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國有資產管理業務模式分析論文

高校國有資產管理業務模式分析論文

  摘要:本文總結了目前高校國有資產管理中的三種模式,結合高校資產管理的特點,提出根據歸口管理、資訊化管理、強化審計監督四項原則,合理劃分不同層級管理機構職責許可權的解決思路。

  關鍵詞:高校;國有資產;歸口管理:業務模式

  大部分高校已經建立由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國有資產管理專職管理部門、各類資產分管職能部門、實際使用單位組成的資產管理體系,教育部財政部也出臺了多項資產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甚至具體到資產使用、處置要申報哪些材料都進行了規範。但從實際管理效果分析,高校資產管理中還存在著“小事抓得緊、流失管不住”的現象。本文梳理了高校資產管理的現狀,總結了三種業務模式,並探討業務模式改進思路。

  一、當下高校資產管理現狀分析

  (一)機構設定

  國有資產管理需要校內各級管理部門組成的系統共同完成。目前該管理系統中管理機構主要包括四類機構:1、校級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簡稱校國資委);2、校級國有資產專職管理部門(簡稱校國資辦);3、房產、裝置、基建、後勤等各類資產分管職能部門(簡稱分管部門);4、使用部門。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由表1分析,這20所部屬高校都按照財政部、教育部的要求建立了校級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及其執行機構。其中,大部分國資辦與房產、裝置或後勤類實務管理部門合署辦公,少部分掛靠在財務處等非實務管理部門。

  (二)業務模式

  根據專職管理部門所在機構是否進行實務管理這一條件,現有國資管理業務模式主要分為三種。

  1.分級監管模式

  分級監管模式指國資辦掛靠在非實務管理部門(如財務部門)中,與分管部門構成不同級別的管理機構,國資辦所在部門不參與具體業務管理。本模式以浙江大學、中山大學為代表,華南理工大學校內資產資源處不具有直接管理資產的職能,也歸為分級監管模式。

  2.合併監管模式

  合併監管模式是指國資辦作為實務資產管理部門的一個科室,與其共同構成一個級別的管理機構,機構內部劃分監管、管理許可權,部分科室參與具體業務管理。本模式以上海交通大學、吉林大學為代表。

  3.綜合監管模式

  綜合監管模式指學校設立統一的財務資產部門,對包括流動資金銀行存款等非實務資產和房產裝置等實務資產一併監管,其他實務資產管理部門按照業務分工,結合日常管理工作實行歸口管理,本模式以中國礦業大學為代表。無論哪種業務模式,都需要劃分國資辦與具體分管部門的職權範圍,以資產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資產處置方式是否合規、資產使用是否效益良好等為目標,從授權審批、歸口管理、財產保護、會計控制、資訊公開等環節入手完善監管。

  二、高校國資管理模式探討

  (一)高校國資業務的特點

  1.業務類別多樣

  高校國有資產類別多樣,除現金和銀行存款外,還包括房產、裝置、檔案、圖書等流動資產;房產等固定資產;專利、商標、校名校譽等各類無形資產;各類對外投資等。因各類資產特性各異,所以學校按照歸口管理的原則設立了多個分管部門,對其進行專門管理。

  2.業務管理關鍵環節突出

  資產管理流程按使用順序包括資產配置、資產使用、資產處置三大部分。資產採購、資產轉讓、資產出租等環節作為共通的關鍵環節,對各類資產管理績效均有重大影響,因此在資產管理制度設計中,需要抓住這些關鍵環節,進行統一監管。3.專業分管部門眾多收入規模較大的高校資產存在種類多、數量多、財務管理複雜的特點,無法直接由一個“巨無霸式”的單位管理,管理體制中各分管部門“歸口管理、各管一攤”的情況,就是適應高校資產類別多樣的特點產生的。各類分管部門在本專業範圍內實行從進口到出口的全流程管理,是國資管理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二)高校國資管理內控建設原則探討

