循善誘。若是智商更勝一籌的狼,循循善誘的計劃就只能胎死腹中了”。我想這樣的教學課堂,不僅僅交給學生知識和技能,更能讓他們懂得用“循循善誘”與人交際的生活智慧,實質上已經指向了學生“言語智慧”的發展了。

  言語是人的一種行為活動,其基本表現就是我們語文課上關注的聽說讀寫能力。而言語智慧是人在這種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言語能力、表達機智、表現藝術以及內在的人文素養、精神底色。想要在語文課堂上為言語智慧而教,就要轉變我們的教學思維。教學生一篇課文,不能止步於學生明白“課文講了什麼”,還要琢磨課文中“是如何說的”、“為什麼要這樣說而不那樣說”、“我會如何說”,如果長久以往,學生一定會獲得一種言說的方法、能力與智慧,這就是言語智慧。每個人身上都具有多方面的智慧潛能,而教育的意義在於發現、喚醒並促進智慧潛能充分而自由地生長。對語文老師來說,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發現、喚醒並發展學生的言語智慧。

  言語智慧就如我們常說的語感、直覺一般,這種語感和直覺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在千萬次的傾聽揣摩中反覆錘鍊與打磨的,所以在語文課堂上,老師應該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語文意識,於無數次的反覆練習中習慣對言語材料和語言形式的自覺關注。當然,言語智慧植根於學生識字學習,必須重視每堂課字詞量的積累,也必須重視每篇課文特有的表達形式。要做到以上第二點,就必須教師在研讀教材、深挖教材的過程中,準確把握每篇課文的內容,透過內容看到背後的形式,以及形式背後的結構,才能上有特色的的語文課,做到發展學生的言語智慧。發展言語智慧,應該會讓語文課堂變得簡單清晰起來。

  正如薛老師所說,從“講語文”到“學語文”,是語文教學的華麗轉身;而從“教語文”到“育智慧”,則是語文教學的本真迴歸。為言語智慧而教,是語文教學的時代召喚!做言語智慧的責任擔當者,是我們的時代使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