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為先經典散文

百善孝為先經典散文

  雛既壯而能飛兮,乃銜食而反哺。

  ——題記

  家,它不僅僅是一座房子,一座院落,它更是血脈相承,充滿親情的地方,它也是家人共同生活的地方。在這裡,每天演繹的是幾代人之間柴米油鹽的瑣事,雖然平淡無奇,但卻傳承千年,亙古不變。而維繫家的主要紐帶,便是父母對子女的養育之恩和作為子女的孝敬之情。

  在一個家裡,父母便是家的主心骨,我們每個人都是在父母羽翼的庇護下,慢慢長大。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理所應當的享受著來自他們的愛和關懷,卻未曾留意到歲月的流逝。生活的艱辛,讓父母慢慢地變老,頭髮慢慢變白,腰板沒有以前挺拔了,腿腳也不再利索了,這一切都在悄悄地發生,你有沒有曾經留意過呢?而我看到這一切的變化,就是在那一瞬間。那一刻,我發現父母真的老了。

  我的父母有五個孩子,在物質非常匱乏的那些年代裡,父母為了養活自己的孩子,常年在黃土地裡勞作,整天早出晚歸。小的時候,記得媽媽常給我們說:“我和你爸辛苦一輩子,你們姐弟一定要好好讀書,走出離開這片黃土地。”是啊,寒門子女除了唸書我們別無投資。父母用自己的汗水,給我們搭起唸書之路,用他們的行動教會我們踏實做人的道理,後來,我們姐弟成家離開了我們的小山村,而父母還留在老家,只是偶爾回家看望父母,但都是短暫的逗留,便就匆匆的.離開了,直到去年的一天,媽急匆匆地打電話給我,說是父親病得很嚴重,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我的大腦“轟”一下感覺天塌下來了。我急匆匆地趕到醫院,那一瞬間,我看到父親的頭髮全白了,臉是蠟黃的,呼吸也不均勻。我緊緊地拉著父親的手,我生怕有什麼東西此刻將我父母分開。是啊!父親養育我們的艱辛和對我們姐弟操的心,讓他的身體早已超出了負荷。看著父親,此刻我才意識到作為女兒的我,總以忙碌為藉口,忽略了父母身體的變化,也不曾有過耐心坐下來聽聽父母的心聲。在病床前,我看著父親。眼淚不由自主地流著。旁邊病床的阿姨看著我,語重心長的說:“如果所有的子女對自己父母的關心和耐心,有對自己孩子的十分之一,那年邁的父母也將都會有一個幸福的晚年。”聽了阿姨的話,我是如此的慚愧,父母對我們付出的愛遠比山高,比海深。而我們做兒女的,回報給父母的是那麼有限。我在心裡暗暗的對自己說,在以後的日子裡,我不僅要去愛自己的父母,更應該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在生活中,我不僅僅是父母的女兒,而且還是公婆的媳婦。記得我第一次見到婆婆時,我是那麼驚訝,她瘦小的身軀一瘸一拐地走著,花白的頭髮。說話的時候口齒並不是很清晰,這些都是由於婆婆患了嚴重的腦出血留下來的偏癱後遺症,其實,後來我也知道婆婆除了這些症狀之外,還落下了癲癇的病根,那個時候,我覺得命運對這樣一個瘦小的女人如此不公平。

  婚後,我和婆婆生活在一起,由於工作的原因,我只有在週末的時候才回家一次,每每我剛回家開門時,婆婆和我的孩子都很高興地等我,這些對我來說都是那麼溫馨。週末總是忙碌的,除了給孩子換洗衣服之外,還要給婆婆換洗衣服,就像照顧孩子一樣,當然,隔幾周還要給婆婆和孩子一起理髮,每次剪了頭髮,婆婆總是很高興地站在鏡子前面梳頭髮。有時候,婆婆會突然發作癲癇,我儘量用心照顧他,讓她減少痛苦。婆婆被病痛折磨著,每天吃藥都成了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她總是樂觀,喜歡用含糊不清的語言說說家常。有時候和我一起逗孩子玩耍。其實雖然週末很忙碌,但是,我覺得非常幸福。如果這樣的幸福永遠延續下去,我覺得生活也是完整的。可就是在去年十月的一個週末。婆婆的癲癇又發作了,只是這次發作的很嚴重,當時送到醫院做了檢查之後,醫生說,腦內又一次大面積出血,經過搶救也沒有挽留下婆婆的生命,婆婆就這樣去世了,這是我第一次親眼目睹親人地永遠離開。那是一種可怕的無助感,你拼盡全力想要挽回,想要她留下來,卻是那麼的無能為力。

  婆婆的去世,讓我覺得:無論是養育自己的父母還是公公婆婆,他們都是我們生活的精神之柱。因為,他們永遠是我們奮鬥路上的力量之源。

  愛使得這個世界不斷地旋轉,我們應該懂得感恩。父母陪我們慢慢長大,我們陪他們慢慢變老。百善孝為先,“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動物尚且如此,更何況為人子女的我們呢?

  孝順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不應該丟掉祖先為我們傳下來的優良傳統。而應該繼續發揚“百善孝為先”的家教,從我們自身做起,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中做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