  1.歸口管理原則

  在資產管理四類機構中,校級國資委作為頂層機構,對重大事項做出決策,管理職責比較固定;資產使用部門作為基層執行機構,遵守各類管理規範,協助做好資產保管,管理職責也比較明確。處於中間層次的校國資辦和各分管部門,則需要面臨管理責任的分攤。對資產的價值形態進行監管屬於財務部門的職責,對資產的實物形態進行監管屬於各分管部門的職責。校國資辦需要找準自身定位,劃分好於各分管部門的職權,這是校內國有資產管理體系良性運轉的基礎條件。

  2.用資訊系統固化流程

  資產管理涉及多個層級多個部門,系統內每個部門是否按照規定的許可權進行稽核,是否在規定的期限內進行稽核,使用部門的請求是否符合約束條件等,都可以透過系統固定下來,進而全程可追溯。資訊化手段的應用對減少行政成本、資訊公開、提高管理透明度發揮了重要作用。

  3.發揮審計監督作用

  對高校的資金、資產、資源管理進行審計監管,是審計部門職責所在。審計部門在對資產管理的進行審計的過程中,對其管理體制、風險因素都有了較為深入的認識,透過梳理資產管理部門職責、查詢資產管理問題等方式,審計部門作為外生監督力量對資產管理體系的促進作用可以更好地發揮。

  (三)高校國資業務模式探討

  理順各層級機構的職責,建立各自的分管範圍,建立各機構合理的績效考核體系,才能讓國有資產整體管理系統執行順暢有效。這就需要整個各個層級的機構劃分好職責範圍,各司其職,做好銜接,共同提升資產管理水平。

  1.校國資委——決策重大事項的首要層級

  校級國有資產管理機構應是學校國有資產管理的最高領導機構,負責審批國有資產管理制度、確定各級管理機構職能,對資產管理領域重要事項進行決策,這一機構決定了國資管理機構的框架,是整個系統的'靈魂。

  2.校國資辦——抓關鍵環節統一監管的核心管理機構

  校國資辦作為國資委的執行機構,處於監管中的核心位置。國資辦要做到承上啟下主動監管、抓住資產管理中的關鍵環節,推行平臺化監管思維,與專職管理部門劃分好各自的職責。校國資辦可以推進的領域包括資產採購招標管理、使用績效指標考核各類資產使用收益、核實各類資產資訊的完整性,用資訊化手段固定管理流程等方面,維護高校資產管理的健康環境。

  3.資產分管部門——在風險導向下專注具體管理

  各資產分管部門一直承擔著各領域資產的歸口管理工作,與各基層單位聯絡密切,處於管理的重心位置。分管部門要參與資產進入到資產處置的全流程,對於風險級別較高的房產土地等資產的出租轉讓、專利商標權的運用等,要關注資產的安全、完整和使用收益,特別要提高對資產完整性的重視程度,不能只停留在基層單位上報的資料和沿用原有資料的層面,把本部門應該管理哪些資產搞清,把本領域的管理做實做細。

  4.基層使用單位——遵守各項規章制度,發現問題完善內控體系

  各基層使用單位處於整體管理的底層,既要遵循各項管理制度,也要與上級部門進行正向反饋。日常管理涉及到具體的人、財、物,有機會接觸和發現管理中的盲點和痛點,承擔著資訊收集反饋的作用。這一層級資訊傳遞的完整鮮活,也代表著整體管理體系的紮實可信。不同高校資產規模不同,管理體制不同,具體制度設計可以有所區別,總體思路應該都是建立責權明確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各部門協調配合,共同做好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胡春華.高校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科學構想[J].教育財會研究,2015(12).

  [2]江玲玲,彭炯.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創新探析[J].中國管理資訊化,2016(2).

  [3]張玉玲.高校國有資產的管理模式構建[J].中國市場,2014(49).

  [4]葉青松,陸瑩.對高校國有資產“四結合”管理體系構建的思考[J].會計之友,2012(09).

  [5]藺漢傑.高校國有管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會計之友,2014(16).

最近訪問